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丁善德音乐论著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反映了丁善德一生所留下的理论活动轨迹,并旨在突出兼具备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本书呈献给读者,固然是为了纪念前人,但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后人继承先辈的开拓进取精神,奋发有为,并使之发扬光大,以利推动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建设更上一层楼。

目录

书名题签

编辑说明

上编 文论

1934

对中国音乐的感想

1951

关于中国风味曲调及民谣的和声配置问题

1955

和教师们谈谈少年儿童音乐表演上的几个问题

和教师们谈谈儿童歌曲创作

对改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意见

德意志民主和国的音乐教育

校庆的回忆

1956

让音乐艺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发挥潜在力量

繁荣音乐创作

1959 

谈谈开展音乐创作的几点经验

1960

中国人民为什么能接受和理解肖邦的音乐

1961

《长征》交响乐创作札记——兼谈交响乐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1962

独唱独奏音乐的创作和表演问题

1963

西双版纳纪行

 (一)黎明城的春天

 (二)联欢会上听赛歌

 (三)参观热带植物园

 (四)竹楼作客

 (五)土司遗址

 尾声

第四届“上海之春”的二胡、小提琴独奏比赛

漫谈德彪西的创作技巧及如何借鉴问题

1964

对音乐创作民族化问题的探索

1978

音乐的春天又来到了——为第八届“上海之春”开幕而作

1979

回忆青年钢琴家顾圣婴同志

写在创刊的时候——为《音乐爱好者》创刊而作

回顾建国30年来的音乐创作——在中国音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历史与现状——答《音乐艺术》编辑部问

1980

鼓点——起点

听!云雀在放声歌唱——参加第八届“乔治·埃内斯库音乐节”纪事

1981

琴韵依旧当年情——参加第十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纪事

重视儿童美育

1982

迎接第十届“上海之春”

难以忘却的回忆——怀念萧友梅先生

珍贵的记忆

深入研究弹词音乐——在江、浙、沪“两省一市弹词音乐座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83

在萧友梅博士铜像落成仪式上的讲话

交响乐的创作思想、风格、技巧

交响乐队的形成发展和一般配器原则

我们曾经是同学——记与贺绿汀的往事

1984

可贵的探索 可喜的收获——为第十一届“上海之春”胜利闭幕而作

作曲技术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悼钢琴家王纪音

忆齐尔品先生

风格要协调统一

1985

祝愿和希望

开创音乐创作新局面适应人民和时代的需要

1986

我怎样写《长征交响曲》

创作回忆

1987

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二次中国新音乐史研讨会”上的讲话

我走上音乐之路

愿江南丝竹这朵奇葩永放光彩

1988

也谈音乐人才出国

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及演奏比赛”

回顾与期望

我和周小燕“三同”——为周小燕从事演唱与教学40周年而作

1989

两岸作曲作家夫人心声

重视作曲理论课程 提高音乐创作水平——在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复调音乐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什么是中国的现代音乐

1990

为进一步繁荣上海的音乐事业而奋斗——在上海第五次音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从为丰子恺先生《音乐入门》重版作序说起

台湾音乐家在上海

1992

校庆感言

1993

纪念前人 学习前人——《萧友梅纪念文集》代序

1995

交了六十年的老友去了——悼念黄贻钧

中编 访谈

1961

丁善德谈音乐表演艺术

中国音乐家访罗、访波纪事

1980

丁善德谈《长征交响乐》及其他

1981

丁善德谈第十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

我国交响音乐事业大有希望——记丁善德同志谈“第一届全国交响音乐作品评奖”

1982

丁善德谈民族音乐

丁善德访问记——“上音”早期钢琴教学及丁善德的钢琴创作

1983

丁善德谈“四大件”——座谈会答青年乐迷问

值得鼓掌的钢琴与声乐表演

丁善德教授访问记

欣赏严肃音乐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访问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丁善德教授

1986

让作曲家们获得信心——与丁善德教授一席谈

1987

丁善德教授谈音乐教育

丁善德谈“中国唱片奖”评选

音乐广播一席谈——文艺台负责人拜访音乐界老前辈丁善德

电影音乐应起的作用

丁善德谈“上海国际音乐比赛”

1988

将通俗歌曲引向健康之路——访“1989·巴黎—上海世界歌赛”名誉主席丁善德教授

1995

饮水思源——丁善德教授访谈录

附录

音乐家丁善德先生行状(1911~1995)——为《丁善德纪念画册》作

下编 著作

单对位法

复对位法大纲

赋格写作技术纲要

作曲技法探索

编者的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丁善德音乐论著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鹏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21760
开本 16开
页数 65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37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1.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53
丛书名
印张 4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7
192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