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旷世文人郁达夫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郁达夫的少年时代开始,通过中学生活、留学日本、返国之初、在北京和武昌、复活创造社和向往南方革命、在时代方向转换的时候、与王映霞热恋、建立新家、被“左联”除名之后、在福建从政并投身于抗战洪流、在新加坡宣传抗日救国、艰苦斗争和牺牲等十四章内容,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叙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1921年,一部名叫《沉沦》的震世骇俗的小说集风行沪上,郁达夫因而声名鹊起。郁达夫风流倜傥,称得上少年情种。他与王映霞之间那一段以激情始,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被认为始“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叙说了这为旷世文人的传奇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破落的书香之家/1

大难不死/5

皮鞋风波/6

羡慕赵家少女/8

到杭州去/10

第二章 中学生活

考上杭州府中/11

在嘉兴府中就读/13

重新转入杭州府中/15

两次就读教会学校/17

第三章 留学日本(一)

到岛国之初/19

考取官费生/22

性苦闷/23

弃医学文/25

沉入书海之中/26

订婚/28

两次考场落榜/30

筵四章 留学日本(二)

参与组织创造社/32

回国办刊/35

《沉沦》出世/37

在安庆法政学校任教/38

《创造》季刊出版/40

回国/42

第五章 返国之初

“孤竹君之二子”/43

与胡适论争/46

对孙荃的复杂感情/50

《创造周报》与《创造日》问世/55

受聘为北大讲师/57

第六章 在北京和武昌

更加苦闷和愤懑/59

旧习未改/6l

与太平洋社合作/63

同情沈从文/65

赴武昌师范大学任教/67

第七章 复活创造社和向往南方革命

复活创造社/69

南下中山大学/71

因故返京/73

重返广州/75

第八章 在时代方向转换的时候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79

脱离创造社/82

闪光的思想/84

第九章 与王映霞热恋

一见钟情/88

穷追不舍/92

“日记”风波/98

得到王家支持/101

第十章 建立新家

重逢鲁迅/103

建立新家/105

秘密参加太阳社/107

编《白华》和《大众文艺》/110

游览普陀梵岛/113

做调解人与和事佬/115

在安徽大学执教的风险/117

裂痕初现/118

第十一章 被“左联”除名之后

参加“左联”和被开除/120

反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123

悼念徐志摩/125

创作复苏/127

举家迁杭/130

撰写游记、传记及其他/132

建造“风雨茅庐”/135

第十二章 在福建从政并投身于抗战洪流

应陈仪邀请赴闽/137

忙于讲演和写作/139

痛悼鲁迅逝世/142

为郭沫若回国尽力/144

热情宣传抗战/148

赴抗日前线劳军视察/151

家庭矛盾公开化/153

重返福州/156

第十三章 在新加坡宣传抗日救国

急忙出国/158

主编《星洲日报·晨星》等刊/160

毁家/161

支持抗战文艺事业/163

国恨家仇志更坚/166

与林语堂的真挚友谊/168

与李筱瑛的一段情/170

担负抗战重任/172

第十四章 艰苦斗争和牺牲

撤退/174

与敌人周旋/178

被汉奸告密后/181

牺牲/184

试读章节

3 皮鞋风波

1902年春天,郁达夫8岁,被母亲送进一家书塾读书。他夹着绿色的书包,拖着红纹小辫,跟着姓罗的启蒙老师读了一年后,转入魁星阁书塾从张惠卿学习。过了一年后,1904年又转入公立的春江书院就读,直到1907年该书院改为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时止。

郁达夫前后读了将近5年左右的书塾。对于书塾刻板的读书生活,他是颇有些不满意的。但是,由于他天性聪慧,他对书塾的学习内容都能应付自如,尤其对中国的古典诗歌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并开始练习写得一手像样的诗了。

郁达夫读完5年书塾后,便进入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这小学堂是接受西方文化的一所新学校。所学的课程除了有英语外,还有许多反映近代科学的新鲜知识的。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跟旧式的书塾完全不同。自然,在这学堂里也仍然保留有许多国学知识的学习,如《古文辞类纂》、《十三经注疏》、《御批通鉴辑览》都当作教科书。

当时的人们已开始崇尚进人新学堂就读。所以当富阳县立小学堂创办时,虽然只不过是将旧书院的旧考棚撤去了几排,造成一间像鸟笼似的中国式洋房,但很多人家的子弟都要到这问学堂来读书,甚至有几位是进过学的秀才,年龄已在30左右了。相比之下,郁达夫在全校的学生当中,无论年龄和个子都属于最小的。

郁达夫年龄虽小,但由于聪敏好学,结果第一年各科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以上。取得类似成绩的,还有四位同学。结果,学堂堂长和知县便要郁达夫和其他四位同学跳级学习,升入了高两级的级里。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事情。但是,由此也给郁达夫家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到第二年春天开学的时候,母亲陆氏辛辛苦苦筹了几十块大洋的学费书籍费缴交给学堂后,郁达夫要她给自己买一双皮鞋来穿。他当时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觉得在制服下穿上一双皮鞋,挺胸伸脚,得得得得地在石板路上走去,就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情;跳过了一级,升进了一级的我,非要如此打扮,才能够压服许多比我大一半年龄的同学的心。”这种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却苦了做母亲的陆氏。她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虽然一时再也筹不到买一双皮鞋的两块大洋了,但她认为自己认识那些皮鞋店的人,先赊欠一下。于是,她带着儿子跑了好几家皮鞋店。开初,店里的人对郁达夫都很客气,摸摸郁达夫的头,一双一双的皮鞋拿出来给他试脚。但是,一听到要赊欠的时候,却都白了眼,脸上现出苦笑,甚至板起了脸,予以拒绝。陆氏万万没有想到竟有这样的遭遇,心里难受极了,不但涨红了脸,而且差点要流出眼泪来了。她只好带着儿子默默地回到家里。然后,她含着眼泪上楼去拣了一大包衣服,走下楼来,从后门走出去。这时,郁达夫懂得母亲是上当铺去以衣服抵押现钱的。于是,他心酸极了,边哭边喊,赶到后门把母亲拖住,并拼命地叫道:  

“娘,娘!你别去罢!我不要了,我不要皮鞋穿了!那些店家!那些可恶的店家!”

郁达夫边说边跪在母亲的面前,流淌着热泪的两眼仰望着母亲的脸。这样一来,母亲再也忍不住了,也呜呜地放声哭了起来。邻居看见此情此景,都以为郁达夫得罪了母亲,走来相劝。郁达夫愈听愈觉得悲哀,母亲也愈听愈哭得厉害。结果郁达夫又向母亲赔了不是,母亲由间壁的大伯伯劝到他们家里去,才算结束了这一风波。

这一风波给了郁达夫很大的刺激。从此之后,他不但不穿皮鞋,而且不想要新的衣服和用具。同时,他更是拼命地用功读书,只愿意和穷苦同学往来,仇视有钱的人、经商的人。 

4 羡慕赵家少女

郁达夫在小学堂就读时,因为年纪最小,自小习惯于孤独,又刻苦好学,因而一直对同学中谈论男女的问题不感兴趣,并且怕跟女同学接触,甚至见到女同学时有自惭形秽之感。

可是,久而久之,他对一位赵家少女,却产生了一种异样的心理。这位少女是一位在上海开店,颇为富有的商人赵某的侄女,跟寡母和一位年轻的女仆,住在一幢很大的房屋里。

郁达夫因为和赵家少女的住处比较近,因而三天两天,总有着见面的机会。相见的时候,每当她向郁达夫微笑一下,点一点头时,他马上变得头昏耳热,胸腔里的一颗心突突地跳个不停。因而,他上学时或放学回家时,以及平时在家或外出时,总想回避和她相见。他每当遇见过她后,或用功很疲乏,将眼睛离开书本的一瞬间,心里却又希望着她能再来一次,再在自己面前微笑一次。  

显然,郁达夫的童心已被这赵家少女搅乱了。而且,他这重重包裹着的这一颗无邪的心,终于被坐在他左边的一位同学看出来了。一个礼拜六的下午,赵家少女到另一女同学倩儿家去玩。那位看出了他的心的同学,便把郁达夫拖到倩儿家去一道玩。

到了倩儿的家门口,郁达夫不愿进去。但倩儿、赵家少女和另一女同学已闻声笑着跑出来了,他只好低着头,红着脸,跟她们到了室内。很快,三个女同学和那位男同学便玩起骨牌来。郁达夫则坐在那位男同学的背后,眼睛虽然时时注视着牌,但也多次偷看了她们的脸部。玩过了牌和吃过夜饭后,郁达夫便跟她们有说有笑了。临走之时,倩儿的母亲还叫他提上灯笼,把赵家少女送回家去。从这一回后,他便不时上赵家和另外两位女孩家了。

1909年春,郁达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小学堂,并获奖,得《吴梅村诗集》一部,成为他专心研求韵律的开始。毕业时,学堂大厅上摆起了五桌送别毕业生的酒宴。郁达夫连喝了几杯酒后,便走出校门,踏着月光,朝着赵家走去。当他来到赵家时,那位赵家少女的母亲和女仆正好上街买蜡烛水果等过年宵的物品去了,只剩赵家少女坐在大厅上的桌子旁,在洋灯下练习写字。听见有脚步声时,她头也不转,只轻声问了一声:‘是谁?”郁达夫却故意不作声,轻轻地走到她的背后,一口吹灭了那洋灯。顿时,月光如潮水似的浸漫了大厅。她大叫一声之后,默默把头转了过来。郁达夫看见她那张美丽的嫩脸,和黑水晶似的眼睛,再也忍不住了,便伸出两手去捏住她的手臂。两个人都没有说一句话。她仍坐着,微笑着,看看郁达夫,看看月亮,郁达夫也只是微笑着看看她和看看厅中的空处。

两人这样在月光里沉默地相对着许久后,赵家少女才开口说话:‘今晚你在喝酒?”郁达夫答道:“是的,是在学堂里喝的。”说后他才放开了两手,向她身边的一张椅子里坐了下去。

接着,赵家少女又说:“明天你就要上杭州去考中学去么?”“唉,是的,明朝坐快班船。”郁达夫回答道。两人又沉默了好久。直到听见门外她母亲和女仆说话的声音渐渐地近了,赵家少女才忙着把洋灯点亮。

赵家少女的母亲进来后,便向郁达夫说了些道贺的话,郁达夫也告诉她,明天便去杭州。再过不到半小时,郁达夫便匆匆告辞回家去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回味着刚才在月光里和赵家少女相对时的沉醉似的情形,忽然感到一点如同水一样的春愁。

郁达夫这一经历,虽然还说不上是什么初恋,但却说明他已萌生了对美丽的异性的羡慕之情,而且已由害羞变得大胆,由性知识发育落后变得早熟了!

P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旷世文人郁达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炎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50562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鄂新登字01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