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紫檀
内容
编辑推荐

周默先生爱紫檀,沉潜优游于紫檀之中数十年。他不仅是一位高明的紫檀玩家,还是颇有识见的紫檀研究专家。为了探索紫檀的奥秘,周默先生多年来流连于国内博物馆、古玩收藏地,并辗转于南方山林幽深之所,数度深入印度、缅甸等国,沿着当年紫檀传入我国的途径,寻找他所需要的资料。其间涉艰历险,矢志不辍。集数十年实地考察和文献推求之心得,成《紫檀》一书。

内容推荐

这是目前我国第一本系统考察紫檀历史和艺术之著作。本书大大丰富了紫檀研究的领域,发掘了很多不为学界涉略的中国紫檀珍贵文献,对紫檀质料的辨析、中国紫檀艺术的发展等若干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对学界一些模糊的观点作了澄清。

目录

上篇

一.导言/l

二.紫檀研究的主要观点/3

1.古斯塔夫·艾克/3

2.王世襄/4

3.美国学者E.H.Schafer/7

 3.1.E.H.Schafer对进入中国的紫檀木的研究/7

 3.2.勘误/10

4.曹喆·厉雪梅/11

4.1.《紫檀情缘》/11

4.2.其它/12

5《辞海》与《辞源》/12

6.植物学家及木材学家的研究成果/12

 6.1.简述/P2

 6.2.各论/14

三.历史上对紫檀的有关记载/27

1.晋·崔豹·《古今注》/27

2.宋·赵汝适《诸蕃志》及清·谷英泰《博物要览》/27

 2.1宋·赵汝适《诸蕃志》/27

 2.2清·谷英泰《博物要览》/28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30

4.清·屈大均·《广东新语》/31

下篇

一.对紫檀概念的认识过程/33

1.中国/33

 1.1.《植物学大辞典》/33

 1.2.龚耀乾教授/34

 1.3.《红木》标准中的紫檀属木材/34

 1.4.关于印度紫檀的科学认识/36

 1.5.李宗山教授/40

2.日本/41

3.美国/43

 3.1.施赫弗(E.H.Schafer)/43

 3.2.柯惕斯(Curtis Evarts)/43

4.檀香紫檀的替代品/46

 4.1.科特迪瓦紫檀/46

 4.2.染料紫檀/48

 4.3.紫檀人工林/49

 4.4.东非黑黄檀/52

 4.5.蚁木与任嘎漆木/53

 4.6.卢氏黑黄檀/53

 4.7.红豆属木材/57

 4.8.苏木/57

 4.9.老红木/59

二.紫檀木的分类/61

1.按颜色分/62

2.按纹理分/62

3.按空实分/64

4.按长度分/64

三.紫檀木的原产地、贸易与运输/65

1.原产地之争/65

 1.1.主要观点/65

 1.2.辨析/65

 1.3.小结/70

2.历史上紫檀木的贸易方式及运输途径/71

 2.1历史上的“朝贡贸易”/71

 2.2丝绸之路/72

 2.3官员采办/74

 2.4僧侣贸易/了4

 2.5民间贸易(包括海上走私贸易)/74

3.紫檀绝迹论/75

 3.1主要观点/75

 3.2原因/76

 3.3近年紫檀进口情况/77

四.紫檀及紫檀家具/79

1.檀香紫檀/79

 1.1.必备条件/79

 1.2.檀香紫檀的人工林/81

2.紫檀家具/83

 2.1紫檀家具发展的历史/83

 2.2紫檀家具的鉴别/94

3.紫檀及紫檀家具的地位/98

 3.1《东西洋考》/98

 3.2雍正时期造办处档案/99

4.乾隆赠送英王礼品清单/P 00

5.小结/101

五.明以前的朝贡贸易及对外交往/105

1.秦汉、北魏时期/105

2.唐朝/107

 2.1紫檀贸易及其它进贡物品的记录/107

 2.2紫檀的利用/110

 2.3唐朝中国与南亚的交通/115

3.宋朝/117

4.元朝/118

六.郑和下西洋及明朝的海外贸易/121

1.郑和下西洋缘由与目的简述/121

2.郑和船队路线/122

3.《西洋朝贡典录》对郑和船队之记述/124

4《瀛涯胜览》、《西洋朝贡典录》关于“紫檀木”的记述/126

5.诸国进贡木材及香料情况/127

6.明末典籍中关于紫檀的记述/128

7.扩大进口贸易的几个条件/129

 7.1.明朝海外贸易与走私/129

 7.2.明后期经济的繁荣/129

 7.3.造船与航海技术/130

七.结语/131

附录/134

1.王世襄先生有关紫檀研究的影响与质疑/丑34

2.拿破仑墓前见闻录/144

——谈紫檀绝迹论的来龙去脉

3.“檀”与《诗经》/148

4.印度学者R.S.Person & H.P.Brown先生对檀香紫檀的研究/150

后记

试读章节

2 郑和船队路线

由于郑和下西洋后明朝再次禁海,宫廷中有关郑和航行的相关资料已付之一炬,使得后人的研究已十分困难。郑和船队的阿拉伯语翻译官马欢著的《瀛涯胜览》及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均十分详细地记录了郑和船队所经诸国的地理位置、气候、土产、文化、宗教、服饰、历法、语言、神话传说、房屋建筑、货币及郑和在各地活动的记录。另外,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收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蕃图》(今简称“郑和航海图”)。图有40幅,图上绘有航经沿岸国名、地形、山脉、特殊标志以及岛屿、礁石、浅滩等,并注明针位、牵星记录、水深和航路。针路记有开船地点、航向、航程和停泊处所等,所记国家与地区有30多个。

所谓“西洋”,是以明朝为世界之中心,以婆罗洲即今天的文莱为界,以东为东洋,以西为西洋即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北印度洋沿海地区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东北部沿岸诸国。据《明史·郑和传》及其它史料,郑和七次约到过36个国家和地区。

以上资料来源:1、《明史·郑和传》。2、陈佳荣、谢方、陆峻岭《古代南海地名汇释》中华书局1986年5月第1版。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郑和船到所经历的国家和地区均为热带地区,盛产各种香料、珍宝及珍禽异兽、贵重硬木,这是国力鼎盛的明朝所急需的。另外,也可以看出,郑和最远到达的地方为阿拉伯半岛及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从来没有到过今天在学界、商界盛传的所谓盛产卢氏黑黄檀也即黑酸枝的马达加斯加群岛,所谓郑和下西洋远至马达加斯加群岛运回压舱的紫檀是毫无历史依据的。

3 《西洋朝贡典录》对郑和船队之记述

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也对郑和下西洋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占城、真腊、爪哇、三佛齐、满剌加、渤泥、苏禄、彭亨、琉球、暹罗、阿鲁、苏门答腊、南浡里、溜山、锡兰山、榜葛剌、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胡鲁谟斯、阿丹、天方等23国的方位、航程、物产、风俗、贸易方式、气候、贡品及郑和的一些活动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记述。

在《西洋朝贡典录》卷下,小葛兰国第十七:

小葛兰,今印度西南岸奎隆(Ouilon)。其朝贡无常。永乐五年,附苏门答腊国来朝贡,贡物为珍珠伞、白棉布、胡椒。

柯枝国第十八:

柯枝在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永乐三年,其国王可亦里遣其臣完者答儿来朝贡,贡品名目不详。永乐十年,复遣使来请封其国之山。诏封为镇国山,御制碑文赐之。

古里国第十九:

古里国位于今印度西南岸之Kozhikode一带,是当时印度洋东西交汇的大商港。永乐三年、五年、七年均遣使宋朝贡。永乐三年诏封为古里国王,给印及诰。贡物为:宝石、金系腰、珊瑚珠、琉璃碗、拂郎双刃刀、宝铁刀、苏合油、阿思摸达涂儿气、龙涎、栀子花、花毯、单伯兰布、芯布、红丝花手巾、番花人马象物手巾、线结花靠枕、木香、乳香、檀香、锡、胡椒。

黄省曾详细描述了郑和永乐三年到古里的活动情况:“宝船至彼,王遣头目、哲地、米纳几见正使(即郑和),择日论价,将中国锦绮百货议定,乃书合同价数各存之。头目、哲地与正使众手相孥,其牙人言曰:‘某月日众手拍一掌无悔。’哲地始携珊瑚、珍珠、宝石来议价,二三月方定。原经手头目、米纳几算番物若干该拧丝等物若干,照原打算之货交易。”明宣德九年(1435)曾随郑和出使西洋的应天(今南京)人巩珍将其所见所闻编成《西洋番国志》一书,在“古里国”中谓“古里国,此西洋大国也……其国亦有五等,名回回、南毗、哲地、革令、木瓜。王南毗人,其头目皆回回人”。“中国宝船一到,王即遣头目并哲地及米纳凡(《西洋朝贡典录》为“米纳几”,《瀛涯胜览》“未讷几”,但北京大学向达教授1960年注解时称“荷兰戴闻达疑为Waligi Chitti对音,顾亦不敢决定”)来会。其米纳凡乃是本国书算手之名,牙侩人也.但会时先告以某打价。至期将中国带去各色货物对面议定价值,书左右合契,各收其一。哲地乃与坐船内臣各相握手。米纳凡言过吉日,就中指一掌为定,自后价有贵贱,再不悔改。以后哲地并富户各以宝石、珍珠、珊瑚来看。惟是议论价钱最难,疾则一月,徐则两三月方定。如某宝石若干该紵丝某物货若干,即照原打手价无改。其算盘只以两手两足十指计算,毫发无差”。

郑和船队来回多次访问并停靠古里、柯枝。特别是与古里的关系十分密切。永乐21年(1423)古里派来中国的人员多达1200人,随行的商船很多,进行大宗贸易。黄省曾在《卷中·锡兰山国·第十五》锡兰山国之交易主要为金钱,金钱重官秤一分之厘。中国的麝香、紵宁丝、色绢、青磁、铜钱、樟脑等用以与锡兰山国的宝石、珍珠易换。锡兰山盛产红雅姑、清雅姑、黄雅姑、青米蓝石、昔蓝泥、屈没蓝多种宝石,宝石多隐于参天之山巅,经洪水暴雨冲击,宝石外露,中国人则拾采运回国内。《星槎胜览》记录永乐七年郑和至马来半岛九洲山(Semililan),闻之此地产名贵的沉香、黄熟香,便派人人山采挖,竟得6株直径八九尺,长六七丈之沉香。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首先读敕文,赉赐礼品,同时各国也回赠大量珍奇异宝,郑和悉数运回中国。故郑和下西洋所运回的货物交易形式无非是易货(按双方商品的价值,依据一定比例换算)、现金采购、自己开采或采集、各国回赠礼品或随船朝贡。

4 《瀛涯胜览》、《西洋朝贡典录》关于“紫檀木”的记述

《西洋朝贡典录》、《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均未有郑和船队换取或购买紫檀的记录,朝贡物品的清单里也没有紫檀一项。但很有意思的是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中“阿丹国”(也即也门的亚丁Aden)“米粟豆谷大小二麦芝麻并诸色蔬菜俱有。果子有万年枣、松子、把担干、葡萄、核桃……民居房屋亦有用木起架为楼居者,其木皆土产紫檀木为之”。

《西洋朝贡典录》·阿丹国第二十二记录“其贸采之物,异者十有二品:一日猫睛之石,二曰五色亚姑,三日大珠,四日珊瑚支,五日金珀,六日蔷薇露,七日麒麟,八日狮子,九日花福鹿,十曰金钱豹,十一日驼鸡,十二曰白鸠。土物多紫檀木、蒼匐花,多万年枣、把担干、白葡萄、松子、榴、杏”。

《西洋朝贡典录》的作者黄省曾认为本书是“■择译人之言,若《星槎》《瀛涯》《针位》诸编,一约之典要,文之法言,稽之宝训”。《西洋朝贡典录》成书约在1520年,郑和下西洋为1405~1433年间。黄省曾本人不可能像马欢、费信一样跟随宝船沿西洋各国亲眼所见、所闻并亲身经历,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是在总结前人马欢、费信的著作后写成的。有的描述几乎与前人一字不差。马欢与黄省曾在其著作中都提到了阿丹国(Aden)土产紫檀木。根据紫檀生长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及也门的自然条件来看亚丁这一大型商港及周围地区土产紫檀木的可能性不大,是否马欢仅仅看到了阿丹国市场上有紫檀木或是听人所言?古里当时是东西印度洋最繁忙的大型贸易港口,阿丹又是阿拉伯半岛的大型港口,古里与阿丹之间的海上运输来往密切,印度的紫檀木运抵阿丹国,再由阿丹国转运至各地是完全有可能的。正如赵汝适在《诸蕃志》中论及三佛齐国(Sriviijava),其土产“皆大食诸蕃所产,萃于本国”。三佛齐当时是从南中国海往印度洋、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如果来往商船不停靠三佛齐,三佛齐则“出船和战,期以必死,故国之舟辐凑焉”。P122-127

序言

早闻周默先生爱紫檀,沉潜优游于紫檀之中数十年。他不仅是一位高明的紫檀玩家,还是颇有识见的紫檀研究专家。为了探索紫檀的奥秘,周默先生多年来流连于国内博物馆、古玩收藏地,并辗转于南方山林幽深之所,数度深入印度、缅甸等国,沿着当年紫檀传入我国的途径,寻找他所需要的资料。其间涉艰历险,矢志不辍。集数十年实地考察和文献推求之心得,成《紫檀》一书。

这是目前我国第一本系统考察紫檀历史和艺术之著作。前此国内外也有学者论及紫檀艺术,但多为零星涉及,尚缺乏专门的研究。周著《紫檀》一书大大丰富了紫檀研究的领域,发掘了很多不为学界涉略的中国紫檀珍贵文献,对紫檀质料的辨析、中国紫檀艺术的发展等若干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对学界一些模糊的观点作了澄清。如《诗经》中的“坎坎伐檀兮”,不少研究据此认为我国在先秦时就有了紫檀。本书以大量的事实说明,这并非紫檀,而是青檀。这是一部嘉惠士林之作。

紫檀大量进入我国在唐代。自唐至今的千余年间,从宫廷到民间,紫檀的魅力无限。紫檀对于中国人来说,乃是神奇之物。中国人爱紫檀,爱它绚烂而幽深的色彩,晋崔豹《古今注》说:“紫旃木,出扶南林邑,色紫赤,亦谓紫檀也。”其色彩是那样的沉静,时愈久,而色愈显,愈有光亮。在中国人的色彩观中,紫色象征着尊贵,故紫檀因其落落不凡的气质为行家所喜爱。紫檀所散发出的奇异香味更令国人着迷,在我们这个好香的国度中,紫檀沉香氤氳,不知带走人们多少精神的希冀。中国人爱紫檀的质地。因生长于南亚热带气候中,湿润的环境和长期的岁月呵护,紫檀被打造出特有的品质,其纹理细腻,材质坚固,冬即之而暖,夏即之而凉,手抚之如玉。紫檀兼具色、香、形三者之妙,真是天赐之宝物。中国人以这样的宝物,做成他们生命中最珍视的对象,如以其为佛像为神物,为琴,为棋,为佩带,到后来制作成最珍贵的家居陈设。紫檀由印度传人我国,与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正相合,故中国人对紫檀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精神寄托在焉。在中国有大量的与紫檀相关的神话传说。所以史料中记载紫檀,常常强调它的神秘性。紫檀就这样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裹为一体。周默先生这部著作,说紫檀,其实也在说中国人精神的历史。他不是简单地说一个外在的物,而是说与人心灵相关的对象。使人读之醇醒有味。作者从专家的视角,对紫檀的形态特点、人类利用紫檀的历史等有非常细致的描绘,对我这样的读者一对紫檀不甚于了又有浓厚兴趣的人,真可谓一涌慧泉。

如此珍奇对象,必然会引起文人雅士之咏歌。我在古代文献中,读到了大量与紫檀有关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们与紫檀相关的精神生活,同时对紫檀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也提供某种证明。周默先生《紫檀》一书在谈到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文物时,曾涉及到一支五弦古琵琶,这把琵琶正反两面均有精美的螺钿装饰,背面施以鸟碟花卉云形及宝相华文,花心叶心涂上红碧粉彩,描以金线。正面有紫檀捍拨,用来保护弦拨之处。这件珍贵文物,使我们对唐宋以来反复出现于诗人笔下的“紫檀槽”,有了直接的领会。我国古人有”尺八调悲银字管,琵琶声送紫檀槽”的说法。紫檀槽是至为珍贵的乐器。唐人以得到一件紫檀槽的琵琶为贵,此类琵琶本由西域传人,后中土也尝试以紫檀木来制作。文人们竞相咏歌这样的奇珍。

唐人张籍《宫词》写一个女子执紫檀琵琶弹拨的场面:“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尽理昨来新上曲,内官帘外送樱桃。”唐和凝《宫词》也写道“金鸾双立紫檀槽,暖殿无风韵自高。含笑试弹红蕊调,君王宣赐酪樱桃。”所写的就是以紫檀为捍拨的琵琶。孟浩然《凉州词》是一首送别,其中也涉及到紫檀琵琶,诗中通过紫檀的纹理,写诗人绵绵缠绕的思念。诗云:“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颇有思致。据说运用紫檀制作的琵琶传出的声音格外动人,人们曾用“紫檀敲寒玉,绿袍飘败荷”来形容它的奇妙声音。

宋词中也多涉及到紫檀琵琶,描写则更加细腻。欧阳修有一首《木兰花》词,写一女子弹琵琶的神态:“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雪香指女子肌肤的色和香,紫檀微紫的颜色和女子如雪的肌肤形成微妙的关系,紫檀的香味与女子的体香相互氤氲,别有一种韵味。宋人曾觌《定风波》词中说:“捍拨金泥雅制新,紫檀槽映小腰身”,也着意于弹琵琶女子与紫檀相映的风采。宋词大家吴文英《杏花天》词写道:“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上半阕写一个相思人,以酒消愁,他思念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下半阕就写那次萍水相逢的经历。“紫檀晕浅香波细”,写紫檀,也是在写女子曼妙的姿容。那是一处偏僻的街道,词人停下马来,走进小楼,小楼里,一个女子轻拨紫檀槽,女子的美色和琴声的悠扬,使他不忍离去。绵长的思念在紫檀的香味中缱绻。

紫檀奇异的香味,也被附着上精神的色彩。佛国为香界,紫檀正当其选。故唐代以来,中土佛界常以紫檀来制作小佛像,以表敬心。唐代辩机《大唐西域记赞》描写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其中经过一座城池:“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余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邬陀衍那王之所造也。昔如来在忉利天经夏为母说法,王思慕,及请目连将巧工升天观佛尊颜容止,还以紫檀雕刻以像真容,世尊下来时,像迎佛,即此也。”紫檀佛像给取经者留下深刻印象。唐代开始中土也有以紫檀做成佛像来敬奉的。

唐时紫檀的使用颇广,如以紫檀制作棋盘、香炉等等,就是宫中的藏书,往往也有用上紫檀的。如唐王锴《上蜀主奏记》云:“集贤所写,则御书也。分为四部……经库书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青牙轴缥带青牙签,子库书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为分别,以大学士专掌之。”

紫檀又可作为染料来使用。印度将紫檀素提炼出来作为染料,这些染料曾出口欧洲。其实在中国也有以紫檀来做染料的,当也是受到印度的影响。北宋李诫《营造法式》说:“若画松文,即身内通用土黄,先以墨笔界画,次以紫檀间刷,其紫檀用深墨合土朱,令紫色。心内用墨点节。拱、梁等下面用合朱通刷,又有于丹地内用墨或紫檀点缀毯文与松文名件相杂者,谓之卓柏装。”

作为周默先生的朋友,我有幸先读到这本将要出版的著作,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先生嘱我写几句话,故恭录以上数语,以示欣喜和祝贺之情。

后记

2004年10月9日《北京晚报》第38版刊登了盖明的一篇题为《印度头号江湖大盗“森林之猫”命丧丛林》的新闻,一下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森林之猫”原名为姆尼斯瓦尼·维耶拉潘,因其“对泰米尔纳德邦(TAMII NADU)的森林非常熟悉,还能模拟一些野生动物的叫声,在林中生活如鱼得水,很是自由,因此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叫‘森林之猫’”。“森林之猫”涉嫌杀害120人,偷猎了几千头大象,走私几万公斤象牙和价值几十亿卢比的檀香木。其实这篇报道尚未提到的是原产于印度南部珍贵的檀香紫檀的非法生产与贸易完全掌控于“森林之猫”的手中。

泰米尔纳德与卡纳塔克邦(KARNATAKA)及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FT),是印度盛产檀香木、紫檀木及象牙的中心区域。迈索尔(Mysore)是历史上紫檀木的交易中心,班加罗尔(Baangalore)现在是印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也是檀香木的加工与集散地,而泰米尔纳德的首府金奈(Chennai)在“森林之猫”的策划下已完全取代迈索尔而成为新的紫檀木之集散地。通过本人的实地考察及与印度学者的交流,以前在中国所知的关于紫檀的知识是有明显缺陷的,如紫檀的原产地、紫檀的人工种植问题、紫檀在印度的利用、紫檀与印度宗教的关系,这些问题不到印度是难以理清的。在我国出版物的表述中似乎紫檀全部流入中国,在印度及欧洲没有市场,其实不然。紫檀的提取物不仅成为印度婆罗门教教徒的标志,也是欧洲皇室所用食品的调色剂。紫檀木在印度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农具、雕刻等。这些问题在中国对于紫檀的研究中是从未涉及的。

紫檀究竟是什么?分几种?其显著特征是什么?紫檀文化或艺术在我国的文明史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迹?郑和下西洋与紫檀大量进入中国有何必然联系?紫檀绝迹了吗?国内外学术界对紫檀有哪些研究与看法?通过几年的考察与研究,本书试图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但困难比我及我的朋友们想像的更复杂、更难以把握。一个问题还没理清头绪,另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北京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学问高深的学者及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手云集,加之可供研究的资源丰富,为我完成《紫檀》一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紫檀》一书完全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与实践的总结,谈不上什么学术研究。2004年我在很有影响的《收藏家》杂志发表了《中国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紫檀》,受到国际上及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许多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与鲜明的观点引起专家学者及收藏家的兴趣。几年来,又发表丁关于黄花黎、老红木、鸡翅木及格木(收藏界称之为“铁力木”)的文章,所收集的资料几乎是多年来从事野外考察及国内外出差所得到的。一些图片可能不太专业,但完全取自于第一现场且未加任何修饰。特别是《木鉴——中国古典家具用材鉴赏》一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很多读者鼓励我出版《紫檀》、《黄花黎》专著。所有中国古典家具用材中,争议最多的也只有紫檀,故我选择紫檀作为突破口而成书。这些都是我之所以写作《紫檀》的一些具体原因。

胡德生老师在《绪言》中对我评价过高,多年来得到先生许多指点,受益匪浅。我的恩师、中国艺术史研究大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朱良志教授在丽江古城自由奔放、激情洋溢地讲解《诗经》之后欣然同意为《紫檀》作序,我几乎彻夜未眠,激动不已。木材学家杨家驹先生十分豁达,主动为我提供了极为珍贵的1932年印度木材学家的研究成果。周鲁生先生不仅是一位高科技方面的奇才,而在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的理解与把握方面也是国内少有的几位专家之一,他在故宫倦勤斋内檐装饰的修复工作中全面负责。对于乾隆盛世所产生的、至今无人企及的紫檀艺术与工艺的研究,他拥有第一手的原始材料。本书中的许多精美照片出自周鲁生先生之手。乔皓先生毫不吝啬地提供了自己珍藏的紫檀艺术品并亲自撰写说明,施军先生在百忙中准确优雅地翻译了印度学者R.S.Person & H.P Brown先生艰深的檀香紫檀论文及美国学者柯惕斯先生有关紫檀的精彩论述。李明辉先生提供了十分珍贵的部分紫檀家具照片,魏希望先生提供了从南海打捞的乌木、苏木样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李奕小姐参与了本书的整个编写过程,不厌其烦地校对、打字、配图,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想法。感谢师长刘太诚、吴孟森、詹丽女士、朱燕小姐的鼓励与长期的支持、理解及具体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紫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988436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314.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2
出版地 山西
236
18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