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孝庄皇太后(全新修订珍藏版共3册)/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颜廷瑞编著的《孝庄皇太后(全新修订珍藏版共3册)》是一部以孝庄皇太后一生为题材创作的三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孝庄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她辅佐、培育了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过重大贡献。全书选取了福临继位,入主中原、太后下嫁、平定三藩之乱等重大事件,力图展示孝庄皇太后叱咤风云、深谋远虑、锐意进取、血泪悲欢的一生,感受遥远年代的历史启迪。

内容推荐

大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七,皇太极在铁背山坠马的消息传到盛京城,引发了轩然大波。睿亲王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皇长子豪格对鹿角宝座势在必得,八旗各为其主,政变一触即发。美丽聪慧的庄妃为维护大局一方面对外隐瞒皇太极的真实病情,一方面暗中联络忠诚善谋之士,千方百计稳固清宁宫的地位。八月初九,皇太极突崩,悲痛的清宁宫妃子来不及擦干眼泪,就感受到了来自多尔衮兄弟手中被擦亮的钢刀的森森寒意。是生存还是死亡,是玉石俱焚,还是忍辱负重、求同存异,谋求大清长远的发展,孝庄在痛苦地思索、徘徊……*终善于审时度势的她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做出了惊人的抉择……

颜廷瑞编著的《孝庄皇太后(全新修订珍藏版共3册)》以皇太极病重驾崩,庄妃的抉择为始,贯穿了诸王争位、福临继统、崇祯自缢、李自成败亡、吴三桂叛明、大清入关、太后下嫁、多尔衮暴薨、平定三藩等重大事件,力图展示孝庄皇太后叱咤风云、韬光养晦、锐意进取、悲欣交集的一生,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启迪与反思。 血腥残酷的宫廷争斗、波澜壮阔的入关战争、入木三分的局势分析,被作者用不同的笔触淋漓展现;睿智机敏的孝庄,雄才大略的多尔衮、狡猾多诈的多铎、粗鲁野蛮的阿济格,软弱中庸的代善、患得患失的洪承畴、首鼠两端的吴三桂……在作者的精细描摹下栩栩如生。整部小说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不愧为长篇历史小说的精品之作,值得细细品读。

目录

《孝庄皇太后·1血泪清宁宫》

 代序《孝庄皇太后》:政治史的战争风俗画——兼谈长篇历史小说的当代启示性

 一 “杭爱”长啸一声,离开大清门,向铁背山的方向奔去

 二 黑夜里,官道上颠簸着一辆黄幔金顶马车

 三 他的仇恨太多了,太深了!他要夺回自己失去的皇位,他要除掉唯一的对手

 四 皇太极猛力推开庄妃的手,身着戎装,直立在大清门的华灯下

 五 皇太极一切都有了,他还需要什么呢?

 六 从未唱过的歌,从未跳过的舞,从未有过的豪饮。可怜的帝王啊……

 七 是悔恨?是担心?是恐惧?难以捉摸的未来,使这个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女儿泪湿枕巾

 八 皇太极昏倒在清宁宫,把珍珠鹿皮绣花荷包交给了皇九子福临

 九 狂欢之夜。十王亭里的赌博和交易,在传统的“嘎啦哈”游戏中,豪格与阿济格打了个平局

 十 皇太极“回光返照”,但他什么也没有说

 十一 凤凰楼上传出消息:清宁宫那么多妃子,为什么没有一个殉葬的?

 十二 在睿亲王府的后花园里,海东青鹰飞上天空,叼着血肉模糊的小白鸽又飞回“龙槐”上

 十三 情感、利益、前途使两黄旗公开亮出了旗帜

 十四 庄妃啊?两天来你为什么不说一句话?索尼在“案卷”中夹了一张“便笺”

 十五 “三王密议”与“红、白联盟”

 十六 情感啊?神秘得难以捉摸,隐蔽得不露一丝颜色

 十七 那颗亮晶晶的星星下,就是碧绿芳香、清澈见底的阿鲁坤都伦河吧?

 十八 礼亲王代善抛出的“铁球”和睿亲王多尔衮设下的“陷阱”

 十九 庄妃悟出了一个绝妙的道理,历史把她推上了凤凰楼

 二十 礼亲王代善走下凤凰楼,汗水顺着大腿流进长筒靴子里

 二十一 “徙”易拒,“卫”可据,人间的风云难测啊?

 二十二 阿巴泰带着皇后的懿旨去了宁远前线,庄妃在懿旨上加了一句:“接应援兵,随后出发。”

 二十三 青藤在寻找攀附的大树。但愿这一次也没有看错人

 二十四 一天没有听到“杭爱”的嘶鸣声,睿亲王多尔衮惊慌起来

 二十五 庄妃不是可怜的梅花鹿啊,她得到了一把打开大政殿金锁的钥匙

 二十六 月色朗朗,青草茵茵,野花朵朵。蒙丽花……

 二十七 “杭爱”倒在大清门前的台阶下,庄妃为它盖上了细纱白绸

 二十八 这就是宁远城?这就是吴三桂吗?

 二十九 五里河沙尘滚滚……

 三十 庄妃啊,没有想到,多尔衮的对手原来是你啊?

 三十一 飞龙阁飞起了凤凰。这个女人,也许是决定明天大清命运的人

 三十二 多尔衮的失误,不是因为对手的狡猾,而是由于谋臣的忠诚

 三十三 福临啊,这个巧遇机缘的幸运儿

 三十四 多尔衮不仅要打垮对手,而且要打垮对手的支持者。但胜利就是他的吗……

 三十五 婉儿,可怜的南国女子,送来了蒙丽花的红缎镶金斗篷

 三十六 何洛会,俄莫克图,引弓待发的箭……

 三十七 豪格用酒滋润着不解的“谜底”

 三十八 违心曲意中的“现在”,大树阴凉下的“未来”

 三十九 天雷像一团火,顺着“龙槐”滚动。“龙槐”下,蹦出一个紫檀木箱子……

 四十 人们都说天上住着王母娘娘,但愿她会偏袒人世间的女人

 四十一 火红大马,银鞍金镫,倜傥潇洒的吴克善来到广宁城……

 四十二 为了赢得未来的十个时辰,多尔衮交出了伊罗根

 四十三 三官庙里有一盆珍奇的绿菊花,原来是庄妃栽培的

 四十四 阿巴泰,好尥蹶子的“骡子”,被济尔哈郎“笼”住了

 四十五 对付一个确有雄才大略的对手,太祖皇帝那杀斩、囚禁、血淋淋的手段,也要继承吗?

 四十六 婉儿和伊罗根向着中宫的灯光跪倒。庄妃穿上了绣有绿菊花的白绸紧袖旗装长袍

 四十七 多尔衮在庄妃面前跌了跤子,倒在府邸门前的台阶上

 四十八 礼亲王代善射向对手的利箭,反而伤了自己

 四十九 麝香粉、牛黄末和王妃阿尔桑的眼泪,引出了多尔衮痛苦的“自白”

 五十 屈伸术的精彩表演

 五十一 碧海青天,跳动着一颗嫦娥心……

 五十二 中秋之夜。多尔衮得到了黄金、白银、信任和处置叛逆的特权

 五十三 郡王阿达礼和礼亲王代善的“忏悔”

 五十四 皇九子福临登上了鹿角宝座。“入主中原”的战鼓敲响了

《孝庄皇太后·2风云山海关》

 一 “入主中原”的序幕拉开了,孝庄去了清河汤泉

 二 江南丝竹弹奏着吴三桂的金戈铁马

 三 多尔衮思索的结论是:用权有术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四 袁崇焕不朽的英名,使济尔哈朗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五 秋风、秋雨和孝庄的秋思

 六 “雪衣画眉”,福临的保护神

 七 石头是圆的,谁知它向哪边滚啊

 八 吴良弼,捉摸不透的“怪物”,中后所,消耗生命的“磨盘”

 九 历史是什么?是生命延续的江河,孝庄在这条河边,发现了一个“导者”

 十 宁远决战中的吴三桂和济尔哈朗

 十一 塔山大营的夜宴和浑河桥头的凯旋式

 十二 清河汤泉的“马追”……

 十三 吴三桂,崇祯皇帝心中的希望之星

 十四 雪夜炉火一席话,言必中的宁完我啊

 十五 多尔衮在“赠马”仪式上的讲话

 十六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不变的准则

 十七 祖大寿的忧郁、痛苦和欢乐……

 十八 多尔衮时代,在灶神上天的时候开始了……

 十九 风雪故人来,孝庄头上的紧箍圈悄悄地脱落了……

 二十 历史把一个陌生的课题摆在李自成的面前

 二十一 时代的折光,在吴三桂脸上变幻着色彩

 二十二 西安,“逆天作乱”的闯贼北京,“天纵英明”的崇祯

 二十三 崇祯皇帝流泪了,吴三桂沉醉了,陈圆圆的春心动了……

 二十四 权力的均衡消失了,孝庄急速返回盛京

 二十五 盛京的哑剧、悲剧和闹剧

 二十六 崇祯皇帝的自我悼亡

 二十七 李自成的梦魂萦绕

 二十八 吴三桂在临流徘徊

 二十九 王则尧带着李自成的招抚条款来到山海关……

 三十 这个价,是孝庄开的

 三十一 吴三桂在说“梦”,王则尧在梦中

 三十二 四月九日,出关!

 三十三 四月十二日,李自成决意东征吴三桂

 三十四 四月二十日,吴三桂最后的决定

 三十五 四月二十二日,一片石之战,李自成从顶峰跌落

 三十六 清兵进入北京,满洲贵族的内争爆发了

 三十七 “戏中有戏”,戏在哪里?这也是一场苦涩的梦吗?

 三十八 破釜沉舟,倾家荡产,孝庄作出满族迁移入关的决定

 三十九 辽阳之乱,孝庄出现在人群面前

 四十 一个民族的大迁移开始了,烟雨中,孝庄向皇太极的陵寝告别……

《孝庄皇太后·3悲欢紫禁城》

 一 五彩缤纷的元旦烟花,闪现在富丽堂皇的多尔衮府邸——南宫王府

 二 清冷的位育宫里,一盏华盖流苏珍珠灯,照映着一个低头画画的帝王

 三 僻静迷离的宁寿宫,孝庄的泪珠滴落在皇上福临送来的《觅母图》上

 四 皇上和侍女的两桩婚事,拉开了一场新的内争的帷幕

 五 突变前夕。科尔沁王府的嫁妆和酒宴,宁寿宫里的同情和多情.南宫王府里的烟幕和杀手

 六 二月二日。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里……

 七 洞房花烛之夜。婉儿和伊罗根无声的对话

 八 索尼府邸侧室里的烛光、香火和滴血的“交心酒”

 九 吴拜的“紧急禀奏”和多尔衮的“一石三鸟”……

 十 孝庄病了。真病?假病?母亲点燃的骨火,煎熬着儿子断肠裂胆的心

 十一《五凤楼举事密疏》和孝庄手中的红珠象牙狼毫笔

 十二 趁那个女人病倒在床,多尔衮用酒擦拭着手中的钢刀——阿济格

 十三 代善的“意气风发”,济尔哈朗的“深谋远虑”和皇上福临的“自强不息”

 十四 “他们都说我是铁石心肠,我流的眼泪何尝少啊?”孝庄微服走向慈宁宫

 十五 慈宁宫里的偶然相遇,强男强女的暂时“妥协”

 十六 人啊,就怕“陶醉”;人啊,贵在“疑虑”

 十七 多尔衮深夜闯入宁寿宫,给孝庄带来一个“五更梦”

 十八 武英殿里的刀光剑影和御花园里的异想奇思……

 十九 孤独、恐惧、绝望,半天的时间,孝庄像是老了许多

 二十 多尔衮的“感觉”和梦幻。洪承畴从江南送来了火急密报

 二十一 懋勤殿里的秘密会谈。局势毕竟比人强,每个人都在改变着自己原来扮演的角色

 二十二 战争……也制造了一个权势炙热的多尔衮和一个谷底风寒的孝庄

 二十三 洞房花烛之夜。多尔衮发现了奇情异趣

 二十四 五凤楼上的较量。孝庄向多尔衮的权力挑战,便宜了几个造反的俘囚

 二十五 春去秋来夜复夜,没完没了的愁苦啊……

 二十六 七月七日夜晚,在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刻,孝庄做出了痛苦的决定

 二十七 范文程当了“红媒”,带给多尔衮一个醉心的幻觉和一个绚丽的“风流梦”

 二十八 怀恨含泪,皇上福临写下了他登极七年来第一道亲笔“诏书”

 二十九 洞房花烛之夜。多尔衮看着孝庄:这个秀、丽、娇、美、狠、酸、甜、苦、辣、涩的女人,舍不得、吞不下、受不了、离不开啊!

 三十 孝庄啊?选残酷的“女杀手”,聪明的“接生婆”

试读章节

一“杭爱”长啸一声,离开大清门,向铁背山的方向奔去

大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七的黄昏,绚丽的晚霞从西边天际飞展而出,成堆的、成片的在高空变幻着、飘忽着、扩展着……

在霞光的辉映下,盛京城里的皇宫显得更加肃穆辉煌。大清门外两个高耸的哨亭,在霞光中烁烁闪闪,托出了哨兵们威武的身影;大清门内的崇政殿、飞龙阁、凤凰楼和坐落在高台上的清宁宫,从巨树浓荫中伸出金顶飞檐,闪烁着五颜六色,使人感到神秘而幻迷。大政殿拔地而起,宏伟壮丽,金碧辉煌:亭子式的八角重檐,黄色的琉璃瓦,绿色的剪边,十六道五色琉璃屋脊,殿顶上的相轮宝珠和由八个力士擎托的宝顶,显示着这个釁建王朝的性格和威严。

在大政殿内,高踞着一个奇特的鹿角宝座。这是皇太极用一架特大的、完整的鹿角制做的。“逐鹿中原”,鹿是政权的象征;“鹿角列阵”,鹿角是武力的象征。鹿角宝座,托出了皇太极一颗称霸天下的雄心和野心。

大政殿前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着十个亭子,叫“十王亭”,一律飞檐斗角,闪着红光。在十王亭中间的广场上,临时架起十顶雪白的帐篷。一队镶黄旗士卒,佩带腰刀、警戒于奏乐亭前。明天,这里将举行盛大的宴赏会,皇太极要亲自主持,褒奖他的同父异母兄长——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师伐明,毁长城,入蓟州,战山东,破城八十八座,掳掠人丁三十七万的赫赫战功。

突然,大清门打开,十二匹战马飞奔而出。在那匹名叫“杭爱”的银白色马上、骑着一个年轻的妃子。她着战袍,佩宝剑,身材不高,但举止敏捷。在霞光中,她那清秀端庄的脸上,浮现着一层焦虑的神态。她挥起手丰的白玉红丝马鞭向“杭爱”抽去,“杭爱”长啸一声,腾空而起,飞也似的离开大清门,飞出抚近门,向铁背山的方向奔去。

她,就是皇太极永福宫二十九岁的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通称庄妃。晚霞消失了。夜幕降临了。一弯弦月昏暗地挂在西天的夜空,放着淡淡的光泽。马队在通往抚顺的官道上急速地奔驰。紧跟在庄妃身后的是她的侍女苏麻喇姑和蒙丽花。

苏麻喇姑,比庄妃小三岁,是从蒙古科尔沁草原陪嫁来的。她中等身材,长相一般,但性巧黯,极聪明,弓马娴熟,最使人们赞叹的是她那一双极其灵巧的手。她的手不仅能漂亮地写出汉字的正、草、隶、篆,而且能为庄妃制作各种花样翻新而又不脱旗装特点的裙袍衣冠。特别是后者,常使各府福晋们羡慕、赞叹不已。传说,后来清代皇宫里,王妃与待女的衣服上,春绣牡丹,夏绣荷花,秋绣菊花,冬绣腊梅的服装朝制,就是依据苏麻喇姑的创制规定的……

蒙丽花,今年二十岁,娇小秀气,性格泼辣,喜爱武艺,骑射都很熟练。她原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福晋的侍女,在宸妃出嫁皇太极时,她陪嫁侍候宸妃。宸妃死后,蒙丽花来到永福宫,深得庄妃的爱怜。

今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苏麻喇姑正在永福宫教六岁的皇九子福临练写汉字,庄妃焦急不安地等着皇太极从铁背山围猎归来。这时,启心郎索尼急急走进永福宫,神色慌张地悄声禀报说:

“庄妃,铁背山飞骑禀报,皇上在今天早晨围猎时,气阵头晕,跌下马来。”

庄妃听了,红润的脸庞立即变得苍白。她一面严令索尼立即看管报信的士卒,免得泄露消息,一面吩咐苏麻喇姑备马出发。

此刻,弯月慢慢地落向西山,抚顺城的轮廓在前面显出。苏麻喇姑提了一下马缰,冲到“杭爱”的身旁,借着即将消失的淡淡的月光望着庄妃:在紧锁的双眉下,一双晶莹流盼的眼睛凝聚着探索的目光,薄薄的嘴唇紧闭着,连唇上那粒淡淡的黑痣也变得明显了,突出了。苏麻喇姑知道,这是庄妃遇到重大难题时聚精思索的神态,也是自己不该说话的时候。

庄妃在马上思索。思绪像奔腾的马蹄不停地变幻着,总是不能集中到一点上。

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博尔济吉特氏·寨桑的第二个女儿,十三岁时,嫁给了三十四岁的四贝勒皇太极。在这以后的十七年中,伴随她的,是欢乐和恐惧,微笑和眼泪,抗争和忍让,连年不停的征战和诸王贝勒的内争,层出不断的谋杀和妃子们哭哭啼啼的殉葬……

马队奔到抚顺城下,苏麻喇姑轻声问道:

“要不要歇息一会儿?

庄妃没有回答,只是用脚猛磕一下马肚,径直向琉璃河方向奔去。刚绕过一道山脚,前边出现了一队黑乎乎的、缓缓行进的骑兵,“杭爱”突然停住飞奔,前蹄腾空两立,发出一声震荡夜空的嘶鸣……

皇太极就在前面。P7-9

序言

代序《孝庄皇太后》:政治史的战争风俗画——兼谈长篇历史小说的当代启示性

黄国柱

关于清宫后妃的文学艺术作品,已经汗牛充栋,泛滥成灾。即便是一部很优秀的同类题材作品。也非常容易受着胃口已经败坏了的读者的疏远和冷遇。长篇历史小说《孝庄皇太后》的问世,一直没有引起文学界的重视,我认为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作品本身缺乏激发当代人兴趣的内在机制,而在于受大量艺术品位不高的同类题材作品的“株连”。当然,我并非绝对地扬此抑彼,清宫后妃题材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但就反映时代的广度、深度以及对当代启示的深刻而言,能与《孝庄皇太后》比肩的并不多。

许多清宫后妃题材的作品旨在揭露后妃生活的奢侈腐败,还有以刻画描摹其性压抑、性苦闷及至淫乱内幕为务的,不能说这些写不得,写得好同样很有意义,问题是“一窝蜂”,把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归于几个后妃的专权甚至性压抑的结果,那就失之偏颇了。我之所以推崇《孝庄皇太后》,首先在于作者敢于避开时尚的创作角度和路数,后妃的生活史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作者瞩意的是明末清初的政治史的关节之处,由于立足的高远,一两个后妃的生活便在全局中有了她恰如其分的分量。由此生发开去,一个广阔的历史时代便被揭开了帷幕,这是政治繁复、战云密布的时代,由于一个女人的出现和作为,大清王朝才写下了众所周知的最初的史章。

孝庄皇太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的生母。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宫廷生活中,她历经三朝,辅立了顺治、康熙两个幼帝,她始终运筹后宫而未临朝擅政,审时度势而不固执旧制,为女真这个人数很少的民族“入主中原”做出了鲜为人知的贡献。老作家颜廷瑞执迷于这个人物和大清王朝发达的历史,以孝庄皇太后为轴心,展开了横纵舒卷的历史风云,其当代的启示意义是相当深刻的。

政治的拼搏,权力的角斗,王朝的更迭,战争的胜负,是《孝庄皇太后》描绘的中心。其中所有人物的登台与下场,出现与消亡,莫不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孝庄皇太后的命运便是清王朝的命运,反之亦然。这部挥洒之间百万言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传记性作品,它只截取皇太极突然驾崩到多尔衮于顺治七年死于狩猎的喀喇城这一段时间,前后约八年。第一卷《血泪清宁宫》以皇位的争夺为中心线索,以福临继位,吹响了“人主中原”的号角;第二卷《风云山海关》,从清朝发动“宁远战役”,到百万满洲人迁移北京,展示了清王朝与明王朝、与李白成的大顺王朝之间的激烈而又错综复杂的军事的、政治的斗争;第三卷《悲欢紫禁城》描写了随着大清政权的稳固而展开的内部权力斗争,最终导致“太后下嫁”这一复杂的婚姻事实。由于作者始终把孝庄皇太后作为其小说描写的中心,所有的复杂斗争,所有的人物命运都和她的思想情感联系到一起,显得脉络分明,清晰可鉴。

在近年来关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评论中,“用灵性激活历史”这一提法颇受人称道。其实,在所谓“灵性”中,除了艺术的想象力,对于历史的识见是其主要的内涵。如果没有对明末清初中国各民族政治军事态势的清醒而又独到的见解,如果没有对清王朝内部文化和政治系统的独到的考察了解,那么,关于孝庄皇太后及其时代的描写将难以被赋予蓬勃的生命活力。我认为,在《孝庄皇太后》这部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历史小说中,至少有三点是十分独到的。一是对于满族“入主中原”的看法。满族是一个不足百万人的少数民族,历来被归于“夷狄”、“鞑子”一类,出于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偏见,把他们的人侵,视为蛮族对文明礼仪之邦的践踏,以至于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之初,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唤起民众的口号。应该说,作为中华民族成员之一的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具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尤其在汉民族的中央统治集团已经腐败到极点的情况之下,被强悍的、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所替代,除了咎由自取之外,还有什么话可说?!至于清王朝进关之后的统治是更落后愚昧还是更开明,至于其统治阶级日益被腐朽的汉文化所同化,最终丧失了开拓的活力,导致了近代史上的大屈辱,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即便是李白成的大顺朝得以成功,或者是太平天国、捻军、义和拳之类政治势力建立统治,也难免近代史的悲剧。第二点,作者对满族开创基业时的创造精神、开拓精神、气度和胸怀显然是持一种十分赞赏的态度的。一个人数不足中原十分之一之数、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村莽之间的弱小民族,竟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成为上亿人的辽阔疆土的统治者。这本身便是一首壮丽的史诗。孝庄皇太后在这个事业的起点上,显然起着一种积极的凝聚作用。在皇太极突然驾崩,清朝贵族内部面临一场争夺皇位的内讧、互相残杀的危机时刻,是孝庄皇太后为了全民族的大局利益,斡旋于王公贵族、各派政治力量之间,并以科尔沁草原上其父兄所统辖的精锐铁骑为筹码,成功地化干戈为玉帛,推出福临为帝,协调各实力派贝勒、亲王的关系,明确地高举起“入主中原”的旗帜,使清朝从东北进攻中原形成了新的更强大的合力。即便抛开汉民族和满民族的狭窄的功利心理,孝庄皇太后难道不是一位顾全大局、维护大局、推动大局的女杰吗?第三点,关于清人关成功的原因和满汉关系的处理,《孝庄皇太后》的描写体现了一种恢弘的历史眼光和气度。吴三桂显然是常被人唾弃的“引狼人室”的“汉奸”一类的人物,但在《孝庄皇太后》中,吴三桂的首鼠两端,翻云覆雨,除了性格上的原因之外,更有着客观形势上的制约因素。就拉拢吴三桂手段来说,穷途末路的崇祯皇帝也远远不及清王朝的多尔衮、孝庄皇太后们来得大方和长远,至于李自成的大顺朝则更显得目光短浅。显然,即便没有吴三桂,大清的“入主中原”也是定局之势,历史的必然已无可更改。初人京,多尔衮为崇祯皇帝按明朝的礼制、皇帝的规格发表,各级汉官各安其位,官晋一级,这两招,便足以看出这个民族的胸襟、手段至少是大于、高于进城之后便忙着追索珠宝赃物的李白成们的。在满汉关系上,孝庄皇太后一方面不拘于“不蓄汉女”的祖制,大胆地在自己身边使用婉儿等贴身侍女;另一方面,则鼓励“以汉制汉”的总策略的施行,她不仅力主重用范文程、宁完我等早期来归、有真才实学的汉人,而且重用投降的明朝重臣如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可以说,清朝高于元朝的地方正在于“以汉制汉”的正确方针的确立和施行,这保证了他们夺取全国的统治权并获得了长达三百年的统治,此举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汉民族自身的软弱和可悲。

一部历史小说的成功,必须借助于其内在的精神气韵和当代精神的契合、融汇。三百年前一个弱小民族的强盛之路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启示性。而历史的回顾和描绘,如果失去其当代启示性,那么便会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故纸堆。一位著名的西方历史学家沃尔什说过:“历史之光并不投射在‘客观的’事件上,而是投射在写历史的人身上,历史照亮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毫无疑问,这就是为何每一代人都觉得有必要重写他们的历史的缘故。”(《人心中的历史》第177页)对于文学家、小说家来说,历史是有灵魂和血肉的,而只有在深厚的当代精神的感召之下,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那丰富而搏动着的活的灵魂。当然,这里说的和“四人帮”所说的“古为今用”、“借古讽今”,乃至阴谋文艺风马牛不相及。每一个民族都不能割断自己的历史,不论这历史是光荣还是屈辱,历史都是一面镜子,照出过去,辉映未来。过去呈现出一种规律、有序和必然,而未来却是莫测、无序和偶然。谁能真正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历史呢?正如谁也无法全盘复制历史一样。正因为历史无论之于过去和未来的终极奥秘是无法企及的,所以永远会有史学家和以描绘历史为己任的文学家存在。然而,要探寻历史的奥秘一方面是熟悉过去,另一方面则是洞察今天。历史小说之所以有其存在的价值,正在于过去可以为镜,今天可以为戒;过去可供思考,今天可以图强。如果一部历史小说没有对于今天的思想冲击力,那么纵然是学富五车的博学者,其作品仍无法唤起今天读者的共鸣。新鲜的史料可以使作品轰动一时,唯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才能使后人永远地咀嚼回味,从而保留下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关于某段历史及其人物的最有代表性的见解和描述。人们不是常常钦羡文学的“永恒价值”吗?那么,历史小说的“永恒价值”便在这每一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当代意识”之中。

从《孝庄皇太后》中不难听到这样的内在的声音: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没有内部的纷争和矛盾,但是为了民族的整体利益,绝对需要克制乃至牺牲局部、小集团、个人的利益。而孝庄皇太后在平息皇太极死后的争帝位危机的时候,所使用的正是这个思想武器。每个民族都必须产生自己的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大功利,有时必须容忍他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多尔衮是小说着力描写的主要人物。对于清王朝来说,他是真正的开国元勋,未称帝的帝王,尽管他也专横,也残忍,也好色,也贪婪,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后退一步,避免了自相残杀,他有一万条错误,但开国之功足以弥其过。尽管他死后尸骨未寒便受到清算,“诏削爵,撤庙享……黜宗宝,籍财产……”甚至坟墓掘毁,破棺鞭尸。他的罪过正在于他生前功高势盛。小说在结尾处以孝庄皇太后的清醒话语,表明了对待历史人物功过是非应有的理智和客观的态度。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永恒的开拓精神才是其活力的源泉。尽管清王朝后期腐败,但其前期和中期的疆土开拓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多大的利益!至今我们仍享用着。试想,如果明朝苟延残喘到一八四。年,其已经萎缩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大概要丧失殆尽。站在中国历史的高峰回眸鸟瞰,清王朝较之明王朝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完整和统一,这未尝不是汉民族的幸运。

《孝庄皇太后》在政治斗争描绘上无疑是成功的,小说不仅描写重大政治决策会议的剑拔弩张,也描写了幕后政治活动的细微的风吹草动:既有实权派的满族王公贝勒们的飞扬跋扈,也有汉族降臣们小心翼翼的察言观色;有宫廷之上的唇枪舌剑,也有宫帷之内的出谋划策:有围猎场上的喜怒哀乐,也有酒席筵中的荣辱悲欢……其间,关于满族生活的许多风俗描写是相当引人人胜的。这多少得力于作家长期住在盛京(沈阳)的天时、地利,当然更有赖于作家对满族典籍和人民生活的深入研究和体验。 如果说上述有关政治、风俗的描写来自作家的精深研究和调查,那么关于数百年前的战争战场的描绘则更要仰仗于作家军人的职业生涯和直觉。他固然可以到宁远、锦州、山海关的古战场去凭吊流连,但是古代的冷兵器为主的战争毕竟和现代战争是另一码事情。大战宁远城的“宁远战役”和吴三桂、李白成、多尔衮这三支军队的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可谓惊心动魄。李自成的农民军虽然横扫大半个中国如秋风卷落叶,对付吴三桂的明军也还可以打个平手,但对陌生的八旗铁骑却既无心理上的准备,更无战略战术上的准备,其强弩之末之势已经十分明显。一片石之战使大顺军一蹶不振,兵败如山倒,李自成也仓皇离京而去,已成燎原之势摧垮了大明王朝的农民起义军终于败在了更强悍的满汉八旗军手下。小说中描写了将帅们的运筹帷幄,也细致描写了攻城、防御、突袭、智取等不同的战法。对于吴三桂作为狡猾的军事将领的描写,也是人木三分,颇为可信的。

显然,战争的描写并非本书的用力之所在,作为长期从事戏剧创作、年逾五十之后才进入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颜廷瑞来说,他更习惯于那种莎士比亚式的冲突性情节构置和大段的抒情性的心理独白式的描述。这使他的小说十分显著地区别于许多当代其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显得很有气势,引人人胜。孝庄皇太后的心理流程是很鲜明突出的,其他主要人物如多尔衮、济尔哈朗、代善、豪格、多铎、阿济格、阿巴泰、索尼、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崇祯、李自成、刘宗敏、吴三桂等,也都是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

也许作家对孝庄皇太后过于偏爱,也许作家做“翻案文章”的急切心情所致,孝庄皇太后在他的笔下是显得过于完美了。对她不可避免的文化视野及阶级属性上的局限性缺乏应有的揭示,作为一个被高度净化和纯化了的形象,其内心深处的自私乃至阴冷狠毒的一面亦缺少相应的描写。相反,对雄才大略、英年早逝的多尔衮却过多地展示了他野心家、阴谋家的一面。而对于他的积极贡献也多从谋略角度加以渲染,多少令人感到失之公允。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作家没有对其主人公强烈的爱憎情绪,恐怕也就没有《孝庄皇太后》这部力作的问世,这大概也如历史本身一样:进步、前进总要付出些许的代价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孝庄皇太后(全新修订珍藏版共3册)/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颜廷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90148
开本 16开
页数 10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4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7
CIP核字 201618719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4.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0
175
7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