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人(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她的《情人》超越漫长岁月的阻隔,倾注真情叙述了作家那段不堪回首、不同凡响的爱情经历。小说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的爱情故事: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姑娘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少爷邂逅,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作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在表面平淡无奇的叙述下,透出一股荡气回肠的力量,令读者爱不释手、过目难忘。

内容推荐

小说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的爱情故事: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姑娘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少爷邂逅,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很久以前的那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浑浊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一个打扮得不伦不类的法国少女,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富家公子,哆哆嗦嗦地牵起她的手。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这悲剧中交织着殖民地家族创业的失败、亲人之间的爱和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杜拉斯的文字流淌着漫不经心的宿命感,把一个女人零碎的、无奈的生命本质刻画得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在表面平淡无奇的叙述下,透出一股荡气回肠的力量,令读者爱不释手、过目难忘。

目录

情人

副领事

试读章节

致布鲁诺·努伊唐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一个男人主动向我走来,介绍自己,那是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时你很年轻,大家都说你美丽极了,现在我特意来告诉你,在我看来,现在的你比年轻时更美,你现在这张备受摧残的面容比年轻时娇嫩的面孔更让我热爱。”

我常常想起这个形象,想起这个只有我一个人能看到、并且从来不曾和别人说过的形象。它永远让人在悄无声息中惊叹。它是所有形象中唯一能让我感到愉悦的,只有它的存在,我才能认识自己,并且心醉神迷。

太晚了,太晚了,这在我的一生中来得太早,也太过匆匆了。我才十八岁,就已经太晚了。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我就已经面目全非了。我从十八岁那年就开始衰老。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我从来没有打听过。好像有人对我说过,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特别是当你享受人生中最美丽的花样年华的时候,时间的匆匆会让你感到震惊。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眼看着岁月在我脸上刻下痕迹,我的容颜渐渐变得衰老,眼睛越来越大了,而目光却渐渐地黯淡无神,嘴唇僵硬木讷,额头上也满是皱纹。这一切并不让我觉得恐惧,相反,我带着读一本有趣的书籍的兴致,观察着衰老在我的面容上肆意践踏。我相信,衰老总有一天会放慢步伐,按照正常的速度前进的,这不会错。那些在我十七岁回到法国时认识我的人,在两年后见到十九岁的我,一定会很诧异。虽然我的面容已经大变,但我毕竟还是把它保留下来了。它是我曾经的面孔。它虽然已经变老了,肯定是老了,但比起它应该变成的样子,却也没有老到那种地步。我现在有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皮肤也干枯了。可它却不像一些纤细脆弱的面孔那样被毁于一旦,它仍然保持了原有的轮廓,只是,它实际上已经被毁掉了。我的容貌是被摧毁了。

该对你说些什么才好呢,那年我才十五岁半。

那是在湄公河的渡船上。

这个形象在整个渡河过程中一直保持着。

我才十五岁半。那片国土没有四季之分,我们就生活在炎热单调的一个季节里,我们在世界上一个狭长的炎热地带生活,这里没有春天,也没有四季的更替。

那时候,我寄宿在西贡一所公立学校。虽然食宿在那儿,却是在校外一所法国中学上学。我的母亲是个小学教师,她希望她的小女儿能进中学。你是应该进中学的。这对母亲来说已经是足够的教育了,可对小女儿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先上完中学,然后再争取通过中学数学教师资格会考。自从我开始上学,这样的唠叨就不绝于耳。我从来没有想过逃脱数学教师资格会考这一关,很高兴这也让母亲有了盼头。

母亲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和儿女们的前途操心。当她终于相信两个儿子成不了气候的时候,也不再抱有望子成龙的期盼,开始另作打算,为他们谋求一些未来的生计了。虽然儿子们没有太大出息,但他们也总算是努力过了,只是时机不对。我还记得小哥哥学过会计课程。那是一所任何年龄、任何年级都可以读的函授学校。我母亲说,努力啊,好好追上人家。可他只有三天的热情,从来坚持不到第四天。我们搬家了,只好放弃函授学校的课程,另选学校,重新开始。母亲就这样坚持了十年,一事无成。小哥哥后来在西贡当一个小小的会计。那时候,殖民地没有机电学校,所以我们把大哥送回法国,让他留在法国机电学校读书。虽然母亲知道大哥并没有入学,但她也无可奈何。大哥有好几年都不在家里。P3-4

序言

一九八四年,七十高龄的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出版了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爱情小说《情人》,当年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一九九一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成功地把这部名噪一时的小说搬上银幕,《情人》从此风靡世界,玛格丽特·杜拉斯也因此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国际文学明星。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她的《情人》超越漫长岁月的阻隔,倾注真情叙述了作家那段不堪回首、不同凡响的爱情经历。小说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的爱情故事: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姑娘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少爷邂逅,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很久以前的那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浑浊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一个打扮得不伦不类的法国少女,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富家公子,哆哆嗦嗦地牵起她的手。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这悲剧中交织着殖民地家族创业的失败、亲人之间的爱和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杜拉斯的文字流淌着漫不经心的宿命感,把一个女人零碎的、无奈的生命本质刻画得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在表面平淡无奇的叙述下,透出一股荡气回肠的力量,令读者爱不释手、过目难忘。

《情人》正式出版后,出乎意料地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至一九九。年,这部作品已被译成四十三种文字,其畅销之巨足可与《飘》相媲美。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在白发暮年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居然有力量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动人心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少有的奇迹。除了杜拉斯,恐怕再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她在作品里所表现的那种伤痛、那种无助、那种绝望、那种爱到尽头的孤独,使人流涕,令人痴迷。那是一种无法理解但可体察的苍茫恒远的美丽,也是最能震撼读者心灵的核心所在。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杜拉斯那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一九一四年四月四日,玛格丽特·杜拉斯出生在越南嘉定市,她有两个哥哥,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杜拉斯”是她自己借用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改换的姓氏。杜拉斯四岁丧父,为了养活她和她的两个兄弟,母亲玛丽于一九二四年用二十年的积蓄在柬埔寨买了一块地,结果上了土地部门的当,因为这块地每年都要被海水淹没六个月,玛丽虽然顽强奋斗,但终告破产。在那遥远的东方度过的岁月,在杜拉斯的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成了她日后创作灵感的源泉。

十八岁那年,杜拉斯去巴黎求学,在大学里学过数学、法律和政治学,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学士和政治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从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一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

杜拉斯的文学之路起步得并不顺畅,作品屡屡被出版社拒绝。她从一九四三年开始写作,在将近二十年里没有人把她当成作家,她的作品常常只印几百册。但是她从未中断写作,每天都写四五个小时。直到四十年后的一九八四年,她的《情人》终于取得了成功。

杜拉斯是个天生的情种,从少女时代开始,她就不断地纠结在一段又一段的恋情里,这绵绵不绝的炽烈情感带给她快乐,带给她大量的创作源泉,同样也带给她莫大的苦楚。杜拉斯的私人生活就像她笔下的爱情一样具有传奇色彩。她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生活。一九三九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一九四一年,她却为另一个男人罗伯特生下一个孩子。孩子是夜里出生的,生下来就死了。孩子的离去也使得这段感情和这个男人变成了泡影。直到一九四六年夏天,她同昂泰尔姆离婚,她和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恋情才告一段落。

一九八0年夏天,杜拉斯六十六岁的时候,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走进了她的人生,与她共同编织了她一生中最神奇、最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个大学生就是扬·安德烈。扬·安德烈是大学哲学系的年轻教师,对哲理思辨比对形象思维更感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杜拉斯的小说,从此被迷住了,不再看其他的书,只读杜拉斯的作品。在他眼里,世界上只有一个作家,那就是杜拉斯,世界上只有一种书可读,那就是杜拉斯的小说。杜拉斯成了他的偶像、他的整个世界。

安德烈因为阅读杜拉斯的作品而惊喜入迷,又因为惊喜入迷开始给她写信……直到有一天,他听见她在电话里对他说:来。他就放弃了他的工作,离开了家,心甘情愿地成为她的写作帮手与生活伴侣。对于年近七十岁的她来说,他只是一张白纸,她要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最新最美的图案,写上最动人的诗篇。他成了她最忠实的情人、秘书、助手、读者、司机、护士,还变成了她的奴隶、佣人和出气筒。他整天替她整理稿子、打字、购物、搞卫生、干杂事,还要开车陪她出去兜风,替她洗澡擦背,听她说话,受她的气,挨她的骂。偶有逃避,但过不了几天,他又乖乖回到她身边。因为他的生命里已经不能没有她。她欢迎他回来,就像欢迎迷途知返的孩子。于是,生活又重新开始,悲剧和喜剧又开始重复。后来,她完成了一部以安德烈的名字命名的小说《扬·安德烈》,让全世界的读者都来分享她传奇般的爱情。一九八九年,她因过度酗酒而昏迷,被送进医院。在她住院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一个情人的忠诚。他提起笔,完成了他平生的第一本书《我的情人杜拉斯》。

一九九六年初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在杜拉斯位于巴黎郊外乡村里的一幢用石块建成的老房子里,杜拉斯突然从睡梦中醒来,推醒扬·安德烈,对他说:“杜拉斯完了。”这句话预兆着杜拉斯的故事彻底结束了。一九九六年三月三日,八十二岁的杜拉斯在这所居住了五十年之久的房子里与世长辞,被安葬于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杜拉斯去世后,安德烈便从人们的视野中销声匿迹。沉默了十年后,他又推出了他的第二部作品《我,杜拉斯的情人》,继续向世人讲述他和杜拉斯之间的这段传奇爱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杜拉斯的《琴声如诉》等作品的中文译本开始出版,不过那时她在中国的影响还仅仅局限于翻译界和文学圈。直到《情人》被法国文坛瞩目,她才开始真正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并为中国读者所熟知。杜拉斯的作品包括四十多部小说和十多部剧本,大多数是以法属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她的小说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善于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她的文字个性色彩强烈,表达方式颇为极端,风格在当时的法国乃至世界文坛都算得上前卫,后来被冠以“新小说派”之名。杜拉斯的不少作品被拍摄成电影,如《广岛之恋》、《情人》等。本书同时收录了杜拉斯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副领事》。

特立独行的杜拉斯堪称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彳乍家之一。她的传奇人生、她的叛逆性格、她五彩缤纷的爱情和生活哲学,实实在在地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年轻人。曾几何时,玛格丽特·杜拉斯成为众多中国年轻人心中的时尚符号,她的小说、她的感情经历、她的喜好、她的审美品位被无数“小资”所追捧。伴随着她的作品,杜拉斯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

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人(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孙建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14264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7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