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与宗教修学,在当今的学界与教界,似乎是两类不太好处理的命题。但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和文化先哲们,对这两类命题都处理得比较融洽得体。本书作者1998年在中国佛学院随杨曾文先生研习禅学史,受杨先生的熏染,开始涉足佛教学术研究领域的学习。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亦步亦趋的撰写一些佛教学术文章,也试图在学术研究和宗教修学这两类命题中间把握好尺度,让学术研究和信仰生活保持理性及平衡。本书就是这些文章的一个集结。
图书 | 问学散论(中国佛教学者文集)/宝庆讲寺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学术研究与宗教修学,在当今的学界与教界,似乎是两类不太好处理的命题。但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和文化先哲们,对这两类命题都处理得比较融洽得体。本书作者1998年在中国佛学院随杨曾文先生研习禅学史,受杨先生的熏染,开始涉足佛教学术研究领域的学习。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亦步亦趋的撰写一些佛教学术文章,也试图在学术研究和宗教修学这两类命题中间把握好尺度,让学术研究和信仰生活保持理性及平衡。本书就是这些文章的一个集结。 目录 总序 前言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 佛陀跋陀罗在长安僧团被摈原因考索 神秀《观心论》的主要禅法思想 敦煌写本《观心论》校勘 中国禅宗初创期的念佛论 禅宗三祖僧大师姓氏考 略论道信大师对中国禅宗的贡献 法眼文益《十规论》禅法思想及其价值辨析 菩提达摩《二人四行论》简析 北宋临济宗石霜楚圆及其禅法思想 附录一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附录二 《慈明(楚圆)禅师传》 《四分律》翻译诸问题述考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辨 附录《古清规序》 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 当代中国大陆佛教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佛教主体精神与世俗化倾向的调适 宗教实践与学术研究——《中国佛教学术论丛·实践卷》卷首语 遍老佛学思想管窥 净化心灵化解危机——人类走向光明之路 救救历史文化遗迹龙藏寺——关于新都区新繁镇龙藏寺历史、现状及其保护方案的调研报告 遍老僧教育思想探微——纪念遍能院长诞辰一百周年 万慧法师及其主要成就述略 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 附录一 《慧业诗钞》跋 附录二 为万慧大师封龛法语 附录三 为震旦高僧万慧大师茶毗法语 附录四 震旦高僧万慧大师舍利入塔法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问学散论(中国佛教学者文集)/宝庆讲寺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宗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2394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39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