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CCTV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007年2月26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隆重推出,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和慈善家霍英东当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还向曾经创造殊绝奇迹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献上了特别致敬。2006年度的《感动中国》,再一次以其厚重的内涵赢得观众的好评,再一次坚守并弘扬着“中国精神品牌”的力量,也再一次唱响着“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

内容推荐

2007年2月26日,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和慈善家霍英东当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本书记录了他们感人的故事。

目录

序 《感动中国》:建设和谐文化的经典力作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丁晓兵

霍英东

孔祥瑞

华益慰

王百姓

季羡林

黄舸

林秀贞

叶笃正

微尘

地球上的红飘带

感动中国2006年度入围人物

姚莉

杨绍军

王升英

顺其自然

莫立斌

李桓英

李大为

李春华

姜德明

洪 波

编导手记

敬一丹:他们的气息

白岩松:与感动保持距离

朱波:为中国感动

慕峰:有感而动

樊馨蔓:传播:感动中国

范铭:一个好人死了,一个好人没死

附 录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推荐委员会成员

历届《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试读章节

1988年年初,经历了两年的刻苦学习,丁晓兵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这时候,包括未婚妻陶婉珠在内,很多人都在关注他的去向。学院领导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精神,又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准备让他留校任教或者进机关工作,但丁晓兵又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谢绝学院的好意,要求到基层部队带兵。于是,丁晓兵来到太湖边凤凰山窝里的一个连队当了指导员。

新的挑战

昔日的战斗英雄,今天又毕业于高等军事院校,到处是荣誉、鲜花和掌声,到处是不绝于耳的赞扬和溢美之词。这让来到基层连队的丁晓兵对工作和未来充满了信心。然而,新的困难接踵而至。

丁晓兵到连队的第二个夜晚,正好碰上全连紧急集合。打背包是当兵的基本功,可是负伤以后,一只手怎么能干别人两只手做的事?他用一只手好不容易把背包捆了个大概,跨出房门,一出去就愣住了:全连的官兵在等他一个人,一百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他一个人!在大家的眼神里边,丁晓兵读出了两个字——怜悯,这极大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背地里,“一把手”的称呼也在悄悄地流传,上级领导也担心他当不好连队的“一把手”。他暗下决心:“我要用一只手创造一流的业绩!”为了练好工作技能,他从用左手拿筷子、系腰带、练写字等生活技能练起。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和左手并用。背包带硬,用牙叼着拉的力度一大,背包带就像刀子一样,拉破了嘴角,甚至拽裂了牙齿。背包带上、被子上沾满了血迹。通讯员看不下去,非要来帮他,丁晓兵却把他往外推:“你能帮我一次,你还能帮我一辈子?”

一个月以后,丁晓兵不仅学会了单手打背包,而且和战士们打得一样快、一样好。但是不久之后,他作为基层连队的指导员,在军事训练上却又落在了后面。

团里面组织掷手榴弹考核,全连就丁晓兵一个人不及格。他在全连面前扔下一句硬话:“今天我让大家丢脸了,一个月后,我一定再把这个脸给大家争回来!”白天,丁晓兵用五斤多重的模拟弹砸坑;晚上,他一个人在训练房拉背包带。练到胳膊拿不起筷子来,改用勺子吃饭。

P010-011

序言

《感动中国》:建设和谐文化的经典力作

梁建增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007年2月26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隆重推出,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和慈善家霍英东当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还向曾经创造殊绝奇迹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献上了特别致敬。2006年度的《感动中国》,再一次以其厚重的内涵赢得观众的好评,再一次坚守并弘扬着“中国精神品牌”的力量,也再一次唱响着“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五届,已有五十多位人物或群体把他们的名字、成就和精神深深地印刻在广大观众的心灵之中。纵观历年的评选,人们看到所有人物共同的特质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这也正是《感动中国》能够成功、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精神品牌的理由。

回首《感动中国》走过的五年之路,一个普通的年度人物评选的电视节目,成长为今天堪称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经典力作,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其成功因素值得认真总结。

首先,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给《感动中国》节目创作人员提供了巨大的鼓舞和动力,同时也给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鞭策着节目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与成功。从2003年中央电视台首度播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每一年度的《感动中国》节目都作出了批示,称赞“《感动中国》节目办得好,看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弘扬了主旋律,相信广大群众看了都会感动的。主旋律的节目,只要坚持‘三贴近’,是不会枯燥的,而且是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希望坚持‘三贴近’,让更多主旋律节目感动人、教育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也多次批示,要求节目创作人员再接再厉,打造好《感动中国》节目品牌。中央领导同志对《感动中国》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对于节目创作人员在创作实践中如何把节目做得更好,把活动引向深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感动中国》的成功,还得益于创作人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五年的运作过程中,《感动中国》始终表现出坚定的导向意识和全局意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凸显了和谐社会的博大内涵,使《感动中国》始终保持着高品位、高格调,成为了真实记录时代风貌、全面构建和谐文化的经典作品。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感动中国》正是以“和谐为美”作为基本的创作审美观,从社会实践和普通群众的生动创造中汲取了丰富营养,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节目创作当中,热情地讴歌真善美,充分发掘了社会生活的亮点,展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体现出了昂扬向上的正气,引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挥出了陶冶观众情操、愉悦百姓身心的作用。在五年间所有的当选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到,面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精神、面对邪恶势力或死亡的无畏精神、面对科学险阻的创新精神、面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与敬业精神、面对困难的坚强与奋斗精神以及面对亲人的孝敬与信义精神。这些精神,建构和奠基着和谐社会所必有的和谐文化,《感动中国》正是通过弘扬这些令人感动、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使自己与广大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正如一位观众所说,“感动中国人物每一位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每一位的事迹都足以让我们震撼。他们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感动着中国:有的是用良知,有的是用爱心,有的是用自强自立的精神,有的是用勤奋和学识,有的是用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每一种感动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无从选择谁更让人感动。希望这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激励所有国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去感动别人、感动中国的其中一员。”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部优秀电视作品必备的基本要素。与目前众多的人物评选活动相比较,《感动中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就在于它以内涵丰富的“感动”为标准,鲜明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而这种风格与特色的形成不是坐在家里拍着脑袋凭空琢磨出来的,而是创作者们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深人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感动中国》不追风赶时髦,没有特别的噱头,没有辉煌的舞台,没有热闹的歌舞,甚至没有任何物质奖励去颁给获奖者,有的只是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和真善美的感染。在所有的当选人物中,有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如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航天英雄杨立伟等,但更多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如爱心大姐林秀贞、好军医华益慰、青年志愿者徐本禹、赤脚医生李春燕和邮路马班王顺友等等。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贡献有多么的不同,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质朴话语以及他们或丰富或单纯的内心世界都感动了观众,让人可信、可亲、可爱。《感动中国》人物的许多当选者“就是生活在我们当中的普普通通的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到很亲切,催人泪下,同时也感到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更大了”,观众的这番言语道出了《感动中国》的成功所在,也点明了《感动中国》所追求的目的。

《感动中国》的五年实践还说明,创新是节目创作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以感动作为切入点,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本身就是主旋律宣传的一个创新之举。在表现手法上,《感动中国》精心策划,节目中每一个人物事迹短片都客观平实、每一个人物的颁奖词都准确、简洁、优美,开创了颁奖词撰写的新文体;在舞美、灯光、音乐等的设计上也持续创新,不断地提高节目的表现力。在运作方式上,《感动中国》没有关门自办,而是寻求最广泛的媒体联合,“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全国感动联盟”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种和各地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优势,发动群众推荐和投票参与。此举不仅扩大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社会影响,强化了评选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更造就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感动联盟”现象,各地均把它当做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方式,借此评选自己当地的“感动人物”,并在此基础上向中央电视台推荐,从而在全国掀起以“感动”为主题的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热潮,同时也延展了节目的影响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CCTV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建增//高育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9226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22.37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