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博雅文学论丛
内容
目录

序:作为学术话题的“京津”

上编平津文坛漫议

另一种“双城记”

“平津文坛”漫议

我对京派与海派问题的疑问

过度阐释:30年代鲁迅与“北方左联”关系辨析

天津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间考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文坛现象分析

“东京左联”与“北方左联”

“北方左联”与30年代北平中学生文艺团体

相濡以沫在战时——现代文学互动行为及其意义例释

“群体心理学”视角中京派的文学活动

中编平津作家研究

元气淋漓的“新文学之当代史”——读林庚《新文学略说》

“怀废名”与叹知堂——周作人与废名1937年之后的

师生情谊之分析

“爱智者”的理性观照——三四十年代周作人对儒家的接受

从“故事”到“小说”——沈从文的叙事历程

废名新诗观念的形成与30年代中期北平学院

诗坛氛围

试论沈从文早期作品的文体演变

《北洋画报》时期的刘云若研究

卞之琳北平时期诗歌的复杂色调

现代主义地图中的北平与中国——30年代北平的现代主义诗歌

胡风的“现实主义”观与“五四”新文学的精神——关于胡风的《林语堂论——对于他的

发展的一个眺望》

下编平津报刊研究

《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学

以最庄重最热诚的态度引导中国文艺界——朱光潜主编天津《民国日报·文艺》

《大公报·文艺》与京派的书评

一场关于新诗格律的试验与讨论——粱宗岱与《大公报·文艺·诗特刊》

《骆驼草》:京派文学批评的时空维度

射入现代文学的一束灵光——论《益世报》与基督教文学

舞场与战场——对天津《华北新报》禁舞言论的考察

后记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著的《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内容介绍:这回的研讨会,蕴含某种学术企图——在“天津”阅读“北京”,在“北京”观看“天津”,当然更包括将“京津”视为一体,做综合性论述。不仅作史实考辨,而且作文学/文化批评,乃至理论建构。选择“京津”这一“双城记”视角,不是一时兴起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一次性的消费行为。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长远的研究计划,为下一代研究者预留了发展空间。因此,我寄希望于有远大志向的年轻一辈学者的积极介入与参与。目前只是一些零星的散论,但十年后必定会成为热门话题,且能出大成果。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平津文坛漫议、平津作家研究、平津报刊研究三编, 收录了《我对京派与海派问题的疑问》、《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文坛现象分析》、《废名新诗观念的形成与30年代中期北平学院诗坛氛围》、《试论沈从文早期作品的文体演变》、《〈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学》等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博雅文学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16194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2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91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