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乌尔禾/十月长篇小说创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红柯连续二十年的写作中,本书最终推向了一个高峰,一种不同凡俗的创造力在这部小说中酣畅地发挥。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充满了诗性的想象力。举凡草原、大漠、羊群、石人像等,灌注了饱满的激情。现实与想象、传说与生活融在一起,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灵异的新疆。小说努力在小镇与世界、人性与自然、历史与个人之间谛听一种奇妙的灵性声音,并以叙述者的身份将这种灵性声音放大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草木、动物和人的灵性,这种灵性与所有的人与生物都浑然天成。

内容推荐

小说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活为背景,主要叙述了两个男子王卫疆、朱瑞和一个叫燕子的女子之间的情感故事。  小说发生的地点是准噶尔盆地乌尔禾绿洲。独身的海力布一人看守着团部的牧场,他心地善良,性情豪爽,能听懂鸟类的语言。王卫疆的童年和海力布叔叔紧密联系在一起。王卫疆和一个叫燕子的姑娘恋爱了。燕子天性善良,对生命怀着圣徒般的敬畏。他们相爱了好几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燕子却爱上了汽车修理工朱瑞……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地窝子

第二章 海力布叔叔

第三章 放生羊

第四章 黑眼睛

第五章 燕子

第六章 刀子

第七章 永生羊

尾声

在现实与想象之间飞翔(后记)

试读章节

所有的垦区都是从地窝子开始的。严格地说,乌尔禾的地窝子在奎屯垦区不是最早的,1958年了嘛,人家石河子都有楼房了,农七师师部所在地奎屯也有了像样的平房,乌尔禾才开始挖地窝子。那些住毡房的蒙古人哈萨克人明白了,人们一代又一代去林子里抓野兔,野兔越来越少,这些汉人在地上打洞养兔子了,真是善举啊!乌尔禾本来就是大地上最吉祥的地方。这些汉人打了洞,自己住进去了。地开出来了,渠修起来了,庄稼长高了,他们还住在地窝子里。可以这样说,乌尔禾的地窝子在奎屯垦区时间最长。

海力布叔叔的地窝子是第一个,在乌尔禾的最西边,连长和张老师家是第二个,接二连三,地窝子跟蜂巢一样出现一大片,王卫疆的父母属于这一大片地窝子中的一个。海力布叔叔就走错了门。有一天晚上,后半夜吧,海力布叔叔迷迷糊糊去解手,回来往被窝里一钻,摸到热乎乎一个大活人,可以想象,那个场面有多么慌乱。海力布叔叔跟兔子一样蹿到野地里,里边的女人恍若梦幻。王卫疆的父亲放水浇地,后半夜回家,就留着门。在那个年代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大概发生在王卫疆出生前七八年吧。王卫疆出生比较晚,他母亲想在房子里养孩子,哪怕是一间草房子,一间土坯房,一间破窑都成,女人就是这么对丈夫说的。女人一直跟丈夫闹别扭,从那天晚上以后,女人就不闹了,安静下来了。

海力布叔叔那时候不叫海力布,叫刘大壮。他不是蒙古人,是个正宗的汉人,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战斗英雄,最后一批撤出朝鲜的,大概是1958年吧,只能到农七师最边远的137团乌尔禾团场。跟所有的军垦战士一样,海力布叔叔必须有一个女人。海力布叔叔那时不到三十岁,又高又壮,战争所有的痕迹全留在脸上了,弹痕刀痕,好像在打磨一块石头。奇怪的是他身上连一块疤都没有。据说这个陕西冷娃不止一次赤裸上阵,不是赤膊,是赤身,挖坑道的铁锹寒光闪闪,成了可怕的兵器,怒吼着冲向人群密集的地方。那时候的海力布叔叔只有一个心思,对手的子弹跟鸟儿一样在身上搭个窝,跟黄鼠一样打洞都行。那是跟联合国军打仗,十几个国家的兵商量好似的,就是不碰海力布赤裸的身体,就打他的脸。人家也是兵,你不打枪,抡着铁锹,人家就不好意思用枪,就用刀,各个民族的奇形怪状的刀砍过来,砍不到身上,全砍在脸上了,海力布叔叔那张方正的秦人的脸就这样毁掉了。他身体壮得不得了,跟公牛一样,跟虎豹一样。那张伤痕累累的脸在部队是一种荣耀,一种自豪。可女人们怕这张脸。各种办法都用过,指导员甚至想了一个绝招,让海力布叔叔戴上大皮帽子,裹上狼尾巴围脖,火焰一样飘动的狼毛基本上遮住了海力布叔叔的面孔,只露出那双黑而有神的眼睛。指导员肚子里有几点墨水,还懂一点女人心理,指导员有老婆嘛,指导员就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把海力布叔叔黑而有神的眼睛比作森林里的星星:女人呢,这么给你说吧,女人就像大气球,绷得紧紧的,圆滚滚的,不透风,男人只要用一个优点打动她,这个优点就会变成锋利的刀子或针,就能瓦解女人,突破女人,用咱们的军事术语说,这就叫突破一点震撼全线。

“这不是骗人家女人吗?”海力布叔叔声音都变了。

“眼睛是你的嘛。”

“你让人家只看我的眼睛不看我的脸,人家要跟我这个人过一辈子,不是跟我的眼睛!眼睛能当饭吃能当水喝?”

“哎呀,你这个同志你不懂女人,女人动了心,就不顾一切了,这么给你说吧,就是个浑蛋,她都跟哩,国民党反动派、日本鬼子、美国鬼子都没有打光棍的嘛。”

“你心目中的女人就是这?”

“女人很简单,你不要想得那么复杂。”

“还不复杂?给我把盖头都戴上了,我成啥了?我日他娘,我只露个眼睛。”

海力布叔叔已经是新疆人了,海力布叔叔见过那些戴着盖头只露一双黑眼睛的穆斯林妇女,太伤男人的自尊了,海力布叔叔快要哭了。整整一年,海力布叔叔让人家摆布过来摆布过去,肚子胀得要爆炸了,海力布叔叔就爆炸了,大皮帽子呼一下飞到门后边,狼尾巴围脖凌空一闪扑到指导员脸上,海力布叔叔摔门而去。指导员气得大骂:“陕西二尿,陕西二百五。”连长跟海力布叔叔是乡党,连长笑了半天说:“陕西没有二尿,没有二百五,陕西娃都是冷娃。”

“狗日的打光棍去,打上一辈子光棍。”

海力布叔叔还真打了一辈子光棍。像海力布叔叔这样的光棍兵团有好几千,那些边远团场的角角落落里好像被人类遗忘了的地方,生活着一大批没有女人的男人。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因素。

P7-9

后记

      在现实与想象之间飞翔(后记)

我很小的时候就向往北极的冰雪世界。我是个胖人,怕热,从五一节到八一节都在熬日子,什么都干不成。从秋天开始,生命力回升,冰天雪地的时候就到了生命力的顶峰状态。这还不算,我从初中开始,每天冷水浴,给自己营造一个“冬天”。冷水浴后身轻如燕,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也就是说秋天和冬天是我创作的高峰期,跟候鸟似的。后来看到有关北极的图片与电视节目,我就两眼放光,我是那么羡慕海豹、企鹅与北极白熊,包括苔原地带锈迹斑斑的植物。

好多年以后,我带学生到阿尔泰实习,见到额尔齐斯河的那个瞬间,我就想到北冰洋,想到北极的冰雪世界,想到北极白熊。中学地理课本上就学过,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置身于额尔齐斯河边,不胡思乱想是不可能的,尽管我所目睹的这条大河还不到它全部长度的千分之一,这并不妨碍我对白熊的想象。我想象中的白熊伟岸高大,傲然地逆流而上,额尔齐斯河的波涛也只配涌到它的脖子给它做围脖。我收集有关白熊的资料,布尔津、哈巴河都有不少白熊的传说,当地的史志里记载着1987年白熊光临阿尔泰。但我没有亲眼看到过白熊,心里痒痒得不行,犹如对佳人的向往,让我辗转反侧。后来我写了《金色的阿尔泰》、《库兰》、《哈纳斯湖》,都无法消除我对额尔齐斯河波浪与白熊的无限向往。2002年上天赐福予我,我有幸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到鲁院学习半年,跟李敬泽交谈我以后的创作打算,我有好几部长篇的构思,交谈的结果就定下了额尔齐斯河。从2002年9月动笔,到2003年1月16日凌晨5点完稿。18日离校,一气呵成,就是2004年1月出版的长篇《大河》。有关这本书的评论不少,至少我本人也认为其中有关白熊的描写完全出于想象,整部作品近于童话,从构思到创作差不多十四年。2004年冬天我又开始另一部长篇的写作,我迁居西安,在丝绸之路的尽头描绘遥远的准噶尔盆地一个叫乌尔禾的绿洲。当年从奎屯去阿尔泰,要在乌尔禾住一晚上,那个小镇我太熟悉了,有汽车站、小饭馆、兵站、白杨河、南北干渠,那是很狭小的一小块绿洲,完全是瀚海里一个岛屿。这回就不是白熊这些大猛兽了,是兔子,据说乌尔禾就是因兔子而得名,蒙古语“套子”的意思。我常常站在戈壁滩,望着兔子感叹不已,就像维吾尔人的手鼓,兔子把大地都敲响了。在这本书里,我还写了羊,跟兔子一样可以穿越大漠。短篇《美丽奴羊》中的羊离不开青草地。到了长篇《乌尔禾》,羊就要离开草地,到戈壁沙漠去了。中亚腹地就这么神奇,绝域里有仙境,砾石滩中往往能找到青草地。这也符合准噶尔的地貌特征。长篇应该有大地的某些特点,甚至包括天空。长篇就是长天大野,就是一方天地,万类霜天才能在其中竞自由,以显其性。我甚至想象傲然横渡瀚海的羊,其高度绝对超过骆驼,其生命力也在骆驼之上,据说骆驼的眼睛美妙无比,我笔下的这只羊理所当然有一双摄人心魄的黑眼睛。书中用了新疆民歌《黑眼睛》。穿越瀚海的羊,应该有一双美目,超越生死的界限,作为一部长篇的主题歌应该是不错的。

上天赐福予我,我于2006年6月6日下午6点,在宝鸡渭河边的小房子里完成了这部长篇,乌尔禾绿洲上黑黑的羊眼睛让我打破了热天不能写作的常规。长篇就是长篇,在空间上要保持天地的特征,也要在时间上有季节感。7月份我有机会再次去新疆,去了喀什、阿克苏,也去了阿尔泰,我再次看到乌尔禾绿洲时心里很平静,我已经用一部长篇完成了我的乌尔禾,包括这块绿洲上的兔子与羊,包括绿洲以外的广袤的戈壁滩……我生长在陕西关中农村,从小就是家里的强劳力,大学毕业后若干年我手上的老茧都没有褪完。重体力劳动的好处就是很小就了解许多民间高人,我所说的民间高人是指有绝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我总是不经意地把创作的注意力投放到这些极富智慧的人身上。到了新疆,执教于伊犁州技工学校,技校大概是所有学校中最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了,我就有机会走遍新疆大地,结识形形色色的西域民间高人。一个浇地的蔫老汉会告诉你他是黄埔几期的,参加过淞沪抗战,一个守瓜摊的老婆婆会告诉你她到过乌里雅苏台,到过科布,到过黑海、高加索,你就觉得你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仅仅是瀚海里一股小小的旋风,吹不起几片草屑,你就会细细地琢磨大漠浩大的生命,比如书中的海力布叔叔和老奶奶这样的人物,平凡而奇特。真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了,真所谓应该用三十年去壮游天下,然后用三十年再写书,这是古波斯诗人萨迪说的。古人所谓见识,有见才有识。我居小城奎屯十年,又居小城宝鸡十年,2004年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迁居西安南郊,基本上游荡于丝绸之路,但我还是觉得入省会城市太早,没有达到我所敬仰的萨迪所说的三十年,所以我的见识还是比较浅的,目光也不怎么遥远。

感谢画家朝戈先生让我无偿地用他的画做本书的插图。“朝戈”在蒙古语中是“火”的意思。读者一定会发现插图与书是那么的贴切。

                 2006年11月于西安

书评(媒体评论)

红柯的作品是近年小说创作的一个奇观。红柯坦然地写出了人和自然的境界,因为他有巨大的想象力,作家的一支笔仿佛在现实生活、心灵、幻觉三个世界中穿梭般地行走,似真似幻,却又没有丝毫故弄玄虚的成分。读这样的小说,无疑是一次很满足的精神享受。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 陈思和

红柯是一个对世界自有尺度的作家。他在大地和天空的规模上感受生命和心灵,所以他的故事近于史诗和传说:巨人们在行动,爱、恨、愤怒;人的生活壮观如神。

《乌尔禾》是这种红柯式世界观的一次全面的、精力充沛的展现,乱石滚滚,神采飞扬。这小说如一个绚丽的长梦:在这人成为消费者和被消费者,人淹没于浩大人群的时代, 《乌尔禾》想象和求证人的骄傲、尊严,咏唱人身上隐没不彰的神性。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李敬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乌尔禾/十月长篇小说创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红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08830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