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味孔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本书还了孔子本来的面目。这个孔子,当然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神化所利用的孔子,也不是被时光模糊得光剩下“至圣”光环的孔子,而是一个历史上所真实存在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孔子,一个中国第一位教师的孔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开中国百家争鸣先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孔子。

内容推荐

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的文字,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真正有关孔子的传记类文字,首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现当代,当推钱穆先生所著的《孔子传》、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及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孔子传》。

《人味孔子》则是从人性的角度,以翔实的考证为基础,用才情丰沛的笔墨,更近距离地感受孔子,还孔予以血肉之躯,其尝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实为当代孔子传记中的一部奇书。此书字里行间充盈着鲜活的文气,并插有六十多幅珍藏的图片,将孔子的精神与生平事迹演绎成最接近真相的读本。

目录

人味孔子

第一章 孔子形象素描

第二章 孔子的先辈们

第三章 孔子诞生之谜

第四章 “吾少也贱”的少年时代

第五章 “少能鄙事”的青年时代

第六章 孔子适齐

第七章 大河之融:孔子见老子

第八章 “学而不厌”:雒邑深造

第九章 “爱人”:孔子的仁学思想

第十章 中国第一座杏坛

第十一章 孔子仕鲁:杀少正卯

第十二章 孔子仕鲁:夹谷会盟

第十三章 孔子仕鲁:堕三都

第十四章 “郁郁乎文哉”:孔子的礼乐思想

第十五章 离鲁流亡

第十六章 流亡列国:子畏于匡

第十七章 流亡列国:子见南子

第十八章 流亡列国:肃慎之箭

第十九章 流亡列国:厄于陈、蔡

第廿章 流亡列国:叶公问政

第廿一章 流亡列国:重回卫国

第廿二章 离卫返鲁

第廿三章 “允执其中”:孔子的中庸思想

第廿四章 国老的参政议政

第廿五章 文献整理与著述

第廿六章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

第廿七章 坦荡与戚戚:君子与小人

第廿八章 公元前479年:孔子之死

第廿九章 孔子质疑

第卅章 孔子的后代们

附录一 孔子年谱

附录二 百家论孔

试读章节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日: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

孔子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子路为老师做好了后事的安排。他觉得老师生前没有享受过国君的待遇,这回死了就让他享受一回吧。于是还安排同学们分别担当了各种大臣的角色。

没想到孔子受苦出身,身体得到过长期劳作奔波的锻炼,大病竟也挺了过来。挺了过来的孔子知道了子路的这一番把戏,觉得又可气又好笑。孔子从来也没把富贵权位真正当回事,他只是一心要行道救世济众罢了。在他心里,他早已超出了那些诸侯君主了。不用说别的,单是拿这些学生以及自己的教育事业来说,哪一个君主能有如此不朽的事业?但是孑L子没有这样说,他只是就事论事地骂一顿子路罢了。他指着子路说:“我病了这样久,想不到你竟然干下这样一个欺诈的行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个知识分子(士),你却把我搞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什么国君。我这是欺哄谁?欺骗上天吗?多丢人呀!你觉得国君就大、我孔子就小?我与其以君臣的身份死在臣子的手上,还不如以师生的身份死在你们学生们的手里更好呢。有没有国葬有多大关系,我纵使死了得不到大葬的殊荣,难道我会死在路边上没有人来葬我不成?”

想一想,在孔门七十二弟子中,也只有子路能导出这样一幕可爱的悲喜剧。而我们在又一次畅想其师生情谊的时候,不得不深深佩服孔子在生死大节上的清醒和实在。

素描之十:孔子爱体育。

他那健壮高大的体魄(高一米九一),分明透着鲜活明亮的阳刚之气。而这种健壮与阳刚,与他热爱体育是分不开的。他教授学生们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就有两种体育项目,射是射箭,御是驾车。春秋末期,战乱频仍,驾驭战车与射箭尤其显得重要,这也就成为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

《礼记·射义》载:“孔子射瞿相之圃,观者如堵墙。”能够当三千学生的教师,虽不见得非要有小李广花荣一样的射术,也不用如后羿那样的可以射下太阳,但射术肯定也是一流的,而且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不然,孔子的射箭就不会吸引得鲁国首都曲阜那么多的人争相观看了。“观者如堵墙”,那可是个热闹场面。古人的当时,也是他们的“当代”,他们对于射箭时孔子的热情,远远的要超出我们当代的追星族。高大健硕、英姿勃发,再弯弓引箭,当是一个美好的画面。而且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少时贫贱并做过许多粗活的孔子,一定会在这种“如堵墙”的众多观众面前更加焕发出力量与刚劲,并让胸中充满着得意与快乐。难怪他会自信而又欢愉地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那一定是比箭吧!比赛之前,相互作揖礼让然后昂昂然走上比赛场。比赛完了,计算出中靶的多少以决定喝酒的多少,然后再去痛痛快快地喝上一通,那可真是君子的一种竞赛啊!”(“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孔子虽然身高力大,射箭驾车都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但他对此道有着深切的认识,并不只是争强好胜。他教育学生们的时候,也是告诉他们,只要勤学苦练、掌握好要领,射中就算技术不错了,没有必要非要射穿靶面,因为每个人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

别看孔子射箭会引得鲁国人“观者如堵墙”,其实他驾车本领比射箭还要精湛。“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弟子日:‘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达巷街上有人说孔子真是厉害,什么都会,只可惜没有什么能使自己成名的专长。林语堂先生译解达巷党人对孔子的这句评价最有意思,他说那个意思就是“孔子样样都通,却件件稀松”。听了达巷党人这样的话,有着多种专长的孔子不仅不烦不厌,还能够自我解嘲地说:“那我专练什么呢?赶马车呢?还是练习射箭?让我好好地练赶马车好了。”谐谑雅善的天性背后,不是正藏着忠厚的宅心吗?

其实,孔子不仅真的有着一流的驾车技术,还有着别样的驾车心得,那就是要求上了车,首先要站立端正,拉好扶手带,心无旁骛,不能向内顾盼,不能光顾着说话,还不能指指画画。(“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这可真是驾车安全的创始人,那个“执绥”,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系好安全带吗?可惜我们现代人,驾着车吸烟的、叽里呱啦打手机的,甚至有的看见了警察才将安全带虚虚地随便挂在胸前的,真是比二千五百多年的孔子落后多了。

素描十一:孔子是“难得糊涂”的鼻祖。

P16-18

序言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万花筒式的朝代走马灯般的逝去,唯有孔子与他的思想不朽。他的不朽,当然不是因为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尊崇与封谥,孔子恰恰反因为统治者热捧掩盖下的霸占而遭到莫大的连累。即使受到了历代统治者霸占的连累,孔子仍然穿过岁月的风尘,从过去走入现在,并必将还要从现在走向未来。

也许我们会自以为已经将他忘记,但是他的语言,他的思想,甚至他的形象,却会活在我们的思考与语言中。也许我们会以现代人的“进步”与“文明”,去批评他甚至嘲笑他,可是随着时间的淘洗,我们又会发现在我们的进步与文明里,有着孔子的帮助与参与。我们更多的时候,当然是会把他看作圣人,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当我们有了人生的阅历,回过头来看看,又会发现,原来孔子就是我们的朋友。

不要说《论语》开篇的那段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已是尽人皆知,常常会挂在我们口头上作为“口头禅”了。更多的或者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干脆就已变成众人服膺的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为人类、尤其是普通民众点亮一盏盏明灯。如关于仁,“当仁,不让于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如关于教育与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反三,则不复也”;如关于君子、德行,“德不孤,必有邻”,“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还有如“逝者如斯夫,不合昼夜”,“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身正,不令而行”,“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的文字资料,可说是汗牛充栋。但是真正有关孔子传记类文字,第一篇当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现当代所出有关孔子的传记类书籍,我最看重的还是我国历史学家、后来定居台湾的钱穆先生所著《孔子传》、南京大学教授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和日本井上靖先生所写《孔子传》。

一些年来,关于孔子,我曾经写过《杏坛》、《孔林随想》、《曲阜古柏》等文章,但是从来也没有过撰写孔子传的计划。而今,之所以能够欣然接受出版社写作《人味孔子》的任务,其主要原因还是有一个念头早已在心头酝酿,那就是拨开历史的烟云,还孔子本来的面目。这个孔子,当然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神化所利用的孔子,也不是被时光模糊得光剩下“至圣”光环的孔子,而是一个历史上所真实存在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孔子,一个中国第一位教师的孔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开中国百家争鸣先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孔子。

                2006年6月于山东省济宁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味孔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木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38028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6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