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位美国小说家的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托马斯·沃尔夫在这部自传中认为:要想做一个艺术家就必须在辛劳、悲伤、痛苦以及严峻的生活纠葛中生活,有所作为和工作……他将自己的精神和生命都集中于写作,而且通过这个窗口,看见了整个世界。

本书由托马斯·沃尔夫的两篇演说稿《一部小说的故事》、《写作和生活》构成。

内容推荐

本书由托马斯·沃尔夫的两篇演说稿《一部小说的故事》、《写作和生活》构成。其内容为作者的写作经验和与其作品有关的一些生活经历。作者在这部自传中认为:要想做一个艺术家就必须在辛劳、悲伤、痛苦以及严峻的生活纠葛中生活,有所作为和工作……他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挟带着他去,他没有办法不写。因此,他将自己的精神和生命都集中于写作,而且通过这个窗口,看见了整个世界。

目录

前言莱斯利·菲尔德

关于本书原稿和编辑方法的几点说明

一部小说的故事

写作和生活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很想在这里对大家来谈谈这次经历。我相信如果要使我对你们所讲的话具有任何价值和意义,那它便必然地多少和我的这次经历有关。我并不真是一位职业作家。我并不觉得我能对你们谈谈现代小说的趋向,或者试图就现代小说家在最近五年或十年中都干了些什么,或者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中他们还会干些什么的问题作一个分析。我并不能告诉你们如何写书,我更不能妄图向你们提出一些原则或建议,让你们凭着它们就能写出出版商会接受出版的书籍,或者比较流行、稿费优厚的杂志一定会接受发表的短篇小说来。但当然这些情况我自己都曾经历过。我有几本书已由出版商接受出版,最近我的一些短篇故事也有些由著名的、稿费优厚的杂志发表了,但我并没有找到任何规律使我能告诉你们如何就能达到这一目的。我并不是一位职业作家,我甚至也不是一位熟练的作家,我只不过是一位正在学习写作这个职业并试图发现写作奥秘、作品结构以及如何使语言发挥效用的作家,因为如果我想要做我希望做的工作,那都是我必须先弄清不可的。正是这个原因,我只是在错误中摸索,我的生活,我的生命的每一分热情和才能都还仍然纠缠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之中,纠缠在必须求得肯定和完美的表达能力的活动之中,纠缠在力求发现一种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寻找出的语言的不停地摸索之中,我今天晚上才在这里对你们讲着我要讲的话。

我现在只想,在大家给予我的这段特殊时间之内,尽我的能力,尽我记忆所及,尽可能真实地告诉你们,我是如何写出一本书的。这将完全以个人经历为依据,它出自我自己的真实生活。它是我许多年的生活的最伟大、最强烈的一部分。它耗费了我的最强烈的努力,.并使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劳苦、疑虑和痛苦。我要讲的故事并没有多少文艺性,它只是一个关于汗水、痛苦、绝望和获得部分成就的故事。我并没有完成我希望完成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失败了,这只有我自己知道,不过我也闯过来了。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如何写一篇故事,到现在我也还不知道如何去写一部小说。和在座的所有的听众相比,如果要让我来告诉任何人如何写一本书就一定能靠它取得一定的报酬,不管那报酬是多少,我恐怕是最不合适、最无此能力、最无准备也最无此兴趣的一个人了。不过我却也了解到了关于我自己的一些情况和关于写作工作的情况,因此我打算尽力对大家讲一讲这些方面的情况。

要让我讲点什么,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许多友好的批评家曾对我谈过这一点,我也知道他们讲的确是真话。有时候我会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还没讲到点子上去。所有这些都是真实的,许许多多目光锐利、居心友好的人都对我这么讲过,这些我全知道,也已经认识到,我正努力学着,希望能有所改善,可是现在我却还只能按我自己的方式来讲这些问题,但要按照那种方式来讲,那我便必须不仅要从也许是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讲起,而且要回溯到这本书开始之前去。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或者什么时候第一次想到要或为一位作家的,我猜想我也许和我国我那一代的许多孩子一样,可能想到做一位作家看来是一件很美的事,因为成了一位作家你便可以和拜伦勋爵,或坦尼森爵士或朗费罗,或珀西.比希.雪莱那些人一样了。一位作家就是一个像我上面提到的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人,而我自己虽是一个美国人,却又不是一个属于富有阶层或者大学圈子或者资产阶级的美国人,因此在我看来,作家必是一些对我来说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不可知的、离我十分遥远的人。

我想这些思想大家全都有过——或者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美国人全都有过。我们至今仍比全世界我所见到或知道的任何其他民族,都更为作家这个奇妙的职业所困扰和纠缠。我想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发现在我们的人民中,我是说在我本人由之而来的工农阶层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作家总有一种无限神往、充满怀疑和浪漫主义情绪的思想,他们难以想像一位作家也可能是他们自己中的一员,而并不一定都是些像拜伦勋爵和坦尼森爵士和珀西.比希’雪莱一样遥远的人物。另外还有一种美国人,他们受教育较多,上过大学,他们也会被写作的光彩、遥远和困难所迷惑,但那完全是另一种方式。他们比欧洲同类人中最为装模作样、想入非非的人还更为装模作样、想入非非,他们变得比福楼拜还更为福楼拜。他们创办一些小型杂志,在那里他们不仅和欧洲一些最为佼佼者争论微于毫发的问题,而且他们所分析的毫发问题更超出了那些欧洲人的想像之外。那些欧洲人说:“啊,上帝,这些人,这些热衷于美学的美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是呀,这一切我们早都知道了。我想,在我们这个国家曾经试图进行写作的我们所有的人可能都曾徘徊于这两种用心不坏但误入歧途的人群之间,而我们最后如果变成了作家,那却是和他们两者都毫不相干的。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变成作家的,但我想这是因为在我身上有某种力量使我不得不进行写作,那种力量,也像某种热能,或激流,或被紧压着的能量一样,最后爆发出来,形成了一个通道。我已经对你们讲了,我的生活圈子里的人都属于工人阶级。我的做石匠的父亲对文学却非常崇敬和重视。他具有非凡的记忆力,他喜爱诗歌,他最喜欢的诗自然都是些韵律非常明朗的像他那样的人会喜爱的诗。但不管怎样,他喜欢的诗当然都是些像他这类人所喜欢的文辞优美、音韵铿锵的诗。但那也都是好诗,如哈姆雷特的独白、《麦克白》、马克·安东尼的悼词、格雷的“挽歌”,如此等等。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听到他背诵这些诗,我也都全能背下,而且都能理解了。P12-15

序言

在这两篇第一次按其本来面目编印成册的自传体的论文中,托马斯·沃尔夫的主题思想是创造性。在他那一代的作家中——包括福克纳、菲斯杰拉德、海明威——只有他曾试图说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在这里他更将这一过程公之于众了。

在这样做的同时,沃尔夫也和19世纪他的伟大的前辈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一样,力图表明一位小说家在创作虚构性的作品时一般如何变用他的经验和思想。他对一位作家的职责的描述,既和他同时代的作家相近似,又常常超越了那些同时代的作家。和福克纳一样,他感到自己有责任表明他对南部事务的看法:黑人同白人的斗争、南北战争、土地的影响、约克纳帕道法④。和菲斯杰拉德一样,他的作品涉及迷惘的一代、爵士音乐时代、财富问题以及美国梦的迷离扑朔。他钦佩海明威所创造的英雄人物、男子汉气概的象征和在强大压力下所表现的悠游自在。

可是,也许应该说沃尔夫实际更接近于瓦尔特·惠特曼。和惠特曼一样,沃尔夫也是一个由醉心于自我开始,然后走向对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市镇、他的美国,最后一直到对更大的外在世界产生兴趣的浪漫主义者。沃尔夫探索过时间、信念、孤独和死亡;探索过孤立、遭受遗弃、变迁和各种经验;探索过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南部和北部的关系,社会的结构,以及民间传说、语言、文辞、象征主义、幽默和讽刺的局限性。

所有这些整个贯穿在沃尔夫的小说之中,从他的头一部最有名的小说《天使啊,请引颈向家乡》(1929),到他的篇幅无比庞大的第二部书《关于时间和河流》(1935),一直到他死后发表的几部书《蛛网和岩石》(1939)、《你再也不能回家乡了》(1940)。这些问题也同样回响在他的短篇小说集《从死亡到黎明》(1935)和他死后发表的《远方的山峦》(1941)之中。

一方面这些重大问题始终牵动着沃尔夫的生活,而另一方面写作乃是一件严肃工作的信念却构成了他的艺术风格。正是通过这一信念,他计划着要囊括整个世界并清楚表达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此在《一部小说的故事》和《写作和生活》中,沃尔夫试图讲明一位作家是如何思想,然后又如何从事写作的。“我坚信,”他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到了他的生活的后期,沃尔夫还一直在和一些指责他在自己的小说中过多地使用自传材料的人进行斗争。在一封写给他的文学作品代理人伊丽莎白‘诺埃尔的信中,他曾详尽地叙述过他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平常一样,他所想的是具体的事实——在这里,是他对学生们发表的一次演说——以及他如何把这些事实使用在他的小说之中。他写道:“那就是我现在正进行的工作,把一些……素材……转变成符合诗和想像事件的文辞——转变成虚构故事中的真实——因为在我看来,那才真正是我的最主要的工作。”一句话,沃尔夫是把事实翻译成为他所体会的真理。

1935年夏,托马斯.沃尔夫奉邀到科罗拉多大学作家会议上去发言。在准备讲稿时,他曾想到比如像“一位作家的问题”和“在美国的艺术家”一类的题目,可是这时他手边正有了他最初为《关于时间和河流》所写的前言的原稿。他为准备这篇演说,既使用了这些未发表的材料,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想法,最后归结成了一篇长达74页打字稿的文字。

除了去西部旅行的全部费用之外,沃尔夫只得到了250美元的补助。在他旅行途中经过的第一站,他在科罗拉多州格里利的州教师学院,发表了他这篇演说的第一稿。在沃尔夫到达博尔德的时候,会议已经开始进行,具体参加的有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佩恩·沃伦、马撒·弗利和其他一些文人学者。在轮到沃尔夫发言的时候,他对一批一直十分热情的听众讲了一小时又四十分钟。

在离开科罗拉多之前,沃尔夫将他的手稿定名为《一部小说的故事》并把它交给了伊丽莎白·诺埃尔。她在把这篇稿子从1.5万字删减到7000之后,把它卖给了《大西洋月刊》。可是在沃尔夫又回到纽约的时候,他却对她说,他原来给她的还只是他的手稿的一半,他手头还有1.5万字。尽管诺埃尔把这一部分也大加删削,《大西洋月刊》仍拒绝发表全文,因为它太长了。最后《星期六文学评论》在它的1935年12月14、21和28期上发表了经诺埃尔编辑的讲稿全文,当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同意将《一部小说的故事》作为一本小书印行的时候,沃尔夫把《星期六文学评论》已发表的那些文字又加以扩充,而且又另外增加了许多,但不都是诺埃尔原来删去的部分。这本书就这样以这种不甚完备的形式于1936年4月由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出版了。

1938年春天,沃尔夫被邀请于5月19日到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的珀杜大学文学奖金宴会上去讲话。他急切地并十分高兴地接受了那300美元的酬金。他打算把珀杜当作他第二次西行道上的第一站,这一次他打算要去看看那里的几家国家公园,并就此写几篇文章。到了珀杜后,他发现在博尔德还有别的一些人和他一起发言,可在珀杜这里却全听他一人讲了。在他之前来此担任这一角色的都是些著名人物,卡尔·桑德柏格、合伍德’安德森和西奥多‘德莱塞。

这是沃尔夫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了,他的题为《写作和生活》的演说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所作的报告。在书信中,沃尔夫曾表明他认为他的演说是关于他的写作的一篇重要宣言。计划要通过它达到一个双重的目的:一开头沃尔夫很显然是要对珀杜的学生听众讲话,可是讲到一半的时候,他却改变主意,显然在为他的后来被称作《你再也不能回家乡了》的一部小说撰写后记了。沃尔夫的珀杜讲演也和他在博尔德所作的演说一样获得极大的成功。

《一部小说的故事》和《写作和生活》在这里第一次按照它们原来的形式出版了,这部书代表了沃尔夫关于他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的主要论述。这两篇文章在许多方面有其共同之处。在这两篇文章中,他都曾说明美国作家的职责。在这两篇文章中,他都强调一位作家实际上是一个工人,而且必须被如此看待。在这两篇文章中,他都坚持表明世上绝没有什么简单的写作公式。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也同时表明自传对他的小说是如何重要,以及他自己如何正当地使用了他的生活素材。

可是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在《一部小说的故事》中,他更热心于讨论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他认为十分重要的浪漫主义的主题:常与变的议论,人对精神父亲的追求。他同时还希望他的听众和读者了解到在《关于时间和河流》的创作过程中他所经历的编辑和作者的亲密关系。在《写作和生活》中,沃尔夫却讲述了他的成长,他从年轻时候的浪漫主义的自我中心主义时期慢慢进入对自身以外的世界获得新的认识,以及进入一个新的社会意识的过程。现在,沃尔夫相信,他早期十分重视的一些主题实际上并不那么重要了。他认识到作为一位开始起步的作家,他实在过于顾影自怜,并成为一位过于敏感以至于和周围的环境脱节的艺术家了。在他的短暂的一生的后期,他看到自己有必要从自我中跳出来,有必要去看一看这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世界,有必要去尽量理解这个世界,和它交融,然后设法把它写进自己的作品中去。而这个,事实上正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你再也不能回家乡了》的努力目标。

综合起来看,这两篇文章完全抓住了一位作家的生活实质,并表明了它又是如何被塑造进小说中去的。这两篇文章构成了《一位美国小说家的自传》,它是一位重要的美国作家的重要的宣言,并是他对他自己的艺术的热忱的评论。

莱斯利·菲尔德

于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

后记

我们已经看到,这里所谓的“自传”实际是托马斯·沃尔夫所作两篇演说的讲稿。由于其内容为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与其作品有关的一些生活经历,因而原编者给这部书加上了这个名称。

托马斯·克莱顿·沃尔夫于1900年

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山城阿什维尔,1938年便因病去世。他的一生是十分短促的。然而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后人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作品,而且生前便已在其本国和德国获得极大的声誉。

托马斯·沃尔夫除小说外,还写过剧本、诗歌、论文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却是他的四部小说:《天使啊,请引颈向家乡》;中译本名《天使,望故乡》,乔志高译,三联书店版)、《关于时间和河流》、《蛛网和岩石》和《你再也不能回家乡了》。这四部作品中只有前两部在他生前问世,其余两部则是后来由别人代为整理出版的。

我们看到有人曾指责沃尔夫的作品自传气味过于浓厚。对这一点他的回答是,在他看来“一切严肃的作品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指出,“很少有一本书比《格里弗游记》具有更多的自传性质”了。从反对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凭空虚构的角度来讲,他的话显然是对的。

是的,他的小说所写显然都不过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见闻。因此也有人认为他那各自成篇的四部小说(其主人公仅一次更名)总的讲来,不过是另一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而已。在本书中沃尔夫也曾说自己深受詹姆斯·乔伊斯的影响,看来绝非虚语。

一方面他在小说中刻画了许多他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另一方面他所以要刻画他们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在于“告诉人们他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怎样做”②。似乎就是这个原因,竞使得他的第一部小说《天使啊,请引颈向家乡》一问世便立即被他的故乡人看做是对他们的恶毒诽谤,以致许多人公然对他发出了无情的诅咒和威胁!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书中已反复申说,这里毋庸赘述。而此事对作者精神上的打击之深也概可想见了!

关于托马斯·沃尔夫这位作家我国过去似乎介绍得不多,但他的重要性却是不容低估的。帕梅拉·H.约翰逊便认为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与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等人不相上下。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沃尔夫虽是一位“年轻的作家”,却同时是…一位十分严肃的作家。从本书中我们已可看出,他始终把写作看做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同时视文学艺术为关系着世道人心、社会进步的大事,仅此一端便无疑将使他长期受到后人的尊重。

书中还十分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恐慌”时期一般美国人民的生活情况、美国社会的人情冷暧,以及新的一代人的文艺思想等等,这些对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美国社会显然都不无帮助。

遗憾的是,读者一定发现译文有不少地方读来十分吃力,甚至不甚了了。这首先当然是由于译者能力有限所致。不过这里也确有些特殊原因。我们看到作者确有他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恐怕正是他一再提到的每位作家都必须为自己“寻找”的那种语言)。简单地说,便是只求气势磅礴,一泻千里,而完全无心于文字的简洁和工整。另外作者还有一种,如他自己所说,不厌重复的写作习惯,而我觉得有些地方实际应该说是一种“意识流”的笔法,这些无疑给翻译带来极大的困难。而尤为不幸的是,原书排印所据原稿全不曾经作者本人最后定稿,其中有一篇竟只是“由沃尔夫的打字员标点、改正的一部……打字稿”而已。其中漏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不管怎样吧,这里我只能毫无隐讳地说,译文中有些句子对原文的理解只能说是一种猜测而已①。这里只能敬希读者不吝赐教了。

黄雨石

1988年3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他很有勇气,他写起来好像自己活不了好久似的。

——[美]威廉·福克纳

沃尔夫的创作力极强。与他同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具有他那样的热情、能量和对语言的控制力。

——《纽约客》

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充满活力,可以毫无愧色地和我们的最佳之作比美。

——[美]辛克莱?踢易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位美国小说家的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托马斯·沃尔夫
译者 黄雨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1773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2
14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