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清神断
内容
编辑推荐

张问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令,一出道之后便连连破获一个个朝廷大案、惊世奇案,其断案手法凌厉,推理手法严密。让亲历其断案之人都叹为观止。他因为断案而名闻天下,而平步青云,乾隆御封为“大清神断”;但他也因为断案而卷入宫廷秘案,险些丧命,并最终将自己好友,另一名断案高手沐清一的性命搭上。张问陶因此而厌倦京中仕途,甘愿做一地方官,造福一方百姓。

  但他的才华是无法埋没的,即使他来到山东一隅,仍然纷纷有人慕名前来邀他破案。张问陶在济南府两日结案三十二件,立刻轰动了整个山东……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张公所遇离奇曲折之要案,各种古怪有趣之奇案,布局离奇,扣人心弦。读者除了可以欣赏到张公巧断神推之法,还可以一窥清代刑名案判之规,官场案狱之内幕。

试读章节

十几天前,乾隆六十年一月下旬。十二阿哥永基的婚礼在乾隆赏赐的府院中举行。

十二阿哥永基的这桩婚事其实是一直受到其父皇乾隆反对的。  新娘的父亲哈达那拉·图喇不过是一个固山额真的哈哈珠子(哈哈珠子是满语男孩的意思,皇族以此称自己的幼仆。这此幼仆中有些本事的长大后往往被放出去做官),身份卑微。而且图喇的军功是从商筹粮得来的,他的贡生是捐得的,乾隆向来讨厌商家,认为商家之女必无德行,因此坚决反对二人的婚姻。

永基的身份也十分特殊。他的母亲是皇后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与乾隆第四次南巡驻跸杭州时,因与乾隆争吵愤而断发,欲出家为尼。按照满族习俗,只有丧夫立志不再改嫁的女子才剪发,乌拉那拉氏此举自然被视为大忌,是对乾隆威望的挑战和侮辱,也激起了乾隆对她极大的反感与忌恨。乾隆三十年,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乾隆三十一年,乌拉那拉氏病逝后,她的灵柩仅以皇贵妃的礼仪安葬,被安葬在裕陵妃嫔园寝。即使是这样,乌拉那拉氏之举对乾隆心中的伤害仍难平复。他一看到永基那张酷似乌拉那拉氏的脸,就难忍心中怨恨之情。虽是父子,血脉相连,但多少年来面对永基时,乾隆却一直不能施以慈父之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永基不惜终身不要任何爵位,并痛陈十数年不得父爱之心酸,终于打动了乾隆,得到乾隆的允婚。

因为永基没有封号,永基新府院的建筑样式只是按着最低的爵位——九等爵位镇国公级别修建的,甚至规模还要小一些,仅由几个四合院组成。但庭院却砌建得非常精致,从南向北,有许多精雕细琢的庭园和树石,花木扶疏,清幽雅致。只是地势稍偏,坐落在京城板桥二条靠积水潭处。宅邸东侧,一条小河蜿蜒着沿着院墙南行,一直过了板桥二条,便一拐头往东注入了积水潭;北面有一座土墙,土墙再往北,便是一片低崖上的茂密竹林。这个极僻静的地方,倒是合了永基的性子。

成婚当日,永基的宅府上下披红挂绿,笙歌不绝。为着避嫌,永基婚礼简办,不事张扬,并未通知大多数宗室亲贵和王公大臣,只是叫了几个皇兄皇弟和哈达那拉氏家的亲戚参加婚礼。还有几个放出去做官的门下包衣阿哈,听说主子成婚,也不请自来,送了厚礼,以表主仆之情。除了这些人外,永基就只请了一个朋友,再未叫他人。

那个朋友穿着便服,看不出什么来历。靛青皮袍、月白棉裤,细细的眼睛,眉毛倒吊着,一声不吭自顾自地吃饭喝酒,并不理会别人。有认得他的,知道他是翰林院的一个编修,名叫银文昭,通音律,博诗书,解义理,晓佛法,是京城有名的大才子,但脾气古怪,有些傲气,行事乖张孤僻,极少与人交往,却与永基十分要好,二人常在一块儿研习学问,对和诗词。所以今天永基单单请了这个朋友来,人们并不觉得奇怪。

到了黄昏时分,夕阳已将门前的彩棚照得如燃了火一般。此时新婿与新妇刚刚从床上行完合卺礼下来,走入院中。庭院当中奏起《阿察布密歌》,人们把酒和食物抛向空中祭告上天,祝愿新郎、新娘和和美美,祝愿整个家族兴旺延绵。诸礼已毕,紧接着婚宴开始。虽只有哈达那拉氏娘家人和永基的几个兄弟,但两边人一方有钱一方有势,都带了不少仆从;毕竟是皇子大婚,还是要讲排场,所以仍是开了上百桌酒席,从前院一直摆到三进院里。一时间,人声鼎沸,轿马喧阗。新人哈达那拉氏先入洞房,永基却被众阿哥拦下,又是灌酒,又是起哄。皇十七子永磷贝勒为人最爱嬉笑逗乐,在任何场合都爱出风头,这一回更是闹得凶,喝到酒酣耳热之时,堵住了洞房门不让永基进去,非要让他唱上两个曲才肯罢休。

一直闹到午夜过后人们方才散去,两家人各自起轿回府。待众人走出府时,才发现外边已经下起雪来。雪不甚大,零星飘落着,尚能看到月亮在几片冻云中露着头。地面如白霜般铺了薄薄的一层,反着惨淡的光。一脚踩上去便是一个黑窟窿。一群人陆续踩踏过去,永基的府门前,便留下如枯枝般稀疏的白道,浮在黑黑的底色上,犹如一幅不祥的画。

此时的皇十七子永磷已经醉得不成样子。几个兄弟中,永磷与永基是最相与的,虽然性格一个热一个冷,却十分处得来。永基亲自将永磷扶到三进院东厢房内,看着他稳稳睡下了,安排了永磷贴身小厮王德在身边侍候,才沉沉地叹了口气,向洞房走去。

方才还鼓乐声声,飞虹流光的院子,此时一下子便静下来,又是在这极偏的地方,四周里越发静得可怕。雪越下越大,到后来抱了团地往下落,漫天里飞着自梅般的雪花,密密层层的,一直延到远方沉沉的暗夜里。无风,只听雪落沙沙的声音,如蟹行、如扯絮。

就在这静谧的雪夜中,突然传来一声女子凄厉的惨叫声。

在三进院厢房里睡着的十七阿哥永磷一个翻身坐了起来,问道:“什么声音?是我做梦么?”

“十七爷,我也听到了,好疹人。”

王德的话音刚落,却听到一串女子轻微的哭声,方停一停又是一连数声让人发悚的惨叫声,将这暗夜的寂静划破。这一回却混混浊浊地听不清是男还是女。

“别废话,快穿了衣服跟我走,好像是从后院传过来的!”永磷匆匆穿上衣服,这时王德已经点亮了灯。永磷掏出怀表看看时间,将近寅时六刻。他带了佩剑推门出去,一股寒气逼过来,让他身子一凛。外面雪已经停了,月亮从云中穿出,如一只诡秘的眼睛。夜幕倒映着雪色,发出令人心疑的光。眼前景物全都裹上了银装,白茫茫一片,再看不到别的颜色。

永磷带了几个仆从,踏着厚厚的积雪推开院门向后院走去。一直走到尽北边永基的院前。

一阵琴筝的声音就在这时从里边传出来。

叮叮咚咚——声音十分高亢,像利剑般从屋中直剌出来;又杂乱嘈切像十三条弦同时被拨动一般,犹如乱箭齐发。紧接着琴声忽然停了,轰的一声响,像是屏风倒下的声音,然后便是一片死寂。

几个人杲呆地怔了半晌,突然明白过来,冲上去拼命拍打着门扉,嘴里大声叫喊着十二爷。但门从里面闩上了,屋中也无人应声。永磷走过去分开众人,不安地透过门缝向里看。见两边屋子都黑着,只有正屋纸窗上闪着昏黄的灯光。庭院被一层厚厚积雪覆盖,没有任何脚印或其他印迹,如一层棉花般干净、蓬松。

永磷叫人把门撞开,但大门牢固,几个人撞了七八下也没有撞开。

永磷命道:“快去找东西把门弄开。”正说着,他看到有个人影手里拎着一把斧子踏着积雪朝这边快步走来,立刻大声问道:“是谁?”

“贝勒爷,您也听到刚才的声音了吗?”  ‘

永磷见是银文昭,反问道:“你听到什么了么?”

“好像有人喊救命,还有琴声。我离十二爷院子近,听得比较清楚。因为找斧子,耽搁了一会儿时间。”

这时,永磷院里边又传出几声拨动琴弦的声音,接着像是撕帛弦断的一声响,断弦的声音如一声哀鸣般在空气中窜了一下,便再无声息了。

银文昭不再说话,冲过去,用斧头劈门。

一下、两下……银文昭劈了十几下,终于将门和柱子的搭链扣钮劈开了,大门向一边倾斜,露出一大块可容一人进出的缝隙来。

银文昭拿着斧头冲了进去。永磷拦住后边想冲入的人道:“不要把院中的积雪踩乱,我和王德先进去。其他人听到我召唤后再进。王德你拿着灯笼和我一块来。”

三人先后进了院子。庭院里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地上没有任何足迹,只有幽微的灯光从正屋窗上的栏间流泻出来。三人跑到门前,屋子的木板门都关得牢牢的,反锁着,王德和银文昭合力推拉了几下,纹丝未动。永磷隔窗大声叫着“十二哥”,但是里面无人应声,一片死寂。

P3-7

序言

      如果只从唐宋时期找名探,那是嘲笑中国人的智慧

《大清神断》讲的是清朝乾嘉年间一位著名的断案高手——张问陶。这个人是一个文杰,中国历史著名的文化人。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吴锡麒、张维屏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朝鲜国曾经因为传抄张问陶的诗竟然“朝鲜纸贵”。不过,堪称清代文坛领袖的张问陶在仕途上却一直是中下级官吏,因此多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民间奇案。他凌厉神准的断案手法,严密无缝的推理过程,加上那些神秘的案件,更值得现代读者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

这里抛开本书的情节不谈,却想讲讲中国历史中的名探。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名探只有一个北宋的包拯。后来由于荷兰人高罗佩的努力,狄仁杰也深入人心,并且被东亚、西方等文化接受。近来我国又出现了宋慈热。唐宋时期的神探是越来越多了。但其他朝代的名探却默默无闻。其实,明清中的断案名家,也是有一些的。特别是清朝,由于离现在时间比较近,留下了不少珍贵有趣的史料。可惜的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好好挖掘,仍然是在包拯、狄仁杰身上一部一部的找戏、找故事。近来新出来的一个宋慈,总算是有一点突破,但还没有突破了唐宋的时间局限。

明清时期,特别是在嘉庆年间,断案高手辈出,刑狱侦察研究也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唐宋不知要热闹多少倍。除张问陶外,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两个人。其中一个是高廷瑶,他从通判做起,为官二十余年,一生所任官职也都是中下级官吏。高廷遥手底下审理的案子有上万件。在他的回忆录性质的《宦游纪略》里记载道,他在六安县当了十个月的代理知县,审理解决三百多件案子,平均每月有三件。《折狱龟鉴补》等书中都有关于他断案的记载。有关这个人的详细情况,可以到我博客中查,本文不再赘述。

另一个人是王又槐,他仔细研究了宋慈的((洗冤录》,又搜集了一些实践过的验案,附在馆本《洗冤录》之后,名为《洗冤录集证》。后来清人李观澜、瞿木夫、阮其新多次进行增删修订,并将汪歙的《洗冤录补遗》、国拙斋的《洗冤录备考》、姚德豫的《洗冤录解》和《检验杂说》、《检验杂说歌诀》、《宝鉴篇》、《石香秘录》等汇辑一起,称为《补注洗冤录集证》。可以说,清朝的侦破方法,在唐宋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让中国历史的神探仅仅集中在唐宋时期,那实在是对中国入智慧的嘲笑,好像中国人的推理断案能力从那时起到现在一千多年,一点进步都没有似的。

以这个作为我小说的序,所以不能太长,有机会到我的博客上交流。在那里我们可以互相介绍更多的中国断案名家和他们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清神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3601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5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