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卞之琳的一本诗论集,初版于1984年,收文22篇,约仅十一万多字,本版本删去了两三篇,增入后写的三十多篇,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以忆人为主,第二辑以评作品为主,第三辑以实践中探讨问题为主,但不能截然分开,各辑内涵随时都互有渗透处。
图书 | 人与诗--忆旧说新(增订本)/卞之琳系列/大家经典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卞之琳的一本诗论集,初版于1984年,收文22篇,约仅十一万多字,本版本删去了两三篇,增入后写的三十多篇,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以忆人为主,第二辑以评作品为主,第三辑以实践中探讨问题为主,但不能截然分开,各辑内涵随时都互有渗透处。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作者述及师友,从朱光潜、闻一多、沈从文、梁宗岱、林徽因、叶公超、戴望舒、冯至、罗大冈、冼星海、周煦良、邵洵美、李健吾、吴世昌、师陀,到何其芳、方敬,以生年先后为序;第二辑论及诗文,从徐志摩、废名、冯至、吴兴华到古苍梧、江弱水;第三辑各篇则以写作先后为序。 目录 增订自序 第一辑 一条界线和另一方面:郭沫若诗人百年生辰纪念 政治美学:追忆朱光潜生平的一小段插曲 完成与开端:纪念诗人闻一多八十生辰 还是且讲一点他:追念沈从文 人事固多乖:纪念梁宗岱 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赤子心与自我戏剧化:追念叶公超 悼念戴望舒 悼冯至 又参商几度:追念罗大冈 冼星海纪念附骥小识 人尚性灵,诗通神韵:追忆周煦良 追忆邵洵美和一场文学小论争 追忆李健吾的“快马” 罗音室主吴世昌谢世志哀 话旧成独白:追念师陀 突围小记胡乔木 淡如水中识醇味:追念王尘无 何其芳与诗派 何其芳与《工作》 何其芳晚年译诗 脱帽志哀:追忆方敬 第二辑 徐志摩诗重读志感 《徐志摩选集》序 《徐志摩译诗集》序 《冯文炳选集》序 《戴望舒诗集》序 诗与小说:读冯至创作《伍子胥》 《李广田散文选》序 《李广田诗选》序 《孙毓棠诗集》序 吴兴华的诗与译诗 读宗璞《野葫芦引》第一卷《南渡记》 莲出于火:读古苍梧诗集《铜莲》 介绍江弱水的几首诗 第三辑 开讲英国诗想到的一些体验 哼唱型节奏(吟调)和说话型节奏(诵调) 对于新诗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 谈诗歌的格律问题 《雕虫纪历》自序 分与合之间:关于西方现代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与周策纵谈新诗格律信 答读者:谈“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 今日新诗面临的艺术问题 新诗和西方诗 译诗艺术的成年 《英国诗选》编译序 说“三”道“四”:读余光中《中西文学之比较》,从西诗、旧诗谈到新诗律探索 文学翻译与语言感觉 翻译对于中国现代诗的功过 难忘的尘缘——序秋吉久纪夫编译日本版《卞之琳诗集》 重探参差均衡律——汉语古今新旧体诗的声律通途 无意义中自有意义——戏译爱德华。里亚谐趣诗随想 重温《讲话》看现实主义问题 相干与不相干——读秋吉久纪夫论《尺八》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与诗--忆旧说新(增订本)/卞之琳系列/大家经典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卞之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6371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0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5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丛书名 | 卞之琳系列 |
印张 | 2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27 |
宽 | 15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