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开大学/漫游中国大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由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全国众多著名高校共同组织编写,全书用美丽活泼的文字,精美的图片,集中描绘了一座座大学校园的悠久历史、丰硕成果、杰出人物等方面的内容。书中用丰富准确的史料信息,形象概括中国高等教育发生发展的悠悠百年,展示新时期以来各个高校的文化风貌、发展态势。

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南开大学”分册。

内容推荐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学历史的厚重承载,展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卓越贡献,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价值。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南开大学”分册,书中具体介绍了:从南开洼到南开大学、废墟中崛起荣耀、象牙塔的高度、南开园的学术平面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天津:运河、战争造就特殊的性格

第一章 从南开洼到南开大学

 八里台传奇

 从南开洼到南开大学

 南开有个张校长

 严范孙:南开之父

 柏树村:过去的印象

 马蹄湖:静谥壮美的圣地

 湖心岛:我是爱南开的

 宁园:最美好的年华

第二章 废墟中崛起荣耀

 大中路:最是风光无限好

 公能校训:熔铸爱国精魂

 思源堂:一堂课换来一座楼

 秀山堂:不能忘却的英灵

 芝琴楼:繁花落脚之地

 木斋图书馆:涵芬蕴华

 联大碑:峥嵘岁月光辉历程

 八载联大: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西南联大的南开:废墟上崛起荣耀

 南开,难开!越难越开!

第三章 象牙塔的高度

 巍巍主楼:南开雄姿

 伯芩楼:理性的灵光

 范孙楼:绵延的文化之流

 省身楼:数学之美

 化学楼:精髓的传承

 物理科学学院:细推物理之乐

 生命科学学院:生生不息之火

 蒙民伟楼:储蓄蓝天牵手世界

第四章 南开园的学术平面

 文学:墨香流传

 史学:渊源深厚一脉贯通

 哲学:思想的深远力量

 外文:诗意的栖息

 艺术:神清气华

 政治学:使命与责任

 社会学:开路先锋

 法学:少年之成长

 经济学:智园行方

 商学:发展蒙太奇

 泰达学院:渤海明珠

 海阔天空:打开世界一面窗

第五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新开湖:涤荡南开灵魂

 沉默的英雄:于方舟

 小楼的风景:合唱团、交响乐团

 追本溯源:南开园的戏剧

 驰骋赛场,五虎上将

 南开的骄傲:女排姑娘

 五环梦想:老南开的体育故事

 棋逢对手智者胜:南开棋手

 活力激昂:学生宿舍

 梦飞起的地方:迎水道校区

 食为天:学生食堂

 消失的美好:天南街

南开精魂

 校钟

 校歌

水护南开

作者感言

附录

 院系设置

 南开大学主校区图

 编写者说明

试读章节

进入南开大学,是得要过桥的,无论东门抑或南门。因为,南开在河流的环抱中。

清晨的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尽,太阳光已经透过云层,温柔地洒在大地上了。沿笔直的卫津路一直向南,经过六里台、七里台,到了八里台,也就到了南开。穿过大中桥走近东门,抬头仰望东门上方的四个金色大字——“南开大学”——在晨光的清洗中放射着光芒。“南开”——就是这两个字让代代南开人魂萦梦绕,也给了他们对学校的终生热爱和执著。

校门四根厚重的白色石柱把东门分出了人行道和车行道,保证了进校伊始的交通秩序。学校的大门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学校的命运。南开大学从世外桃源逐渐扩展、开放,吸收着各种营养,渐渐之中,与世界的心跳同步,与国际的道路接轨。

“南开大学”——校门上的四个大字金光闪耀,飘逸潇洒,神采飞扬,是南开大学的标志。更让南开人自豪的是,这校名是毛泽东专为南开大学题写。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此时的南开大学,自昆明西南联大复员后,还是一片瓦砾,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南开学人决心发奋,再造一个漂亮的南开校园。可是,当时的学校连正式的校门牌都没有。学生会有人提议,请领袖毛主席为南开大学题写校名。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南开大学学生会真的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期盼新中国的领袖为南开大学题写新时代的校名。同学们怀着期盼,但又不敢相信百忙之中的毛主席一定会答应这个请求。

没想到,时间不长,毛主席就回了信。敬爱的领袖专写了横竖不同的几幅“南开大学”的字样,让同学们挑选。毛主席为南开题写校名,这让南开学人心中充满了感动,备受鼓舞。领袖的关怀让南开人脸上同这几个金色的大字一样闪耀着光彩。南开大学,在毛主席的题字中,在新中国的养育中,得到了新生。

说到南开的校名,回溯历史的过往,“南开”这个校名,却不是从初创时便有的。学校发轫之时,还没有“南开”的名字。

说起来,早期的南开学校,源自严氏家馆。

1898年,天津学界耆宿严修(严范孙)的家馆内,聘任了刚刚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执教。尽管严氏家馆承袭的仍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但与以往家馆教学不同的是,严馆内,因为张伯苓的到来,学生在其中比别的家馆更多地接触到了西学知识,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严馆最初的五六个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五四时期北大的著名教授、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陶孟和。

张伯苓授课家馆,一反往日家塾教学的刻板与教条,尽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张伯苓特意开设了体育课,为学生们安排了非常丰富的闲暇活动。

研究教育史的专家们说,张伯苓的这些做法,开了近代天津乃至中国新式教育的先河。位于天津城西北角文昌宫以西的这座严氏宅院,孕育了南开最初的精神和办学理念,成为日后南开学校的发祥地。

张伯苓任教严氏家馆后,他新颖的教育方法和实用的教育内容日渐受到了来自社会上的关注和重视。1901年,天津著名商业“八大家”之一的“益德王”(即王奎章、王益孙父子),也聘请张伯苓前往家馆内执鞭教学。那个时候,严馆、王馆共有学生十余人。张伯苓上午授课于严馆,下午授课于王馆。后来张伯苓回忆那一段时期的经历,将其称为“南开之胚胎时期”。张伯苓在严、王两馆,循环往复,开始诲人不倦的教学生涯,生活虽然忙碌,却也乐在其中。两馆教法大体相同,只是学生逐年增多,设备及教法都还不完备,而张伯苓亦有感于“日本近代以来崛起,居然胜中国、挫强俄,一跃跻身于世界列强,必有所以致此之道,不可不往一观。”  在严修、王奎章的大力支持下,张伯苓趁暑假航海东渡,亲眼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盛况,领略了日本对教育的重视及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深受启发。

1904年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主持“新政”,严修被委以直隶学校司督办一职,受命筹划新式教育。同年5月,张伯苓和严修二渡扶桑,经过四个月的细心考察后,决定成立中学。归国后,合并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开始招收新生。10月17日,合并后的两个家馆正式以新式中学的形式出现,定名为“私立中学堂”,校舍仍位于严宅偏院内。张伯苓出任学堂监督。当时学校建筑费用、用具费用,以及常年经费分别由严王两家捐助,学校除监督、教员领取薪金以外,其余工作皆为义务。

该学堂第一期招收学生70多人,其中的学生梅贻琦、金邦正后来均成为清华大学校长,张彭春——张伯苓的弟弟后来成为著名的戏剧家、教育家,喻传鉴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辅佐张伯苓建起了令人惊叹的南开系列学校。

在各方面力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后,学校各项工作渐渐步入正轨,那一年冬天,校名改为“私立敬业中学堂”。1905年年底,学校再次更名,称“私立第一中学堂”。

1906年,天津邑绅郑菊如将天津西南水闸旁面积十余亩的空地捐助给学校,但是这片空地位于德国人汉纳根(Hanneken)开设的大广地皮公司界内,德国人不肯相让。经交涉,张伯苓将建没校舍的空地换到了位于天津城西南的开洼地带。这里一向有“南开洼”之称,是电车公司旁边的一块空地。

1907年秋,新校舍在“南开洼”建立,学校由严宅搬迁至此,校名也因所在地的缘故改称为“私立南开中学堂”,后改称“私立南开学校”,这是学校首次使用“南开”这个名字。“南开”两个字也在日后随着时代的;寅进,始终陪伴着这所学校,发展壮大,成为所有师生心中不灭的精魂。

学校迁到新校址后,校舍得以扩充,学生数量和私人捐助都有所增加。1917年,南开学校的学生已满千人,基础日臻巩固,教育设施逐渐完善。每年的盛夏,看到新一届毕业生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张伯苓就觉得应该向这些青春勃勃的中学毕业生们提供继续升学的机会。社会的需要,使他认识到:“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创办高等学校乃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他再一次走出国门,赴美学习和考察。

1918年,适逢严修与范静生也赴美,张伯苓就与严、范遍游美国各地,考察了许多私立大学的组织和实施。12月,张伯苓与严修游美归国,不久便积极筹募经费,并获徐世昌、黎元洪等人及天津士绅资助,开始筹划创办南开大学。

1919年春,在中学南端空地建大学教室,当年秋季落成。1919年9月5日至6日,举行大学新生入学考试,25日正式上课。

初建的南开大学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设文、理、商三科(后来改称学院)。当今天我们以一个回顾的视阈看到那时北京、上海开创的许多私立大学,都是只办文、法、史、地、匡I学等文、法科,而教师更是抱着线装书去上课的情形时,更感到张伯苓在办校伊始就在文科以外,设立了理科和商科,并聘请留美多年的凌冰博士为大学部主任的举动,足见一个杰出教育家的远见卓识。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校址不广、屋舍狭隘”渐渐成了突出矛盾。1922年3月,学校租下八里台村北村南公地两段共400余亩,兴建教学楼、男女生宿舍、教员住宅,开始了八里台校区的建设。

南开在八里台的校址选定建设之初,东门还是很简陋的模样。南开校友曹禺曾回忆当年的情况:“这里,既看不到高高的院墙,连一个遮拦的铁丝网也见不着,更看不到密集的建筑群。墙子河沿着校园流过,河上架起一座新式的拱桥,这就是南开大学的标志了。”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南开大学尽管已经在国内享有盛名,可校门的门牌,却是用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色木牌,由一位来自上海的机电工程系的学生用紫色墨水书写上“南开大学”四个字,立在东门前。

世纪沧桑,南开大学校门随时代变迁也几经建设。1999年,南开大学80年校庆时,在由校友捐资兴建的东校门一段呈弧形的橙色门楣上,校方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南开大学”四个大字刻写在其上。南开大学,在东升旭日的照耀下熠熠生光。P11-15

序言

巍巍学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程,其发展坎坷曲折,历尽艰辛,但始终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执著前行。一批批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发展奉献智慧乃至生命的先驱,一位位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一代代中华英才从大学校园中走出;领袖风采,大师风范,精英魅力,铸就了大学校园无数不朽的篇章。

历史使校园的人文积淀日益深厚,也使校园更加色彩斑斓。代代学人治学问、求真理,大师学者辛勤耕耘、传道授业解惑,使莘莘学子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熏陶,接受精神的洗礼,成为思想健康、行为积极、不畏挑战,勇担国家建设发展重任的人,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栋梁。

中国的高等学校虽风格各异,但教书育人、追求真理、严

谨治学、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是它们共同的特征。高等学校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着。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学历史的厚重承载,展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卓越贡献,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价值。

希望广大读者能在《漫游中国大学》中获得启迪,在漫步中体验,在沉思中升华,进入崇高的境界。

后记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经过紧张工作终与读者见面。感谢关心丛书出版的朋友们在编辑设计过程给予的热情支持、帮助、指导。工作中,我们与相关资料提供者建立了良好联系,但也难免挂一漏万,使致谢之辞未能直接表达,诚望与我们尽快沟通,使丛书编辑出版工作至善尽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开大学/漫游中国大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教育报刊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40215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82.1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4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