本书取名为《苏轼文艺美论》,实际上就是《苏轼文艺创作美学研究》的压缩,意思就是运用美学思想来研究苏轼的文艺创作理论,也可以理解为研究苏轼的文艺美。全书从文艺创作学和美学这两个角度来研究苏轼文艺创作美学思想,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图书 | 苏轼文艺美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取名为《苏轼文艺美论》,实际上就是《苏轼文艺创作美学研究》的压缩,意思就是运用美学思想来研究苏轼的文艺创作理论,也可以理解为研究苏轼的文艺美。全书从文艺创作学和美学这两个角度来研究苏轼文艺创作美学思想,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内容推荐 本书从文艺创作学和美学这两个角度来研究苏轼文艺创作美学思想,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选列苏轼文艺创作轶闻20则,目的是让读者从这些轶闻中了解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中篇的文艺创作形式部分是对苏轼诗、词、文等文体形式的具体分析。下篇的文艺美学论点部分,则是具体阐述苏轼的美学理论观点。 目录 上篇 苏轼文艺创作轶闻 一、杜撰典故当论据:《刑赏忠厚之至论》 二、有感而发的《南行前集》 三、深刻的人生哲理:“飞鸿雪泥” 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戏说王安石的<字说》 六、悲歌为黎元 七、“成竹在胸”画传神 八、倾城随太守,围猎创新词 九、“十年生死两茫茫”:首创用词来悼亡 十、“东坡”居士有深意 十一、“蛇黄”“牛黄”与“人黄” 十二、父子夜探石钟山 十三、苏学士巧对辽使 十四、巧用诗词二例 十五、“海棠虽好不留诗” 十六、诗词点化歌女琴操 十七、“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 十八、东坡巧用诗词判案 十九、法官以文助“犯人” 二十、全才东坡善对对 中篇 文艺创作形式 一、散文创作 (一)奇:苏轼的散文特点 (二)亭台阁记的艺术技巧 (三)历史人物论的艺术技巧 二、诗歌创作 (一)苏轼的“以议论为诗” (二)关心民瘼的诗 (三)思考人生的诗 (四)苏东坡的岭南诗学 (五)苏轼的和陶诗 (六)苏轼《纵笔》诗赏析 三、词的创作 (一)苏轼的“以诗为词” (二)苏轼词活用典故技巧 (三)密州三曲的艺术技巧 (四)《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画美 四、苏轼的书画创作美学思想 (一)画论 (二)书论 (三)苏轼书画创作的美学思想 下篇 文艺美学论点 一、苏轼文艺美学的精髓:水 (一)水:苏轼宇宙观形成的基础 (二)风水相遭:苏氏文学家学渊源及时代意识 (三)水的特征: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创作目的论:言必中当世之过 (一)“言必中当世之过”提出的客观环境 (二)苏轼“言必中当世之过”的内容 (三)怎样才能写出“言必中当世之过”的文章 三、创作源泉论:留意于物,往往成趣 (一)精彩的文艺作品往往从客观事物中悟出 (二)观察要抓住事物本质的东西,尤其是细节,一定要抓住,不能想当然 (三)观察的方法 四、创作灵感论:清景—失后难摹 (一)苏轼对灵感的描述 (二)对东坡灵感论的分析 (三)获取灵感的主要方式 (四)东坡灵感论的理论贡献 五、创作构思论:胸有成竹 (一)创作必须先构思好,方能下笔 (二:)构思的重点是艺术形象,且这个形象一定要“合于天造,厌于人意” (三)构思的方法 (四)“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 六、创作风格论:平淡自然 (一)苏轼关于平淡自然风格的论述 (二)苏东坡对平淡自然风格本质的揭示 (三)立意奇特与语言平淡的关系 (四)怎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平淡自然风格的文艺作品 (五)苏轼平淡自然文风对后世的影响 七、创作标准论:辞达 (一)苏轼之前对辞达的有关论述 (二)苏轼发表辞达说的历史背景 (三)苏轼有关辞达的论述 (四)苏轼辞达说的内涵 (五)怎样才能做到“辞达” (六)苏轼辞达说对写作学的贡献 八、创作创新论:自是一家 (一)“自是一家”创作理论的提出 (二)“自是一家”的内涵 (三)怎样才能做到“自是一家” 九、创作修养论:道技两进 (一)苏轼关于“道”的含义 (二)苏轼关于“技”的含义 (三)怎样才能达到“道技两进” 十、创作技巧论:随物赋形 (一)“随物赋形”创作技巧的提出 (二)“随物赋形”的内涵 (三)做到“随物赋形”的关键:求物之妙,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 十一、文学批评论:品目高下,市有定价 (一)文艺批评有标准 (二)文艺批评的态度:诚恳、中的 (三)批评的方法 (四)提高文艺批评能力的途径:要有深广的社会阅历 十二、苏轼的审美追求:味外之味 (一)苏轼有关“味外之味”的论述 (二)苏轼形成“味外之味”审美情趣的原因 (三)苏轼“味外之味”审美情趣的创作实践 附录:苏轼文学艺术创作理论概要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苏轼文艺美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启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300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7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