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格人性与人文精神/人文纵横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胡适的《一念》之诗引发奇想,进入时间隧道,直面当今公众,与中外哲人对话。孔子、孟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王夫之、卢梭、尼采、弗洛伊德等数十位哲人嘉宾相继出场,分别在有关专题中时而滔滔雄辩,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悲壮高歌,时而和美抒情,他们的思想在时空中随意穿梭……

内容推荐

哲学是生活的艺术,但学院式哲学往往令人费解。

本书由胡适的《一念》之诗引发奇想,进入时间隧道,直面当今公众,与中外哲人对话。孔子、孟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王夫之、卢梭、尼采、弗洛伊德等数十位哲人嘉宾相继出场,分别在有关专题中时而滔滔雄辩,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悲壮高歌,时而和美抒情,他们的思想在时空中随意穿梭……

本书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图文并茂,令人在亦幻亦真、亦虚亦实中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并形象生动地发掘出这些已辞世哲人思想中的当今意义,实为一种十分难得的创新型人文读本。

目录

一 进入时间隧道

二 来到哲人大厅

三 飞进综合演播厅

四 哲学就是人学

五 “爱”与“心灵”的完美结合

六 人、人格、人性

七 “天理”与“人欲”之辩

八 儒、道、释的人格论对话

九 关于人性善恶的对话

十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话

十一 西方现代心理人格对话

十二 尼采与弗兰克的人性对话

十三 什么是人文精神

十四 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精神对话

十五 重庆人文精神

附录:名画欣赏

试读章节

这两位中外的当代哲人所强调的正是历史上伟大哲人的思想对全人类的贡献,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要求我们努力发掘以往哲思的当今意义。

为此,我多想能立即进入时间隧道啊!在那里,我将亲见孔子,他会与我同坐在鲁昭公送给的那辆通往洛邑的马车上,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仁”与“礼”的深刻含义。当然,我也将“老夫聊发少年狂”,去亲自坐一坐他那辆平时用于周游讲学的牛车,悠哉游哉,又别有一番情趣;我将同一群古希腊的年轻人一起,久久站立在雅典广场,将苏格拉底团团围住。我和站在后面的人都伸长脖子、踮起脚跟,以便一睹苏格拉底同人辩诘时的尊容,并亲耳听到发自他内心那句千古箴言:“我最大的智慧在于,我只知道自己无知。”我将走近在公元前386年创建的“阿卡德米亚”学园,聆听那位“大块头”哲人柏拉图讲解他的《理想国》。要知道,正是由于他敬爱的导师苏格拉底无端被雅典民主派们处死,他才决心创建学园,培养管理国家的哲学人才并幻想建立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我还将与孟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耶稣、奥古斯丁、培根、笛卡尔、康德、朱熹、王夫之……直至近现代的许多已辞世的中外哲人对话、交流,并希望他们能面对当今公众阐发他们思想中的微言大义及其对当今人类生活的重大价值与意义。

正当我想人非非之际,忽然问,一辆形状古怪的机动车一闪就停在我面前。从那辆只能容纳一人的车上走下来的是一个看上去30岁左右的高个子老外帅小伙子,他一下车就对我高喊:“年轻人!”“搞错没有,你怎么这样称呼我这个老头子呢?你知道我多大岁数啦?”“我怎么不知道,你公元1943年出生在中国重庆,现年63岁。你不是想去时间隧道吗?我就是许多人只能在幻想小说中见到的那位时间旅行家,我是专程给你送由我亲自制作的时间机器来了,你不是要去会见历代的先哲们吗?乘坐这架时间机器就会到达那里。不过我先要告知你为什么我称呼你‘年轻人’。第一,年轻与否是相对的。对于那些先贤,甭说你只有63岁,就算你能活到130岁,比起你要去见的那些先哲,你不是年轻人难道他们是年轻人?”

“你这个说法有道理,我服了。非常感谢你这样热情好客,大老远给我送来时间机器。现在,我急于想进入时间隧道,请快教给我这时间机器的使用方法吧!”

“别忙,刚才我只说了你是年轻人的第一个理由,是从生理角度说的。而人之为人主要不在生理而在精神啊!你不正是受了胡适博士的《一念》之诗的启发,才打算到时间隧道去的吗?而‘一念’,人心灵中的‘一念’,这就是人的一点精神啊!你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老人家就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想,这个‘精神’,就是‘年轻的精神’。人活在世界上,为了这点精神,就应该永远把自己看作年轻人,这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学习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先贤,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事业去终生奋斗,终生创造。顺便说一下,我刚才提到的那个《一念》的作者和‘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的说者,他们之间曾是师生关系哟!当年他们两人前者是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后者是北大图书馆的馆员,虽然后来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之间也曾有好多的过节,而且,后者的知名度为前者所望尘莫及。也许,正应验了毛泽东‘青年人打倒老年人’那句话吧。毛泽东在世时确实是打倒了胡适,不过,这里的青年人在生理年龄上比后者仅小两岁而已!当然,在打倒后者时,他说过:‘21世纪再恢复名誉。’此话的预见性真神啊!只是恢复名誉的时间有所提前。然而,不管怎么说,他们两人毕竟曾以师生的名义相聚在未名湖边。也许,正是这一历史的相聚能折射出那《一念》之诗与‘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之说之间的有机联系吧!”

“关于这一层意思,我还需再说几句。这里,我是从‘年轻精神’的意义上指称年轻人的。我记得,你写过一本书,叫做《演讲·论辩与逻辑》,里面引用了你们四川老乡乐山人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两段演讲词……”

“早在近10年前,重庆已是中央直辖市,不再属于四川省。因此,郭沫若已不算我的老乡了。”我调侃地打断他的话。

P4-5

序言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那本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说:“我们已经从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关键是看它占领、开拓领土的观念,转向一个国家和公司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搜集、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想将《周易》中的如下名句作点诠释: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的诠释是:人类的文明,以落实其人文性为宗旨。我们观察自然的文采,是为了洞察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观察人的文采,是为了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人间。

如果这一诠释能够成立,那就证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2OOO年前就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文社科知识是文明的落脚点:构建美好和谐的人间社会。

因此,我们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人文纵横书系》是为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构建美好和谐的世界服务的。

构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和世界,为的是使人生活幸福、快乐。不少哲人都说过:哲学是使人生幸福、快乐的艺术。推而广之,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其底蕴都在于使人拥有这一生活的艺术。

《人文纵横书系》将努力全方位、跨时空、多视角地向广大读者奉献“使人生幸福、快乐”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0多年前,我在拙著《笑话·幽默与逻辑》的初版序言中说过:“幽默逻辑是一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新兴人文科学应用性交叉学科,我们对她的探索和研究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应将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结合起来。”其实,又有哪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呢?我与本书系的首批作者们达成共识:大家都尽力在写作中达到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相结合的境界。

以上提出《人文纵横书系》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的一些写作目标,其目的正在于像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那样,使我们的作者与广大读者一道去提高“搜索、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限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过,人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知识发展走向的一大潮流。所以,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普及的《人文纵横书系》中,也点缀着这一伟大潮流中的几朵小小浪花。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写作与阅读中,都经常会涉及对以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问题。其实,这无论于作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而,对某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说,大家已经认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美学鉴赏原则的话,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认可“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对同一文本的诠释和解读”这一话语原则呢?当然,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必须具有积极意义。怎样才算有积极意义?我认为,本书前面雅斯贝尔斯和钱穆的两段话已经作答:那就是要发掘历史上的伟大文本对人类的贡献,发掘以往文本的当今意义,而不是去死抠文本所谓的“本来意思”。要知道,文本是由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与文本原型总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与文本本身百分之百相同。因此,确定对文本诠释和解读的优劣就只能以对其当今意义发掘的优劣而定。联想到最近某些人对某学者的“抵制”,说这位学者对《论语》和《庄子》的诠释和解读“偏离了文本本身”,“给人造成了误导”,甚至以骂人的方式训之“极度无知”。对此,我们只需设问:如果真按某些人的意愿,对《论语》和《庄子》都千篇一律以训古方式来解读文本的话,还有何发掘经典文本的当今意义可言?谁愿去劳神费力耗时地听你那些被别人嚼烂了的说教!

更有甚者,有位朋友背上写着十个大字“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故意在某公共场合出现。我们仅就其10个字本身而言,说明这位“仁兄”对孔、庄太缺乏了解!大家知道,孔子“仁者爱人”,他有着博大的包容性,岂会“着急”?庄子具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广阔胸襟,此时,他正骑着那方圆几千里的大鹏的背“扶摇直上九万里”逍遥游去了,这“生气”二字与庄子先生有何缘分?

《人文纵横书系》的作者们免不了都要对各自所涉及的文本进行独立的诠释与解读。他们的诠释和解读都力求以发掘文本的当今意义为准绳,而绝不“躲进故纸堆里成一统,管他当下已是2l世纪的和谐中国还是2 OOO年前的历史正当战国与春秋”!

当然,对作者们的诠释与解读,以及其他的写作内容与形式,等等,其缺点、错误难免,恳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人文纵横书系》第一辑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感谢该社的领导和有关同志,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本书得以顺利问世。

重庆华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人文纵横书系”主编

谭大容

2007年3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格人性与人文精神/人文纵横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大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40888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1-4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