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合格就有机会(新员工职业素质提升必读手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合格员工的标签,是员工不断超越自己,从优秀到卓越、实现职场更好发展的基础。这正是:没有合格,哪来优秀?何论卓越?

本书从职业心态入手,阐述了一名合格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可谓是一本新员工入企必读手册。希望广大初入职场的新员工,通过学习本书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合格员工,不断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内容推荐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距就是人的差距。”员工的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这三个方面是企业最看重的方面。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合格员工的标签,是员工不断超越自己、从优秀到卓越、实现职场更好发展的基础。

没有合格,哪来优秀,何论卓越?本书从职业心态入手,阐述了一个合格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素养,比如职业心态、关键的职业素养、核心的职业道德;并以小故事的方式说明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因此它是一本新员工人企的必读手册。

目录

前言 谁抢了你的机遇?

第一章 合格——从端正心态开始

 1 “我是谁?”

 2 不要问公司为你做了什么,应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什么

◇让你的工作价值,远远超乎薪水之上

◇不是公司养你,是你养公司

 3 认同公司,适应环境

◇你认同公司,公司才接纳你

◇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现状

 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只有平凡的人,没有平凡的工作

◇小事做细,细事做透

 5 千刀万剐,终以成佛

 6 职业人,事业心

◇世上没有一项工作叫“随便”

◇与公司一同成长,实现个人和公司双赢

 7 你的头顶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二章 合格——需要基本的职业素养作支撑

 1 你的形象就是公司的形象

◇迈入职场就该有职业人的样子

◇用行动为公司增光添彩

 2 公司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

 3 树立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面前,只有执行

◇先习惯被人牵着鼻子走

◇从“给别人看”到“给自己看”

 4 热爱工作,就像热爱你的恋人

◇干一行,爱一行

◇从工作中发掘乐趣

 5 用心工作

◇专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精益求精

◇追根究底

 6 别像个爱唠叨的老太婆

◇胸怀包容之心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主动认错不会贬低你的价值

 7 问题是冰,沟通是火

◇沟通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不会倾听,焉能沟通

 8 一滴水怎样保持不干?

◇一个人再有能力,也胜不了一个团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事

◇1+1>2

◇助人者自助

 9 没有效率,谈何效益?

◇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10 树立成本意识

◇降低一分成本,就是增加一分利润

◇没有哪个公司不赏识节约的员工

 11 时刻把客户装在心里

◇重视顾客的反馈

◇维系客户

 12 一勤天下无难事

◇决不拖延

◇勇于接受分外的工作

◇勤能补拙

 13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责任无处不在,责任无法逃避

◇尽心尽力才能尽职尽责

 14 树立自省意识

◇对工作“日日清”

◇知耻而后勇

第三章 职业素养中的关键素质

 1 只要告诉我工作目标就行(自动自发)

 2 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激情)

 3 有想法的才是天才(思考)

◇养成思考的习惯

◇让自己“神经敏感”

 4 一盎司创意带来数以万计的利润(创新)

 5 时刻盯着竞争对手(竞争)

◇关注行业动态,分析、预测市场

◇持续跟踪和研究竞争对手

 6 你的建议价值百万(建言献策)

 7 术有专攻(专业技能)

 8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坚持)

第四章 合格——需要基本的职业道德作保证

 1 德不孤,必有邻

 2 诚实为你赢得机会

 3 忠诚比智慧更有价值

 4 守信方能取信于人

 5 谁不敬业,谁就被敬而远之

 6 克己才能奉公

结语 没有合格,哪来优秀?何论卓越?

试读章节

著名影星成龙主演过一部电影,叫《我是谁》。成龙演的那个代号523的卧底,被一位退休的将军雇佣,执行一项秘密计划,任务完成后却遭人追杀。523虽侥幸逃生,但被摔得失去了记忆。当别人问他“你是谁”时,他却对自己的身份和资料一点也想不起来。于是他痛苦地大喊:“我——是——谁——?”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确够痛苦的,当然,也够麻烦。影片中的523,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谁情有可原,因为他是在不可控制的外力作用下失去了记忆。如果一个正常的人,受各种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值得反思了。

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这一直被视为古人向世人提出的最伟大的建议。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你能真正认识自己吗?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肩负着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一所著名大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专业能力突出。毕业后,他自己联系了一家国营钢铁厂,由于他所表现出来的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企业的赏识,最后被企业录用了。

去报到的那天,他坐火车赶到那家钢铁厂所在的城市,却发现没人接站。这与他的期望是不符的,他以为企业的领导——至少是人力资源部经理——会亲自到车站接他。他只好自己按照通知书的地址找到单位,这时公司后勤人员都已下班,传达室的老大爷把他领到了新分的宿舍,房间陈设简单,面积也不大,而且一个房间里住着三个新来的大学生。这种局面与他的想象反差很大,他开始失望了。

第二天,他到人事处报到。更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被分配下车间锻炼。他以为人事处弄错了,问道:“我学的是管理专业,让我到车间干什么?”人事处解释说:“凡是新来的大学生,一律到车间锻炼,这是公司规定。”

他只好到了炼钢车间,和其他工人一样三班倒。站在炼钢炉前,他身上冒着汗,心里却一阵阵发冷。“我上了四年大学,难道就是为了来这里炼钢吗?”他越想越苦恼,而且还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于是,他跑到人事处,要求重新分配,以便他学以致用,自然遭到了拒绝。

他很痛苦,他想辞职,但又担心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这个年轻人,可以说是当今大学毕业生的缩影。他表现出来的就业心态,是当今很多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作为年轻人,意气风发、充满自信、抱负远大是好事,但不要脱离实际,自高自大。

其实,大学文凭只能代表你过去接受了高等教育,至于你是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还要看你以后在企业中的作为。索尼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曾写过一本《让学历见鬼去吧》的书,一度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他在书中写道:“论资排辈和学历至上使得年轻有为的人不能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抱负,而即使某人拿到了电视工程学位,在他被录用之后,经理也要尽快发现他有什么真正的能力,如果他有特殊的才能或适合于其他工作,就再给他调换工作。”日本汽车大王本田宗一郎也在那个时代抨击了唯学历论。他的一句名言流传至今,对众多企业家的人才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说:“文凭算得了什么?顶多像一张电影票,能保证你在电影院有个位子罢了。”

文凭可能会帮你进入公司,但不能保证你留在公司,更不能保证你大有作为。由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与企业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有很大差距,能否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还需要一个蜕变的过程。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那些适应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那些自以为自己了不起,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势必要被企业淘汰。

现在,受高校连年扩招的影响,大学毕业生从“鹤立鸡群”到“遍地牛羊”,一下从峰顶跌到了谷底,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和受人尊敬了。在就业上遭遇挫折后,很多人又变得自卑起来。看低了自己,这对于一个人在职场的发展,同样是不利的。

过高估计自己和看低自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心态?有人会说,社会就是这样,这是社会意识的真实反映。你反思一下,你为什么非受这种社会意识的左右,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呢?

我有一个朋友,英年早逝。火化那天,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到火葬场送别。尸体送进去以后,一个朋友掏出一张人民币,塞给火化工。我很诧异,偷偷问这个朋友,为什么这样做。这个朋友小声告诉我:“现在都这样啊,你不给火化工塞钱,他就糊弄你,不会把骨灰完整地放进骨灰盒里,而且会态度很粗鲁地把骨灰盒扔出来。”过了一会儿,火化工端着骨灰盒走出来,很庄重地交给朋友。

我联想到另一个社会敏感话题:大夫收取红包。有一次坐火车去北京,遇见一个去北京进修的大夫。我们聊起这个话题。有多少红包是大夫索取的呢?你不给红包,大夫就拒绝做手术吗?还是故意出医疗事故呢?这样职业道德败坏的大夫,少之又少。是不是听说该给大夫送红包,就抓紧包一个送去呢?

对于社会上的不良意识,要敢于拒绝,这样才不会成为这些意识的附庸,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看低自己,应该怎样回答“我是谁”呢?

首先,我是一个年轻人;

其次,我接受了高等教育;

三是,像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

四是,尽管我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进入公司后我仍然需要学习;

五是,不适应企业文化,不提升职业素养,就会被淘汰;

六是,文凭仅仅代表了我在学校的教育程度,在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我对企业的贡献。

回答出以上六点,就应该算是圆满的回答了,这就是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良好的职业心态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入职场的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新员工才会踏踏实实提升职业素养,才会自觉融合到企业中去。

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请先扪心自问:

“我是谁?”

自检

你是否过高估计自己,或者看低自己?

写下你对自己的认识,你的优点和缺点;再请熟悉你的人写下对你的评价,看看两者的差距。P3-7

序言

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当时的工人还很难找,一家机械公司的经理却发现有几十名身体健壮的汉子躺在芝加哥公园的草地上无所事事。这个经理十分好奇,他想知道这些人不去工作的原因。

一天下午,经理特意去了一趟公园,访问了当中的七个人。

经理很大方地请这些人抽雪茄香烟,轻松地与他们交谈,很快就获得了他所要访问的这些对象的信任,并因此得以知道他们的人生哲学。对于他们为何不去工作而躺在草地上晒太阳,他们这样说:“这个世界不给我们机会!”

讲完这则故事,比尔·盖茨大声问台下的听众:“是这个世界不给他们机会吗?NO!‘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推托之词!”

显然,对于那些不主动去抓住机会的人,无论机会在他们身边停留多久,也不会成为他们的机会。像故事中的那些人,他们永远找不到工作,是他们自己拒绝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机会。

事过境迁,当今人才供求的局面大为改观,不再是“工人很难找”,而是“工作很难找”,在一些人眼里,这个世界似乎真地不给求职者机会了。无论是经过千辛万苦,还是顺利找到一份工作,都该好好珍惜。然而,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很难适应,雇主也不满意他们的表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仅为11.93%。

问题出在哪里呢?

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求职者和雇主在需求上存在着差异。比如说,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及能力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具备职业素养的员工,而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多数求职者的职业素养普遍不高是众多HR的共同感受。具体表现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适应能力差;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专业技能不足;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等。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先生在与新进大学生的对话中,就有些新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的问题这样回答:“……你们当前肯定不会被‘重视’,因为你们想要的不是重视,而是重用……没有经验,没有功绩,没有足够的职业素养,谈重用还为时过早,请你们在真正成长立功前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这时候如果领导太‘重视’即重用你们,凭空拔高你们,让你们轻飘起来,不知姓什么了,成无根浮萍了,这才是害你们呢。”

新员工与雇主之间的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有关增加了求职者和雇主的成本——求职者如果自己不提升职业素养就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还不提升职业素养,就会被淘汰;雇主如果不对新员工进行职业素养培训,新员工就胜任不了工作,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管理圣经》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距就是人的差距。”所以,员工培训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难怪那么多世界著名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对员工进行培训。目前,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如微软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开支就超过10亿美元。这也难怪它们对员工培训一如既往地坚持。如“蓝色巨人”IBM有这样一句座右铭:“无论你进IBM时是什么颜色,经过培训教育后,你都会变成蓝色。”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在你向往荣登会长的宝座之前,先问问自己,那个位子你坐不坐得下去?”作为一名新员工,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培训和企业培训中去,努力从各个方面提升职业素养;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养,才称得上合格的员工,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进而不断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一个人本身欠缺职业素养,却固执地不去改变,即使侥幸获得一份工作,也很快会被竞争者抢去。所以,那些初入职场就能作出一定成绩并获得好的发展的新员工,必定是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人。

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合格员工的标签,是员工不断超越自己,从优秀到卓越、实现职场更好发展的基础。这正是:没有合格,哪来优秀?何论卓越?

本书从职业心态入手,阐述了一名合格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可谓是一本新员工入企必读手册。希望广大初入职场的新员工,通过学习本书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合格员工,不断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后记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企业即人。”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由人运转的,为人服务的系统。”这句话可看作是对“企业即人”的解释。

总之,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所以,每个企业或组织都想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应对竞争、健康发展的根本和保证。每个企业或组织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优秀甚至卓越的。

我曾走访过一家企业,正碰上老总给员工讲话。我听到这样几句:“……你们是最优秀的,你们离卓越员工的标杆还差一步之遥……”

我立即想起接待我的员工给我泡茶的杯子,杯沿上褐色的茶垢清晰可见,也许是因为长时间刷不干净而锈住了。所以,这家企业的员工,远远称不上优秀的员工,老总的自我评价可以看作是给员工打气。

有很多企业对员工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甚至是偏颇的。希望自己的员工优秀甚至卓越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合格,哪来优秀?更何况卓越?其实,员工具有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只能称得上合格,而优秀和卓越,不是用基本的职业素养来衡量的,它应该用实践经验和对企业的贡献来衡量。一名员工具有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工作,才会发展成为优秀甚至卓越的员工。一个人每年为公司创造50万利润称得上优秀的话,那至少每年创造100万利润甚至更多才能称得上卓越;一个人管理10个人并实现良好业绩称得上优秀的话,那管理10个部门并实现优异业绩才能称得上卓越。在这里,数字只是打一个比喻,只是一个比较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甚至卓越的员工,一个公司要想打造优秀甚至卓越的人才队伍,都要先从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开始修炼,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夯实了素质基础,才能一步一步去实现优秀乃至卓越的目标。

书评(媒体评论)

向上级谦恭是本分,向平级谦虚是和善,向下级谦逊是高贵,向所有的人谦和是安全。

——英国哲学家摩尔

任何觉得自已重要到不屑去做小事的人,八成是卑微到不足以去做大攀的人。谁越对小事不重视,谁干小事的时间就越长。

——摘自《读者》

在你向往荣登会长的宝座之前,先问问自已,那个位子你坐不坐得下去?

——松下幸之助

没有经验,没有功绩,没有足够的职业索养,谈重用还为时过早,请你们在真正成长立功前不要太把自己当回攀,这时候如果领导太“重视”即重用你们,凭空拔高你们,让你们轻飘起来,不知姓什么了,成无根浮萍了,这才是害你们呢。

——黄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合格就有机会(新员工职业素质提升必读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全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38096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2.9-62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