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争与和平(上下)/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英雄史诗式的长篇小说。怍品围绕1812年俄国的卫国战争,以宏伟的构思、气势磅礴的叙述和卓越的艺术描写,从战争与和平两方面来表现俄国人民与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与人民意愿之间的矛盾,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画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内容推荐

《战争与和平》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小说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中心主题则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虛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鲜明对比。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界,在严酷的生活面前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最后在卫国战争中献身;彼埃尔性格直爽,感情冲动,缺少实际活动能力,他更侧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与人民的接触中精神得到升华,最后成为进步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女主人公娜塔莎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她与人民和大自然接近,具有强烈和丰富的情感。作者对这几个正面人物投以诗情洋溢的艺术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描写,这些人物形象性格特别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目录

第一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三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声

第一部

第二部

主要人物表

试读章节

安娜·帕夫洛夫娜微笑了一下,并答应照管彼埃尔,她知道彼埃尔的父亲和瓦西里公爵是亲戚。先前坐在姨母身边的那个老夫人急忙站了起来,并在前厅里追上了瓦西里公爵。她脸上原来那种装出的兴致完全消失了。她那张善良的、哭过的脸上只有不安和恐惧。

“公爵,关于我的鲍里斯的事您说怎么办呢?”当她在前厅里追上他时说道(她在说到鲍里斯的名字时把重音放在“鲍”上),“我不能再在彼得堡待下去了。请问,我能给我那可怜的孩子带去什么消息呢?”

尽管瓦西里公爵很不情愿地、几乎是不礼貌地听着这个老夫人说话,甚至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她还是对他温柔动人地微笑着,并且握住他的手,好不让他走掉。

“在君主面前说上一句话,对您来说算得了什么,而他就可以直接被调到近卫军去了。”她恳求说。

“请相信我,公爵夫人,我会尽力的。”瓦西里公爵答道,“但是,我很难向君主提出请求;我倒是建议您通过戈利钦公爵去找鲁缅采夫,这样做更为明智。”

老妇人是德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出自俄国一个名门望族,但是她穷,早已脱离上流社会,失去了过去的关系。她这次来是为把自己惟一的儿子安排到近卫军中去。只是为了见到瓦西里公爵,她才不请自来,参加安娜‘帕夫洛夫娜的晚会;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她才听子爵讲故事。瓦西里公爵的话把她吓了一跳。她昔日曾经漂亮过的脸上现出激忿的表情。但这只持续了一刹那,她再一次微笑了,并且更紧地抓住瓦西里公爵的手。

“请听我说,公爵,”她说,“我从未求过您,以后也不会再来求您,我从来也未向您提起过我父亲对您的情谊。但是现在,看在上帝的分上我求您为我儿子做这件事吧,我会把您当做恩人。”她急忙补充说,“别,您别生气,请您答应我。我求过戈利钦,他拒绝了。请您像过去那样,发发善心吧。”她说着,眼里已噙着泪水,但是,还竭力微笑着。

“爸爸,我们要迟到了。”等在门口的公爵小姐艾伦说道,转过自己那挺在富有古典美的双肩上的美丽的头。

在上流社会中权势是资本,必须珍惜,使它不会消失。瓦西里公爵懂得这一点。他想到,如果他替每个向他提出请求的人去求情,那么,要不了多久,他就不能为自己请求什么了,他很少利用自己的影响。但是在德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这件事上,当她再次提出恳求之后,他的良心有点不安。她提醒的一点是实情:他在仕途上起步时,多亏她父亲的帮助。此外,从采用的手法上他看到,她是这样一种女人,特别是做母亲的,一旦她们头脑中打定了什么主意,那么她们不实现愿望是决不会罢休的。不然的话,她们会每日每时地缠着您,甚至无理取闹。这后一点考虑使他动摇了。

“亲爱的安娜·米哈伊洛夫娜,”他用自己惯有的亲昵而干巴的语调说,“对于我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您想要做的事;但是为了向您证明我多么爱您和怀念您已故的父亲,我要办到这件不可能的事:您的儿子将被调到近卫军去。这就是我的保证。您满意了吗?”

“我亲爱的,您真是善心人!我想您会这样做的,我知道您的心肠多么好。”

他想走开。

“请等等,我还有两句话。那么什么时候把他调到近卫军去呢……”她犹豫了一下,“您和米哈伊尔·伊拉里昂诺维奇·库图佐夫的关系不错,把鲍里斯推荐给他当副官吧。那时我就安心了,那时就……”

瓦西里公爵微笑了一下。

“这我不能保证。您知道,库图佐夫自从被任命为总司令以后,有多少人缠着他啊。他亲口对我说过,所有莫斯科的女士们就像串通好了似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给他当副官。”

“不,请您答应吧,我不放您走,我亲爱的恩人。”

“爸爸,我们要迟到了。”美人用同样的腔调又重复一遍。

“好,再见吧,该告别了,您看……”

“那么,明天您禀报皇上吗?”

“一定,可是库图佐夫那儿我不敢允诺。”

“不,请您答应吧,答应吧,瓦西里。”安娜·米哈伊洛夫娜追着他说,面带青年妇女卖弄风情的那种微笑。从前,这大概是她特有的笑容,可现在与她那憔悴的面庞是那么不相称。

看来,她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习惯地把所有陈旧的女性的手段都使出来了。但他刚一走出去,她的脸上又恢复了以前那种冷冰冰的造作的表情。她又回到听子爵继续讲故事的人的圈子中去,装出在听的样子,等待时机离去,因为她的事已办完了。

“可是,您对最近在米兰举行加冕礼这出闹剧怎么看?”安娜·帕夫洛夫娜说道。“还有新的闹剧呢:热那亚和卢加的人民向波拿巴先生表达愿望,而波拿巴先生坐在宝座上就实现了各族人民的愿望。噢!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这会使人发疯的。想想看,全世界都昏了头。”

安德烈公爵直视着安娜·帕夫洛夫娜的脸冷笑了一下。

“‘上帝赐予我王位。谁胆敢来触动它,谁就要遭殃’(波拿巴在加冕时说的话)。”他说,“据说,他在讲这些话时,非常神气。”他补充说,并用意大利语又重复一遍这句话。

“我希望这是忍让的极限。各国君主再不能容忍这个给一切造成威胁的人了。”安娜·帕夫洛夫娜继续说。

“各国君主?我不是说俄国,”子爵谦恭而又失望地说道,“君主们!他们为路易十六、为太后、为伊丽莎白都做了些什么呢?什么也没做。”他继续说,越说越兴奋。“请相信我,他们会因为背叛波旁王朝的事业而受到惩罚的。这些君主们!他们派出使节去向这个篡位者表示祝贺。”

他轻蔑地叹了一口气,又变换了一个姿势。长时间透过长柄眼镜注视子爵的伊波利特公爵听到这些话后,突然整个身子都转向小巧的公爵夫人,向她要了根针,开始用针在桌上画孔代的族徽。他那么郑重其事地向公爵夫人讲解这一族徽,好像她在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似的。

“孔代宅邸的族徽是一张张开的兽嘴,嘴里插着一根权杖,周围缠绕着天蓝色的兽嘴。”他说。

公爵夫人微笑着听他讲。

“如果波拿巴在法国的王位上再维持一年,”子爵继续已开始的话题,摆出一副比所有的人都了解这件事的架势,不理会别人说什么,只按照自己的思路讲,“那么,事情就走得太远了。整个社会,我指的是法国上层社会就会被阴谋、暴力、驱逐、死刑彻底毁掉,那时……”

他耸了一下肩,摊开了双手。彼埃尔对谈话发生了兴趣,本想说点什么,但守候着他的安娜·帕夫洛夫娜打断了他。

“亚历山大皇帝宣布,”她带着每逢谈到皇族时都现出的忧郁神情说道,“他将让法国人自己去选择管理方式。所以我想,毫无疑问,摆脱了篡位者之后,全国都将投入合法皇帝的怀抱。”安娜·帕夫洛夫娜说道,竭力对流亡者及保皇党分子表示殷勤。

“这点值得怀疑,”安德烈公爵说,“子爵先生十分公正地认为事情走得太远了。我想很难再回复到旧的状态中去。”

“根据我听到的消息,几乎整个贵族阶层都转向波拿巴一边了。”彼埃尔红着脸也插进来说。

“这是波拿巴分子说的,”子爵眼睛不看彼埃尔说道,“如今很难了解法国的社会舆论。”  P14-17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不朽杰作,使他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图拉省一个世袭的大贵族地主家庭,早年父母双亡。他一八四四年在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因对学校教育及沙皇专制制度不满,于一八四七年辍学回到家乡的庄园。他在自己的领地致力于改善农奴生活,但以失败告终,于是开始文学创作。后来他随兄长去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并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这一时期的作品——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具有真实细致的心理分析、鲜明的人物个性刻画和生动自然的叙述风格,显露出托尔斯泰以后的创作特点。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1856)则真实记录了作者参加过的克里米亚战争。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36)、《琉森》(1857)和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一八六二年,托尔斯泰同莫斯科名医的女儿索菲娅·安德列耶芙娜·别尔斯结婚。此后,他集中精力于文学创作,完成了史诗性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63-1869)。接着,他又完成了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宁娜》(1873-1877)。此后,为了照顾孩子们上学,他从一八八一年起迁居莫斯科,直到一九0一年才重新返回自己的领地。在后期,托尔斯泰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也反映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像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哈泽·穆拉特》(1904),特别是长篇杰作《复活》(1889-1899)。晚年的托尔斯泰深感家庭生活同自己的信念之间的矛盾,经过痛苦的斗争,终于离家出走,以实现自己过平民生活的理想,不幸在途中得肺炎逝世。

《战争与和平》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和雄浑的气势描绘了“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进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

小说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中心主题则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虛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鲜明对比。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界,在严酷的生活面前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最后在卫国战争中献身;彼埃尔性格直爽,感情冲动,缺少实际活动能力,他更侧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与人民的接触中精神得到升华,最后成为进步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女主人公娜塔莎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她与人民和大自然接近,具有强烈和丰富的情感。作者对这几个正面人物投以诗情洋溢的艺术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描写,这些人物形象性格特别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这部作品的缺点是在情节中夹杂了过多的道德哲理说教,造成作品在艺术上的某些累赘。但是,这部巨著场面宏大壮阔,结构复杂而清晰,人物丰富多彩且形象鲜明,具有一种大海般恢宏开阔的美。《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公认的最光彩夺目的杰作之一。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争与和平(上下)/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周煜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2469
开本 32开
页数 1093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19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34.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8
151
5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9: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