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厄内斯特·海明威作品导读(英汉对照)/世界名家作品导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主要的小说家。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收入了海明威不同时代、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四部长篇小说节选及一个中篇小说节选。所选材料力求丰富典型,以期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本书以英汉对照的形式,配以作品导读、注释、参考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海明威和他笔下的世界,学习英语语言,了解美国文化,寓学习于娱乐之中。

内容推荐

为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全面反映海明威的创作风貌,本书收入了海明威不同时代、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四部长篇小说节选及一个中篇小说节选。所选材料力求丰富、典型,以期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每一所选作品都包括内容简介、作品赏析、英语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

本书采用英汉对照形式,是为了面向广大的大中专学生及中等水乎的英语爱好者,以便读者更好地认识海明威和他笔下的世界,学习英语语言,了解美国文化,寓学习于娱乐之中。

目录

走近厄内斯特·海明威

印第安营地

杀人者

大二心河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

太阳照样升起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海流中的岛屿

老人与海

厄内斯特·海明威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丧钟为谁而鸣》(1940)是一部杰出的反法西斯主义小说。与前两部长篇小说不同的是海明威对战争的态度已由反战转向了支持战争。他在思想上不再与世界分离,而是认识到:一个人单独行动绝对没有希望。这是海明威思想上从虚无主义转向激进民主主义与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一次飞跃。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以佛朗哥(Falang)为首的法西斯分子企图颠覆共和政府,西班牙人民自动组织游击队反抗法西斯,支援共和国。海明威全力支援西班牙人民。他不仅个人捐款40000美元为共和国政府军购买了一批战地救护车,而且以驻外记者的身份到西班牙为北美报联报道西班牙人民的英雄业绩,并直接参加了“国际纵队”与佛朗哥军队作战,直到内战结束。《丧钟为谁而鸣》以宏大的篇幅和复杂的叙事结构描绘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主人翁罗伯特·乔丹是一位美国青年教师,他前来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已有一年。这次他被派到法西斯后方去炸毁一座桥梁。一位可靠的老向导安塞尔莫把他带到当地一个游击队营地。队长是帕布洛,他曾是一位杰出的战士,但在敌人强大的势力面前,已失去了胜利的信念,开始打退堂鼓。帕布洛的妻子比拉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深明大义,与其他队员一起否定了帕布洛的意见。全体游击队员都投入炸桥的准备工作。

乔丹知道这次任务困难重重,进攻极可能失败。他面临的困难之一是帕布洛破坏爆破器材,接着又发现敌人对共和军将发起的进攻已有所准备,便派人去总部送信,要求取消这次进攻。然而国际纵队总部相当混乱,因官僚主义的层层检查,信息迟迟无法送到。乔丹在等待回音中继续准备炸桥任务。在与游击队员一起生活的三天里,乔丹爱上了一位曾受过法西斯分子糟踏的西班牙姑娘玛丽亚。她是共和政府一个村镇长的女儿,父母亲被法西斯党杀死。乔丹与玛丽亚两情缱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力图在三天七十二小时内度过一辈子的恋爱、婚姻和革命斗争生活。在没有接到上级取消进的攻命令前,乔丹继续执行炸桥任务,并取得成功。但在撤退时,乔丹大腿受重伤骨折,他要求包括玛丽亚在内的其他人撤退,而自己留下来狙击来犯的敌人。

标题《丧钟为谁而鸣》出自约翰·邓(John Donne)的祈祷文:“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再也不要问钟为谁鸣;它为你鸣。”有人认为丧钟为法西斯分子而鸣,有人认为为乔丹而鸣,也有人认为丧钟为全人类而鸣。我们认为第三种看法比较正确,因为海明威写这部小说时,并没有党派之见。他是从一位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双方。他的观点在乔丹身上反映出来。在小说中,乔丹多次回忆、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他已从个人走向社会,从迷惘转向觉醒,关心整个社会及其成员的命运。作者在此提醒读者,如果战争不结束,整个人类的命运都将毁灭,所以丧钟将为全人类而鸣。这警钟般的标题表明了海明威热爱人类的博大胸怀和对人类命运前途的关注之情。

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第十三章、第三十一章和第四十三章。小说的第十三章像小说其他诸多章节一样,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形式,以细致人微的动作描写,丰富多彩的对白和大段的内心独白及回忆展示出乔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节选部分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乔丹和玛丽亚之间灵与肉的结合。其散文诗般的语言带给我们另一个如处子般纯情的海明威。其笔触细致、温柔而敏感,似乎出自女性之手。通过丰富的联想和贴切的遣词造句,作者赋予恋人间身体接触以无穷的魅力与美感。乔丹对玛丽亚的爱源于性,而升华于情。这同《永别了,武器》中亨利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发展几乎同出一辙。从逢场作戏到真诚相爱,对海明威的男主人公来说,已成惯例。与《永别了,武器》不同的是作者通过乔丹对往事的回忆,真实可信地展示出乔丹爱情观的转变过程。在同玛丽亚肉体结合的同时,乔丹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并真诚地希望同她白头偕老。一种对永恒爱情的渴望激发了乔丹对永恒生命的渴望,由对永恒生命的渴望而发现了生命的真谛,是乔丹一生中的最大收获。他不再抱怨生命的短暂,而决定抓紧目前的每一分钟,在三天七十二小时内度过充实的一生,以坦然豁达的态度迎接凶多吉少的挑战。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省略了乔丹大段的关于其政治观与宗教观的内心独白。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节选部分,在此将这些烙有海明威本人思想印迹的观点加以简要的概述、摘录。

乔丹在内心独白中说明了他参战的原因:“他现在之所以在这场战争里作战是因为战争启端于他所热爱的国家,而且他信仰共和国。要是共和完了,对所有信仰共和的人来说,生活是无法忍受的。”在战争期间,乔丹认为西班牙的共产主义者拥有令他尊敬的最健全、明智的纲领和纪律。可是他还没有政治信仰,这一点他不能告诉别人,也不能承认。“他在政治方面一直是既偏执又古板,就像在宗教方面他是个执著的浸礼会教徒一样。”乔丹认为“西班牙是你的工作,你的本分,所以呆在西班牙是自然而然、理由充分的。”游击队员干的事总是给掩护他们,帮助他们的人增加危险,带来厄运。而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还不是为了最终消灾灭祸,全国都能安居乐业。”

乔丹清楚地知道目前执行任务的困难,并对上级命令的正确性提出怀疑,但他仍坚持执行任务,并力图克制自己往坏处想。和玛丽亚之间的两情相悦适当地放松了他紧张的神经,对和玛丽亚一同共度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遐想提醒他更周全地考虑行动计划。儿女情长使乔丹这一英雄形象更为感人。这同中国人常说的“无情不是真英雄”不谋而合。

小说的第三十一章描写乔丹和玛丽亚在炸桥前夕共度的最后一个夜晚。在这战前暂时的和平与宁静中,这对情人度过了他们生命历程中最幸福,也最痛苦的一夜。他们的心理复杂而微妙。乔丹本想通过情爱的方式摆脱那缠绕在他心头的种种不祥的预感,但玛丽亚不能满足乔丹的愿望。因为她遭法西斯分子的蹂躏,在同乔丹的第一次结合后,旧创复发,疼痛难忍。失望之余,乔丹振作起来,和玛丽亚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以此打发炸桥前难熬的夜晚。他和玛丽亚一起想象着战争结束后,带玛丽亚去马德里看医生,住旅馆,买睡衣,举行婚礼,找公寓,逛街,买书,上公园等等。这些对未来的美好遐想使他们暂时忘记了现实的残酷,为下文玛丽亚所讲的可怕故事作了铺垫。P228-231

序言

出于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我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外国文学原著。每当我读完一部文学精品之后,我便禁不住想到高尔基为文学下的定义,即“文学是人学”。一部文学作品,其实就是用语言建构的一个“虚构的世界”(fictional world)。这个“虚构的世界”是建立在特定时代的现实世界(real world)基础上的。其核心是人,是人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揭示,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冲突和调和。作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她)可以把人带进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让人类能够尽情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今天和过去,并从中汲取改善人生、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和力量。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个野蛮、荒凉的世界;哲人贤达曾哀叹过:人,最难的莫过于认识自己。如果我们承认这点,那么我们或许更该读点文学作品。透过文学这一人类精神文明的瑰丽结晶,我们可以不断地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物质文明越来越缤纷多彩的今天,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更该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基本需求。

我喜欢阅读外国文学原著,是因为它能使我接近不同时代的别国的人。人是社会的人。透过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可以体察别国的芸芸众生是怎样生活和奋斗的,从而可以探索人类历史的脉搏,了解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对陈旧的价值观念予以否定的过程中完成对人、对生命和真正价值的肯定。阅读世界名著,实际上是以艺术享受的方式去了解世界,接触社会,认识人生和人类的历史。

我喜欢阅读外国文学原著,是因为它能丰富我的感情世界。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无“情”者,非“人”也。《札记》称,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构成人的精神世界和基本要素是情感的蕴蓄、抒发和升华。品味一部名著,其实就是感受一个比现实生活还要丰富的感情世界的过程。人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被升华到了美学境界。“爱”与“憎”、“喜”与“怒”、“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凡此种种,都被揭示得那样鲜明、那样深刻、那样淋漓尽致。文学能陶冶情操;文学是精神食粮。其道理就在于此。

我喜欢阅读外国文学原著,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了解语言是如何建构那个“虚构世界”的。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是人存在的领域。文学文本是人类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范例。学习语言,不读文学作品不行;学习外语,不读外国文学原著不行。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的魅力和作用恰似一幢宏伟大楼中的砖瓦、水泥和钢筋。品味一部文学名著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语言迷宫中漫游并接受语言感化的过程。

别人喜欢外国文学可能出于别的原因,但就我而言,以上三点是我坚持阅读外国名著的根本原因。所以当李华田同志动员组织一批年轻的外国文学学者编著这套丛书时,我不仅感到高兴,而且立即表示支持。浩瀚书海,需要导航员。这部丛书从英美文学王国里挑选出几位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巨匠,把他们代表作中的名篇或名段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稍作评析,且配注释和参考译文。这样安排应该是能够起到导航作用的。懂英语的人可以只读英语原文,品味原文的风格;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的读者,可以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学习英语原文。此外,对从事外国文学和外国语言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丛书可被看作是他们的“资料员”或“语料收集员”。

在人们的心灵易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而感到骚动不安的时刻,武汉大学出版社有勇气编辑出版这类丛书,这充分显示了社领导和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历史使命感。我想,他们心目中的文学也是人学;他们是想在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中旗帜鲜明地呐喊:人类历史沉积下来的文明需要世世代代地继承和发扬。我们尊敬他们;我们感谢他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厄内斯特·海明威作品导读(英汉对照)/世界名家作品导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华田//卢敏//彭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56367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1999-01-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5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