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研究山林中少数民族的法,从生态环境、生计经济、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和继嗣、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加以阐述,旨在充分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的文化相协调的法律制度。
图书 |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研究山林中少数民族的法,从生态环境、生计经济、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和继嗣、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加以阐述,旨在充分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的文化相协调的法律制度。 内容推荐 在我国贵州省生活着苗、侗、土家、傣、仡佬、水、回、壮、瑶等49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居于山林之中,从他们的祖先踏入这片山林的那天起,他们就同外在的自然和人类自身进行着双重的生存斗争。在这种长期的双重斗争中,他们不断地调整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同类和异类的残杀逐渐趋于节制,他们更多地注意到和谐、共存与互利的重要,逐步形成了一在行之有效的习惯法。本书从生态环境、生计经济、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和继嗣、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加以阐述,对习惯法的生成、发展及其规律给予初步的阐释,希望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尽一份微薄之力。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涵 第二节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外延 第二章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环境与习惯法 第一节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发生的生态本原 第二节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建构的生态基础 第三章 贵州少数民族的生计经济及其法 第一节 狩猎和采集及其习惯法 第二节 生产经济及其习惯法 第四章 有关贵州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习惯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婚姻选择的限制 第三节 配偶的选择 第四节 婚姻的缔结 第五节 坐家 第六节 对婚姻生活中断和不满的处理 第七节 一些初步的结论 第五章 亲属关系和继嗣 第一节 亲属关系和社会组织 第二节 亲属分类的原则 第三节 苗族的亲属称谓 第四节 亲属称谓与社会行为 第五节 继嗣群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村寨 第二节 长老制度 第三节 “四老”的产生与家族的利益 第四节 寨老的几种情况 第五节 栽岩议事组织 第六节 习惯法规 第七章 贵州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习惯法 第一节 宗教的起源与法 第二节 苗族社会宗教与法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邵泽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98983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0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7.21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