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不见的心(附光盘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财富观念——虚拟价值,对财富的源泉和本质,对我们身临其境的时代作了崭新的定位。作者试图建立的“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及其操作方法,是对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虚拟经济”要领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解构,也是深刻解读和丰富科学发展观和和平崛起理论的一种尝试。文中提出“时间寻租”——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流动和财富流转的概念,对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确立产业发展定位及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有深刻启示。全文采取对话体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激情饱满,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经济工作领导干部、企业高管层及职业经理人、创业人员、学者阅读。

内容推荐

人是由身心两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是使用价值,人们创造、交换这种使用价值的“物本”经济活动,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看不见的手”主宰着以往的实体经济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是虚拟价值,人们创造、交换这种虚拟价值的“人本”经济活动,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范畴,“看不见的心”决定着当今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我们看到,从满足生理需求到满足心理需求,从实体经济到广义虚拟经济,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心”,体现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过程。“发展是硬道理”,不仅体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硬道理,更体现为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是硬道理。

目录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导言 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

第一章 财富沧桑

 财富标志:牛羊和金银以后是什么

 新稀缺:魔杖的转移

 一号资源是什么:荷兰衰落和晋商兴衰的启示

 虚拟价值:买椟还珠

 财富源泉:是“劳动”还是“生活”

 财富本质:是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求

 社会经济新指标:虚拟经济系数

 国富新秘诀:虚拟经济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

 世界贸易:股神真的想卖“进口证书”吗

 企业经营新法则:题材经济

 社会分配:钝化了的基尼系数

 国际金融:印钞权被掌控

 财富圣经:信心比黄金更值钱

第二章 格局之变

 重新认识哈默和尼克松

 敲山震虎:战争吆喝着打

 第十次海湾战争:“警察与小偷的故事”(第一集)

 美伊战争:“警察与小偷的故事”(第二集)

 法德不再跟着美国打“股份制”战争

 虚拟经济主导权:解读世界格局的金钥匙

 军事霸权:从制海权、制空权到制信息权的演变

 制文化权走上前台

 战争走向“三位一体”

 “文化信用卡”现象

 霸权支柱的另一面:黏性软实力

 “新罗马时代”的终结

 中国:争取更多话语权

 和平发展将遏制世界“新战国时代”的到来

第三章 新发展观

 发展:从“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

 钢产量第一:滞后的观念

 绿色大米、新款手机和T台秀

 将“以人为本”进行到底

 “托盘”:虚拟经济第一要务

 正确处理“皮”和“毛”的关系

 中国股市:齿轮卡在哪里

 在新发展现中再看GDP

 全新的经济链:“衣食住行”加上“乐”

 为什么要和平发展而不要霸权扩张

 “滞胀”:连通的“橡皮泥碗”和“橡皮囊”

 时代将告别“枪杆子里面出信心”

 回到财富古训:乱世藏金银。盛世藏古董

 世界该走向“希腊”还是走向“罗马”

 和平发展: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和平做大的“信心”产业更持久

 在虚拟经济时代发展实体经济的建言

第四章 人气和题材

 人气:虚拟经济时代的一号概念

 题材:人气的温床

 题材加人气:虚拟价值的富矿

 炒宠物如同炒股票

 划时代的“红庙子”股市

 “昙花一现”谁可惜

 为炒作君子兰引入保险会怎样

 文化是虚拟经济的题材库

 文化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

 什么是国家的战略产业

 谁给中国的“比尔·盖茨”和“默多克”第一桶金

 大力提倡“形式”主义

 教育:定位于既是投资又是消费的全新产业

 影视文艺加上文化股市将如虎添翼

 追求体育产业大国比追求体育强国更重要

 既是事业又是产业:两栖型的健康卫生业大有作为

 制造业:从销售产品向销售“预期”转变

 彩票:未必是“潘多拉的盒子”

 报国寺:是古玩文化产业的报国之地吗

 造“场”和购“场”:旅游业的重新定位

 虚拟经济的“拖动效应”

第五章 转型中国

 转型:最大的主体总是农民

 转型总在农村的沃土上萌动

 农民创造了中国第一个跨国公司

 晋商:成也观念转型,败也制度转型

 “拉美化”转型:是“馅饼”还是“陷阱”

 为世界工厂欢呼还是为股市低迷担忧

 LG:一个转型企业的定位偏差

 跃上经济舞台的“小资情调”

 土地寻租得当:打开财富大门

 土地寻租失控:关闭财富大门

 城市容积率导出的空间寻租观念

 让我们冲破空间的牢笼

 从绝对财富观到相对财富观

 打通生产要素流通的时间壁垒

 崔村和“农家乐”的启示

 庄园经济:更浪漫的一条路

 还得回到财富观念的转型

 所有者不确定:必须打开的制度死扣

 制度建设:政府经营的永恒主题

 天下粮仓:再度拷问土地寻租

 能源:不仅仅是工业的血液

附录

 为时代重新定位

 一切从信念开始

 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秀生:其实,在财富形态沧桑巨变的背后,时代让稀缺这个概念也嬗变了。经济活动一直是由“稀缺”这根魔杖驱使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稀缺,不同时代有不司的稀缺,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财富。实体经济时代,物品的稀缺导致了经济活动的产生,而稀缺本身又具有人为性质,也就是说稀缺可以被创造,从而带来社会的富有。举例来说,面包房可能是庄稼汉最初为自己享用而创造的,开始还只是缘于自然的稀缺。当大规模、高效率的面包生产开始以后,无疑造成了铁匠和牧民等不具有高效率生产面包技术的人们感到面包的稀缺,因此,分工又导致了人为的稀缺,铁匠和牧民不得不创造出更多的铁器和牛马来换取面包,于是社会总财富增加了。自然的物质稀缺促使人们去创造物品,从而产生分工;然而为了更多地创造它,人们却通过扩大分工来创造人为的稀缺。稀缺导致面包师、铁匠和牧民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从而产生了交换活动。于是,财富开始流动,资源得到配置,创造和分配财富的经济活动就此应运而生。稀缺反而带来富有,这是亚当·斯密为我们描述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和逻辑。

晓林:的确如此。劳动创造价值,分工促进交换,人为的稀缺驱动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这恐怕还是实体经济时代的逻辑。现在,稀缺的“魔杖”转移了。在面包师、铁匠、牧民、庄稼汉接踵比肩的时代,还没有出现邮票贩子和股票经纪人。同样是劳动者,前者创造什么价值,后者创造什么价值,在我们这个时代恐怕有所不同:同样是分工,前者是从事什么劳动的,后者是从事什么劳动的,恐怕又有所不同;同样是交换,前者拿什么交换,后者拿什么交换,恐怕也有所不同;同样是人为的稀缺,由于时代的沧桑巨变,前者稀缺什么,后者稀缺什么,更有所不同。从蒙古人关心欧洲有没有牛羊,到今天财富向股市的聚集,人类社会正在迈向商品经济的新时代——广义虚拟经济时代。这些变化集中表现为稀缺本身的变化。这个时代,不只是物品的稀缺拉动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是差异化的生活拉动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因而,文化(用以表征人类生活方式的概念)的差异成为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生活的差异(本质上也是稀缺)成为最大的稀缺,从而产生对经济发展更大的推动力,而绝不再只是劳动技术的差异而导致的物品稀缺推动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以生活、文化差异为关键词的“虚拟经济”概念,与以知识、技术差距为关键词的“知识经济”概念相比,更能揭示今天这个时代的本质。

一号资源是什么:荷兰衰落和晋商兴衰的启示

秀生:伴随着财富形态、“稀缺”魔杖的沧桑巨变,资源也应重新定位。在虚拟经济时代,“稀缺”反而给人们带来富有,这种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突出。比如说土地吧,它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永远是人类最为重要和稀缺的资源,这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但在今天,往往正是在工地资源最稀缺的地方出现富有的现象。就拿中国来说,“地大物博”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生不息的最宝贵资源。可是,今天的现实是,财富并非取决于土地这样传统的自然资源。经济学家的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水平和土地资源并无关系。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其人均GDP达到13870元;人均耕地中等的省份,人均GDP为8647元;而人均耕地最多的省份,人均GDP却只有7279元。可见土地稀缺不但没有减少财富,反而带来了财富。那么,究竟什么是第一号的资源?

晓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人是第一资源。对于以上的现象,“穷则思变”是唯一令人信服的解释,反之就是“因富而衰”,最为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所谓的“荷兰病”。20世纪50年代,荷兰突然在海岸线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天然气。大量的天然气开釆很快就使荷兰成为一个天然气出口国,掌握着能源就意味着掌握了财富。上帝突然的恩赐,使荷兰得到了巨额财富。可是,不幸的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恩赐,荷兰人创新动力逐渐消失了,带来的是其他工业在荷兰逐步萎缩,荷兰的经济在很多方面都失去了国际竞争力。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今天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只剩下鲜花和风车。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荷兰病”的现象。在今天的广义虚拟经济时代,“荷兰病”的现象十分突出。拥有大量石油的阿拉伯国家是如此,非洲、南美等相对于其人口来说明显属于“地大物博”的地区也是如此。所以自然资源的丰裕并不能带来富有,反而是资源的稀缺带来了富有!它逼迫人们发出疑问:资源是物资,还是人本身?(P23-27)

序言

在人类社会史上,只有总结性、划时代性的理论学说,真正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在这些屈指可数的理论学说中,我们特别要推荐物理学中的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经济学中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本书作者提出的“看不见的心”。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字原理》(简称《原理》)正式出版。这是自然科学中物理学的奠基性巨著,他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物理学以及自然科学上的重要成果,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准备了“真正科学的基础”(马克思语),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虽然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缺陷。1905年,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数篇论文,作为新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创立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时虽然震惊了整个物理界,但是科学家作出正面反响的寥寥无几。甚至多数人持怀疑、反对的态度。然而正是相对论,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又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引发了一场新的科学革命。成为人类在核能利用、航天事业的理论基础。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正式出版。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以往的经济学说,创立了现代经济学理论,奠定了西方世界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基础。他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着无形的作用。在这个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英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后是欧洲大陆,再后来是美国等等。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其强大威力,统治了西方世界达二百年之久,至今还影响着全世界。

虽然针对“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的不足,英国凯恩斯又提出了“看得见的手”(国家干预理论)。但是,两者针对的仍然是以满足人们生理需求为主体的使用价值。都还属于实体经济的范围。已经不能对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为主体的经济现象作出解释。本书的两位作者,深切地感受着这个时代的脉搏,特别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提出了“看不见的心”。两位作者郑重地指出,一个以广义虚拟经济(以下简称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

人是由身心两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是使用价值,人们创造、交换这种使用价值的“物本”经济活动,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看不见的手”主宰着以往的实体经济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是虚拟价值,人们创造、交换这种虚拟价值的“人本”经济活动,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看不见的心”决定着当今的虚拟经济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我们看到,从满足生理需求到满足心理需求,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心”,体现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过程。“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语),不仅体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硬道理,更体现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是硬道理。

在人类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一种是西方逻辑思维的理性认知方式,一种是东方直觉思维的悟性认知方式。我们认为,无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本书作者的“看不见的心”,不仅需要西方理性认知方式,更需要东方悟性认知方式。两位作者正是不仅有着西方科学的坚实基础,更有着东方哲学的深厚素养。所以才能特别地发现与总结出这颗“看不见的心”。

本书在2004年就已首次出版,只是两位作者的一本先导性的通俗读物,“虚拟经济”真正完备的学术著述不久就会出版面世。现在。当我们将那个“看不见的手”理论比拟为当代经济学里的牛顿力学,而将这个“看不见的心”理论比拟为当代经济学里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时,人们开始可能会感到惊怖、怀疑,甚至绝对不能认同。就像老子《道德经》曾说过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们发现,越是在东方传统文化有深厚素养、有很好的悟性认知能力的读者(老子所谓的“上士”),越是能够非常敏捷、充分地把握与运用这一理论的精华与内涵。当他们有缘认真地阅读到本书时,往往会不由地精神振备,无不心悦诚服。我们可以肯定,这颗“看不见的心”将以一种更加神奇的威力,推动着各国乃至整个世界形势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可以相信,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智慧的中华民族,只要认清和把握这个战略发展机遇,就一定能在现代世界发展进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们党首次把“虚拟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概念写入了庄严的政治报告,有着十分深刻的寓意,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探索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但是时过四年,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作为我们这个时代主导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实际上还未引起我们的经济学家与企业家的足够的重视。在本书,两位作者采用通俗的对话体叙述方式,深入浅出,饱含激情。从财富观念的沧桑巨变,揭示了作为货币背后所支撑的“信用”已经成为财富的标志,提出了“凝结人类生活过程的信息态就是真正的财富”,即“生活本身就是财富”,是对当今社会财富观念的历史性的革命。对当今社会财富的源泉和本质作出了崭新的定位。从世界格局之变,以不断演变的制海权、制空权到制信息权为基础的军事霸权逐渐让位于制文化权,论述了一个国家只有掌握制文化权才能真正掌握当今社会的虚拟经济的主导权,并且解析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战略决策。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提出了我们必须有效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虚拟经济时代的本质,必须运用虚拟经济时代的规則来迅速地发展壮大我们的国家,是我们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现阶段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商品的虚拟价值。使传统产业和商品形成新的高附加值,到通过虚拟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也得到更大的发展,阐述了必须通过“人气”与“题材”这两个全新的经济要素,才能真正点燃现代社会经济的各种产业。同时指出,不同于以往实体经济的“空间寻租”方式,当今虚拟经济的“时间寻租”方式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将更为巨大,这也是中国社会转型尤为创新的理论指导。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实体经济时代到虚拟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又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无论是企业创新还是国家发展,都将面临着一次更大的考验与挑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虚拟经济理论相对于实体经济理论,就是当代经济学里真正革命性的理论。可以说。当今时代不研究虚拟经济的本质,不把握它的发展规律。甚至无视它的存在,就必然落伍于时代。这是一种新的财富观念,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创新的理论武器。研究与掌握这一理论武器,将会使我们从虚拟经济的被动、消极、自发的实践上升到主动、积极、自觉的实践,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和平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袁鹏

2007年1月10日

后记

岁月行云流水般地逝去,万物始而复生,没想到书也竟有它的轮回!

2002年我们俩合著的《再造魂魄》和2004年再度合作的《看不见的心》在诸多知音的鼓励和帮助下有了它们的再次面世。这是一件极其令人欣慰和激动的事。晓林即入知命,秀生将告别不惑,分别处于人生的节点上,在各自的事业的征程中合著这两本书,不管是感情的渲泻,还是主张的宣说,都始终伴随着一种充实。并植入了慧心,斩获了定力。我们深知,自己并非专业的经济学者,对当今理论经济学前沿的学科范式研究不深,出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极尽匹夫之力,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我们相信,这是责任使然,也是自然的造化。古德讲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虽不敢奢谈不朽,但存了文字,白纸黑字,就要对历史和心灵负责,这倒是问心无愧的。

其实写好一篇文章、一本书很不容易。这两部著作酝酿的时间和耗费的心血,事后想来每每令我们感慨万千,但书的整体形象和编排还略有缺憾,个别内容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今天能有机会再版自己的著作,为它们增光添彩,确实要感谢各界朋友及社会上广大读者的支持和鞭策,更要感谢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原朋先生是二著再版的倡导者。他那睿智的眼光、犀利的视角和机锋的语言,常常撼动人的心灵,没想到他对书中承载的信息的感知是那样的深切。在我们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文化业高手,而早巳成为一位心灵上的共鸣者。感谢命运把他安排在出版界!

沈勇先生承担了本书的编辑工作。作为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他把二著看成了自己的作品,细细地雕琢着。谢静云为本书的排版、插图多日辛苦加班。两书的每张配图编排都凝结了他们的劳动和心血。

感谢新华社、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达志图片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为本书提供了精美的图片。

要感谢的人还很多。二著的信息经由他们向读者传递得更到位了。捧在手里的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改进,想必读者会有感受。我们相信,一本书能否在历史上留存下来,能存在多久,历史会给出答案的。

是为记!

晓林秀生

2006年12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不见的心(附光盘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晓林//秀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60934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