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青藏(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行走青藏》的影像价值几许?传播意义若何?同好借鉴有无?想知道原因吗?那你请你打开本书吧!本书作者积十年时间、二十一次远赴青藏高原,千里万里一路跋涉:珠峰路上,漫漫阿里,神山圣湖,土林扎达,青藏沿线,边地康巴,阿坝藏区,滇藏地带,川藏南线,神佛之地。所见所闻,结成数量巨大蕴涵丰富的图像,看着真也是山河清旷大地渺远。所思所感,也是性情所系直指人心。

内容推荐

这是一册关于青藏高原边地游历的图书。作者是一位长于人文地理图像采集的摄影师,曾经走过三十八个国家,长期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图片专题报道。作者积十年时间、二十一次远赴青藏高原,千里万里一路跋涉:珠峰路上,漫漫阿里,神山圣湖,土林扎达,青藏沿线,边地康巴,阿坝藏区,滇藏地带,川藏南线,神佛之地。所见所闻,结成数量巨大蕴涵丰富的图像,看着真也是山河清旷大地渺远。所思所感,成就十佘万字精彩心得,亦是性情所系直指人心。

与以往那些有关青藏游历的图书相较,《行走青藏》中的影像表现出了相当高超的专业水准,而有关青藏边地地理景观及身居高原的人群非凡生命活动的逼近性的文字描述,不再是一种旅行者的猎奇观光式的视角与粗疏介绍,而是平然直接,兼具一种少有的恭敬与诚恳,非舍身其中既久、感同身受深切、并有悲天悯人之情愫者不能为此。

目录

云在青山水在瓶

地理人文图像志的浩荡景观

珠峰路上

[壹]  西藏人赞美羊卓雍错是“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

[贰]  登山者以一种特殊方式与太自然对话,以攀登顶峰的形式挑战着自我

[叁]  年楚河谷是西藏的粮仓,而成片的麦田让我们惊奇不已

[肆]  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寻访历史,感受浓厚的宗教文化

[伍]  雨天,路边的小餐馆挤满了上、下珠峰的游客,畅谈交流,热闹异常

[陡]  绒布寺眺小吃痞被誉为“国际饭店”,中外旅人在这里等待、祈祷、凝视

漫漫阿里

[壹]  阿里路上的川菜馆是一种谋生的行业,一种文化的融合

[贰]  地图上通往阿里的国道,在这里只是几个为数不多的道班。走过阿里之后,世界上再没有不可逾越的路了

[叁]  去阿里的路是一条朝圣之路,去神山圣湖朝圣如穆斯林去麦加朝圣一样,是信徒们的最大宏愿

[壹]  作为“万神殿”的冈仁波齐与被称为“世界江河的母亲”的玛旁雍错是多种宗教的圣地,转山、转湖是最神圣的朝拜

[贰]  普兰的钭瓦尔是阿里地区唯一的边贸口岸,在这里一直沿用着用羊群驮盐,进行现场交易的古老方式

[叁]  现代文明的春风悄悄地吹进喜马拉雅的腹地,科加村变化有喜有忧

土林扎达

[壹]  扎达土林大气中透着一份秀气、一丝灵光,让人思索,让人想象

[贰]  本教起源于阿里,佛教的复兴也在阿里,为何都在这偏僻的阿里呢

[叁]  在神秘的土林中,一座座王宫遗址,讲述着古格王国的历史

[肆]  古格人去了哪里?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未解之谜

青藏沿线

[壹]  横穿藏北“无人区”,既感受了与藏野驴、藏羚羊和野牦牛相伴的惊喜,也经历了与狼共舞惊心动魄的恐惧

[贰]  这是上苍的关爱,在纳木错,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叁]  玛尼堆是一堆不动的经文,在纳木错畔座座相连的玛尼堆,让人产生一种神圣而肃穆的感觉

[肆]  我心中最美的景色就是沱沱河落日,它让我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瞬间

[伍]  格尔木的绿树让人心旷神怡,格尔木诞生的故事给入豪壮,令人振奋

[陆]  青海湖的鸟岛上曾经住着10万多只鸟,而今最多时仅有4万只左右,鸟岛也已变成了半岛

边地康巴

[壹]  二郎山隧道的开通,结束了盘山的惊险历史,然而,翻越过二郎山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可怕的塌方、泥石流、陡壁悬崖

[贰]  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御书的“泸定桥”,因红军抢渡大渡河而名扬四海,成为泸定城的品牌

[叁]  一首康定情歌唱响了跑马山、康定城,而深藏于高山上的七色海及情海却是那样地幽静迷人,格外富有情调

[肆]  川藏公路给沿线大小村庄带来活力,带来发展。深处高山之上的新都桥、塔公的变化,令人赞叹

[伍]  在被雪山、河流、田园、藏屋环绕的甘孜寺中,也办起了农牧、商业和运输业,使这块净土变成了经济活跃的中心

[陆]  川藏公路翻越14座大山,跨过无数条河流,当年的筑路大军战胜了高山、冰雪、狂风,终于“背着公路走进西藏”

阿坝藏区

[壹]  海拔4100米的鹧鸪山,不仅是川西北最大的高山屏障,还是一座地理上的界山

[贰]  在藏区,人们把服饰当成财富和美的象征,而风味浓浓的酥油茶更是不可缺少的食品

[叁]  在阿坝的格尔登寺,喇嘛的念经声、小喇嘛的读书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肆]  从四位磕长头的小尼姑了解到,一年中外出化缘是最快乐的日子

[伍]  代表藏民信仰与崇拜的经幡在藏区随处可见,而耸立在瓦切草原上的经幡塔群如此壮观却很少见

[陆]  美景能荡涤人的情操,使人身心愉悦而轻松。在四姑娘山我深深地感受到

滇藏地带

[壹]  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慢慢地被历史淹没,而托运货物的马帮依然在这狭窄的路上走着

[贰]  滇藏公路把现代文明带进了深山,改变着大山里的人

[叁]  穿行于横断山区的滇藏公路把人们带进了香格里拉,一个桃源仙境

[肆]  我们的汽车一会在山顶行驶,一会在谷底穿行,反复盘旋,窗外是四季风景

[伍]  在盐井,那尖尖的天主教堂与那坚固粗犷的碉堡式藏屋、河边晾晒的井盐构成了一幅独有的风情画

川藏南线

[壹]  街道上散发着的浓厚滇味与一辆辆大货车扬起的滚滚风尘,述说着芒康古往今来的历史

[贰]  一位芜湖女孩、一位藏族母亲在然乌湖畔开餐馆,这其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

[叁]  一到美若仙境的然乌湖,不管你站在何处,你所看到的风景都如诗如画,因为你就在风景中

[肆]  在帕隆藏布谷地,“气象万千”的景色得到最好的诠释,大自然移山倒海的伟力摄人魂魄

[伍]  群山中的波密,是国道与街道合一的县城。街上是清一色的川菜馆,而人们的服饰却透着一种“边陲武士” 的味道

[陆]  夏季色季拉山的杜鹃花堪称一绝,站在山口如置花山花海,运气好还能一睹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

[柒]  “八一”镇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西藏人称它为“小香港”,那些外来的街名、路名,给人另样的感觉

神佛之地

拉萨是一座城,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它又不是一座城,一座不能够单纯用城来定义的城,因为它是神佛之地。

试读章节

拉萨到日喀则有两条公路,南线是老路,从曲水大桥上行翻上羊卓雍错,沿湖并绕着卡鲁雄曲河经江孜再顺着年楚河到日喀则,路面以泥沙石为主,已经破损严重,崎岖难行。北线溯雅鲁藏布江上行一直到日喀则,全路段均为柏油公路,相当好走。现在从拉萨到日喀则的车辆都走北线,甚少走南线。

走南线,从拉萨到曲水,过曲水火侨南行,逆雅鲁藏布江上3O公里,就开始向干巴拉山爬进。从雅鲁藏布江南望,一条大山脉将雅鲁藏布江谷地隔开,这山脉就是干巴拉山,最高处有5500米。很多人初次上西藏来,一见到干巴拉山,就误认为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其实不然。就算是上到干巴拉山也望不见那雪峰连绵、群山起伏的喜马拉雅山脉。我们的车子沿着干巴拉山“之”字形的公路盘绕而行,路比较崎岖,弯道也多。干巴拉山看起来不高,但与雅鲁藏布江的自然落差却有近1OO0米,约行一个小时才上到干巴拉山口。

在干巴拉口南望,羊卓雍错就在脚下。站在山口上,只见羊卓雍错上烟波浩渺,四周群山环抱,呈长条型,远处还有一簇白色的雪峰巍然矗立,那就是宁金抗沙峰。湖边的四周没有树木,四周的大山也没有树木,与粗犷的四周相比,那格外幽蓝亮丽的湖水非常突出,好像在默默地提醒着每一位路经此地的人,这里的主角就是羊卓雍错,其余的一切都是围绕湖的主题而展开。在西藏,羊卓雍错与玛旁雍错、纳木错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

羊卓雍错狭长宛转,有数百公里,随着群山在峡谷中环绕,看起来不宽,但地图上却占据了浪卡子县北部,极像一个粗粗的“9”字,湖面海拔高度4400米,水面面积达到了638平方公里,是山南地区第一大湖。站在山口看到的羊卓雍错只是极小一部分,所以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大型的人工水库。实际上它是一个堵塞湖,但究竟是泥石流堵塞还是冰川堵塞却一直存存争议。目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由于原始的地质构造形成了一个山间陷盆地,冰水注入其间形成湖泊,冰期时由于支流谷地的冰川对湖盆下游出口的堵塞提高湖区水位,冰川退缩后,湖而剧烈下降,但冰川退后留下大量的冰碛物仍起着拦水坝的作用,使羊卓雍错保持着目前的形状和规模。与羊卓雍错一山之隔,干巴托山北曲面山下就是雅鲁藏布江。工程兵正在干巴拉山上开凿一条引水隧道,连接山下的雅鲁藏布江,一座高程达850米的羊卓雍错引水蓄能电站将会使羊卓雍错变成曲藏的一颗名副其实的璀璨明珠。

正值高原的夏季,羊卓雍错周围万物复苏,在地毯般的草地上牛羊成群,呈现出一幅极为动人的图画。难怪当地藏族人民用歌这么赞美羊卓雍错:“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可见羊卓雍错在藏人心中的地位极为崇高,向湖滨丰美的水草使它成为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带给藏民的是丰盛的物质。据说当年达赖圆寂后,西藏土层僧俗官员寻找再世灵童的班子,在请大活佛打卦、巫帅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后还要再到羊卓雍错颂绎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约料等。跟着主持仪式的人将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三者的方位一致,即可派人分头寻找灵童。羊卓雍错的圣湖地位的确非同一般。

公路沿湖岸曲折向行,所以湖的美景也就一路伴随着,让人的眼光无法转移。西边一条卡鲁雄曲将雪山的千年冰川融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羊卓雍错中,难怪湖水蓝得如此深速而沉静。从湖畔绕行后,我们就顺着卡鲁雄曲向上曲行。通往江孜的公路与卡鲁雄曲并行延伸着。在高原谷地中行走,总让人有一种不太安全的感觉。随着海拔渐渐升高,我们进入到古冰川谷地。早就听说这里有一条傲美丽的枪勇冰川,呈U字形状,在公路边上可以望得见。冰川谷地与卡鲁雄曲河交汇处是块三角阶地,我们也就在这里停下来。在冰川区,举目望去,谷地形状都呈现出U字形状,成为了这里的冰川特征。

羊卓雍错流域位于大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藏南低分水岭山系。在盛水期,羊卓雍错通过出口处的墨曲河与雅鲁藏布江相连,成为一座外流高原湖泊。卡鲁雄曲则是源头河流。卡鲁雄曲U形谷地的源头就是卡惹拉山口。卡惹拉山又是浪卡子县与汀孜县之间的流域分水岭,海拔有5042米,距浪卡子县仅30公里左右。卡惹拉山南面有一座陡险的金字塔般的}峰,海拔6629米,这就是与卡鲁雄曲同名的卡鲁雪峰。在卡鲁雪峰北侧矗立着另一座雪峰,明显地比其它山峰高,这使是藏南分水岭中最高的山峰-宁金抗沙峰,海拔7194米。这两座山峰的四周分布着54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就是卡惹拉冰川作用区。从公路边的三角阶地向上走,就是发育在卡鲁雄峰东北坡,卡鲁雄曲南岸支流源头的枪勇冰川,这也是在公路边上唯一可以近距离看到,能够亲密接触到的一条冰川。[贰] 登山者以一种特殊方式与大自然对话,以攀登顶峰的形式挑战着自我

2006年5月4日,我再次路过宁金抗沙峰脚下,巧遇了十多拉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者。连日的风雪阻挡了他们最后的冲顶,在营地等待多日后,决定休整一天,下撤回浪卡子县城补充营养并洗澡。由于后勤车一时上不来,一群人只能在路边拦截过路车。见我们的车停下来,高兴得想全部人都挤上。我也乐了:“哪挤得下啊?!”领头的女了爽朗地说“没事,我们在后排行李车箱挤挤,人叠人,受得了!”我们的司机却不乐意了,上这么多人,一是违反交通规则,二是车辆承载不了。最后,只搭上了两位:如风和土人。

对于登山者,我是很敬佩的。特别是他们今天这样的爽直性格和吃苦精神,很打动我。车上一问才知道,他们进山已经十天时间了,我不解:“这段时间西藏的天气很不稳定,很不好。4月24日拉萨还下了十多年来首场大雪,我们这儿天所走过的地方也一直是雨雪天,似乎不是登山的好时机。气象台的预报,天气还不会转好。那你们还在山上干等着?”作为领队的如风,一派女子中少有的倔强:“知道啊,山上还有另外三个登山团队呢,他们也在等。一有好天气,只要时间足够冲顶,我们就有把握。在山里调整、等待,我们登山人早就习惯了这样一种状态。不过也有些许遗憾,本来大家希望能在4月28日冲顺的,结果落空。唉,天意弄人啊。”看到她们很失望的样子,我才想起来,20年前的1986年4月28日,正是我国西藏登山队的桑珠、边巴、加布等12人从该峰南坡沿曲南山脊路线首次登上顶峰。

“呆在山里不是很单调、乏味?我在阿里住过十多天的帐篷,很辛苦,也很不方便,山上环境条件恶劣多了,这么些天能扛得住、挺过来,我真服了你们。”我不由自主地说。

“不会啊,我们可以到处走走,还可以看书、交流,还打牌呢。哦,对了,我们这次找到山上的三个海子。我们有一张很详细的地形图,上面只标了两个海子,另外一个是我们发现的。很大很美,不是来登山是看不到的。很有意义吧?不会发闷吧?”如风很是得意。

“还有那些冰塔林和冰洞,那才叫美呢!公路边能看到的枪勇冰川,比起山上的冰川,规模与美感各方面都远远不及。怎么样,加入我们的行列,也登山吧?”看起来较为文弱的杭州女子土人紧接着鼓动起来。P6-10

序言

云在青山水在瓶

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儿。

《行走青藏》的影像价值几许?传播意义若何?同好借鉴有无?已有刘树勇先生起笔论及。吾之文字,意在淡描与东方多年过从往还的一些琐事,以及从中见识到东方的一番好性情。

初识东方,是在十余年前的青藏。高原的阳光无遮拦地照在我们的脸上,身旁有大风猎猎吹过。极目远望,天地空阔寂寥,一时之间竟无语凝咽。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愫在我们心里涌动、翻滚。在青藏高原短短几天的相处中,东方对文化、精神之学谈锋之健,涉猎之博,让以习文出身、自诩尚有心得的我,起了惺惺相惜之意。那些天,我们在高原上纵情游荡、欢笑。久处浮世繁华中的我们,忽有舍身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境之感。洒然松脱,渺若云鹤,却也无以言说。今忆及,历历在目,宛若昨日。

此后经年,每每与东方论及影像,论及图文专题操作诸法,兴致沛然,互为增长。东方一日千里,进境若斯,吾不如远甚。旋即在十余种报章,看见东方数十组图文专题陆续发表出来,真也是堂皇巨制,纵横天下。欣悦之余,感佩甚切。

我之陋习颇多。每每相聚,东方不为朋友隐,亦直言不讳指出。日久天长,方正良多。子日:益者三友,友直、友诤、友多闻。东方如是。

文化之道、精神之学的传承延续,须读得万卷书,还须行得万里路,做得万件事。《行走青藏》虽为一人游历之行状,于人以为,亦是接续古人知行合一之脉络传承。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春秋。经历不在多寡,见识自有不同;谈论不分高下,而在能够践行。东方兄纵横青藏高原千里万里,岂是闲暇无端的边地游历?其所见、所感、所思,亦是别用一种功夫证解其所学。米兰·昆德拉之“生活在别处”,其无后乎!

东方乃学经济之士。辛稼轩词云:“出处从来自不同,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寂寞空山里,却有高人赋采薇”。以经世之身,治摄影之术,成此业绩,亦是性情所至。道之偈语又说:“云在青山水在瓶”。说到底,人本无以业分。现实之中,可做得一切。现实之外,能够忘怀万虑,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臻于内心的自由无碍,方是人生的真境界。

求真途远,躬行其路的稀疏人群之中,不时可见到东方的身影。

是为记。

后记

上西藏,是一个偶然的因素促成的。1996年的初夏,看了一位朋友在西藏拍摄的图片,听了他的一番极为鼓动人心的说词,于是有了第一次西藏行。这也是我平生首次以游历为目的出行。可惜的是,因为高原反应来得过于强烈,原本半个月的计划行程,只用了六天时间就草草收兵,撤回低地的家。

第一次的西藏行,留在心中的印象很淡薄。心有不甘。正因此,才有了我的第二次西藏行,以至一发不可收拾,延展为在整个青藏高原的不停行走。十年时间,已是十一次进西藏。如果将每次上青藏高原(西藏、青海、甘南、川西和滇西北等藏区)都全数算上,十年的高原之行已有二十一次了。许多人问我,为何老是跑青藏高原,我也无法说清楚。只觉得高原的独特,时时在吸引着我,时时在心中呼唤着我。人活在社会中,行为应该受到规则的约束,这是常态。约束多了,久了,就会产生对自由的追求。行为无法充分地自由,转而渴求心的自由,也是常态。所谓路有界,心无疆。在青藏高原行走,多少能满足这种心的自由。或许这就是不停地在高原上行走的缘由吧。

每次的高原之行,都会带回一大本的笔记,拍回一大堆的反转片。就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每次的高原之行都会有新的收获。感谢李志华老师,在她的鼓励之下,我开始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之后,也给其它旅游、时尚类杂志供稿并配图。行走了十年,发表了许许多多关于青藏高原的文字和图片,于是萌发了将这些碎片整理成书的念头,也为自己的十年青藏高原之行来一次小结。在曾星明、刘树勇的帮助下,愿望终于成真。

在书稿将付印之时,更应该感激我的家人。我的妻子陈彦卿、儿子辜泓宇曾陪我两次走上这片高原。我的每一篇文字,每一张照片,他们都是第一读者。我的父亲母亲也关心着这本书的出版。

十年的青藏行走,受益良多。对于这片高原,我无以为报,唯将本书出版的所得,悉数捐予高原上的小学,因为那里有高原的未来与希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青藏(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辜东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5882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1.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7-64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9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