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作者们对戏剧、美术、建筑、电影、音乐这些艺术呈现展开了文化的思考,本书具体收录了:《黑色的莎士比亚》、《绝非野生动物的文化眼光》、《被提升的恶作剧》、《他们的历史》、《从结婚蛋糕变成皮鞋盒子》、《延伸节点的时代》等文章。
图书 | 逼视的眼神(读书精选1996-2005)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读书》的作者们对戏剧、美术、建筑、电影、音乐这些艺术呈现展开了文化的思考,本书具体收录了:《黑色的莎士比亚》、《绝非野生动物的文化眼光》、《被提升的恶作剧》、《他们的历史》、《从结婚蛋糕变成皮鞋盒子》、《延伸节点的时代》等文章。 内容推荐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潮为己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迂的见证者。 戏剧、美术、建筑、电影、音乐,在当代有着斑斓多彩却又备受争议的呈现。而《读书》的作者们则对这些艺术呈现展开了审美的、文化的、社会的思考。 目录 序 “故事新编”与“万家灯火” 达里奥·福及其获奖引起的争议 黑色的莎士比亚 一只色彩斑斓的牛虻 《生死场》观荣辱 “故事新编”与“万家灯火” 形象的焦虑 绝非野生动物的文化眼光 回首再“读”《收租院》 形象的焦虑 被提升的恶作剧 自诩坏女孩,能否走四方? 塑造婚姻 他们的历史 逼视的眼神 战争的影像 寻找失落的空间 人口的故事 文学与建筑 建筑中的创新 从结婚蛋糕变成皮鞋盒子 大师与中国 图书馆静悄悄 延伸节点的时代 “普利兹克奖”、伍重与《营造法式》 寂寞英雄路 变中之痛 柏林电影节的这道风景 陶罐铁罐的启示 西贡的残酷与芳香 十字路口的台湾电影 变中之痛 被殖民者的谵妄和绝望 《世界》札记 纪录片:为什么拍、拍什么和怎样拍 录影力量 记录与表述:中国大陆一九九○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 《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 五月的鲜花 “私人叙事”与“宏大叙事”的两面神效应 五月的鲜花 听到的是音乐,写下的是音符 音乐杂记 我们为何聆听音乐新作? 十年——中国新音乐快照 灵魂的舞蹈 编后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逼视的眼神(读书精选1996-2005)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读书杂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263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4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印刷时间 | 2007-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3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6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