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格兰特私人日记选/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圆明园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从色当到萨尔布吕肯》的作者,《印度暴乱纪事》的编辑——英国皇家炮兵上尉亨利·诺利斯根据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霍普·格兰特爵士的私人日记编著而成。

《格兰特私人日记选》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我们选择它作为我们保护、捍卫和促进世界文化的一份义务和责任。

内容推荐

《格兰特私人日记选》是由英国皇家炮兵上尉亨利·诺利斯根据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霍普·格兰特爵士的私人日记以及同1860年对华战争有关的信件编著而成。

《格兰特私人日记选》称不上是对此次远征的完整记载,就像《印度暴乱纪事》一样,现有的日记内容并不是后来的创作。日复一日,先前所发生的事件已经付梓,而在作者的脑海里仍保留着清新的记忆。

目录

出版前言

序一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

序二 伯纳·布立赛

序三 王道成

序四 陈名杰

献给斯蒂芬森

自序 亨利·诺利斯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6月11日我从香港启航去上海,行进大约500英里时,碰到我军舰队的最后一支小分队停泊在名叫Lam-yit的小岛上,强劲的东北风使得拖船无法行驶。我们相信季风将很快转向,因此我们继续行驶并于6月16日抵达上海。我立刻上岸,跟普鲁斯先生商定第二天和蒙托邦将军会晤,商议进一步行动的计划。英军派往法军的特派员乔治·弗利上校、雷布尔少校、布尔布隆先生参加了会议。蒙托邦将军把他攻打大沽的计划呈放在我们面前,他提议在去年曾使我军舰队遭受重大损失的大炮台以南25英里处登陆,然后沿河而上,穿过半贫瘠的田野,他只带他的轻型炮。至于粮食和水,他会依靠他的舰队。这个计划在我看来相当危险,登陆的困难相当大:大风很有可能阻断他和他的舰队的联系长达好几天,最主要的是,有60门大炮驻守的大沽要塞不可能屈服于轻野战炮的火力。

参加会议之前,我曾询问贺布上将,我们一致认为最明智的线路是沿北塘而上,在白河北侧8英里处占据北塘镇,在那儿建立今后的作战基地。大沽炮台共有4个,2个小的在高处,2个大的在低处,一大一小在白河两侧。较低的炮台前面靠近白河口安置了两个大的连环栅栏,对受炮火攻击的船只来说难以逾越,白河两边是盐沼。我向法军提议先攻打北塘,那里的防御比较容易对付,确实白河两岸也各有一个炮台,但是没有障碍,从北塘镇附近登陆,然后从大沽炮台后面袭击,炮台稍作抵抗就有可能陷落。

蒙托邦将军坚持自己的立场,提出我们尽可以单独行动,我欣然同意。我有足够的力量办到这一切,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和的因素。然而听到蒙托邦声明7月15日前不准备开战时,我十分不满。这个耽搁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到那时雨季很有可能到来,路面淹没,部队无法通行。我们准备7月1日开始动手,但法军坚持要同时开战。由于我有国内的训令,必须与法军联合行动,我别无选择只好耐心等待。

反对清政府揭竿而起的“长毛”叛军已难以对付了,他们占领了丝绸商业中心——湖州,野蛮地对待市民,大规模地掠杀妇女儿童,大肆损坏财物,然后开始出没于上海,当地居民因为他们的到来惊恐万状,贸易也因此停止。上海道台请求我们保护,我们占领了出入口。我从香港带来了勒克瑙团,有1030名士兵,和法军600名海军与一些水手足以保证上海的安全了。中国确实处于糟糕的境地,内要对付叛军和无政府状况,外要应付跟两个欧洲国家的战争。此时俄国公使伊格那替叶福将军从北京来到上海,此人英语说得极好,在我看来,他为人直率又有绅士派头。中国的皇帝,32岁的小伙子(我听说),已江郎才尽,而且得了麻痹症,因为淫逸享乐还失去了双腿的功能。当时清廷政权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他们主张决战到底,否决倾向于求和的著名将领僧格林沁和他所率领的清军。

[中国的内部冲突从物质上来讲加剧了远征的困难(至少从英国方面来看),也大大地影响了最终结果。一方面中国政府由于必须用大量的兵力来镇压叛乱,无法全力来抵抗我们。如果没有这个牵制,他们只要用少量的兵力就能使我们随后向北京的进发变得危险而且延长时间。另一方面,其实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清朝政府的垮台,或者中国皇帝从北京溃逃,这样我们就没有可以谈判的政府,因而无法保证条约的完成。以上不测事件带来的必然结果将是完全的无政府状态和对外贸易的终止。早在6月,叛军完全明白由于我们袭击直隶湾而给清廷带来的困难,已开始在广州集结力量。据报道,已有一支兵力较大的太平军在离广州城60英里的地方集结,广州全城恐慌,商业瘫痪。因此,削弱清政府用以和我们抵抗的力量,同时让它聚集强大的力量镇压难以对付的叛乱,成为英国军事和外交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不按常规行事,一方面在北方大沽重击他们,另一方面在南方广州帮助他们。这些复杂的军事安排对法国没有影响,因为他们的商业利益很小,可他们对战胜中国的期望(渴望)是巨大的。——诺利斯]

6月22日我从上海乘船前往威海卫,一个坐落在直隶湾口山东半岛上的小镇。我希望确定这里是否合适建立仓库。途中在经过上海以北大约10英里处的吴淞港,我认识了从法国来接替巴热上将的沙内上将。他是一位长者,有绅士派头,在军中服役多年。我直觉我们能相处得很好,我很急迫地想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感情。总之,我对他来接替感到很高兴,因为他的前任是个很难协调的人。

我们继续前行,两天半之后到达了威海卫。接着立即登岸来到了镇的入口处。镇很小,大约有2000多名居民。像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四周有城墙围着。当地人很温顺,我们不受任何干扰来到了城门口,稍作寻找后发现了一个官员的住处。我们通过翻译告诉他,我们想在威海卫驻扎一支部队,如果他能提供供给,我们会付他很多钱,而且会对居民表示关心和友好。这个卑微的官员说他会尽力,但他说城里的资源很微薄。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此地缺乏淡水和锚地,因此我放弃了在此建仓库的打算。

我们接着向前到达35英里以外的芝罘,那儿法军在巴热将军的指挥下建起了大的弹药库。巴热将军,一个非常友好的有礼貌的军官,特别受他手下士兵的喜爱。他带我参观了一个围绕着圆锥形小山而建的营房,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看上去很舒服。他也让我参观了曾在奥地利战争中使用非常有效的新型法式膛线炮。这种炮很轻,四匹日本矮种马就可轻松地拉动,而射程却相当大。但是这种炮没有可以调节的角度,远不能跟我们的阿姆斯特朗大炮相比,射击目标也不够准确。我跟巴热说蒙托邦将军准备7月15日开始行动,他对此一笑置之,并说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炮兵和其他所需的620匹马,还只弄到114匹,而且这些马还没能套上挽具。P14-17

序言

从出版社和读者的反应来看,我有理由相信《印度暴乱纪事》中对霍普·格兰特爵士在军中服役的叙述并没有引起读者很大的兴趣,因此,我再次劝说格兰特爵士把他的私人日记以及同1860年对华战争有关的信件委托给我,并允许我将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部分整理出版。

有必要作出解释,按照将军的指示,我回避了某些事实,也节略了部分信函,以便不影响仍健在的一些知名人物。这种保留做法尤其适用于共同参与此战争的我们的法国盟军。尽管有诸多不足,对我来说我仍愿意把这场不大为人所知的战争纪实和我们的军队所取得的鲜为人知的胜利,在多年之后将被人们遗忘之前能让更多的人知晓……

此书称不上是对此次远征的完整记载,就像《印度暴乱纪事》一样,现有的日记内容并不是后来的创作。日复一日,先前所发生的事件已经付梓,而在作者的脑海里仍保留着清新的记忆。

亨利·诺利斯

1875年3月15日于伦敦伊顿广场17号

后记

在把此书的手稿送到出版社和此书出版期间,格兰特爵士于1875年3月7日谢世。但是2月问他曾与我一起仔细校对书稿,当时他的智力状况仍如健康时,因此可以断言,此书准确地包含了将军所希望表达的事实——假如将军能活着看到此书的出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格兰特私人日记选/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圆明园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霍普·格兰特//诺利斯
译者 陈洁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01955
开本 32开
页数 1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6.706
丛书名 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