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佛海秘档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共“一大代表”如何成为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蒋介石心腹又是如何变身为汪伪集团“总军师”?顺时应变的“变色龙”被侦讯的实录,民国大汉奸的狱中自白书!文斐编著的《周佛海秘档》——知情者披露乱世枭雄掌权内幕,描绘周佛海追逐权力的人生轨迹,窥测沦陷区另类民国的官场现实,揭开戴笠策反汪伪政要的历史疑团,实录周佛海不甘盖棺定论的自白书!

内容推荐

《周佛海秘档》简介:史事最怕过滤,真相不惧解读。周佛海的真相,也是另一种“厚重”。伪政权也是一段历史,沦陷区也是一个中国。看周佛海的狱中自辩,戳破他“曲线救国”的逻辑真相。

周佛海秘档,不仅仅是一个人追逐权力的人生轨迹,更是一本傀儡政权的兴灭信史。周佛海“开国”真有功,大汉奸“护民”哪有实?怕日本、防日本、靠日本;叛中国、像中国、通中国,做傀儡更有一本难念的经!他虽是脚踩两只船的“变色龙”,终难逃历史和人民的公平裁判。

文斐编著的《周佛海秘档》通过诸多民国亲历者、历史见证人点点滴滴的追忆,把汪伪政权“夹缝”中生存的尴尬与龌龊以及一个民族败类在末日将临时的恐惧和哀鸣刻画得淋漓尽致。

目录

第一章 从中共“一大”代表到蒋介石的亲信幕僚/1

 一 左右摇摆的早年岁月/3

 二 加入“孤军社”,结识同党/4

 三 得戴季陶推荐投靠蒋介石/5

 四 密献“反共”之策,成蒋介石心腹/6

第二章 从亲汪到汪伪集团“总军师”/9

 一 鼓吹“和平”,粉墨登场/11

 二 汪伪集团“总军师”/28

 三 大办私人报纸/38

 四 视察“清乡”,被李士群敲竹杠/40

 五 心腹干将罗君强/43

 六 罗君强的下场/53

 七 假手日寇毒死李士群/56

第三章 脚踩两只船,一面为日、汪效劳,一面为蒋效忠/61

 一 顺时“应变”,军统局“策反”/63

 二 见风使舵,脚踩两只船/69

 三 勾结戴笠,死心效旧主/78

 四 “联络参谋”军统少将周镐/84

 五 日寇投降,摇身一变成“功臣”/95

第四章 机关算尽“变色龙”,灭顶之灾终难逃/107

 一 梦想破灭,垂死挣扎/109

 二 从白公馆到老虎桥/125

 三 南京公审,大快人心/129

 四 杨淑慧煞费心机营救/134

 五 使出“杀手锏”,终获“特赦”/137

 六 恶贯满盈,病死狱中/141

 七 侦讯实录/145

第五章 父子冤家:父亲臭名昭著,儿子忠贞不渝/169

 一 背叛家庭,加入中共/171

 二 一生坎坷,凄清晚年/179

第六章 大汉奸的自白书:狱中日记(1947年1月至9月)/185

 一月/187

 二月/215

 三月/228

 四月/235

 五月/254

 六月/280

 七月/305

 九月/326

试读章节

一 左右摇摆的早年岁月

周佛海1897年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僚家庭,湖南沅陵县人。其父曾在福建莆田任县官,因禁鸦片受诬告而被迫自尽。周佛海兄妹三人随母回湖南原籍。少年时期的周佛海,学习成绩优异,并有政治抱负。1917年中学未毕业时,在校长、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资助下赴日本留学。他先补习日语,于翌年考取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中国留日官费生。经过在“一高”的一年预科学习,分配到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当时日本流行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周佛海在课余的时间阅读了大量这方面书籍,并从事翻译和写作,在国内和日本发表、出版,逐渐成了一个崭露头角的著译者。同时,也使他对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兴趣,并自认为已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1920年,周佛海在暑假期间回国到上海时,结识了陈独秀。当时,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的帮助下,准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周佛海就在上海参加了陈独秀组织的一些活动,并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后又返日本鹿儿岛就学,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一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周佛海作为中国留日学生的代表参加会议,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不久,回日本继续求学。然而,他的活动为日本当局所侦知,受到警察的暗中监视。从此,他不再参加共产党的活动而埋头读书,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对共产主义信仰发生了动摇。1922年从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毕业后,入京都帝国大学攻读经济。

1924年春,正当周佛海为毕业后在国内寻找一个既体面又能获取较高月薪的工作忧心忡忡之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戴季陶电邀他回国,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同时,又受广东大学校长邹鲁之聘,兼任广东大学教授。到广州后,他不参加中共组织的活动,拒交党费。同年9月,他拒绝中共广州执委负责人周恩来等的多次劝告,向中共组织写信要求脱离共产党,后被中共除名。

戴季陶、邹鲁均是国民党中的反共派首领人物,此时的周佛海已与戴、邹气味相投。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等人反对国共合作公开化。周佛海发表了一系列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受到戴季陶的赞赏,也受到《响导》等中共刊物上瞿秋白等人文章的批驳。同时,周佛海还参与“西山会议派”的活动,因此在国民党“二大”上受到警告处分。

(郑冬敏)

二 加入“孤军社”,结识同党

周佛海原是破落官僚家庭出身的穷学生。湖南官费留日,由鹿儿岛高等学校毕业(相当于高中),升入京都帝国大学学经济。1921年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仍赴日本求学。因和杨淑慧同居,生活费用不足,就拼命翻译社会问题、社会主义乃至于无政府主义的书籍,来适应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文化市场的需要,挣钱糊口。译文粗制滥造,如译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连爪哇这一地名都弄错了。

1924年周佛海回国,应聘到广东大学当教授,月薪240毫洋。照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规定,应按累进额交纳党费70余元。杨淑慧认为辛辛苦苦赚钱不容易,每月交这么多钱太可惜,就鼓动周佛海脱党。周终于借故脱离中国共产党。

不久,广东大学发生了反对校长邹鲁的风潮。周佛海思想右倾,辞职跑到上海,1926年春再往日本读完大学课程,随后又回上海教书。同时,他又参加以福建人何公敢为首的“孤军社”。孤军社先出《孤军》杂志,后改名“独立青年社”,又出版《独立青年》杂志,社址在上海宝山路宝光里12号。他们自以为是国民党、共产党以外的一个政团。我当时在上海读书,由我堂叔罗增益介绍加入独立青年社,就是在堂叔的房间里开始同周佛海认识的。何公敢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编辑,由他介绍编译所的同事陶希圣(原名陶汇曾)、梅思平(原名梅祖芬)加入孤军社,周佛海、陶希圣、梅思平之成为好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罗君强)

三 得戴季陶推荐投靠蒋介石

1926年秋,北伐军占领汉口。戴季陶写了介绍信向蒋介石推荐周佛海。周佛海拿着戴的亲笔信前往汉口投靠蒋,并献反共之策,倾谈两小时之久。蒋委周佛海为新成立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不久,该分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本部,周任本部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这时,周佛海已成为蒋介石的亲信,他曾向蒋密告武汉地区共产党情况,蒋则要他对共产党进行密切监视。当四一二事变之后,宁汉对立之际,周佛海站在蒋介石一边,并秘密出逃武汉,在途中轮船上写了《逃出了赤都武汉》一文。在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周担任了新成立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1927年8月,蒋介石因派系斗争被迫下野,周佛海也离开南京,一度到戴季陶任校长的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内派系斗争仍相持不下,汪精卫提出仍由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决定复出,指定戴季陶、周佛海、陈布雷等为其出版一个理论刊物,目的是为其重新上台统治制造舆论,并指定周佛海为实际总负责。1928年1月,周佛海等在上海创办了《新生命》月刊,周也是主要撰稿者。从此,周佛海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幕僚。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佛海秘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33986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