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的导师,彻底的觉者,道道地地的禅师克里希那穆提:真理乃“无路之国”,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一窥究竟。
20世纪最伟大的五位圣人之一克里希那穆提说——你就是世界!
本书是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之一,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
图书 | 你就是世界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观的导师,彻底的觉者,道道地地的禅师克里希那穆提:真理乃“无路之国”,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一窥究竟。 20世纪最伟大的五位圣人之一克里希那穆提说——你就是世界! 本书是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之一,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之一,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每篇—个主题,总共4部分28个主题,每一篇都是克里希那穆提针对现代人了解自己、体味世界、领悟生命的开示。这位伟大的心灵导师,在缓慢而清晰的话语中,让我们分享了他深具哲理的、丰富的感人的教诲。 目录 克里希那穆提哲思录 原版编辑前言 第一部分 了解你自己和你的生活 第一章 了解你自己吗? 第二章 你想得到什么? 第三章 思想,思想者和自我的炼狱 第四章 生活中的洞察力,才智和革新 第五章 挣脱,娱乐,快乐 第六章 我们为什么要改变? 第七章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 自我认知:获得自由的钥匙 第一章 恐惧 第二章 愤怒与暴力 第三章 厌倦和兴趣 第四章 自怜,悲伤,苦难 第五章 嫉妒,占有,羡慕 第六章 欲望与渴望 第七章 自尊心:成功与失败 第八章 孤独,消沉,混乱 第九章 自我了结而非自我,完善才能结束痛苦 第三部分 教育,工作和金钱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第二章 比较与竞争,还是合作? 第三章 工作:你如何决定? 第四章 什么是正确行动的基础? 第四部分 关系 第一章 什么是关系? 第二章 爱,欲望,性,依赖 第三章 家庭与社会:是走向社会还是孤立封闭 第四章 自然与地球 第五章 婚姻:爱与性 第六章 激情 第七章 真理,上帝,死亡 第八章 冥想是一种关注 试读章节 1.安全,幸福,愉悦 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寻求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得到什么?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嘈杂的世界中,人们都在试图寻找某种和平,某种幸福,某种庇护,这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正在寻找什么?我们又试图发现什么?也许大多数人在寻求某种幸福、某种宁静——在这个被战争、争吵和斗争所驱使的世界上,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宁静的庇护所。所以我们追求,选择不同的领导者,不同的宗教组织,不同的导师来帮助我们。 那么现在我们是正在寻求幸福还是寻找能够带来幸福的满足感呢?幸福和满足是不同的概念。你能找到幸福吗?很可能际找到的是满足而不是幸福。幸福是派生物,是附属品。因此,我们决定全身心地做一件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热情、关注、思考、关爱,这个时候一定要确定我们在寻找什么,是幸福还是满足?这里我很抱歉地说大部分人寻找的是满足。我们希望自己是获得满足的人,我们希望寻求的结果是获得满足感。 当然,如果你寻找和平你也会很容易地得到它。个人很容易出于某种原因、某种想法盲目地投入到某件事当中,认为这样做可以得到庇护。但这样一来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现实矛盾冲突也更不可能在封闭思想状态中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在内心世界和外部物质世界寻找到什么是我们真正想得到的。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走遍每一个地方,拜访每一位导师,观看所有教堂,参加任何组织了。这时我们的难题又出现了,我们清楚自己想得到的吗?我们能搞清楚吗?假设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确定了自己寻找的方向,那么这种确定性又是从何而来呢?是通过不断地探索、探究他人话语的意义、智者的教诲还是街角教堂里最普通的传教士的布道?你是不是已经向别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呢?这些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吗?我们阅读大量的书籍,出席各种会议展开讨论,参加不同组织的活动,目的都是要找出解决和治愈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及痛苦的途径与方法。或者我们可以不这样做,我们已经找到了想得到的,也就是说有这样专门的组织、专业导师、专业书籍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沉湎其中,同时,这些形式的满足也变成了束缚自身的无形障碍。 在我们面对的所有困惑中,我们并不是在寻找永恒不变的事物,持久的事物,一些我们称作上帝、真理的名词,事物的本质才是我们最想了解的。所以我们不想陷入这种文字游戏,把这些解释名词的工作交给专业讲师去解决。大部分人都在寻求永恒的事物,一些我们可以依靠的事物,可以为我们提供保障、带来希望、激发持久热情、提供持久确定性的事物,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相反,我们对于一些客观事实,书本知识却是知之甚多,但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切身体验。 所谓的永恒是指什么?我们在寻找什么?是什么可以带给我们这种永恒?我们不正是在寻求长久的幸福,长久的满足,还有长久的确定性吗?我们想要得到能使我们感到满足的持久药方。如果我们剥去所有这些辞藻,真正地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直在寻找,也许就能得到答案,我们想要得到永恒的愉悦…… 2.幸福可遇不可求 幸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人也许会说你能得到你想要的就是幸福。你得到了你想要的车,你是幸福的。我想要一件漂亮华贵的衣服,想去欧洲旅行,如果这些都实现了我就是幸福的。我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我是幸福的,如果没有实现我就是不幸福的。所以,幸福对你而言就是满足你所想、实现你所需,出人头地。实现了这一切的欲望,这就是完美的幸福,你不会感到沮丧。相反,如果事与愿违,那么不幸就开始了。无论富人或穷人,我们所有人都很在意自己是否幸福。所有的富人和穷人都想满足自己的愿望,满足家人的愿望,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他们实现满足的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条件的阻碍,他们认为这就是不幸。我们不是在讨论,或者就是认为穷人不应该得到他们所追求的。因为这并不是我们真正想探询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否就是你想实现的愿望。当你真的把这些愿望都实现了,一定就是幸福的吗?你越是过分在意你的得失,幸福就离你越远。所以你不能永远跟在幸福的后面,永远追逐幸福。同理,当你在意自己是否谦虚,就说明你并不是这样的。幸福是自然降临在你身上,而不是人为追求之物。幸福可遇不可求。 3.愉悦和享乐变成了依赖和患得患失 我们不曾真正地享受过任何事情。更多的时候,只是事物的表象吸引了我们,一种叫做愉悦的情绪潜入我们的身体,继而得到感官的享受。但真正的快乐远不止简单的感官体验,它是沁人心脾的,需要我们用心聆听,用心体会。 当我们年少时,很多事情可以让我们享受到快乐和喜悦……简单的游戏、漂亮的衣服、有益的书、创作的随笔小诗、随意画的一幅画、拍的一张照片还有彼此之间的追逐嬉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简单而有益的事情都离我们远去,尽管我们仍想从中得到快乐,但最美好的事物,最美好的时刻早已不复存在;于是我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热情、活力、权利和地位,而这些只能带给我们感官上的满足感。 4.了解快乐的本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成熟了,生活中原本普通的事情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我们的思想开始僵化、迟钝,越是这样我们越是竭尽全力寻找快乐、享受快乐;我们迫使自己体会画的意境,欣赏身边的绿树,注视孩童的嬉戏。我们阅读有关宗教的和其他的书籍,通过阅读我们试图从中得到某种启示,理解思想的真谛,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但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一种努力,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有时还需要与自己的思想作斗争。 我认为理解快乐这个词的含义以及理解事物带给我们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发现一件非常美的事物的时候,你就想占有它,想牢牢抓住它,把它看作是你的私有物——“我”的树,“我”的鸟,“我”的房子,“我”的丈夫,“我”的妻子。在我们发现并占有这些美好事物的过程中,其间能使你快乐的因子已经消失,因为你对它们产生了依赖、唯恐失去,使它们具有了专属性,事物的自然之美随之消失,你的生活随之变得了无生趣。真正的快乐在于了解快乐的本质。P11-15 序言 社会的形成是以我们的大脑思维、人与人相互间的关系、拥有的财产、金钱、工作以及性为基础的。而世界的建立,则是地球上60亿生灵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构成了世界的活动——我们的偏好、孤独、贪欲、生理问题、精神生活的贫瘠、饥饿和痛苦。 世界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我们当中每一个人发生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改变世界,即出现所谓的连锁反应。而善良是会传染的。 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要求我们要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从技术层面来看,这样做是对的。但实际上,我们的先辈以及当代的年轻人从心理上仍不知道该如何结束痛苦,结束给他人造成的苦难。相对于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来说,心理进化发展是滞后的。我们在学校里都能够学到关于如何谋生的知识:生活的技巧。然而,我们不能只是依靠那些现成的理论和别人的经验,一定要是自己的体验。 我们在现实中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伤害,这些伤害是生括制造的,有孤独、困惑、挫败感、绝望、贫困、心理疾病以及暴力威胁。长久以来,我们从学校和父母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但却对如何应对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及其带来的伤害知之甚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人们习惯美化生活,掩饰生活不完美的一面。这样做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逆境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和行为导致了痛苦的产生。出于自我保护表现出的恐惧正是造成伤害的原因。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到伤害是人之常情:但我们能以此为借口保护所谓的“自我”吗?难道自我就是我们想保护的那个带给我们心理痛苦和制造难题的东西? 如果你只是借助毒品、消遣娱乐、性行为和没完没了的工作使自己摆脱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这些都无济干事。所有的痛苦和问题会使你筋疲力尽,而且你会对你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依赖。理解自我的行为方式,理解恐惧、欲望和愤怒的产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样你就不会急于想要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也不会急于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这种较为深刻的理解力能帮助你消解精神痛苦。 我们需要理解自我,理解它就是制造所有问题的根源。不要变得自我封闭,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自我的思想、情感和活动上面来,关注生理、个人、性别以及文化环境问题:这就是冥想。 本书的作者以生活在社会中的“隐居者”自居:他是一位传统叛逆者、充满奇思妙想的诗人、宗教哲学家、提倡破除偶像崇拜的圣贤、勇于突破的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行走在不同时代的伟大学者。65年来,克里希那穆提一一直在对那些愿意接受他的思想的人传授心理自由。他建立学校提供给孩子们、青少年、青年人,在那里他们可以学到一些常规的课程,同时也可以试着对自我进行解析。无论是在学校中提倡的教育还是如其书中所言,克里希那穆提指出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战争以及斗争,都不能给我们以自由,只有真理能做到。 没有道路、权威和宗教导师去遵循:你自身具有发现自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关系和工作关系的能力。你一定要运用书中的知识去切身体验。别人的真理对你来说只是一种观点,而你需要做的是去用自己的真理指导自己的行为。你必须要将自己进行放大观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你就会陷入到其他人的引导之中,无法发现真正的生活之美。 我们接受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应该去思考些什么,而不是怎样去思考。我们知道怎样逃避孤独和精神痛苦,但却不知道怎样结束这一切。 本书中收录的内容都是摘自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报告、所记录下来的对话和公开谈话。试着去阅读这本书,去体验一下书中的内容,看一看你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说明:对于书中频繁使用出现的“他”,“他的”,克里希那穆提要向女士们表示歉意。这样的用语实际上是表示所有人类的概念。 戴尔·卡尔森 编辑 书评(媒体评论) 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 克里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 那是我听过的最难忘的演讲,就像佛陀现象那么可信,他绝不容许人们有丝毫逃避和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阿尔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你就是世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
译者 | 赵娟娟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0013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5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海南 |
长 | 230 |
宽 | 152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30-2007-042号 |
版权提供者 | Krishnamurti Foundation of America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