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的祭礼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日本43个行政都道府县(日本的行政区划,相当于中国的省)中各选出3~4个左右的节日,是具有专业性、教育性、趣味性,以研究生为主要阅读对象面向社会的日本现代文化书籍。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的民间祭礼习俗,内容包括日本所有地区东京、大阪、北海道以及各县、市一年四季不同的祭礼和不同的习俗。对日语专业学生以及广大中国民众了解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祭礼是现代日本最具大众化的一种传统文化。无论春夏秋冬,日本各地上演着大大小小的祭礼。祭礼源于日本的稻作、农耕文化,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山国对自然的崇拜使日本产生了诸多的山神、海神、农神等各种各样的神。日本人认为诸神是与人类共同存在于自然界的,因此具有与自然诸神和睦相处融合的思想。祭礼即是与自然界中的诸神进行交流对话的一种仪式。日本的民俗艺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祭礼中有诸多民间艺能的表演和展示。这些祭礼构成日部分,深深扎根在日本人的精神构造中。

本书从日本的各个行政县中分别选出3~4个具有代表性的Maturi,详述其历史变迁现状。

目录

“maturi”和日本人

北海道地区

  ◇寒冬禊祭

  ◇鄂伦春族的火祭

  ◇姥神大神宫渡御祭

东北地区

 青森县

  ◇岩木山朝山祭

  ◇恐山大祭

  ◇八户三社大祭

  ◇青森NEBUTA

 秋田县

  ◇竿灯祭

  ◇六乡竹合战

  ◇大日堂舞乐

  ◇秋田NAMAHAGE祭

 岩手县

  ◇日高火防祭

  ◇早池峰祭

  ◇黑石寺苏民祭

 宫城县

◇室根神社特别大祭

◇火伏虎舞

◇松例祭

 山形县

◇王祗祭(黑川能)

◇花斗笠祭

◇新庄祭

 福岛县

◇滨下祭

◇木幡山旗会

◇田岛祗园祭

◇高田田植祭

◇相马野马追

◇御宝殿熊野神社祭

关东地区

 茨城县

◇日立风流物

◇龙崎的撞舞

◇石冈节

◇浊酒节

 枥木县

◇二荒山神社弥生节

◇日光强饭式

◇乌山“开山节”

◇鹿沼的秋季庆典

 群马县

  ◇少林山的达摩集市

  ◇上州白久保茶会

  ◇五料的水神节

  ◇片品的驱猿节

 琦玉县

  ◇鹫宫催马乐神乐

  ◇大宫薪能

  ◇川越祭(川越庆典活动)

  ◇秩父夜祭

 千叶县

  ◇和良比赤身祭

  ◇鬼来迎

  ◇大原赤身祭

  ◇佐原大祭一秋祭

 东京都

  ◇德丸地区的田戏

  ◇三社祭

  ◇隅田川焰火大会

  ◇小河内的鹿岛舞

 神奈川县

  ◇左义长

  ◇降滨祭

  ◇鹤冈八幡宫大典

  ◇箱根大名行列

中部地区

 新澙县

◇天津神社舞节

◇村上大节

◇绫子舞节

◇岩船大节

 长野县

◇新野雪节

◇御柱节

◇新野盂兰盆舞节

◇远山霜月节

 富山县

◇法福寺稚儿舞

◇御车山节

◇城端曳山节

◇秋风节

 石川县

◇御愿节

◇青柏节

◇能登岛火节

◇石川奉灯节

 福井县

◇睦月神事

◇福井宇波西节

◇三国节

◇福井六斋念佛节

 山梨县

◇天津司舞节

◇藤切节

◇河口稚儿舞节

◇吉田火节

 静冈县

◇寺野的火舞

◇天宫神社舞乐

◇远州大念佛

◇岛田腰带节

 岐阜县

◇长泷六日节

◇高山的春之节

◇飞弊一宫节

◇郡上舞节

 爱知县

◇爱知丰桥鬼节

◇爱知花头节

◇爱知花节

◇参侯节

近畿地区

 滋贺县

◇近江八幡左义长节

◇长浜曳山节

◇花夺节

◇大津节

 三重县

◇尾鹫呀呀节

◇大岛泼水节

◇上野天神节

 奈良县

◇江包·大西草绳节

◇豆比古翁舞

◇春日若宫节

 京都府

◇葵节

◇祗园节

◇时代节

 大阪府

◇四天王寺DOYADOYA祭

◇大阪天神节

◇岸和田彩车节

 和歌山县

◇灯火节

◇熊野本宫大社例大祭

◇河内节

 兵库县

◇北条节句节

◇滩之节

中国地区

 岛根县

◇青柴垣神事

◇岛根神乐

 冈山县

◇西大寺会阳节

◇冈山桃太郎节

◇加茂大节

 鸟取县

◇大山夏日开山节

◇蛸舞式神事

 广岛县

◇新庄的“歌舞田”

◇原田的“歌舞田”

◇壬生的插秧歌舞

◇比婆荒神神乐

 山口县

◇耕种节

◇久贺寺的驱虫舞

◇汤本南条舞

◇三作神乐

四国地区

 爱媛县

◇大山祗神社的一人相扑

◇和灵节和宇和岛牛鬼节

◇西条节

◇新居浜太鼓节

 德岛县

◇超大型人偶节

◇阿波舞节

◇阿波狸节

 高知县

◇小鱼节

◇夜来节

◇绘金节

◇津野山神乐

 香川县

◇檑石射箭节

◇送虫节

九州地区

 长崎县

◇长崎灯会

◇长崎奇祭——炭黑节

◇放灵节

◇竹艺

 大分县

◇修正鬼会

◇宇佐神宫夏越节

◇恺贝斯火节

◇若宫八幡裸节

 福冈县

◇抢球节

◇驱鬼节一替换木莺和熏鬼

◇博多狂欢节

◇博多祗园彩车节

 宫崎县

◇今山大师节

◇西都古坟节

 熊本县

◇破魔弓节

◇阿苏火节——日本最大的“火文字烧”

◇御田节

◇八代妙见节

 佐贺县

◇驱鼠节

◇白须神社的田乐

◇唐津九日节

 鹿儿岛县

◇太郎太郎节

◇狂舞节

◇十五夜节

◇巨人弥五郎节

 冲绳县

◇赛龙舟

◇巨绳拔河赛

◇乞世节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青森县

◇岩木山朝山祭

在青森县的津轻平野上,耸立着一座高山,人称岩木山,也叫津轻富士,自古以来被当地人视做灵山和守护神。

岩木山山顶的神殿建于宝龟十一年(780年),山脚下有岩木山神社,天正十七年(1589年)火山喷发时遭到破坏,庆长八年(1603年)重建。它受到历代藩主的保护,神社内有山门和四大天王像,现在其高达22米的宏伟城门和建于公元390年的前殿被指定为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

岩木山朝山祭是以岩木山神社为中心展开的,是津轻地方最大的秋祭,被认为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山岳信仰之一。岩木山自藩政时代起就有了祭奠镇守岩木山三大神的活动,岩木山朝山祭就由这种活动演变而来。它与农耕社会的信仰密切相关,于昭和五十九年(1984年)被指定为日本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人们通过祭祀活动祈祷五谷丰登和家人平安。

在藩政时代,8月1日是藩主参拜日,一般民众是不能去登山参拜的。直到明治以后,普通民众才终于有了登山参拜的资格。之后当地民众就把在8月1日去山顶看日出称作“初一登山”,并以此为荣。

相传岩木山的山神是一位女神,如果女性登山就会让山神嫉妒,导致山野荒芜,所以在明治以前,女性是被禁止上山的。明治以后此项禁忌虽有松动,一般还是不允许女性上山。到了战争年代,很多军人奔赴战场,他们的妻子就捧着丈夫的照片代替他们去岩木山参拜,至此禁忌才真正被打破。

如今,像过去那样自发组织起来的举着长幡的队伍,浩浩荡荡上山参拜的景象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岩木镇的观光协会发起的“大家都来参拜”的祭祀活动。从村公所到神社约6000米长的古道上,人们手举长幡,穿着清一色的短外衣,头上缠着布,喊着“忏悔,忏悔”,走着去参拜,颇具古风。这个祭祀活动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既可体验登山的乐趣,又能了解历史,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并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祭祀活动。

农历8月1日要举行的“初一拜山”的活动,要求登山的人须在上山之前的21天里进行斋戒沐浴。在这期间,要住在村里的神社内过几天远离烟火的生活,每天须沐浴净身。

到了这一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都是一身白衣装束。大家以村为单位组成队伍,一边举着手里彩色的长幡,一边唱着“忏悔,忏悔”、“六根忏悔”、“御山八大”、“金刚道者”、“一々礼挥”、“南无归命顶礼”等具有佛教色彩的歌谣,浩浩荡荡地朝着岩木山移动。长幡上挂着四五米长的布帛,原本是用刨子把扁百木削成条状挂在上面的,现在使用的则多为塑料条,塑料条被染成蓝、红、黄等颜色,初次登山的人手里拿的长幡的颜色需是红、蓝、白三色,第二次登山是白色,从第五次登山开始采用银色,到了第七次就用金色的,并将它插在脖颈上。队伍举着这种五颜六色的长幡走在路上,好不热闹。来到神社院内后,人们就拿出带来的神酒和年糕祭祀神灵。在宽敞的神社院内,人们围成一圈,在笛子和大鼓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累了就到附近的旅馆或民居去休息。到了夜里再度起舞。准备登山的人们,天还未亮的时候就到岩木山神社沐浴净身,待参拜了大殿后便向山顶进发。

岩木山地势比较险峻,在陡峭的山坡上,人们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带着布帛、长幡、神酒和年糕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不过现在,汽车可以开到山上。在岩石密布、坡度陡峭的登山道上,有很多虔诚的信徒都是带着家人一起来的。在通过七曲、鼻潜、坊主转等险峻难走的地方之后,离山顶就不远了,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嘴里一边大喊着“忏悔,忏悔”,一边精神百倍地登上山顶。如果赶上好天气,就可以在山顶俯瞰沐浴在金色朝阳里的一望无际的津轻平原。

◇恐山大祭

恐山位于青森县下北半岛中央部,同比柽山、高野山并列为日本三大灵场。恐山一带过去曾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了破火山口湖——宇曾利湖,周围环绕着二重火山的旧喷火壁,中间还有8个火山性的地域。恐山灵场是下北半岛一带供养祖先的圣地,每年7月20~24日恐山大祭就在这里举行。

恐山于贞观四年(862年),由天台宗高僧慈觉大师开创。恐山的本尊是地藏菩萨,由于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寄宿在这里,因而在这里供奉死者,恐山大祭实际就是一种地藏信仰。古时,下北地方的人们在恐山向地藏菩萨祈祷渔业丰收和家宅平安。二战后,恐山则变成了灵场。

恐山大祭的主角——巫女,主要来自青森县津轻地区和南部地区等地。过去,巫女从各地寻觅有才气的盲女为徒,女子人师门多为生计所迫,不过也有自愿成为巫女的。而如今,在下北地方已经很少能见到巫女了,巫女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

恐山大祭以巫女出名。她们几乎都是盲人女性,职责是为死者招魂,并举行降神仪式。

她们平时在青森县内活动,祭祀期间就聚集到恐山,并在地上铺上席子,等待信徒前来。于是,失去孩子的父母前来召唤孩子的亡灵,失去丈夫的前来召唤丈夫的灵魂。巫女会询问死者的性别、年龄等,然后持念珠念咒,进行某种祈祷仪式,据说巫女通过这种祈祷就可让死者的灵魂降临到自己身上。然后她们就告诉委托者刚才死者说了什么。她们进行这些仪式时使用的是方言,声音低沉且含糊。那些信徒们都经历过与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听了巫女的解说,会感到非常悲伤。

大祭期间请巫女进行降神活动的费用一般是一次3000日元。要求降神的对象死亡天数需超过49日或35日,不过近年来条件渐渐放宽,只要过了35日就行。请巫女降神时,要告诉巫女死者的姓名、忌日以及同死者的关系等。

巫女不属于佛教徒,而是东北民俗信仰的一种。她们召唤死者和祖先的灵魂,把战死的子孙、病死的爱儿叫做“死口”,把召唤下落不明者的灵魂叫做“生口”。

降神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召唤死后百日之内的新亡灵,即新口,另一种即死后超过百日的古口。

恐山大祭主要内容包括:22日,由僧侣和信徒组成的队伍抬着神舆举行上山仪式;22日~24日举行大般若祈祷;20日~24日举行大施饿鬼法要。恐山大祭以恐山的伽罗陀堂为中心展开。祭祀期间,神社内到处悬挂着地藏大菩萨的旗帜。神社周围都是烧焦了的火山岩石,上面寸草不生。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气味,对面是赛河原、供养塔、修罗地狱、八方地狱、赌博地狱、金掘地狱、血池等,气氛很恐怖。上山的道路两边到处都堆着供奉死者的小石山,旁边的壕沟里有戴着斗笠敲钲念佛的僧人;有端坐无语的僧人,身旁的岩石上放着不动明王的挂轴;还有手持白色手杖的盲僧人;有边敲钲边唱和赞的(日本佛经中的赞美诗)的巡礼者等。善男信女经过时,常常会在那些小石山上放些小钱,也有妇人往小石山放点心的,那大多是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岩石上到处放着煎饼等供品,这些供品在烈日的炙烤下渐渐变干。这里看不到一只蚂蚁,一只鸟,是名副其实的地狱。到了血池边,你会看到池水的颜色呈红黑色且混浊不堪。血池周围供有用帽子和布包起来的地藏菩萨。祭祀期间,很多人脖子上挂着写有亡故亲人姓名的布条来到恐山,请巫女为自己亡故的亲人招魂。

P14-18

序言

“maturi”和日本人

周洁

大凡对日本有些了解或去日本旅行过的中国人可能都会对日本众多的maturi感到诧异。日本有许多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很好的保留和继承。其中maturi是最具有大众化的一种传统文化。在现今的日本社会中具有最广泛的民众支持和基础,成为日本民间文化的一大亮点。无论春夏秋冬,在日本各地都会有着大大小小的maturi。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发生了变化,现代日本既有与信仰有着深厚联系的传统节日,也有为了振兴地域社会,活跃地方经济的现代节日。而这些节日也被冠以maturi这样的名称。本书的介绍中不乏这种现代的matmuri。这些节日构成日本民众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深深扎根在日本人的精神构造中。

传统意义上的Maturi简而言之是迎神、送神的过程,是神与祭神者之间的仪式。在日本民俗学中始终是一个古老而长新的话题。在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的研究中Maturi的研究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柳田国男的继承人著名的民俗学家折口信夫在他著名的《古代研究》一书中认为Maturi是宣诏神意,通过念睨词/诏旨的过程,把神意具象化而达到侍奉的目的。

那么在众多的Maturi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神”是什么呢?

Maturi源于日本的稻作文化、农耕文化,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山国对自然的崇拜使日本产生了许多的山神、海神、农神等各种各样的神。日本有八百万诸神的说法,而众多诸神的根在海上,即海上是诸神世界的根本所在。像日本皇室的祖先天照大神一样来自于海上。

竹田听洲、高取正男在《日本人的信仰》一书中,把山上与海上当作“山的净土”、“海的净土”与葬送联系起来。而筑紫申真在《日本神话》一书中以伊势和熊野的神话论述了诸神从海上到天的过程。而日本民俗学的鼻祖柳田国男和他的继承人折口信夫从另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先有“海的他界”,之后才有了“山的他界”、“高天源”的信仰。柳田认为日本人的“灵魂故乡”在海上,而后才寄宿在高山之上。人世的幸福、人的灵魂、稻米、火种、小到老鼠这样的生灵都是来自于“海上的他界”。柳田的最后一本书《海上之路》中,空想的海上之路顺着横贯日本列岛的日本暖流而来,以此探究了日本人的起源。折口信夫在他的著书《古代研究》中论述到:“村落maturi”的“海神”、“山神”即是“海上常世国的神”。海上之神分化到旷野山村,后寄宿在河水、水井、水潭,“常世国的marebito(神)”成为从天而降的神,与山神融为一体。折口认为在海附近居住的日本人而后才移居到山与平原交界之地,进而在平原建村居住的。

而这些从“他界”定时来到这个国家的各个村落的就是古时日本人心目中的“神”。

“桃太郎的诞生”、“一寸法师”、“瓜子公主”等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是从“海的国度”顺波而下,或是乘清清的山间溪水来到“人间”的。日本民俗学家的海上信仰说从这些民间故事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迎接诸神时要真心诚意的把身体清洗干净、心中无垢。而在日本人心中诸神是有魂魄的,魂魄从仪式中复活,产生新的生命活力。在稻米中孕育着水稻的魂魄,而人类的魂魄附着在婴儿身上等,就有了“诞生”和“魂魄的复活”。

日本人认为诸神是与人类共同存在于自然界的,因此具有与自然诸神和睦相处融合的思想。祭礼即是与自然界的诸神进行交流的一种仪式,通过祭礼与诸神对话。日本的民俗艺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个祭礼中都有各种民间艺能的表演和展示。  传统Maturi是以村落为单位而进行的。在日本村落中,有着大大小小的神社,一个村庄有一个甚至几个神社。供奉着上述各种各样的神,它们来自于日本人所信奉的自然界,被称为“氏神”。而一村中血脉绵长而又有地位的氏族的祖先也可供奉为一村的“氏神”。正如柳田国男在《节日的故事》中所指出的那样:Maturi的汉字“祭”最早来自于中国的祭祀祖先。在日本的最初用途也是子孙祭祀祖先,即日本的神是家族的祖先,是祖灵。而村落民被称为“氏子”。这种“氏神”、“氏子”的关系扩大到国家层面就形成了历史上日本人的天皇崇拜。

另外,在传统祭礼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节日。历史上为了能让更多的日本民众接受佛教,采用了日本固有各神与佛教诸佛相融合、不同教义、教理相结合的方法。即日语中“神佛习合”的概念。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本地垂迹”说。“本地垂迹”说应来自于中国隋唐时期,十世纪传人日本,在佛教本土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张本土固有的诸神是佛一时的化身,如地藏菩萨至少是25种本土信仰的化身,观音菩萨有33种形态,皆为一个或数个神的化身。日本佛教被认为是众多信仰的大集合,渗入了许多神道的内容。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了神佛分离令,但神佛习合的信仰和思想在民间广为渗透,在日本各地存在着许多带有佛教色彩或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祭礼。

本书从日本的各个行政县中分别选出3~4个具有代表性的Maturi,详述其历史变迁现状。相信它会对读者了解日本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后记

2007年初,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几位老师在一次聚会时有感于日本各地经常上演的日本传统节日,且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介绍日本传统节日的图文并茂的书籍。再加之由于中国民众包括日语学习者缺乏对日本文化的了解,缺乏文化上的交流与互动,常常出现文化层面上的摩擦和矛盾。大家一致认为细致深入地介绍日本传统节日的历史演变、传统与现代功能的变化,探讨其现实意义是非常必要的。遂萌生了编写一本日本传统节日书的念头。拟在对现代节日的变迁以及现状进行详尽描述,厘清和认识它缘何能够传承到今天的原因。即在同年申请了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子项目,由周洁担任项目负责人,以“日本传统祭礼的现代演变”为题得到立项。该书就是在此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课题组成员按照日本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分工。主要分工为:周洁、杨静执笔北海道地区、东北地区;侯越执笔关东地区、中国地区(广岛县、山口县);王冠华执笔中部地区;杨宁执笔关西地区、中国地区(鸟取县、冈山县、岛根县);詹桂香执笔九州(含冲绳)、四国地区。三年来,老师们查找了大量资料,有的在日本亲自参加了许多节日,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相片;在教学之余投人了很多精力进行此书的撰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2005级社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杨静、王丽芳、蔚花蓉、汪华同学也参与了资料整理工作。

该书由周洁整理、统稿。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受到2007~2008年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子项目的资金资助。北京市属市管人才强教计划(2008~2009年度)提供了出版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另外还要感谢编者所在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为撰写、完成此书所提供的许多帮助,感谢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劳动。

本书从日本43个行政都道府县(日本的行政区划,相当于中国的省)中各选出3~4个左右的节日,是具有专业性、教育性、趣味性,以研究生为主要阅读对象面向社会的日本现代文化书籍。希望对日语专业学生以及广大中国民众了解日本文化有所帮助。该书使用的图片或由编者拍摄,或由日本友人提供,还有一部分来自日本网站。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定有许多错误,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的祭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8286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4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3.139.8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