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突围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导演冯小刚年度大片《集结号》作者杨金远重磅长篇军事题材力作《突围》横空出世!

著名导演黄健中倾情推荐并为本书作序,现已着手准备将本书拍摄成30集电视连续剧!战火与硝烟并不只存在于战场之中,再现一段光辉灿烂的峥嵘岁月!八路军看李云龙,新四军看陈池龙。

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命运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婚姻、爱情……人生、心理、人性在一次次挣扎中突围……全书布局严谨,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情节环环相扣,战斗场面精彩激烈,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战争题材的佳作。

内容推荐

本书主人公陈池龙,是一个出生在福建农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随父亲学做木工活,然而,一场父母为之定下的婚姻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妻子未过门时就被同村的无赖糟蹋,为了报仇,陈池龙怀着简单的想法参加了革命,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使他逐步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中的指挥员,人生的遭遇,岁月的变迁,使他不但在革命战争中经历着一次次突围,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心理也在经受着一次次的突围……

试读章节

1

1937年,闽中的局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闽中地区虽是国民党在福建的统治核心,蒋介石把闽、赣两省划分为12个“绥靖区”,由中央军分兵把守。闽中地区属“第11绥靖区”,由第九师第二十五旅旅长张琼率部驻守。但国民党的主要力量则被调往第11次“围剿”的前线,后方相对空虚。何况这时的闽中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固的游击根据地,并成立了闽中特委,原先的福清和闽中两支游击队分别被整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周映丁出任第二支队支队长,李铁任政委。在中共闽中特委的领导下,红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以各自根据地为依托,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斗,互相策应,四处游击。他们在当地动员群众,成立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斗争。为了保证“四抗”运动顺利开展,红第二支队首先打击那些欺压群众,民愤较大的地主、土豪、劣绅,使农民们得到了实际利益,更加拥护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纷纷加入贫农团、少年儿童团和民族自卫1团等革命群众团体,从而把闽中游击战争推向了高潮。

陈池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参加了红军游击队,成为红军游击队里的一名战士。

实际上,陈池龙在参加红军游击队前,曾有过犹豫。和他的木匠手艺比起来,他想不出参加红军游击队有什么好。恰恰这时,父亲陈觉苍因得了一场暴病撒手归西,这对陈池龙来说实在打击太大了,从此他对木匠手艺就再也提不起劲来。相反,他整天要面对的除了媳妇九红,还是九红,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陈池龙参加红军游击队的动机其实非常明确,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土匪王世吾报仇。

陈池龙参加革命的介绍人恰恰是红第二支队支队长周映丁。说起来周映丁跟陈池龙还是半个老乡,周映丁的妻子陈秀珍跟陈池龙是同乡,都是龙潭村人。正因为是老乡,陈池龙便没有完全把周映丁当红军游击队的领导看,有一大半,他把周映丁当成了乡里人。他把周映丁拉到一边说:“老周,咱们也算是同乡了,咱们也不说客套话,有件事你得实话告诉我,你说,革命还管不管像王世吾那样的土匪?’’对陈池龙的情况,周映丁多少也知道一些。周映丁便说:“当然管,为什么不管?!”陈池龙说:“怎么管?”周映丁说:“改造他们!消灭他们!”陈池龙说:“你说的都是实话?”周映丁说:“当然是实话。”陈池龙一听笑了,说:“老周,你这话我信了!这个革命我参加定了!从今往后,你让我往东我不往西,我生是革命的人,死是革命的鬼!但有一点你得答应我,有一天,我一定要亲手干掉王世吾。不报此仇,我陈池龙誓不为人!”周映丁却觉得陈池龙的世界观有问题,立足点站得太低,胸怀太狭隘了。像许多喜欢说大道理的那类干部一样,他忙说:“不对!不对!参加红军游击队不单单是为了报个人的恩怨私仇,而是要解放全人类。知道吗?”“解放全人类!”陈池龙说,“先干掉他娘的王世吾,再解放全人类。”

参加了红军游击队,陈池龙果然作战非常勇敢。陈池龙被编在红军二支队二团六营三连,枪支不够,有相当一部分战士只发给一把大砍刀。陈池龙刚来队上,自然只能分给大砍刀,但他已经很知足了。他把大砍刀磨了又磨,刀片磨得很亮,刀刃锋利得只轻轻一抹脖子,脑袋就可跟身子分家了。平时没有仗打,陈池龙就拿大刀砍树脖子。山上有的是树,都碗口般粗,陈池龙挥起大刀,一刀一棵树,有时一口气能连着放倒十几棵树,一茬茬碗口般粗大的树木就像人脖子一样在陈池龙的刀下纷纷滚落在地上。树断处流出来的汁液,在陈池龙的眼里,分明就是王世吾断脖子流出来的血,散发出醉人的腥气。有了这身本事,陈池龙愁的就是没仗打,一天不打仗,就觉得生活非常没趣。那时候,他就会跑去找周映丁,缠着周映丁给下战斗任务。周映丁却总是说:“不急不急,你还怕没仗打呀?”陈池龙说:“就是没仗打呀,还能不急?”周映丁笑了,说:“别到时真的来仗打了,你又怕了。”陈池龙火了起来,“谁怕了?怕死还来当什么鸟兵?”

使陈池龙不可理解的是,既然没仗打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去剿匪,把王世吾打他个稀巴烂!

5月份,部队接到命令,准备参加对国民党中央军的运粮伏击战,然后把粮食送往游击队,接济各游击部队。根据上级命令,团参谋长马超负责指挥这场战斗。伏击小组由20名精英组成成,这20人里却没有陈池龙。陈池龙不服气,立马跑去找马超,吵着说为什么不让他去?马超说:“这次战斗事关重大,你刚来部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以后再说吧。”马超原先不是没有考虑到陈池龙,陈池龙作战勇敢,一点也不怕死的精神早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问题是陈池龙勇敢有余,理智不足,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士兵。况且这种战斗需要的是巧取,而不是强攻,稍有不慎,就可能给战斗带来失败,马超不考虑让陈池龙参加伏击自然有他的道理。

陈池龙更加不服气起来,说:“打仗还要什么经验?打仗先要勇敢,然后再说经验。你经验再丰富,胆小怕死,不敢跟敌人交战,仗还能打赢吗?”

接下去不管马超如何解释,陈池龙就是听不进去,马超被他纠缠不过,只好让他参加伏击战。

战斗是在翌日上午九点整打响的,结果在那之前部队出了一件事。当敌人的车队才刚刚进入伏击圈,参谋长马超还没发出战斗命令,一个战士因为紧张,已经事先搂动扳机走了火。霎时敌军已经发现碰上伏击,赶紧调过火力向伏击部队发起猛攻。双方于是开始激烈交火。

敌军事先已经意识到运粮途中可能会遭游击队伏击,5辆运粮车他们派了整整一个排的兵力负责押车,用的又都是一些精良的武器。而游击队里除了参谋长马超和几个骨干游击队员手里有几支枪外,大多战士手里都和陈池龙一样拿的是大砍刀,双方一交战,游击队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阵强火力过去,游击队这边几乎就哑了,听不到枪声响了。所幸的是第一辆运粮车的一个车轱辘在第一轮火力中就已经被参谋长马超射中,车一下子就栽在那里,把后面车子的路都给堵死了,前进不得,后退不能,恼羞成怒的敌人便都跳下车以运粮车当阻挡物跟游击队进行对峙。估计他们已经发现游击队的力量逐渐削弱了,于是大胆地一次次地向游击队发起了攻击。

形势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参谋长马超正考虑等待时机发起反攻,却见陈池龙已经挥起大刀,大喊说,不怕死的跟我冲呀!

马超想不到陈池龙突然会有这种举动,等他意识到眼下陈池龙的举动实际上就是他正在考虑的进攻方案时,陈池龙已经跃过壕沟,像一头野牛一样疯狂地冲入敌阵,举刀朝敌人乱砍。看得马超一愣一愣的。他不敢迟疑,举枪喊道,同志们跟我冲呀!

战士们在马超的带领下,纷纷举着大刀,端着刺刀冲向敌人,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陈池龙一连砍死了4个敌人,其他战士也砍倒了几个敌人,敌人在无畏的游击队勇士们面前害怕了,纷纷丢下枪举手投降。这场战斗游击队虽然牺牲了2名战士,却缴获粮车5辆,长短枪30支。陈池龙虽然也挂了彩,胳膊被子弹削去了一块肉,却一个人缴获了4支长枪,1支短枪。他挑了1支冲锋枪斜挎在肩上,笑呵呵地对马超说:“参谋长,这支枪归我了!”

P3-7

序言

序言:突出重围

黄健中

秋意渐浓时节,冯小刚导演根据我的老乡莆田籍作家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拍摄而成的军事题材大片《集结号》即将上映,杨金远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这部号称中国版《兄弟连》的影片从取得杨金远小说电影版权开始,就备受影迷和媒体的关注。该片在故事情节与主题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就是关注战争大背景下“小人物”(士兵)的命运,“打造中国版的《于丞救大兵瑞恩》”。诸多有冲击力的信息,实在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机缘巧合,我有幸结识了杨金远先生,他的憨厚、淳朴、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交往过程中,我有幸拜读了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他的长篇军事题材巨著《突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已经和杨金远先生商定,要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因为小说中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一系列精彩的戏剧冲突无疑都使这部作品成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军事题材佳作,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冲突的描写更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主人公陈池龙的性格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既单纯又复杂,他从木工匠到红军游击队副营长再到一个县的县长,经历了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部队军旅生涯,还经历了土改、大跃进、文革等政治运动。在战争年代,战火纷飞中陈池龙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战火的洗礼,他一次次奋勇拼杀冲出敌人的重围,屡立战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员,而在生活中,他却始终难以逾越心里的重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中总是处于被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但不管什么人对他作如何严厉的批评教育,他始终无法改变自己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念。

在《突围》中,主人公陈池龙,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经历的挫折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金戈铁马和战火硝烟把他锻炼成为斗志男儿,他的精神世界单纯而冷峻,他是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的执着使他在战火中成长。他的执拗,使他成为人们眼中的“怪物”。而他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真诚,对于军队的热爱,对于军人经历和身份的珍视则让人们无不为之感动。一次次人生现实的“突围”使他成长,而心理“突围”的失败则使他逐渐被现实所抛弃。

近年来,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大受欢迎,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亮剑》,从《狼毒花》到《士兵突击》,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和平时期,从高级将领到普通一兵,军事题材的作品无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战争艺术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将人们的视角汇聚到了一起。这些文学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一个个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而杨金远先生的军事题材小说《突围》在这众多的军事题材作品中则显得与众不同。他更加注重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在叙述中,从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以小写大,以简概繁,在看似淡逸的笔墨中缓缓引出重大的人生或历史命题。我们从他的这部作品中所看到的并不是热情奔放的宣泄和拖沓冗长的情绪化的张扬,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由人物和情节编著起来的精彩好看的故事,展现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人物精神史诗。很显然,金远先生在这部作品中所构筑的小说世界,既有对人性弱点的解析,也有对世俗人生的批判,他试图把人们弓}向人性真善美的纯净境界。我们从中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家灵魂的颤动。

可以这么说,《突围》是我近年阅读的小说中最具超前意识的一部作品,在平淡中见其真谛,希望有识之士读一读这部作品,我认为这是福建作家中写出第一部最值得一读的小说。

后记

杨金远《集结号》内容简介

老谷是在傍晚前才接到任务的。

团长让一连长老谷带领一连火速赶往阵地去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团长明确告诉老谷,整个转移工作最多在午夜前就可结束,那时,团长会让号手吹号,老谷只要听到号声,就可带领一连突围了。

可是老谷和一连的士兵们始终没有听到团长让他们突围的号声。老谷和一连的战士们在生命的厮杀中苦苦等待,从傍晚等到午夜,又从午夜等到天亮,一整连的战士打退了几十倍于他们的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全连战士从上百人牺牲到只剩下几十人、几个人到全部阵亡。

事后不知有过多少次,老谷都会想着,要是那会儿跟一连的士兵们一块死了,也就一了百了,那该多好。偏偏老谷就是没有死掉。老谷是全连惟一的幸存者。要是午夜前听到团长的号声,一连就不会输得那样惨了。老谷在心里想着。老谷一直想要弄明白团长的号为什么始终没有响?

老谷是被村里一对中年农民夫妇救下山的。

从中年农民夫妇那里,老谷知道,大部队在转移时确实没有听到号响。整个转移工作都是在悄悄中进行的。

老谷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老谷起初还怀疑团长他们可能已经吹了号,只是自己没有听见,现在听他们这样讲,老谷就有点受不住了。他不明白为什么大部队安全转移了却没有吹响集结号,把他们丢下不管了。如果能在午夜前听到团长的号声,让他们突围的话,一连说什么也不会全军覆没的。团长的做法让老谷十分伤心和气愤。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老谷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一边养伤,一边打听三团的去向,他想他无论如何是要赶上部队的。老谷觉得只要赶上部队了,他和团长才可有个说法;否则,他就太对不起已经壮烈牺牲的一连战士们了。

老谷发誓一定要找到团长,哪怕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把团长找到。

老谷终于在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找到了部队。

经历了世事的变迁,最终老谷找到了团长的下落。老谷坐火车到达东北的时候,老谷看见营长已经在车站上等他了。营长说他要带老谷去见一个人。

营长把老谷带到了个很大很幽静的林子里。

老谷往里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是一片公墓区,他不知道营长为什么要带他到这种地方来。营长说这个地方他也是不久前才发现的。营长说他已经退休了,退休后和垦区的朋友到处跑,跑着跑着就发现了这个地方,还找到了老谷要找的团长。

老谷心里凉了一下,他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很快地,老谷和营长要他见面的那个人见了面。是个60来岁的小老头。老谷第一眼看他时就觉得非常眼熟。老谷终于认出他是团长的警卫员。老谷不禁叫了出来。老谷说,警卫员你怎么会在这,咱团长呢?

警卫员什么话也没说,他朝老谷招了招手,老谷就跟着他走了。

警卫员领着老谷穿过一片小竹林,然后就在一座坟前站住了。

老谷一眼就认出碑石上方那帧陶瓷照片上的人就是团长。

警卫员告诉老谷,团长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团长已经在这里静静地安眠了四十五年,也就是说,老谷在毫无希望的期待中,空等了团长四十五年。

警卫员告诉老谷,四十多年前的那场阻击战,当大部队转移后,团长确实没让号手吹号。并不是团长把吹号的事给忘了,而是团长根本就没让号手吹。当团长给一连下阻击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用一个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因为如果情况真的如团长说的那样,午夜前就让号兵吹号,命令一连突围的话,那么,大部队被敌人追击的危险性就非常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至于团长答应老谷吹号的事,完全是团长不得已而为之,于无奈中撒下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团长实在不忍心一整连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带着死亡的梦魇走上战场。

老谷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用毕生的精力在寻找团长,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个答案。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作品所描写的不仅仅是战争,更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个真正感动人故事,有一群活生生的人物。

——著名导演 冯小刚

很显然,金远先生所构筑的小说世界,有对人性弱点的解析,以及对世俗人生的批判,从而把人们引向人性真善美的纯净境界,这是我近年阅读的小说中最具超前性的一部作品,在平淡中见其真谛。

——著名导演 黄健中

我就不把这次突围当成突围,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故人进攻。……我要死也要死得像个爷们,我不能这样窝窝囊囊的死了,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都梁《亮剑》

光荣是在于平淡,艰巨是在于漫长。……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有意义事呢?就是好好活着。……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边;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杀场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不抛弃,不放弃……

——兰晓龙《士兵突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突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金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07954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