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有独创性的研究专著。作者以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比较社会学、历史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大量参考了包括调查统计、个人生活史、青年文化作品在内的各种参考文献。本书在日本社会学界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大阪樟荫女子大学校长森田洋司教授称,它给日本的青年社会学及中国社会研究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图书 | 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社会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有独创性的研究专著。作者以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比较社会学、历史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大量参考了包括调查统计、个人生活史、青年文化作品在内的各种参考文献。本书在日本社会学界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大阪樟荫女子大学校长森田洋司教授称,它给日本的青年社会学及中国社会研究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目录 序 章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中年轻人的状况1 一 引子1 二 年轻人的状况2 1.没有青年阶层的社会中的年轻人2 2.年轻人对于双亲的依存性7 3.家族中的年轻人9 4.年轻人团体的缺乏10 三 约束年轻人的家庭结构12 四 规定年轻人状况的社会结构17 1.教育和选拔制度19 2.职业、家族和年轻人19 3.政治系统中的家族组织20 第一编 “青年”的诞生(从19世纪后半期到1919年) 第一章 青年阶层的形成25 一 引子25 二 青年阶层的形成契机:民族危机与教育改革26 1.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教育系统的改革26 2.作为年龄群体的“青年阶层”的形成28 三 家庭约束功能的弱化31 1.学校教育与家族制度的分离32 2.家庭形态的维持与年轻人离家的必要性33 3.中国的“公私观”与年轻人的离家36 四 “少年”概念的意义39 1.社会对学生的期待39 2.梁启超的“少年”41 3.作为社会角色的“少年”43 4.“少年”论的文化基盘与有效性46 第二章 “青年”的确立53 一 角色类别:一个视角53 二 “青年”的确立60 1.“青年”的形成60 2.“青年”的确立条件62 三“青年”的角色结构71 1.“青年”的结构化71 2.从角色模型看“青年”的性格76 3.“青年”的局限77 第二编 年轻的激进主义者(1920年代至1940年代) 引 子 问题意识83 一 “五四青年”的分裂与青年知识分子的激进化83 二 问题所在87 1.有关知识分子激进化的种种解释87 2.观察问题的视角89 第三章 家族主义与年轻的激进主义者107 一 从反抗家庭到改造社会107 1.青年革命的理由——个人生活史的考察107 2.家族主义对于青年的意义112 3.从反抗家庭到改造社会118 二 家族主义与激进主义126 1.家族主义的两义性126 2.价值和伦理意识结构中的家族主义与激进主义132 3.青年中的共产主义倾向137 第四章 “激进青年”的存在条件141 一 角色期待、奖惩与“激进青年”141 1.角色期待与奖惩的功能141 2.来自社会的支持147 二 规范、政治、法律和军事的多重空间151 1.家族151 2.学校153 3.外国租界的存在:上海的例子154 4.共产党的根据地和解放区155 三 从论争看年轻的激进主义者的两难情境157 第三编 “革命青年”(1949~1976) 引 子 “青年”的社会状况的变化163 1.年轻人与家庭之关系的变化163 2.1950年代“青年崇拜”的形成165 第五章 “革命青年”的形成机制169 一 “青年”的意义演变169 1.“青年”角色担当者的转换170 2.“青年”的深层变化171 3.从角色模型看“革命青年”的角色规范173 二 青年知识分子的转向175 (一)既有的研究176 (二)“青年”的一贯性与青年知识分子的转向178 (三)价值观的变化与青年知识分子的转向180 (四)“激进青年”存在条件的消失184 1.政治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统一184 2.对青年的管理及制约的制度化186 三 政治社会化——“革命青年”的培养系统189 1.政治教育190 2.学校中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92 3.培养“革命青年”的社会条件197 四 “革命青年”的地位与角色表演201 1.“革命青年”的双重性格的育成201 2.围绕出身问题的矛盾和紧张203 3.“年轻人压制”的再形成与青年地位的下降205 4.“革命青年”的角色表演208 第四编 “青年”的解体(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第六章 “青年”的解体213 一 “青年问题”及其在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含义213 二 “革命青年”、“现代青年”和“自由青年”219 1.“青年”的三个类型220 2.年轻人的非“青年”化224 三 “青年”解体的机制234 1.“青年”的解体234 2.“青年”解体的机制239 第七章 年轻人与“青年”——代结论245 一 关于“青年”245 二 关于“青年”的主角249 三 学生运动与“青年”251 四 “青年”角色与“孩子”角色255 参考文献26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社会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映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0817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4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3.5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