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从成书过程、命论思想、房中观念、生育礼俗、有关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死后世界等角度,深入地演绎和分析了《太平经》所蕴涵的丰富见解。作者将《太平经》放入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讨论,结合先秦、两汉及魏晋时社会文化及道家道教的发展脉络,力图对该典籍加以深层解读。书中论断多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立论基础,援引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实物材料的同时,亦配合运用语源学、统计学等方法,以期对《太平经》予以系统和全面的诠释和把握。
图书 | 太平经研究--以生命为中心的综合考察/哲学新视界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别从成书过程、命论思想、房中观念、生育礼俗、有关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死后世界等角度,深入地演绎和分析了《太平经》所蕴涵的丰富见解。作者将《太平经》放入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讨论,结合先秦、两汉及魏晋时社会文化及道家道教的发展脉络,力图对该典籍加以深层解读。书中论断多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立论基础,援引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实物材料的同时,亦配合运用语源学、统计学等方法,以期对《太平经》予以系统和全面的诠释和把握。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分别从成书过程、命论思想、房中观念、生育礼俗、有关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死后世界等角度,深入地演绎和分析了《太平经》所蕴涵的丰富见解。这一研究手法既抓住了《太平经》的精要,也同时把握住道教文化的主旨,使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道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在行文中,作者将《太平经》放入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讨论,结合先秦、两汉及魏晋时社会文化及道家道教的发展脉络,力图对该典籍加以深层解读。作者本着史论结合的学风,既追求形上的思辨分析、也注重史料的钩沉稽考。文中论断多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立论基础,援引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实物材料的同时,亦配合运用语源学、统计学等方法,以期对《太平经》予以系统和全面的诠释和把握。 目录 序 一1 序 二1 凡 例1 导 论1 第一章 《太平经》成书的中间环节——“洞极之经”年代考论10 一 “洞极之经”等词语在今本《太平经》中出现频率之统计与分析13 二 “洞极之经”与《包元太平经》、《太平洞极经》、《太平清领书》之关系18 (一)《太平洞极经》的若干线索及其与“洞极之经”的关系18 (二)“洞极之经”与《包元太平经》、《太平清领书》之关系21 (三)上述几种经书(蓝本)传承关系之图表显示24 三 “洞极之经”反映王莽时代背景25 (一)王莽时代的文化运动25 (二)王莽时代的边境争端34 (三)“帝王有德,忧及十二州”——王莽时代的行政区划38 (四)“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王莽时代的计时制度43 附 论46 四 “洞极之经”对《太平经》性质之定位54 (一)《包元太平经》一书的性质问题54 (二)“洞极之经”的主旨与性质63 五 结 语75 第二章 《太平经》的命论思想77 一 生死之道77 (一)积极的生命态度77 (二)生命之各种归宿82 (三)谁来掌理人之生死?91 (四)“死生异路”——生与死的明确界线99 二 两种命论观并存101 (一)“死生之命,不可自易”——《太平经》的宿命论101 (二)“人命近在汝身”——生命的自我控制128 三 “迁延及后”——“命”之承负与解谪137 第三章 《太平经》的房中观念145 一 汉唐之季房中养生学述略145 (一)房中源流及经典介绍145 (二)房中术的性质、宗旨及功能148 (三)中国古代性观念之基本原理159 二 《太平经》的房中思想172 (一)理论篇172 (二)方法篇184 三 《太平经》房中观念之影响及道教对房中术之态度199 (一)“玉女”观念对道教炼丹术之影响199 (二)后世道教对房中术之态度207 第四章 《太平经》的生育礼俗218 一 汉代的生育观念218 (一)“生子不举”现象在汉代的延续218 (二)蛮夷之地“杀首子”风俗226 (三)汉代的政治与生育228 二 《太平经》对婚育之看法236 (一)《太平经》禁杀女婴及其社会意义237 (二)《太平经》对婚姻模式的设想及其生育含义241 三 《太平经》的“广嗣”之术252 (一)种子受胎252 (二)朴素的优生理念258 (三)对不育及“生子少”等现象的宗教性解释276 第五章 《太平经》的疾病观与治疗法280 一 命题之诠释281 (一)《太平经》中“疾病”的三种含义281 (二)《太平经》对疾病之态度285 二 《太平经》对病因之分析290 (一)病因论之一:人体脏腑与疾病之发生291 (二)病因论之二:精神状态与疾病之关系297 (三)病因论之三:饮食不当而致病300 (四)病因论之四:气候对人体健康之影响307 (五)病因论之五:虫蚀人体313 (六)病因论之六:天神降疾以惩罪罚恶320 三 《太平经》的疗疾手法327 (一)“行神药以治病”——《太平经》的药物观念328 (二)针灸疗法——《太平经》反映的脉学知识340 (三)音乐疗法——《太平经》关于韵律与生命健康之论述348 (四)驱虫除病——《太平经》的除虫之法353 (五)精思存神——《太平经》的存思疗法360 (六)祓除疾病——《太平经》祷祭以求祛病除灾369 (七)厌杀鬼物——《太平经》对鬼祟之驱除法374 第六章 《太平经》的死后世界382 一 天庭与冥界382 (一)魂魄说——鬼神观念的理论基础382 (二)天庭观念386 (三)冥界观念397 二 丧葬与阴宅414 (一)“事死不得过生”——《太平经》的节葬主张414 (二)阴宅及地脉观念418 三 祭祀与“解除”427 (一)古代的祭祀及其仪式、功能等428 (二)《太平经》对祭祀所持之立场——祭依法度、反对“淫祭”435 (三)《太平经》中的“解除”术441 第七章 结束语:《太平经》的生命学说461 一 “恶死乐生”的生命价值观461 二 种族繁衍的婚育设想462 三 救死扶伤的巫化医术463 四 人鬼殊途的死后世界465 五 祭依法度、反对“淫祭”466 参考文献467 附 录 《太平经》研究文献目录(1900~2006)479 一 中国学者部分480 二 外国学者部分511 三 博硕学位论文部分520 专家审阅意见(摘要)523 后 记52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太平经研究--以生命为中心的综合考察/哲学新视界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守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0851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92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3 |
宽 | 144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