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筹备期间文艺理论家胡风的境遇、困惑与挣扎说起,导出小说家姚雪垠解放前夕被打成“国民党特务”的一桩历史“公案”,然后叙述上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胡姚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勾勒出这两位文坛“箭垛”式人物命运的交错、纠葛和碰撞,全面披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整风期间胡风等发动的一场“整肃”运动及其对一些进步作家的误伤。
图书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文艺风云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筹备期间文艺理论家胡风的境遇、困惑与挣扎说起,导出小说家姚雪垠解放前夕被打成“国民党特务”的一桩历史“公案”,然后叙述上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胡姚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勾勒出这两位文坛“箭垛”式人物命运的交错、纠葛和碰撞,全面披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整风期间胡风等发动的一场“整肃”运动及其对一些进步作家的误伤。 目录 序 第一章 第一次文代会 1.1胡风的位子 1.2姚雪垠的“公案” 第二章 莫名的隔膜 2.1同一条道路上的寻梦者 2.2同一面旗帜下的陌生人 2.3姚雪垠的心病 2.4胡风的心结 第三章 无端的冲突 3.1姚雪垠战区“笔征” 3.2胡风嘲笑“前线” 3.3姚雪垠需要“批评” 3.4胡风讥评“天才” 第四章 整风与“整肃” 4.1中共号召整风 4.2胡风发动“整肃” 4.3批评与自我批评 4.4“客观主义”溯源 第五章 追击再追击 5.1石怀池充当急先锋 5.2胡风追击“春暖先生” 5.3茅盾撰写《读书杂谈》 5.4路翎奉命批“市侩” 第六章 流言与猜忌 6.1姚雪垠构思“长夜” 6.2胡风“希望”受挫 6.3姚雪垠受困“流言” 6.4胡风“结算过去” 第七章 云雾上海滩 7.1姚雪垠三气胡风 7.2刘以鬯雪中送炭 7.3《泥土》忙里帮闲 7.4胡风锻炼人罪 第八章 黎明前的混战 8.1胡绳左右开弓 8.2胡风拾人牙慧 8.3朱谷怀临阵动摇 8.4姚雪垠忍辱负重 第九章 历史的错位 9.1胡风在主席台上 9.2姚雪垠在学习班中 9.3胡风讴歌“时间” 9.4姚雪垠试图“突围” 第十章 曲未终而意已阑 10.1胡风上书斥“非党” 10.2姚雪垠焚稿断痴情 尾声 后记 征引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文艺风云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永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9153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1 |
出版时间 | 2006-10-01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27 |
宽 | 15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