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大家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全书共分成十七卷,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赤裸裸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史。

内容推荐

《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胡适留学日记》印出的札记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作为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他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因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自己的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求一个朋友了解的;演说,并发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这都是“发挥”,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为作者相信札记有这种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记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对世界注意、非战注意、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的见解。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极少数的删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来的真面目。

目录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

重印自序

自序

卷一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

卷二

民国元年[1912]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

卷三

民国二年[1913]四月至三年[1914]二月廿八日

一、国家与世界

二、道德观念之变迁

三、第一次主议事席

四、“博学铁匠”巴立特

五、杂志之有益

六、中国似中古欧洲

七、“希望所在,生命存焉”

八、读Synge短剧

九、读《嘉富尔传》

一○、胡彬夏女士

一一、苦学生

一二、读The Inside of the Cup说部

一三、西文诗歌甚少全篇一韵

一四、论纽约省长色尔叟被劾去位

一五、五十年来黑人之进步

一六、《论语》译本

一七、假期中之消遣

一八、耶稣诞日诗

一九、托尔斯泰临终时事

二○、吾国女子所处地位高于西方女子

二一、灯谜三则

二二、叔永岁末杂感诗

二三、《大雪放歌》和叔永

二四、孔教问题

二五、康乃耳大学费用

二六、非驴非马之大总统命令

二七、伦敦一块地三百六十年中增价四千倍

二八、湘省一年之留学费

二九、友人劝戒吸纸烟

三○、但怒刚死事情形

三一、鲍希参夭折

三二、今日吾国急需之三术

三三、我之自省

三四、我所关心之问题

三五、演说吾国婚制

三六、美国各大学之体育运动费

三七、“宗教之比较研究”讲演

三八、壁上格言

三九、借一千,还十万

四○、久雪后大风寒甚作歌

四一、乐观主义

四二、裴伦《哀希腊歌》

四三、记白里而之社会名剧《梅毒》

四四、绮色佳城公民议会旁听记

四五、郊天祀孔

四六、一种实地试验之国文教授法

四七、《说文》有许多字不满人意

四八、英国布商之言

四九、宋教仁被刺案中之秘密证据

五○、应桂馨死矣

五一、死矣赵秉钧

五二、杂俎三则

五三、美国有色人种之大官

卷四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

一、养家

二、母之爱

三、言字

四、FredRobinson君之慷慨

五、雪消记所见并杨任二君和诗

六、学生会之哲学教育群学委员会

七、西人研究中国学问之心得

八、入春又雪因和前诗

九、请得毕业助学金

一○、美国禁酒

一一、得卜朗吟征文奖金

一二、初次作临时演说

一三、赵元任、胡达同时得两种学会荣誉

一四、欧美有一种“剪报”营业

一五、“但论国界,不论是非”

一六、赴白博士夫妇家宴

一七、卸去世界学生会会长职务

一八、在世界会演说《世界和平与种族界限》

一九、赵元任作曲

二○、叔永作即事一律索和

二一、山谷诗名句

二二、论律诗

二三、杏佛和前韵

二四、吾国人无论理观念

二五、张希古亡故

二六、《春朝》一律并任杨二君和诗

二七、山谷之三句转韵体诗

二八、叔永赠傅有周归国,余亦和一章赠行

二九、记历

三○、《春秋》为全世界纪年最古之书

三一、《大英百科全书》误解吾国纪元

三二、题“室中读书图”分寄禹臣、近仁、冬秀

三三、得家中照片题诗

三四、《图书周报》中余之照片

三五、我国之“家族的个人主义”

三六、第一次访女生宿舍

三七、思家

三八、游“英菲儿瀑泉山”三十八韵

三九、记本校毕业式

四○、观西方婚礼

四一、科学社之发起

四二、黄监督不准学生暑期上课

四三、奥太子飞的难死于暗杀

四四、余之书癖

四五、积财不善用,如高卧积薪之上

四六、提倡禁嫖

四七、绮色佳城公民会议第二次旁听记

四八、统一读音法

四九、读《爱茂生札记》

五○、《旧约鹭斯传》与法国米耐名画

五一、札记

五二、伊里沙白朝戏台上情形

五三、读《老子》“三十辐共一毂”

卷五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

一、《自杀篇》

二、爱迪生拜蜜蜂做老师

三、勉冬秀

四、“时事画”四十五幅

五、美国亦有求雨之举

六、美国驻希腊公使义愤弃官

七、录《旧约以斯拉》一节

八、威尔逊与罗斯福演说之大旨

九、威尔逊

一○、《哀希腊歌》译稿

一一、乘楣归来图

一二、记兴趣(Interest)

一三、利用光阴

一四、读书会

一五、读《东方未明》

一六、欧洲几个“问题剧”巨子

一七、诺贝尔奖金

一八、读《织工》

十九、戒纸烟一

二○、“遗传”说

二一、读《獭裘》

二二、印度无族姓之制

二三、玛志尼语

二四、两处演说

二五、录怡荪来书

二六、拨特劳“吾邻”之界说

二七、师友匡正

二八、“是”与“非”

二九、游活铿谷记

三○、赫仆特满所著剧之长处

三一、标点符号释例

三二、法律之弊

三三、读《梦剧》

三四、往听维廉斯歌曲

三五、解儿司误读汉文

三六、记欧洲大战祸

三七、卡来尔之爱国说

三八、读《海妲传》

三九、叔永《活铿谷游记》

四○、谁氏之书

四一、答某夫人问传道

卷六

民国三年[1914]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

一、悉尔演说欧战原因

二、蒋生论欧战影响

三、读君武先生诗稿

四、刺杀奥皇嗣之刺客

五、记奥匈人种

六、本校夏课学生人数

七、送许肇南归国

八、祖先节

九、青岛归谁

一○、赴苛勿演说

一一、一个模范家庭

一二、还我青岛,日非无利

一三、日英盟约

一四、圣安庙记

一五、裴厄司十世死矣

一六、读《老子》

一七、《神灭论》与《神不灭论》

一八、叔永送肇南断句

一九、曰德宣战

二○、欧战之罪魁祸首

二一、征人临别图

二二、都德短篇小说

二三、裴顾《崇有论》

二四、范缜《因果论》

二五、哲学系统

二六、近仁来诗

二七、《弃父行》

二八、亚北特之《自叙》

二九、俄之仁政

三○、波士顿游记

三一、再论无后

三二、朝鲜文字母

卷七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

一、传记文学

二、迁居

三、海外送归人图

四、木尔门教派

五、耶稣之容忍精神

六、录《新约》文两节

七、征人别妇图

八、悼郑仲诚

九、赴亥叟先生之丧

一○、家书屡为人偷拆

一一、韦莲司女士之狂狷

一二、惜别

一三、罗斯福演说

一四、纽约美术院中之中国名画

一五、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

一六、“一致”之义

一七、读葛令《伦理学发凡》与我之印证

一八、周诒春君过美之演说

一九、《李鸿章自传》

二○、演说之道

二一、近世不婚之伟人

二二、“容忍迁就”与“各行其是”

二三、印度“月中兔影”之神话

二四、理想贵有统系

二五、吾国“月中玉兔”之神话

二六、法人刚多赛与英人毛莱之名言

二七、西人所著之中国词典

二八、梵文《内典》名字

二九、所谓爱国协约

三○、读《十字架之真谛》后寄著者书

三一、备作宗教史参考之两篇呈文

三二、专精与博学

三三、拒虎进狼

三四、西人骨肉之爱

三五、秋柳

三六、读英译本《汉宫秋》

三七、记“辟克匿克”

三八、袁氏尊孔令

三九、刘仲端病殁

四○、读David Harum

四一、世界大同之障碍

四二、读《墨子》

四三、择偶之道

四四、大同主义之先哲名言

四五、“Mycountry,rightorwrong”之出处

四六、犹太文豪AsherGinzberg

四七、译《诗经木瓜》诗一章

四八、墨茨博士

四九、毛莱子爵

五○、节录《威尔逊训词》

五一、歌德之镇静工夫

五二、再与节克生君书稿

卷八

民国三年[1914]十二月十二日至四年[1915]二月十四日

一、论充足的国防

二、金仲藩来书

三、海外之家人骨肉

四、读戏剧七种

五、世界会十周纪念,诗以祝之

六、《告马斯》诗

七、世界学生总会年会杂记

八、善于施财之富翁

九、裴立先生对余前二诗之指正

一○、记世界会十年祝典

一一、再游波士顿记

一二、罗斯福昔日之言

一三、英日在远东之地位

一四、C.W.论男女交际之礼

一五、为学要能广大又能高深

一六、加滕演说远东问题

一七、本校学生的文学团体

一八、《李鸿章自传》果出伪托

一九、矛盾

二○、《战时新妇》

二一、“室中摄影”两帧

二二、记新闻两则

二三、裴伦论文字之力量

二四、与普耳君一段文字因缘

二五、本赵耳寄赠飞瀑冬景影片

二六、西方学者勇于改过

二七、诗贵有真

二八、三句转韵体诗

二九、罗素论战争

三○、荒谬之论

三一、纽约旅行记

卷九

民国四年[1915]二月十八日至六月七日

一、自课

二、国立大学之重要

三、写生文字之进化

四、救国在“执事者各司其事”

五、婉而谑之乐观语

六、范鸿仙

七、蒋翊武

八、海外学子之救国运动

九、为祖国辩护之两封信

一○、投书的影响

一一、致张亦农书

一二、塔虎脱演说

一三、吾国各省之岁出

一四、致The Post-Standard”(syracuse)书

一五、往见塔虎脱

一六、韩人金铉九之苦学

一七、可敬爱之工读学生

一八、纽约公共藏书楼

一九、理想中之藏书楼

二○、梦想与理想

二一、贝尔博士逸事

二二、《睡美人歌》

二三、《告马斯》诗重改稿

二四、致留学界公函

二五、吾国之岁出岁入

二六、星期日之演说词

二七、误删了几个“?”

二八、一九一四年纽约一省之选举用费

二九、日本要求二十一条全文

三○、《墓门行》

三一、莎士比亚剧本中妇女之地位

三二、陆军用榻

三三、《致留学界公函》发表后之反响

三四、赴尼格拉县农会演说

三五、雾中望落日

三六、火车中小儿

三七、黄兴等通电

三八、《老树行》

三九、立异

四○、得冬秀书

四一、书怀

四二、留目学界之日本观

四三、抵制日货

四四、致Ithaca Daily News书

四五、远东战云

四六、五月六日晨之感想

四七、东西人士迎拒新思想之不同

四八、韦女士

四九、读Aucassin and Nicolete

五○、读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五一、观Forbes—Robertson演剧

五二、又作冯妇

五三、日人果真悔悟乎

五四、《月报》编辑选举

五五、威尔逊演说词

五六、哀白特生夫人

五七、蔼城演说

五八、第九号家书

五九、都德短篇小说

六○、读《日本开国五十年史》

六一、狄女士论俄、美大学生

六二、美人不及俄人爱自由

六三、报纸文字贵简要达意

六四、读梁任公《政治之基础与言论家之指针》

六五、吾之择业

六六、致C.W.书

六七、《墓门行》之作者

六八、东方交易

六九、两个最可敬的同学

七○、英国哲学家鲍生葵之言

七一、日本议会中在野党攻击政府

七二、美国男女交际不自由

七三、秦少游词

七四、词乃诗之进化

七五、陈同甫词

七六、刘过词不拘音韵

七七、山谷词带土音

卷十

民国四年[1915]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

一、满庭芳

二、读《猎人》

三、日与德开战之近因

四、杨、任诗句

五、记国际政策讨论会

六、记农家夏季“辟克匿克”

七、盛名非偶然可得

八、思迁居

九、再记木尔门教派

一○、读托尔斯泰《安娜传》

一一、题欧战讽刺画

一二、游凯约嘉湖摄影

一三、夜过纽约港

一四、克鸾达儿轶事

一五、欧美学生与中国学生

一六、节录《王临川集》三则

一七、读《墨子》及《公孙龙子》

一八、《今别离》

一九、妇女参政运动

二○、读《小人》及《辟邪符》

二一、《论句读及文字符号》节目

二二、驯鼠

二三、《水调歌头》今别离

二四、读词偶得

二五、读自居易《与元九书》

二六、读香山诗琐记

二七、札记不记哲学之故

二八、老子是否主权诈

卷十一

民国四年[1915]八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

一、吾之别号

二、王安石上邵学士书

三、不是肺病

四、“时”与“问”有别

五、论“文学”

六、论袁世凯将称帝

七、临江仙

八、“破”号

九、“证”与“据”之别

一○、与佐治君夜谈

一一、将往哥伦比亚大学,叔永以诗赠别

一二、美国公共藏书楼之费用

一三、凯约嘉湖上几个别墅

一四、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

一五、瘦琴女士

一六、《百字令》吾母挽白特生夫人

一七、成诗不易

一八、《水调歌头》杏佛赠别

一九、将去绮色佳留别叔永

二○、辟古德诺谬论

二一、读《丽莎传》

二二、英人莫利逊论中国字

二三、《沁园春》别杏佛

二四、对语体诗词

二五、两个佣工学生

二六、韦儿斯行文有误

二七、《新英字典》

二八、拉丁文谚语

二九、读《狱中七日记》

三○、读The New Machiavelli

三一、“八角五分”桑福

三二、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

三三、论文字符号杂记三则

三四、叔永戏赠诗

三五、别矣绮色佳

三六、依韵和叔永戏赠诗

三七、有些汉字出于梵文

三八、《古今图书集成》

三九、调和之害

四○、相思

四一、文字符号杂记二则

四二、读《集说诠真》

四三、《圣域述闻》中之《孟子年谱》

四四、印书原始

四五、叶书山论《中庸》

四六、姚际恒论《孝经》

四七、读The Spirit of Japanese Poetry

四八、论宋儒注经

四九、为朱熹辨诬

五○、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

五一、女子参政大游街

卷十二

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1916]四月十七日

一、许肇南来书

二、杨杏佛《遣兴》诗

三、《晚邮报》论“将来之世界”

四、西人对句读之重视

五、郑莱论领袖

六、国事坏在姑息苟安

七、录旧作诗两首

八、梅、任、杨、胡合影

九、《秋声》有序

一○、Adler[阿德勒]先生语录

一一、论“造新因”

一二、读章太炎《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

一三、再论造因,寄许怡荪书

一四、七绝之平仄

一五、赵元任

一六、论教女儿之道

一七、美国银币上之刻文

一八、和叔永题梅、任、杨、胡合影诗

一九、读音统一会公制字母

二○、论革命

二一、《水调歌头》寿曹怀之母

二二、与梅觐庄论文学改良

二三、“文之文字”与“诗之文字”

二四、论译书寄陈独秀

二五、叔永答余论改良文学书

二六、杏佛题胡、梅、任、杨合影

二七、《诗经》言字解

二八、美国初期的政府的基础

二九、家书中三个噩耗

三○、伊丽鹗论教育宜注重官能之训练

三一、泽田吾一来谈

三二、往访泽田吾

三三、吾国古籍中之乌托邦

三四、柳子厚

三五、刘田海

三六、叔永诗

三七、忆绮色佳

三八、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

三九、李清照与蒋捷之《声声慢》词

四○、胡绍庭病逝

四一、写定《读管子》上、下两篇

四二、评梁任公《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四三、《沁园春》誓诗(初稿)

四四、怡荪、近仁抄赠的两部书

四五、灯谜

四六、《沁园春》誓诗(改稿)

四七、《沁园春》誓诗(第三次改稿)

四八、吾国文学三大病

卷十三

民国五年[1916]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

一、试译林肯演说中的半句

二、《沁园春》誓诗(第四次改稿)

三、作文不讲文法之害

四、论文字符号杂记四则

五、《沁园春》誓诗(第五次改稿)

六、读萧山来裕恂之《汉文典》

七、古代文明易于毁灭之原因

八、谈活文学

九、“反”与“切”之别

一○、记“的”字之来源:“之者”二字之古音

一一、元任论音与反切

一二、美国诗人Lowell之名句——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三、死矣袁世凯

一四、论戊戌维新之失败于中国不为无利

一五、“尔汝”二字之文法

一六、马君武先生

一七、喜朱经农来美

一八、杜威先生

一九、麦荆尼逸事四则

二○、“威尔逊之笑”

二一、恍如游子归故乡

二二、陶知行与张仲述

二三、白话文言之优劣比较

二四、记袁随园论文学

二五、得国际睦谊会征文奖金

二六、记第二次国际关系讨论会

二七、觐庄对余新文学主张之非难

二八、克鸾女士

二九、罗素被逐出康桥大学

三○、移居

三一、国事有希望

三二、政治要有计划

三三、太炎论“之”字

卷十四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

一、答梅觐庄——白话诗

二、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

三、杂诗二首

四、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

五、杜甫白话诗

六、不要以耳当目

七、死语与活语举例

八、再答叔永

九、打油诗寄元任

一○、答朱经农来书

一一、萧伯纳之愤世语

一二、根内特君之家庭

一三、宋人白话诗

一四、文学革命八条件

一五、寄陈独秀书

一六、作诗送叔永

一七、打油诗戏束经农、杏佛

一八、窗上有所见口占

一九、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

二○、答江亢虎

二一、赠朱经农

二二、读《论语》二则

二三、又一则

二四、论“我吾”两字之用法

二五、读《论语》一则

二六、《尝试歌》有序

二七、读《易》(一)

二八、早起

二九、读《易》(二)

三○、王阳明之白话诗

三一、他

三二、英国反对强迫兵役之人

三三、读《易》(三)

三四、中秋夜月

三五、《虞美人》戏朱经农

三六、研(读《易》四)

三七、几(读《易》五)

三八、答经农

三九、哑戏

四○、改旧诗

四一、到纽约后一年中来往信札总计

四二、白话律诗

四三、打油诗一束

四四、戒骄

四五、读《论语》

四六、打油诗又一束

四七、写景一首

四八、打油诗

巷十五

民国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六年[1917]三月廿日

一、欧阳修《易童子问》

二、希望威尔逊连任

三、吾对于政治社会事业之兴趣

四、戏叔永

五、黄克强将军哀辞

六、编辑人与作家

七、舒母夫妇

八、发表与吸收

九、作《孔子名学》完自记二十字

一○、陈衡哲女士诗

一一、纽约杂诗(续)

一二、美国之清净教风

一三、月诗

一四、打油诗答叔永

一五、“打油诗”解

一六、古文家治经不足取

一七、论训诂之学

一八、论校勘之学

一九、近作文字

二○、印象派诗人的六条原理

二一、诗词一束

二二、黄梨洲《南雷诗历》

二三、论诗杂诗

二四、威尔逊在参议院之演说词

二五、罗斯福论“维持和平同盟”

二六、维持和平同盟会之创立

二七、补记“尔汝”

二八、一九一六年来往信札总计

二九、中国十年后要有什么思想

三○、在斐城演说

三一、湖南相传之打油诗

三二、记朋友会教派

三三、小诗

三四、寄经农、文伯

三五、迎叔永

三六、王壬秋论作诗之法

三七、袁政府“洪宪元年”度预算追记

三八、无理的干涉

三九、落日

四○、叔永柬胡适

四一、“赫贞旦”答叔永

四二、寄郑莱书

四三、又记“吾我”二字

四四、记灯谜

四五、兰镜女士

四六、哥伦比亚大学本年度之预算

四七、威尔逊连任总统演说词要旨

四八、论“去无道而就有道”

四九、艳歌三章

五○、吾辈留学生的先锋旗

五一、俄国突起革命

五二、读报有感

五三、赵元任辨音

卷十六

民国六年[1917]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

一、《沁园春》俄京革命

二、读厄克登致媚利书信

三、■

四、中国科学社第一次年会合影

五、林琴南《论古文之不宜废》

六、汉学家自论其为学方法

七、几部论汉学方法的书

八、杜威先生小传

九、九流出于王官之谬

一○、访陈衡哲女士

一一、觐庄固执如前

一二、作《论九流出于王官说之谬》

一三、记荀卿之时代

一四、《沁园春》新俄万岁

一五、清庙之守

一六、我之博士论文

一七、新派美术

一八、读致韦女士旧函

一九、宁受囚拘不愿从军

二○、关于欧战记事两则

二一、瞎子用书

二二、绝句

二三、纽约《世界报》

二四、在白原演说

二五、祁喧“事类串珠”

二六、博士考试

二七、改前作绝句

二八、辞别杜威先生

二九、《朋友篇》寄怡荪、经农

三○、《文学篇》别叔永、杏佛、觐庄

卷十七

民国六年[1917]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

一、归围记

试读章节

第卅一件 洪致应信三纸昨晚总理原件发回,内中三样问题:  

一、领款不接头,欲兄代办,兄亦未见明文,须吾弟将雪老电请此数及中央允准覆电原稿抄附领状之上,方为合格。兹先将原领纸送回,乞察收。

 

一、总统属开办法,已说明礼拜二送去,切勿误。  

一、征蒙一件,请自送至参谋处可也。  

以上三节,俟三钟时面谈一切。第一见大总统时可谢其发款。略将以后办法陈说。夔丞老弟。小兄名心照。十二半夜。  

第卅二件 洪致应信 夔丞弟足下:陈文泰回,寄一函,又一专函,谅已达到。手摺递后,口口欣悦云:足见(云款已付,勿念)老弟办事甚力。对于《民强》,允月协五百,先发四个月,顷已电博谦来取矣,免汇兑张扬也。

第卅三件 钱锡霖致应信仁兄先生鉴:畅谈快甚。英杰相逢,惜冗俗不得常聚。去年岳南尤蒙庇爱,心心相印,两有同情也。附上南京军警联合徽章一具,以证联合,以表慕敬。台旆有行期,乞早示知,抽闲谋一聚之乐何如?即颂旅祺。弟钱锡霖免冠。

敬再启者,姚君振新为弟世好,与我兄亦有旧,其才德固不必弟言也,务乞雅爱,携同南下,位置一席,姚君可报知己,而我公亦惠及故人也。戴叩勋安。锡霖又及。(送来徽章号码一千九十二号。又及)  第卅四件 张绍曾致应函夔丞仁兄大鉴:敬启者,前上函电,计登签阁,每忆道范,时切神驰。京师自孙黄二公惠然而来,与大总统握手言欢,社会之欢迎,日有数起,足为南北感情融洽之证,不胜为民国前途庆。兹有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先生南下公干,因不知台端住址,特函介绍。洪君于民国之建设,多所规划,当道成依赖之,倘来造访,或有就商事件,务请照拂一切,裨益大局,不胜感企之至。弟如恒栗碌,乏善足陈。台从何日北上?至盼驾临,畅叙别情也。敬请台安。愚弟张绍曾鞠躬。九月十七日。

第卅五件 应夔丞信 洪来电,奉总统府特委,为与夔因改为秘密结约,以便进行,定礼拜三即正月廿二日由京直南,廿三号晚抵宁转申。妾事与栈房,速办定。妾即交蔡良去办:栈定新洋栈,即桂仙底子翻造之处;统照前信一一办妥,约计千元之谱。夔约礼拜三下午一点快车来沪。或今日晚车来,均不定。此间诸事都大顺大吉,百凡如意。另获款五千,已汇赵菊椒由宁交其带申,俟夔莅再收。夔手泐。正月廿一日。应夔丞印。

雪老来吴未晤。一切事与宁军务司接洽矣。李妾侍从大好,请放心。二大人是否回宁?隔哥病阿曾好?桂妹身体好否?为念。夔又及。正月廿一日。

第卅六件(印刷品) 监督议院政府神圣裁判机关简明宣告文

呜呼!今日之民国,固千钧一发,极危极险,存亡呼吸之秋也。譬若婴孩,正维护哺养之不暇,岂容稍触外邪!本机关为神圣不可侵犯之监督议院政府之特别法庭,凡不正当之议员政党,必据四万万同胞授与之公意,为求共和之幸福,以光明公道之裁判,执行严厉正当之刑法,行使我天赋之神权,奠定我庄严之民国。今查有宋教仁莠言乱政,图窃权位;梁启超利禄熏心,罔知廉耻;孙中山纯盗虚声,欺世误国;袁世凯独揽大权,有危约法;黎元洪群小用事,擅作威福;张季直破坏盐纲,植党营私;赵秉钧不知政本,放弃责任;黄克强大言惑世,屡误大局;其余汪荣宝、李烈钧、朱介人辈,均为民国之神奸巨蠹:内则动摇邦本,贼害同胞,外则激起外交,几肇瓜分,若不加惩创,恐祸乱立至。兹特于三月廿日下午十时四十分钟,将宋教仁一名,按照特别法庭三月初九日第九次公开审判,由陪审员薛圣渡君等九员一致赞同,请求代理主席副法官叶义衡君判决死刑,先行即时执行。所有罪状,当另行罗列宣布,分登各报,俾中外成知,以为同一之宋教仁儆。以上开列各人,倘各自悛悔,化除私见,共谋国是,而奠民主,则法庭必赦其已往,不事株求。其各猛省凛遵,切切。此布。  第卅七件 寄朱姓信稿一纸并附寄赵信稿一纸

致北京亮果巷朱函

经田先生足下:还上假款,除现拨外,并向长江总稽查黄汉湘君处划交千元,曾否收到,为念。洪荫芝老伯今日莅此,询以所事,浙未回电;侦之社会,又有小部受人唆使,肆意反对,皆由此公患得患失,出尔反尔所致也。与此事并无丝毫芥蒂于其间,不过远望桑梓,令人心悸。公为人望,必仗舍已救时,以应浙人求治之殷,解此倒悬之民耳。盖浙之正绅大半寓申,现当事者率新进之徒,而实有功绩者又被谪山林,甚有罪以大辟者。试问功罪倒置,人心平否?恃功怨大,乱机丛生矣。况防营只知仰邀上意以结合,岂能再顾及民情之向背耶!除已会同正绅驰电。中央外,并将致中央密函秘呈,乞查明回寄至上海文元坊为盼。口口立正上书。正月廿五晚。

P106-108

序言

这十七卷《留学日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有民国二十五年我写的自序,说明这七年的日记保存和付印的经过。这书出版的时候,中国沿海沿江的大都会都已沦陷了,在沦陷的地域里我的书都成了绝对禁卖的书。珍珠港事件之后,内地的交通完全断绝了,这部日记更无法流通了。

去年我回国之后,有些朋友劝我重印这部书。后来我同亚东图书馆商量,请他们把全书的纸版和发行权让给商务印书馆。这件事现在办好了,这十七卷日记就由商务印书馆重印发行了。

我向来反对中国文人用某某堂,某某室,某某斋做书名的旧习惯,所以我自己的文集就叫做《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这个法子可以节省别人的脑力,也可以免除后人考订“室名”“斋名”的麻烦。“藏晖室”本是我在四十年前戒约自己的一个室名。在日记第十一卷的开始,我曾说:“此册以后,吾札记皆名《胡适札记》,不复仍旧名矣。”民国初年,我的朋友许怡荪摘抄我的日记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曾用《藏晖室札记》的标题。后来我允许亚东图书馆印行全部日记的时候,因为纪念一个死友的情感关系,我就沿用了《藏晖室札记》的名目。现在回想起来,我颇懊悔这件太牵就旧习惯的举动,所以我现在决定改用《胡适留学日记》的标题。

亚东图书馆的几位朋友校对这几十万字,用力很勤苦,错误很少。今年我曾自已。校对一遍,又改正了一些小错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大家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24811
开本 16开
页数 74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8
155
4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