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遥望帝都挥热泪
内容
编辑推荐

王侯公爵的“丰功伟业”,乱世帝都的悲喜往事!

本书从身处乱世的帝都为切入点,试着为读者展现王朝倾覆之前帝都内的人与事。在这里,有大火三月不灭的秦朝都城咸阳;有被新莽、绿林、赤眉轮番劫掠的西汉都城长安;有开启诸侯割据局面的东汉都城洛阳;有三国时期,上演征伐不断的魏都洛阳、蜀都成都、吴都建业;有几度遭遇劫难,繁华烟云已成往事的唐都长安;有在隐患与矛盾重压下,富而不强的北宋都城汴梁,有延续赵宋国脉,偏安一隅的南宋都城临安。有不到一个世纪就仓促收场的元朝大都;有见证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陨落的明都京师。虽然这些帝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故事,但是他们如同历史的明珠一般,折射出历代王朝的兴衰变迁,历史人物的荣辱沉浮。

内容推荐

都城是一个华丽的陷阱。看上去宏伟壮丽,里面却包藏着无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乱世,帝都更是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心。有人想趁乱取利,有人起趁乱夺权。忠诚与奸侫、阴谋与正直,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目标。

在这个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密布着扑朔迷离的阴霾。包括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内,每个人都不清楚自己是谁的猎物,他们只能不断地追求更大的权力,以猎取更多的生存机会。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在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真真假假,谁又能分辨得清楚?

目录

前言

咸阳:楚汉之争的财注

从始皇宾天说起

“先入咸阳者王”

“还军灞上”与“燃城三月”

长安:蟒翻身,天下皆动

刘邦斩蛇,蟒乱两汉

王莽其人其事

新朝不新

洛阳:州牧制改革,谁为你买单?

阉人与党人的交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州牧改革”乃为一已之私?

三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洛阳:乱世末期的接连篡位

成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建业: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长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僖宗皇帝坐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城再次陷落

东京: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个凡人

“书画皇帝”守徽宗,可与亡国之君同

女真灭辽剑南指,拱卫东京辨奸忠

金人毁约复攻宋,靖康之耻燕中

临安:风雅有余,气魄不足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

赵氏江山日斜阳,元军灭宋追二王

大都: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

皇位更迭,一场走马灯式的表演

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京师: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陨落

宦官独裁者

“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闯王来了不纳粮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宋义还说,论上阵打仗我宋义不如你项羽,论运筹帷幄你项羽不如我宋义,实际上是在讥讽项羽有勇无谋。他还传下命令,凡是凶猛、违逆、贪功而不听号令的人,格杀勿论。项羽听到这话很不舒服,心中的那股反动情结开始作怪了。

项羽虽然动了杀机,但要杀宋义还需要一个理由。项羽正愁找不到借口的时候,宋义正好要送自己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当宰相,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这个地方停下来为儿子设宴饯行。当时天降大雨,天气寒冷,士兵们又冷又饿,宋义等人却躲在帐篷里饮酒作乐。项羽抓住这一点激起士兵对宋义的不满。项羽说,“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敝’。”

意思就是说,正在进攻秦军的时候却在这里停留不前,时逢饥荒,军中缺粮,你宋义不率领大家渡过黄河依靠赵国提供军粮,反而让士兵们吃野菜和豆子,而且你还在这里大吃大喝!你非要等秦军疲惫了再打,以秦军的实力,攻陷巨鹿就在朝夕。等秦军攻下巨鹿后,非但不会疲惫,反而会变得更加强大。况且我军刚刚吃过败仗,士气低落,特别需要一个胜利来鼓舞士气,楚怀王把全国的兵力都调拨给你指挥,你却辜负大王的信任,实在是严重失职!

等到早上,项羽闯入宋义帐中,将其斩首。项羽还暗中派人追击并杀害了宋义之子宋襄,并同时派人报告楚怀王。怀王一听,傻了眼,认识到自己的确低估了项羽这小子。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再派一个主帅过去还会是同样的下场,整不好连自己的小命也得搭上,为了自保还是让一步吧。于是楚怀王任命项羽为主帅,率兵救赵。

项羽杀了宋义以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但从兵力对比来看,楚军数量远远少于秦军。为了激起士兵的斗志,项羽亲自率领全部人马渡河,并把所有的渡船凿沉,把所有炊具砸烂,把住的房屋也全部烧毁,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项羽这样做就是向士卒表明一定要拼死作战,没有后路可退。想要生存就只能奋勇向前了!楚军将士在项羽的带领下,如下山猛虎,打得秦军落花流水。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楚军一到巨鹿就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并与秦军遭遇,经过多次激战,项羽断绝了秦军的粮道,斩杀了苏角,生擒了王离,涉间拒不投降楚军,自焚了。

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当这些人看到,楚军士兵无不以一当十,楚军士兵的喊杀声震天动地,吓得这些诸侯们个个战战兢兢。

楚军大胜,军威大涨。各路诸侯无不感到敬服,纷纷归顺项羽。《史记》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描写的:“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看来真把他们吓坏了。项羽用他的智慧与气魄征服了各路诸侯,真正成为了诸侯的上将军,成为各路反秦义军公认的首领。

巨鹿之战失败后,章邯在随后与项羽的战斗中节节败退,由于害怕赵高陷害,于是率秦军余众投降项羽,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中。章邯虽被封王,但降楚的秦军的就没那么好运气了。这些诸侯国的士兵像虐待动物一样虐待这些秦朝士兵。秦军士兵在私下里就开始合计了,如果回去攻打咸阳,能打下来最好,打不下来咱们的妻儿老小可都在城中啊,秦肯定会诛尽父母妻子,到时候该怎么办?

本来是秦军私下的谈话,没想到被人听到后禀报了项羽,这下可惹了杀身大祸。而且这一杀就二十万条性命。项羽召集手下商讨此事,得出结论是秦军投降后还是一个很大的隐患,特别是到了关中地区——这些秦人的老家,难保他们不造反。项羽一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算了,二十万降兵就这样被活埋了。这样,秦军在河北投入的主力军三十余万,全部被消灭。因此,巨鹿之战成为反秦战争的转折点。

到这里,我们该看看刘邦这一路了。楚怀王任命刘邦为砀郡(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长,封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进军咸阳。

为什么派刘邦进军咸阳呢?是楚怀王偏心么?要我说,也是,也不是。说他是,是因为如果怀王不同意,刘邦也去不成;说不是,是因为举荐刘邦的另有其人。

当时,诸侯都畏惧秦军强大,“诸将莫利先人关”,没有人报名参加攻打关中的活动。只有项羽吵着要去,原因就是秦军打败了项梁的部队,他想快点报仇。但是,老将们并不同意让项羽去。原因是他们认为项羽为人急躁、凶悍而且好兴祸端。而且项羽非常残暴,在攻下襄城后没有留一个活口,全城人都被坑杀了。现在看来,这些人说得还真对,秦军的二十万不也被项羽活埋了么。

这些老将向楚怀王进言,要求怀王派一位宽厚的长者向西进攻关中,“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这样做可以向秦朝的父老兄弟昭示怀王仁爱。诸将之中,只有刘邦素有长者之风,因此是这个职位的不二人选。楚怀王权衡利弊,最终还是没有答应项羽的请求,而是派刘邦西进,攻打关中,进取咸阳。

刘邦率军攻下颖川,直逼南阳。刘邦与南阳军队激战后拿下南阳,南阳太守吕龄逃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坚守不出。刘邦派兵把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两军开始对峙。这时,一人星夜造访刘邦大营,这个人叫陈恢,是吕龄的家奴。陈恢对刘邦说,如今秦朝百姓都坚守城池并非是因为对秦效忠,而是怕投降之后被活埋(看来又被那些老将们言中了)。如果刘邦能够善待这些投降的秦朝百姓,秦朝其他城池也会望风而降,他也愿意帮助刘邦实现先入咸阳的愿望。刘邦当然高兴了,这个可是个稳赚的买卖啊,于是同意了陈恢的建议。事情真如陈恢所言,宛城投降带来了连锁反应,各地纷纷效法宛城,献城自保,刘邦“引兵西,无不下者”。此时,章邯已经投降项羽。

P18-20

序言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是一部治乱史。治世的承平与乱世的纷争为后人描出一幅壮阔宏伟的图景。虽然治世与乱世不能平分秋色,但在二者之中,乱世更具独特魅力。而作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帝都,则是这一魅力的会聚点。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都城自夏王朝以来共有二百一十七座。根据建都时间的长短,人们又有“五大古都”、“七大古都”之说。由于篇幅有限,本书只选择其中几座向读者展示乱世王朝的众生相。

班固的《白虎通义》解释“帝”为“德合天地者”,即皇帝是天的儿子,上天派往下界治理人间、并使之合序之人。帝都,不仅是皇帝的居所,同时也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都城的营建乃王朝之大事。自古以来,任何王朝都会不遗余力地营建帝都,王朝的统治者想用华丽的宫殿、宏伟的城池彰显皇权的威严和天子的至高至大,并希冀王朝的永存和万世的传承。正所谓:“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除了宏伟,都城还是一个华丽的陷阱。看上去宏伟壮丽的帝都,里面包藏着无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特别是在乱世,帝都更是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心,是政治人物青睐的舞台。有人想趁乱取利,有人想趁乱夺权。乱世的帝都有想象不到的险恶。忠诚与奸佞、阴谋与正直,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目标。他们利用外戚的身份、皇帝的宠爱排除异己、党同伐异。在这个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密布着扑朔迷离的阴霾。包括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内,每个人都不清楚自己是谁的猎物,他们只能不断地追求更大的权力,以便猎取更多的生存机会。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在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真真假假,谁又能分辨得清楚?

本书就是从身处乱世的帝都为切入点,试着为读者展现王朝倾覆之前帝都内的人与事。在这里,有大火三月不灭的秦朝都城咸阳;有被新莽、绿林、赤眉轮番劫掠的西汉都城长安;有开启诸侯割据局面的东汉都城洛阳;有三国时期,上演征伐不断的魏都洛阳、蜀都成都、吴都建业;有几度遭遇劫难,繁华烟云已成往事的唐都长安;有在隐患与矛盾重压下,富而不强的北宋都城汴梁,有延续赵宋国脉,偏安一隅的南宋都城临安。有不到一个世纪就仓促收场的元朝大都;有见证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陨落的明都京师。虽然这些帝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故事,但是他们如同历史的明珠一般,折射出历代王朝的兴衰变迁,历史人物的荣辱沉浮,而将其连成一线的,就是在战乱纷争和政治倾轧中,每一座都城显现的乱世王朝的悲壮。

帝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浮,王朝在历史的岁月里更替,人物在历史的选择下粉墨登场或黯然离去。透过这条线索,可以窥视出王朝末期政治的黑暗,文化的没落,社会的纷纭,人性的扭曲……

后记

感谢各位读者购买、阅读此书。

此书的写作工作结束之时,农历丁亥年的脚步已经临近。距离秦朝灭亡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距离明帝都京师的陨落已有三百六十余年的时间,从秦末的咸阳到明末的京师,乱世的人喊马嘶仿佛仍在耳边,帝都的政治斗争仿佛还在眼前。

在岁月的打磨下,往日繁盛的帝都洗尽铅华终归平凡。站在帝都的遗迹上,除了感叹乱世王朝的悲壮外,还有一丝怅然。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落的王朝在历史无情的审判下,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与启示。王朝的兴与衰,乱与治都化作了一页历史被后人解读。《新唐书·魏征传》里有这样一句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乱世帝都里的这些人和事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放松的同时,还能有一丝感叹。

乱世为滚滚的历史洪流掀起腾空巨浪,同时也开启了大乱之后的大治。许多历史人物就是利用乱世建功立业,终成一姓王朝的缔造者,将下一个承平带入自己的纪元。但是王朝兴替的历史往复也会在王朝的末期被形象诠释。王朝就是在大乱与大治中循环着它的轨迹,乱世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正如《夜宴》所说,乱世是欲望的进发,也希望这些人和故事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为本书出版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人们。感谢陈建军老师,刘玉浦老师,感谢王勇、谢仲伟编辑;感谢北京牧工作室,感谢好友张程、吴比为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重庆出版社!没有你们的热情关注和鼎力支持,就不可能有此处女作的面世。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在给了我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在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许多前辈的历史专著和学术论文,在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热心的能百忙之中读完此书的读者朋友们。你们的热情鼓励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与源泉!

谢谢大家!

李响

二00年二月十六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遥望帝都挥热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6670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7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