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的思想风格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概念和理论也往往独辟蹊径。因此,要从如此五光十色的思想聚合体中清理出一条线索对其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评介,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必须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出发点。
本书的出发点就是“身体”这个概念,全书出于德勒兹哲学的内在发展线索和哲学史发展的逻辑这两个基本方面的考虑,将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进行系统概述。
图书 | 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德勒兹的思想风格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概念和理论也往往独辟蹊径。因此,要从如此五光十色的思想聚合体中清理出一条线索对其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评介,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必须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出发点。 本书的出发点就是“身体”这个概念,全书出于德勒兹哲学的内在发展线索和哲学史发展的逻辑这两个基本方面的考虑,将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进行系统概述。 目录 首言 序 绪论 德勒兹哲学的特质与本书的写作框架 一、德勒兹哲学的特质 二、本书的出发点与基本思路:“身体问题”与“美学的向度” 附录1 “外部思想”:从布朗肖到福柯 第一章 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从尼采的“肉体学说”开始 一、“审美经验”的内涵:哲学史的逻辑 二、回归.“身体信仰”:尼采的诠释(1) 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尼采的诠释(2) 第二章 《意义的逻辑》:身体一语言的“表层” 一、身体一语言:问题的提出 二、“表层”:“虚因”与身体的“意义” 三、重读《斐里布篇》:“被赋予精神”的身体 四、“表层”、“表现”与“意义” 附录2 “死”与“空”:福柯的《死与迷宫:雷蒙.鲁塞尔的世界》 附录3 “写作”之“欲”:萨特的“欲望”本体论兼论其与德勒兹的差异 第三章 “身心平行论”与“表现”的问题 一、“表现”的概念及其哲学史背景 二、传统的身心理论的不充分性 三、“平行”与“表现”:身体的“意义” 四、艺术中的“表现”问题:深入理解“内在性”与“单义性” 第四章 “感觉”与“身体意象”:对德勒兹(感觉的逻辑)的一种诠释 一、解题:何为“感觉”之“逻辑” 二、“事件”、“表现”与“身体一意象” 三、传统绘画理论的困境:作为“感官”和“机体”的“身体意象” 四、“身体意象”与“感觉” 五、“无器官的身体” 附录4 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le schema corporel)的概念 附录5 从奥斯汀到德勒兹:什么是真正的“话语行为”? 第五章身体的“意义”——当代语境中的德勒兹身体美学 一、概述:消费身体和虚拟身体 二、鲍德里亚:虚拟的时间性 三、肖瓦尔特(Showalter)与德勒兹的“生成一女性”概念 四、德勒兹美学视域之中的“他者”与“世界”——深入解读《从存在到存在者》,兼论列维纳斯与德勒兹的差异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宇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559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64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65.59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0 |
宽 | 16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