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电子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富兰克林、法拉第、麦克斯韦、莫尔斯、贝尔、贝尔德、开尔文、爱迪生、马可尼、波波夫、德福雷斯特、冯·诺依曼、摩尔、比尔·盖茨,14个耳熟能详的名字,14个电子科技中最富代表性的开拓者和功臣。通过他们一代传一代、前呼后应的科学接力,展现出的是一部形象的电子科技发展史。

谁说发明家就没有科学家来的重要?后者认识世界,前者改造世界。没有了这些冲锋陷阵的发明家,就没有今天的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电脑,以及互联网!人类失去它们,世界将会怎样?

内容推荐

富兰克林,这个染匠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攫雷电于九天,在西方第一个揭开了雷电之谜。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奠基者和创立人,掀起的“是物理学从牛顿以来的一次最深刻和最富有成效的变革”。“多少人只是满足于证明无线电实用的可能”,马可尼和波波夫却让电磁波走出实验室,“让 无线电真正用于实际了”。因为发明了三极管,德福雷斯特被控告“公开行骗”。然而历史却证明,他发明的是“空中帝国的王冠”。

莫尔斯、贝尔、贝尔德、开尔文、爱迪生、冯·诺依曼、摩尔和比尔·盖茨,他们在电子科技的探索历程中披荆斩棘、叱咤风云。没有他们发明的电报、电话、电视、电灯、电脑等,世界将不再精彩。

目录

序/1

攫雷电于九天的人/1

印书学徒/2

天涯海角/5

筚路蓝缕/8

电学领域的垦荒者/10

我让这些见解去碰碰运气/13

著名的风筝实验/15

人定胜天/18

“我出生得太早了”/20

电磁理论的奠基人——法拉第/25

铁匠的儿子/26

科学在召唤/28

青出于蓝/31

电磁之谜/34

十年徘徊/37

“啊,电流!”/40

向纵深挺进/43

创立新说/45

老骥伏枥/50

莫尔斯和电报/53

在“萨丽号”上/54

攀登/55

突破/57

“丑小鸭”/59

一步之差/61

伟大的时刻/62

开尔文—-不畏失败的—生/65

小大学生/66

后生可畏/69

在真理的边缘/71

海底电缆通信理论/74

无权的董事/76

劈浪向前/78

他的伟大所在/82

麦克斯韦和电磁理论/87

父和子/88

少年数学家/90

利器在手/93

接过法拉第的火炬/96

在阿伯丁/98

“应该突破它!”/99

大厦建立起来了/101

千秋是非/103

这正是电磁波/108

电话发明家贝尔/111

语音学世家/112

根深叶茂/113

了不起的理想/114

两年苦战/117

难忘的时刻/118

不知疲倦的宣传家/120

传遍全球/122

发明大王爱迪生/125

笨鸟先飞/126

“快报!快报!”/128

小电报师/130

多灾多难的发明家/132

一鸣惊人/134

喜事临门/136

会说话的机器/138

把光明带给了人类/143

啊,电灯!/146

天才出于勤奋/149

马可尼和波波夫/153

赫兹波引起的轰动/154

群雄逐鹿/155

波波夫脱颖而出/156

世界上第一份无线电报/159

马可尼崭露头角/160

“把鸡蛋立起来了”/163

两种遭遇/166

马可尼超过了波波夫/169

飞越大西洋的信号/173

再接再厉/176

发明权的诉讼/179

海洋上的信使/18l

马可尼成功的秘诀/185

给无线电装上心脏的人/189

憧憬/190

爱上了无线电/192

马可尼的启示/193

在煤气灯下/195

真空三极管诞生了/197

一泻千里/199

探索新器件/202

永无止境/204

电视发明家贝尔德/207

少年的梦/208

鸿鹄之志/210

前人的脚印/212

鸡窝里的凤凰/213

一张活生生的脸/216

时代跨过了他/218

电脑之父冯·诺依曼/221

阿伯丁月台上的邂逅/222

匈牙利天才少年/224

“埃尼阿克”呱呱坠地/227

“冯·诺依曼机”/231

普林斯顿的攻关战/234

《计算机与人脑》:最后的著作/236

摩尔和摩尔定律/239

硅谷之父:肖克莱“下海”/240

裂变:“仙童”神话/245

摩尔的伟大发现/250

另立门户:英特尔崛起/254

“三驾马车”/258

奔腾的心/260

摩尔定律过时了吗?/266

软件奇才比尔·盖茨/269

西雅图童子军/270

湖滨中学的电脑迷/273

哈佛大学辍学生/278

初创微软公司/283

把握机遇:蚂蚁傍上巨人/287

视窗与微软帝国/292

天才与魔鬼/297

附录:电子科学技术史和人物年表/304

后记/324

试读章节

“啊,电流!”

法拉第刚解脱皇家学院的负担,不料他又成为实业界争夺的目标。不少公司和厂家,争先恐后地用重金聘请法拉第,都想网罗这位后起的化学家当他们的技术顾问。

1830年,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法拉第接受了一些业务,得到1000镑酬金。这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对他的生活自然有很大帮助,他的妻子再也不用为衣食和房租发愁了。据他的学生和密友丁铎尔估计,照这样下去,他每年的收入可以增加到5000镑以上。但是这些“生意上的事务”要牵扯法拉第的很多精力和时间,常常影响他的研究工作。法拉第感到为难起来,他再次面临着生活道路的选择:一条路是营利致富;另一条路是清贫一生,去追求科学真理。究竟何去何从呢?

法拉第很快做出了抉择。他谢绝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聘请,全力投入研究工作。这样做尽管生活要苦些,温存的妻子却毫无怨言。法拉第很受感动,还有什么比能够理解自己的事业更宝贵呢!丁铎尔后来感慨地说:“这位铁匠的儿子,订书商的学徒,把他的一生总计起来,一方面可以得到15万镑的财富,一方面是完全没有报酬的学问,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结果他选择了后者,终生过着穷困的日子。然而这却使英国的科学声誉比各国都高,获得接近40年的光荣!”

俗话说,“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法拉第摆脱了羁绊,终于展翅高飞,开始他科学上的全盛时期。

1831年是法拉第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的秋天似乎格外晴朗。天气已经有些凉意,法拉第还是穿着那件朴素的外套,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工作。他的电学实验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这时,法拉第已经把电池组增加到120个电瓶。这意味着初级线圈的电流同最早相比,增大了120倍。他用作实验的线圈,也不知更换了多少。

法拉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他小心翼翼地合上电闸,强大的电流通过线圈,不一会导线就发热了。法拉第转过头注视着电流计,指针像是固定了一样,还是纹丝不动。

一种失望的情绪涌上心头。一个有信念的科学家是不怕失败的,然而事情却这样无情。呕心沥血十年,竟然毫无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法拉第望着实验台上散布的线圈、电瓶和电流计,就像一个作家看着自己不能出版的作品一样,又心疼,又惋惜。

一个有见识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既要不怕失败,又要正视失败,关键就在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决定进退之前,法拉第慎重地做了一次最后的考虑。

他复查了全部实验记录,对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也都做了反省,并且逐件检查了实验器具,连一根导线都不放过。在检查电流计的时候,法拉第无意中注意到:他每次实验都是先接通电源,再转过头来观测电流计。

问题会不会就出在这里呢?

他马上把实验台重新布置好,进行检验。这次法拉第特地把电流计摆在电源开关旁边,以便操作的时候他的目光可以一直监视指针。

法拉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流计,然后用手合上了电源开关。就在线路接通的一刹那,电流计指针跳动了一下!这个时间非常短暂,稍不留意就发现不了。法拉第过去的多次实验都忽略了这个细节,这次终于捉住了这稍纵即逝的“一刹那”。

“啊,电流!”法拉第欣喜若狂,不由得喊了起来。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他说来,这却是整整怀了十年的理想啊!

这位百折不挠的科学家把实验重复做了几次,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他确信胜利已经在望。  法拉第乘胜前进,又改进了实验仪器。

他用软铁环代替木棍做线圈的芯子,效果更明显。在断开或者接通初级线圈电流的一瞬间,次级线圈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摆动得很厉害。

成功使法拉第非常兴奋,但是他没有陶醉。这位严肃的科学家激动地思索着,应该怎样评价和分析这个发现。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个实验是从初级电流感应出次级电流,换句话说,是从电变成电,好像同磁没有关系。而法拉第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从磁产生电”,他的理想好像没有达到。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发现仅仅意味着“从电变成电”,那又有一个问题不好解释一为什么要在初级电流接上或者断开的一瞬间,次级线圈才有电流产生呢?这种初级电流的突变会不会同磁有关系呢?

为了弄清这个疑难问题,法拉第继续进行实验。几天以后,他进一步发现,如果改变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间的位置,或者是改变初级线圈的电流强度,次级线圈也有感应电流发生。法拉第顿时明白了,一定是初级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磁的作用,使次级线圈感应出电流。为了证实这个判断,法拉第索性把初级线圈拆掉,用一块磁铁来取代它。他让磁铁穿过次级线圈环,电流计的指针也随着磁铁的运动而摆动!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原来是通过次级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引起了感应电流。换句话说,正是运动的磁产生了电流,法拉第酝酿和追求了十年的理想实现啦!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它继奥斯特等人的实验之后,进一步揭示出电和磁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为近代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法拉第终于成功了。他用自己的意志和智慧,在电子科学技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我们看来,他结束了这场持久战,可以稍为休息一下了。但是法拉第没有停顿,他找来一块大的马蹄磁铁,把一个铜线圈放在磁铁中旋转,线圈中就感应出持续的电流来。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他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这一年的除夕,法拉第满面春风地向他的亲朋好友表演了这个新发明。

这是一台别致的装置:只见一个中心有轴的圆形铜盘固定在支架上,铜盘取垂直方向,并且伸进一块水平固定的马蹄形磁铁两极间。铜盘的中轴连接一根导线,铜盘边缘同另一根导线保持接触,两根导线同一只电流计相连。在圣诞节日烛光的映照下,铜盘更显得光泽夺目。客人们围在四周,兴趣盎然地观看着。

法拉第大声宣布:“开始!”只见他快活地转动摇柄,铜盘在两个磁极间不停地旋转起来。由于铜盘的各部分都切割了磁力线,电流针的指针逐渐偏离零位,微微颤动地指示出电流的读数。铜盘转动越快,电流的读数越大。

客人们赞不绝口。只有一位好挑剔的贵妇人不以为然,她取笑地问法拉第:“先生,你发明的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把手放在胸前,微一欠身地回答:“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这台小发电机在今天看来,确实像一个简单的玩具,事实上法拉第也没有把它付诸实用,然而它却是现在所有发电机的“老祖宗”。这个发明在近代科学史上的意义是深远的。人类从此打开了电能宝库的大门。

P40-43

序言

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电子科学技术是比较年轻的,它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个领域,并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电脑,以及互联网等各种发明相继诞生,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每一门科学技术都有它的开路先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巨匠。电子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人类智慧长期积累的结果,有无数科学家和发明家为它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选取的14位代表人物,都是在电子科技的探索历程中披荆斩棘、叱咤风云的开拓者和功臣,是人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他们是:富兰克林(攫雷电于九天的人)、法拉第(电磁理论的奠基者)、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创立人)、莫尔斯(电报发明家)、贝尔(电话发明家)、贝尔德(电视发明家)、开尔文(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者)、爱迪生(发明大王)、马可尼和波波夫(无线电发明家)、德福雷斯特(给无线电装上心脏的人)、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摩尔(摩尔定律发现者)、比尔·盖茨(软件奇才)。

本书的撰写有两个独特的地方一是把每一位传主放在电子科技史的长河中来立传,并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照应和继承关系;二是既选了电子科学家,又选了电子发明家,把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一代传一代、前呼后应的科学接力,把电子科技发展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出来。可以说,它既是一本群英荟萃的世界电子英雄传,又是一部比较形象的电子科技发展史。

科学发现往往是一场伟大的接力赛,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以电子科技史上最辉煌的成就电磁理论为例,它的创立就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法拉第为它打下了坚实的地基;麦克斯韦在上面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大厦;大厦立起来了,但人们不敢去住,担心它倒塌,是赫兹证明了这座大厦的不朽。他发现了电磁波,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最后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们共同谱写出一曲耐人寻味的科学三部曲。

而另一方面,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是认识世界,一个是改造世界,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没有赫兹发现电磁波,就不可能有马可尼和波波夫发明无线电;没有无线电的发明,电磁波永远不能走出实验室,给世界带来如此深刻的变化。由于技术发明带有实用性质,一些发明家往往并不是专家学者,社会上存在着重科学家、轻发明家的倾向,这实际是一种偏见。本书选了多位电子发明家做传记主人公,充分肯定了发明家在电子科技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电报、电话、电视,都是电子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所以选了莫尔斯、贝尔、贝尔德一有意思的是,莫尔斯本来是个画家,而贝尔德只是个业余爱好者;爱迪生是著名的大发明家,他是录音机的鼻祖,也是“爱迪生效应”的发现者,也选了;德福雷斯特虽然也是个业余爱好者,他发明的电子三极管却一鸣惊人,在电子史上起了里程碑的作用;马可尼和波波夫,两位命运不同的无线电发明家,是作为合传来写的。开尔文既是一位大科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工程师,一生发表了六百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七十种发明专利。他领导铺设了大西洋海底电缆,三起三落,十年努力,才大功告成。

电子科技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宠儿。书中所选的冯·诺依曼、摩尔和比尔·盖茨,是世界电脑业的三位标志性人物。

冯·诺依曼是一位文艺复兴式的科学全才,他在现代数学、量子力学、原子能、空气动力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都做了开创性工作。冯·诺依曼在1945年提出的计算机原理,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其结构都没有跳出“冯·诺依曼机”的基本模式。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按几何级数规律增长)所创造的神话,使电脑芯片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永葆青春。它就像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统治了硅谷乃至全球计算机业整整四十余年。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成为纵横天下的软件帝国。他统领开发的视窗Windows,为全世界的个人电脑提供了一个奇妙无穷的窗口。正是这位电脑神童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立下了不朽功勋。

松鹰

2007年3月27日于成都兀岭书房

后记

《电子科学发明家》初版问世后,有幸得到专家的推崇和读者的好评,很快销售一空。后又重印三次,也已售罄。书中的部分章节曾多次被国内科普书著或学术论文引用,或被《新华文摘》全文选载,有的故事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奥秘》等刊物改编成连环画。笔者欣慰地看到,时过二十多年,该书的生命力仍然未减。2005年仍有国内大学将该书列为全校新生的“公共必读书目”。

感谢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科图书编辑中心主任王钦仁的鼎力支持,《(电子科学发明家》得以再版。初版共收入十位电子科学发明家,这次修订增加了电视发明家贝尔德、电脑之父冯·诺依曼、摩尔定律发现者摩尔、软件奇才比尔·盖茨四位人物,书的容量有所增加。书后的附录《电子科学技术史和人物年表》也做了增补。书名改为《电子英雄》。

借此再版的机会,向对本书给予过宝贵帮助和鼓励的王梓坤、孟昭英、周孟璞、庄似旭、公盾等前辈和朋友致以衷心的谢忱,感谢再版责任编辑杜海燕女士的辛勤工作。

松鹰

2007年3月16日于成都兀岭书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电子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松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5075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6.16-4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