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被遗忘的语言/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共18种,它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本书本书是《精神分析经典译丛》之一,书中阐述的是一种“被遗忘的语言”——象征语言。象征语言是人类曾产生的唯一一种普遍语言,是一切文化以及整个历史中都相同的语言,它有自己的语法和语义。这种语言,是了解神话、童话和梦的话的唯一语言。

内容推荐

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以后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最重要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的方法都在这部著作当中得到精深的表述。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象征语言的本质

第三章 梦的性质

第四章 弗洛伊德和荣格

第五章 梦的分析的历史

第六章 释梦的艺术

第七章 神话、童话、仪式和小说中的象征语言

试读章节

梦是另一种行为,弗洛伊德将之理解为无意识欲望冲动的表现。他认定,梦就像在神经症或错误中那样,赋予我们不让自己意识到的因而在被我们的思维完全控制的情况下远离意识的那种无意识冲动以表现形式。这些被压抑的观念和感觉在睡梦中变得活跃起来并且找到了表现形式。就此,我们称之为梦。

为数甚众的更为特殊的假想就缘自于这种梦的普遍性观念:

梦生活的刺激力量是我们的非理性欲望。在我们的睡梦中,逐渐存在一种生命的冲动,清醒的时候,我们不敢或者是不想认同它的存在。非理性的憎恨、野心、嫉妒、羡慕,特别是乱伦或变态的性欲——它们都被排除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在梦中都找到了表现。弗洛伊德认定在我们身上都带有这种非理性欲望,只是因为社会的律令,我们才压抑了它们,但我们不能完全去除它们。在睡梦中,我们的意识控制是薄弱的,这些欲望逐渐活跃起来,我们在梦中能听到它们。

弗洛伊德走得更远。他将梦的理论和睡眠功能联系起来。现在,睡觉乃是一种生理需要,我们的感觉组织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它,如果我们感觉到睡梦中紧张的、非理性的欲望,我们将会被它们打搅并最终醒过来。于是,这些欲望将干扰这种入睡的生物。于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睡眠我们应做什么?我们想象我们的欲望已经满足了,也就是我们充满了满足感而非一种令人烦扰的挫折感。

弗洛伊德于是下断言,梦的本质是非理性愿望的幻想满足;它们的功能是保持睡眠,这种解释在这些例证中更容易被理解,即欲望不是非理性的,梦也因此没有被扭曲,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普通的梦的例子中更容易理解。设想有个人在睡前吃了一条很咸的鱼,在晚间感到干渴异常,他可能会梦见他在找水,他找到了一口井,喝了大量的冰凉、怡人的水。他不是从睡梦中醒来解决他的干渴,而是通过幻想喝水来给予自己的虚幻满足,这也使他继续他的睡眠。我们都熟悉一种相同的虚幻满足:我们被闹钟吵醒,就在此时,我们做了一个梦,梦中听到教堂的钟响了,于是就想到今天是星期天,没有必要起床太早。同样在这个事例中,梦也起着一种保护我们睡眠的功能。弗洛伊德认为并非非理性欲望的这类简单满足在成年人那里相对少些,更多地发生在孩子们身上。总的来说,我们的梦不是理性欲望的满足,而是在白天被压抑着的非理性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对梦的本质所作的第二个假设是,在梦中被表现为满足的这些非理性欲望植根于我们的童年;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它们曾存活着,而后他们又继续地潜存着,并在梦中活动。这个论点是以弗洛伊德的关于儿童非理性的普遍假说作为基础的。

对他而言,孩子有许多反社会的冲动,因为他缺乏冲动的身体力量和行动知识,这种冲动是无害的,也没有人需要使自己免于它的邪恶计划。但是,若人们注意这种冲动的性质而不是它的实际效果,这些儿童就是反社会和不道德的存在。首先对于性冲动来说,这是合乎真实的。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所有的性冲动——在成人中显现时,它们被视作反常——都是孩子性正常发展的一部分。在婴儿那里,性能量(里比多)聚集在嘴的四周,后来它与排泄相联,最终,它聚集于性器官周围。幼儿有强烈的虐待和被虐待冲动,它是一个暴露狂也是一个小的“窥视狂”,它不可能爱他人但是自恋性的,它只爱自己而排斥任何他人。它有强烈的嫉妒心并对其竞争者充满着摧毁的本能。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性生活都被乱伦冲动所支配。他们对父母中的异性有强烈的性兴趣,而对与之同性的父母一方充满嫉妒并且憎恨他或她,只是因为害怕他们所憎恨的竞争者的报复,孩子们才压抑住了这些乱伦欲望。通过对父亲的律令和禁令的自我认同,小男孩克服了对父亲的憎恨,且以类似于父亲的这一愿望取代了憎恨,良心的发展是“俄狄普斯情结”的结果。  弗洛伊德有关儿童的图画同圣奥古斯丁给出的图画十分相似。奥古斯丁相信关于人的天生罪恶的主要证据之一,是指出小孩的邪恶品性。他的理由是,孩子有机会从他人那里学会邪恶。并且在被坏榜样腐蚀之前,孩子就是邪恶的。像奥古斯丁一样,弗洛伊德并没有强调孩子们中至少可以平衡一下这幅图画的品性:孩子们的自发性,它的反应能力,它对人的细巧判断,它不顾别人所言而辨别别人态度的能力,它掌握世界的无休止的智力,简而言之,所有那些使我们羡慕和爱护的孩子的品性,那些使我们不断地相信成人中的孩子般的品性是他的最美好的拥有这一观念的品性。弗洛伊德对孩子邪恶方面的强调有许多原因。一个原因是维多利亚时代创造了“天真无害”儿童的幻觉和虚构,认为孩子没有性冲动也没有任何“坏的”冲动。当弗洛伊德攻击这个习以为常的虚构时,他被指控抹煞了孩子的天真,并攻击了维多利亚家庭深信不疑的最高价值。弗洛伊德在这场战役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绘制了儿童邪恶的一面,这是可以理解的。

弗洛伊德对孩子作的这种评价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于这一事实:对弗洛伊德来说,社会的功能之一是使人压抑他的非道德的和反社会冲动,通过压抑可以产生社会性的有价值的特质。恶向善的转变是通过弗洛伊德所称作的“反应形式”和“升华”的机械主义来运转的。对如虐待狂等邪恶冲动的压抑,就导致了一个相反冲动形式,像仁爱等,其作用是,用激烈点儿的说法,将被压抑的虐待狂不再压抑在思想、行为或感觉中。弗洛伊德通过升华来谈论这样一种现象:邪恶冲动和它的始源性的反社会目标分开了,并被用于更高一级的有价值的文化目的。这就是例证:一个人将他的伤害冲动升华为有的外科艺术。弗洛伊德坚持认为,仁慈、爱、人的建设性冲动都不是始源性的,他断言,它们都是压抑始源性邪恶冲动的必要性伴之而生的次等产物。文化应被看做是压抑的产物。弗洛伊德的“人”和卢梭的“人”正相反,最初他是被邪恶冲动所占据。社会越是培育或迫使他压抑这些冲动,他就越是学会建立反应形式或升华。文化发展程度越高,压抑程度也越高。然而,由于人的反应形式和升华能力有限,增长着的压抑通常并不成功;始源性的冲动活动起来,由于它们不能公开地行动,就导致了神经症。这样,弗洛伊德断定,人面对着无法避免的选择。文化发达程度越高,压抑就越深,神经症患者就越多。

这种观点必然会认定,只要孩子不被社会要求所控制,在本质上它会是不道德的;甚至这种控制也决不能消除大量的邪恶冲动,它们继续地存活于“地下”。(P38-4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被遗忘的语言/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埃里希·弗罗姆
译者 郭乙瑶//宋晓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5833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1-01-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5.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