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内容
编辑推荐

毛以林(道少斋主人)最新作品!年度中医热文!中医名家邓铁涛、朱良春、袁肇凯、刘新祥、马继松联袂推荐!一看就懂的中医好书!作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讲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

内容推荐

作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讲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寓于风趣幽默的语言之中,给读者营造—种轻松的阅读氛围。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业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讲 从“中医有用吗?”说起/1

——讲述几个真实的故事

第二讲 打好中医的基本功/9

——用实例检查一下你的中医基本功

第三讲 读书与临床运用/22

——随谈我的读书心得

第四讲 如何提高I临床技艺/30

——从实例谈谈临床经验的积累

第五讲 莫因技小而不为/39

——谈谈吴茱萸外用的临床心得

第六讲 中医的理论能指导临床吗?45

——说说几个疑难病例的治疗

第七讲 被神化了的脉诊/56

——谈谈如何正确地看待脉诊

第八讲 浅说“证”的内涵/65

——从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谈谈“证”的概念

第九讲 从病例谈“随证施治”/74

——从实例谈临床如何抓主症

第十讲 施治处方贵在知常达变/84

——从实例谈治病要善于变通

第十一讲 中医药也能治疗危重症/93

——从一重症心衰患者抢救产生的感想

第十二讲 被逼出来的中药神奇疗效/101

——讲几个不宜或拒绝再接受西药治疗的病例

第十三讲 真的是“急则西医,慢则中医”吗?/111

——改变中医是“慢郎中”的错误概念

第十四讲 “炎症”并非皆“热证”/119

——浅谈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运用中的误区

第十五讲 正确看待中西医病名对照/125

——浅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差别

第十六讲 中医重气化,西医重形质/136

——从一例阿-斯综合征的治疗谈谈“大气下陷”理论的临床运用

第十七讲 如何摆脱西医思维对中医辨证施治的束缚/146

——从实例谈如何排除辨病对辨证施治的干扰

第十八讲 先留人再治病/156

——浅谈危重病抢救中运用中药的关键

第十九讲 心衰临床辨治体会/173

——说说心衰临床运用中药常见的错误

第二十讲 浅说汗证的临床辨治/178

——兼说真假寒热证

结语/184

——让我们共同托起中医的明天

试读章节

一、记住作者自创方剂并善于临床化裁

中医的古籍可谓汗牛充栋,想每本书都读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很重要,每一门专业课的发展史中都提到了各个年代的代表作,这些代表作就是我们要阅读的。

阅读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精读,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知要》、《外感温热篇》、《湿热病篇》、《疫疹一得》、《温病条辨》等,不仅要读熟,而且重要的条文要会背,我这是说做内科的,其他科的都有代表作,像外科的《外科正宗》、妇科的《傅青主女科》等等。当然,内科的医师最好对每科的代表作也能读一读,这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这些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是泛读,要选好读本。当然各人读书的经验不同,我的经验是泛读的本子要注意作者自己加注的地方。一般地说,内科的古籍,很多书绝大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重复的,只是注解的方法有所不同,也就是作者对前人的经验看法不同,当你有以上精读的基础后,你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对于作者个人的经验,应加以重视。往往一个医家。一生就创出那么几个方子来。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常常会加以自注。这些东西。你得细看,并记录下来,到临床上去印证,说不准你就学到手了。

下面说说我是怎么读《医学心悟》这本书的,《医学心悟》共分6卷,其主要内容大家看看书就行了。我读这本书,时间花得很多,最后学到手的就是程氏自创的几首方,哪几首?启膈散,治痢散,止嗽散,消瘰丸,加味香苏散,其中除治痢散外,大家可能都很熟,但是你在临床上真的能很好地运用吗?

我简单地谈谈其中2个方。

1.止嗽散这是大家最熟的方剂了,先看看程氏原书是怎么说的。程氏强调,“外感之邪,初病在肺,肺咳不已,则移于六腑”,“凡咳嗽之法,贵在初起得法为善,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以过散,不散则邪气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请注意在止嗽散下,自注“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从上面这段文字看,止嗽散实际上是治风寒咳嗽初起,临床效果确实不错(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但在临床上有这么一些患者,确系风寒咳嗽,但就是久咳不止,用止嗽散效果就是不好,诸位不知有这样的体会吗?

这样的病例在临床很多,即使是风寒犯肺,用止嗽散不一定像书上说的疗效很好,那么你就要思考为什么?以古人方治今人病,有时候须加减。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加诃子。有人说外感咳嗽忌用收敛,诃子有收敛邪气的作用,用之会引起闭门留寇。这就要看你对诃子药性的认识了,有本草书(原书名一时想不起了)上说该药有邪无邪均可运用,说明什么?该药没有闭门留寇的弊端,可以收敛肺气而不留邪气,外感咳嗽的患者久咳不止往往是因为肺气耗散不收,不收敛往往很难取得好疗效,这在临床上我们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朱丹溪说“用古方治今病”,当“药随证变”,“证随药愈”。

2.治痢散原方说“专治痢疾初起,不论赤白皆效”,又说本方“加黄连,尤效”。用方极平:葛根、苦参、陈皮、松罗茶、赤芍、麦芽、山楂。这方无芍药汤、白头翁汤的苦寒,用之效果如何?到临床验证,我发现其疗效比另两方好得多。结合现代的分析,其中苦参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后来我看《中医百年百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济仁,张舜华》,李老以苦参作为主药,组方5首,辨证地用于丝虫病、尿路感染,说明苦参抗炎疗效确实。另外我还汲取别人的经验在辨证的基础上用苦参抗心律失常,而且疗效很可靠,诸位不妨试试,当然使用的前提是要符合中医的辨证。

二、临床遇到难题有目的地去读书

我们曾收治一个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首发症状是呼吸困难,在某医科大学诊治半年,病情无明显好转,一直依靠呼吸机维持,后来转我院,希望中医能发挥疗效,经过辨证,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补中益气汤加仙茅、淫羊藿等味,治了几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最后患者还是失望地离开人世。

为什么中药无效?是辨证用药错误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后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翻阅了大量资料,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在《碥石集》第一集中,邓老有详细的论述,经过分析,发现我们的立法和用药和邓老基本一致,而在用药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邓老用黄芪剂量很大,难道问题出在这儿?

其后我们碰到一个8岁的小孩患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四肢无力,构音不清,精神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就诊因自己不能行走,由其父背着来诊。西药予溴斯的明,中药予补中益气汤加仙茅、淫羊藿加减,其中黄芪用到50g,日1剂。患者带药回家,家人把这方给一乡间老中医看,老先生说,小儿为纯阳之体,黄芪系补阳药,剂量过大恐不利。患者家属不放心,通过关系找到邓铁涛教授诊治,邓老看过方子说,原方很好(从这里可以看出邓老前辈对后学者的爱护,无诋毁,也不轻易地否定用方),只是要求患者每天早晚再用黄芪泡水代茶饮。说明什么,黄芪的剂量还不够!后来这患者服方8个月,各种症状都缓解了。

再后来我们看到了《邓铁涛医案与研究》这本书,该书详细地记录了成功抢救的多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用方,通过分析我们肯定地说治疗思路很正确,没有好疗效的原因是在剂量上没掌握好。

日本汉方医学家丹波元简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矢道数明、藤本健也说:“汉方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剂量”,信不诬也!

带着问题读书是学习中医和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P22-25

序言

中医药已有数千年历史,而西医进入中国不过百年,百年以前中医药是解除广大人民病苦的主要手段。通过实践,中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涌现了大批的名医,古代有扁鹊、华佗,近代有叶天士、吴鞠通。而现代的长沙也有谭日强、刘炳凡等中医大家,他们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治病疗效好,在医师和患者中都有很高的威望。

然而,中医学博大精深,不易学懂、学透。毛以林教授在网上用他深厚的中医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具体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略,深受网友医师们的欢迎。我是西医,但从工作中体会到中医的独到之处,很热心学习中医,读了也很受启发。

本书是毛教授的讲稿,能够付印,便于反复阅读和钻研,一定能帮助大家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医,也必将促进大家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心。

孙 明

2007年6月1日

注:孙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书评(媒体评论)

朱良春 国家级名老中医,着名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首批全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是现代医学至今尚未认识的疾病变化和处理的独特规律,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其实质。

道少斋主人中医讲稿把脉中医,阐析中医学之精髓。

袁肇凯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全国高等中医教育研究会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

学习中医关键是学者要用中医的理论知识,中医的理法方药,中医的逻辑思维方式,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好—个坚实的中医“思想”阵地,这对于新的—代中医来说,则显得尤为迫切,至关重要,而毛博士是书则正是起着巩固中医“思想”阵地的“引经药”和“催化剂。的作用。……本书确为一本发人深省,引领成才的好书。

孙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以林教授用他深厚的中医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具体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略,深受医师们的欢迎,我是西医,但从工作中体会到了中医的独到之处,很热心学习中医,读了也很受启发。……本书是毛教授的讲稿,能够付印,便于反复阅读和钻研,一定能帮助大家深入学习和理解,也必将促进大家坚定学习中医的决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以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12403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