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挑选“四书五经”中最具代表性的原文,再配以当代人的解读。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通过它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也可以将古老的国学经典读出新意。读懂了它们,我们才算是读懂了中国历史。
不仅如此,这些古老的纸张中记载的许多行为法则,在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我们的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我们的家庭关系需要和谐,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强。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古老的“四书五经”中寻找依据。
图书 | 四书五经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精心挑选“四书五经”中最具代表性的原文,再配以当代人的解读。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通过它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也可以将古老的国学经典读出新意。读懂了它们,我们才算是读懂了中国历史。 不仅如此,这些古老的纸张中记载的许多行为法则,在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我们的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我们的家庭关系需要和谐,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强。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古老的“四书五经”中寻找依据。 内容推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义的概括。“四书五经”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它蕴涵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目录 四书 大学之道章9/诚意章10/修身章11/齐家章12/治国章13/平天下章14 大学 率性之谓道17/君子依乎中庸19/诚者天之道21/成己以成人成物23/君子内省不疚24 中庸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9/吾日三省吾身30/为政以德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2/君子周而不比32/八佾舞于庭33/君子无所争3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3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34/君子喻于义36/见贤思齐36/孟武伯问仁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7/颜渊、季路侍38/子华使于齐3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9/樊迟问知3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0/举一反三41/任重而道远4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1/季路问事鬼神4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44/君子和而不同44/季氏将伐颛臾45/长沮、桀溺耦而耕46/子路遇荷丈人48 论语 孟子见梁襄王51/齐桓晋文之事53/庄暴见孟子56/文王之圃57/齐宣王问58/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59/人皆谓我毁明堂61/王顾左右而言他62/孟子见齐宣王63/汤放桀,武王伐纣64/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64/齐人伐燕,胜之65/齐人伐燕,取之66/邹与鲁哄67/滕,小国也,间于齐楚68/齐人将筑薛69/滕,小国也70/鲁平公将出7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7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73/天时不如地利74/当今之世,舍我其谁75/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7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8/齐人有一妻一妾79/孔子为圣之时者81/侧隐之心,人皆有之82/富岁,子弟多赖84/牛山之木85/无或乎王之不智也86/鱼我所欲也87/仁,人心也89/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89/人之于身也,兼所爱90/钧是人也91/有天爵者,有人爵者91/欲贵者,人之同心也92/仁之胜不仁也93/任人有问屋庐子94/人皆可以为尧舜95/宋径将之楚96/孟子居邹97/先名实者,为 人也98/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99/鲁欲使慎子为将军100/今之事君者101/鲁欲使乐正子为政101/古之君子何如则仕102/舜发于畎亩之中103/尽其心者104/莫非命也10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106/万物皆备于我107/行之而不著焉108/人不可以无耻108/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109/孟子谓宋勾践109/霸者之民虞如也110/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110/君子有三乐111/广土众民,君子欲之111/伯夷辟纣11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113/杨子取为我113/尧舜,性之也114/王子垫问114/舜为天子,皋陶为士115/孟子自范之齐115/齐宣王欲短丧116/君子之所以教116/道则高矣,美矣117/腺更之在门也1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18 五经 诗经 关雎123/葛覃124/卷耳125/樛木126/桃夭126/静女128/河广129/东方未明130/氓131/伐檀132/无衣133/蒹葭134/七月136/东山137/鹿鸣138/采薇149/公刘141 尚书 尧典144/甘誓146/康诰148/无逸150/吕刑152/皋陶谟154/禹贡156/盘庚(上)159/盘庚(中)160/盘庚(下)160/高宗肜日162/牧誓163/金滕164/君爽166 礼记 曲礼上(节选)170/檀弓下(节选)172/礼运(节选)175/礼器(节选)178/学记181/乐记(节选)184/经解186/儒行189 易经 乾卦194/坤卦196/屯卦198/谦卦199/豫卦201/剥卦202/复卦203/坎卦204/归妹卦206/既济卦207/未济卦208/文言210/系辞上(节选)213/系辞下(节选)214/序卦215/杂卦217 春秋左氏传 郑伯克段于鄢220/曹刿论战222/宫之奇谏假道(节选)223/介之推不言禄225/城濮之战227/烛之武退秦师230/崤之战232/塞之战234/晋灵公不君236/吕相绝秦238/子产相国(节选)240/季札观周乐242/崔杼弑齐庄公243 春秋公羊传 春王正月247/宋人及楚人平248/季札让国250 春秋谷梁传 晋献公假道涂灭虢254 试读章节 平天下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出口,寰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入之有技,媚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寰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苔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苔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赏析 本文以与民同好恶,领导者任用贤才,不为财利而失德几个方面为例,经过多方面、多视角的观察,论述了治国和平天下之间的关系与道理。 “上老老而民兴孝”即以孝为开篇引导,“老老,长长,恤孤”这些都是仁孝的表现,并指出“君子有絮矩之道”。治国要以仁孝为本,君王要先存仁孝之心,兴仁孝于天下,以己之心去度人。这里的君子是指君王,用一个“上”指在上位的人,如果在上位的人能够孝敬老人,尊重长辈,体恤孤幼,那么百姓自然就会以他为榜样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同辈,帮助孤幼的人。那么絮矩之道指的是什么呢?“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如果你厌恶你上级的行为,那么作为别人上级的你就不要以这样的行为来对待下级;如果你厌恶下级的行为,那作为别人下级的你就不要以这样的行为来侍奉上级。总结出来,君子的絮矩之道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以自己真实的想法与行动去对待别人。这种以己心度入的方式是一种美德,真正能将心比心,从自己的经历来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从中显示了一个人宽容、体谅的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分别引用了《诗经》、 《尚书》中的名句来论述治国者应有的思想品格和道德素质,其中包括“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指的是从民所欲,体民所念,为民父母;“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是一首周大夫家父讽刺周幽王任用尹氏,而导致听政不平的诗,用以说明为君者的另一品质:以公平的心来处事,不能偏私。“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治国要以德为本,以财为末,实行德治,本末倒置,则民心离散,国家不安。“惟命不于常”、“惟善以为宝”分别出自《康诰》和《楚书》,就是为了说明德本、财末,以德治国,以善为宝。 文章剩下的文字理论性较强,基本上是论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原则与经济原则。政治原则是“寰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见贤而能举,见不善而能退的以德为政。经济原则是“仁者以财发身”的“以财发家”而又“以仁发财”的发展生产概念。 本章通过正反对比,引用经典和运用比喻勾勒出一个理想的治国者的形象:以孝为先,以民为本,体察民意,以德为政,以善为宝,宽宏大量,公正无私等。全文虽没有正面论及当时的政治制度、法律运行、经济发展等内容,但是,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不用看正面的描写也能从侧面分析出这些相关的知识。 P14-15 序言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190),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汇集到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五部经书,至此,后人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正式成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四书五经”一直被知识分子视作修身之法则,终生追求不止;被统治者奉为治国之圭臬,从上到下大力推行。政治家们从中寻找从政的灵感,老百姓从中寻找行为的依据。甚至历代科举选士,试卷命题也必出自“四书五经”。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四书五经”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与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当然,“四书五经”中也有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东西,但当今天的我们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平和、从容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些典籍的时候,就会发现尽管有种种时代的局限,它们依然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领域精髓的全面再现。对于这样一部延续中华文化的鸿篇巨制,我们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市面上通行的版本要么是原文的照搬,要么是原文配上译文,并不适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四书五经”,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原文,再配以当代人的解读。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通过它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也可以将古老的国学经典读出新意。读懂了它们,我们才算是读懂了中国历史。 不仅如此,这些古老的纸张中记载的许多行为法则,在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我们的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我们的家庭关系需要和谐,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强。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古老的“四书五经”中寻找依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四书五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春秋)孔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438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