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国首脑及他们的幕僚
内容
编辑推荐

从世界上大国成长历程看,各国走向强盛之路虽然途径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最高层次的决策体制,在大国领袖的周围都集合着一批优秀的幕僚,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辅佐领袖进行科学的国家决策,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本书将为详述这一有趣的一幕。

内容推荐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大国争雄的局面更加激烈。强国之路必然要建立完备的国家最高层次的决策体制,领袖与辅佐领袖的幕僚之间的关系就更为重要,本书分为九章,详述了世界主要大国里领袖与辅佐他们的幕僚之间各有特色的关系。

目录

导 言 大国的兴衰与大国的幕僚[1]

第一章 肯尼迪和他的幕僚[1]

 肯尼迪:充满魅力的领袖塑造年轻的美国[1]

 副总统——林登·约翰逊[3]

从政之路[3]

对手与伙伴[7]

继任总统[10]

 国务卿——迪安·腊斯克[13]

罗兹奖学金获得者[14]

投笔从戎[15]

二流国务卿[16]

 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20]

竞选总管[20]

举贤不避亲[23]

向黑社会宣战[25]

悲剧重现[27]

 联邦调查局长——埃德加·胡佛[32]

快捷胡佛[32]

秘密档案库[35]

授人以柄[39]

跟肯尼迪兄弟斗[41]

第二章 克林顿和他的幕僚[49]

 克林顿:保持美国经济连续的增长[49]

 第一幕僚——第一夫人[51]

“双剑合璧”[52]

夫人参政[53]

新型第一夫人[57]

第一婚姻[61]

 搭档——副总统戈尔[64]

忠实的支持者[65]

出身名门望族[67]

充当竞选伙伴[70]

独特的从政作风[74]

 联储主席——格林斯潘[75]

经济教皇[76]

一位难以摸透的奇才[80]

幕僚生涯[83]

对中国经济的评说[88]

 军中主将——参联会主席谢尔顿[89]

意外的垂青[91]

丰富的军事经验[93]

 国务卿——铁娘子奥尔布赖特[95]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95]

一个女人的战争[97]

外交“大管家”[100]

第三章 叶利钦和他的幕僚[103]

 叶利钦:遏制俄罗斯大国地位滑落的人[103]

 经济改革的“急先锋”——盖达尔[104]

35岁的“改革家”[105]

青年突击队队长[106]

“休克”之后[108]

危机的拯救[109]

焦头烂额[111]

被迫下台[113]

回光返照[114]

 “私有化之父”——丘拜斯[116]

重磅炸弹[116]

从经济学家到政治活动家[118]

“私有化之父”[119]

再握实权[123]

名誉受损[124]

提携普京[126]

 “一边倒”政策的推行者——科济列夫[128]

继承苏联的遗产[128]

西倒东歪[130]

“双头鹰”外交[132]

不甘当“配角”[135]

黯然下台[137]

 “世界级”经理——切尔诺梅尔金[138]

“红色厂长”[139]

 俄罗斯的“稳定剂”[140]

主张渐进的改革[141]

初见成效[143]

夹缝中生存[145]

雨来遮雨[147]

“出头的椽子”[149]

 俄罗斯的“鲍威尔”——列别德[151]

哥萨克的后代[151]

走上政治舞台[153]

扑灭邻国战火[156]

决定性力量[158]

开动“推土机”[161]

功高震主[164]

东山再起[166]

 年轻的“管家”——基里延科[167]

年轻的干才[168]

最年轻的总理[169]

疲于应付[171]

丢卒保车[173]

“冷战斗士”——普里马科夫[175]

受命于危难之际[175]

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177]

久经考验的“冷战斗士”[179]

展现大国风采[180]

“稳定的象征”[182]

“超重量级政治家”[184]

 俄罗斯的“红脸鹰”——斯捷帕申

“消防队员”[186]

赤胆忠心[187]

政坛黑马[189]

“四处灭火”[191]

职务被解除[193]

“摄政公主”——塔季扬娜[193]

进入权力中心[194]

保姆兼顾问[196]

面对流言[196]

第四章 普京和他的幕僚[199]

 普京:从克格勃精英到俄联邦总统[199]

 索布恰克——普京的恩师和政坛引路人

引普京走上政坛的人[203]

“八·一九”事件中[204]

对普京非常信任[205]

 退休后的叶利钦——幕后的顾问[206]

辞职为普京铺路[207]

普京的幕后顾问[208]

 柳德米拉·普京——普京的贤内助[229]

不爱抛头露面[209]

坚定地支持丈夫[210]

 建立新班底——雏型中的幕僚班子[211]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卡西亚诺夫[212]

副总理兼紧急状态部部长绍伊古[213]

内卫部队司令季霍米罗夫上将[217]

第五章 科尔和他的幕僚[221]

 科尔:东西德统一的缔造者[221]

 协助尔统一德国的功臣——根舍[223]

推动两德的统一[224]

任职时间最长的外长[226]

德国要发挥更大作用[227]

 科尔的“财神”——魏格尔[230]

架起两德货币之桥[231]

完成第一个“国家条约”[232]

 科尔的“基辛格”——霍·泰尔切克[234]

没当上教授的文官[235]

在政治上与科尔很投机[236]

为科尔出谋划策[237]

把科尔的想法变成计划[239]

 科尔的经济政策顾问——沃·朔伊布勒[240]

年轻时介入政坛[240]

“我们的想法一致”[241]

出任办公厅主任[242]

改任内政部长[244]

 科尔的议会党团发言人——阿克曼博士[244]

不只有一次幸运[245]

一个不可替代的人物[245]

 科尔的传令官——沃·贝格斯多夫[246]

舆论宣传的负责人[247]

科尔的文化艺术顾问[247]

 科尔的女秘书——韦贝尔[248]

科尔的御内“女总管”[248]

晋升为私人发言人[249]

 科尔的“喉舌”——弗·奥斯特[249]

第三任发言人[250]

得到科尔的赏识[251]

 科尔的私人政治顾问——伊丽莎白·内勒一诺伊曼[252]

科尔民意调查的渠道[252]

帮助科尔研究公众舆论[252]

 “笔杆子”——诺贝特·普里尔[253]

为科尔起草发言稿[254]

第六章 施罗德和他的幕僚[255]

 施罗德:一位颇具争议的德国政治家[255]

 社民党主席——拉方丹[259]

三驾马车[259]

“宫廷政变”[261]

总理候选人提名[262]

“我赢了!”[264]

 绿党政治家——约瑟夫·菲舍尔[267]

投身绿党[269]

一位毫无经验的外长[269]

 夫人多丽丝——帮丈夫走向总理宝座[270]

取得权力的最好搭档[271]

陪伴丈夫竞选[272]

第七章 戴高乐和他的幕僚[273]

 戴高乐:一个高傲的法兰西领袖[273]

 总理——蓬皮杜[278]

平民政治家[279]

追随戴高乐[280]

幕后谋士[281]

头号战友[285]

入主爱丽舍宫[290]

 从元帅到卖国贼——贝当[291]

良师益友[292]

可耻的卖国贼[293]

网开一面[296]

第三任总统——德斯坦[298]

 抵抗运动战士——让·穆兰[301]

第八章 希拉克和他的幕僚[303]

 希拉克:一个重圆大国梦的领袖[303]

总理——赤胆忠心的阿兰·朱佩[305]

协助希拉克竞选[306]

对希拉克赤胆忠心[307]

 秘书长——德维尔潘[308]

为希拉克编摘记[308]

为希拉克竞选而战[309]

不可缺少的人物[310]

爱丽舍宫的大总管[311]

与希拉克关系愈发密切[312]

 二女儿——克洛德·希拉克[314]

勇敢的孩子[315]

加入希拉克阵营[316]

希拉克的精神源泉[316]

 智囊团——“思考”办公室[317]

希拉克个人思想库[318]

形成替代性纲领[319]

 竞选总管——中途叛变的萨尔柯齐[32]

竞选总部的核心[320]

开始脱离希拉克[321]

与希拉克正式决裂[322]

第九章撒切尔夫人和他的幕僚[325]

 撒切尔夫人:铁娘子对当代英国的贡献[325]

 办公室主任——艾雷·尼夫[327]

伯乐兼挚友[327]

成功的竞选[329]

血溅下院[330]

 财政大臣——杰弗里·豪[332]

政治盟友[332]

出色的外交大臣[336]

分道扬镳[336]

 首席经济顾问——霍斯金斯[338]

风度翩翩的政策顾问[339]

不同凡响的政策纲领[340]

 形象顾问——戈登·里斯[342]

忠实的“男仆”【343]

深得宠信的形象顾问[344]

 笔杆子——龙尼·米勒[346]

志同道合的合作者[346]

才华横溢的捉刀人[348]

春风得意的亲信[350]

第十章 丘吉尔和他的幕僚[352]

 丘吉尔:一个拥有众多“权力的拐杖”的领袖[352]

丘吉尔出山[352]

未来的首相[352]

几度沉浮[356]

权力巅峰[359]

 与丘吉尔无话不谈——比弗布鲁克[362]

首相的“铁哥们儿”[363]

遭到批评[367]

挑拨离间[370]

 得意高参——林德曼和布伦丹[373]

“有个好脑子”[374]

固执已见[376]

快乐机器[379]

爱起绰号[382]

 外交上的得力助手——安东尼·艾[384]

惺惺相惜[385]

外交天才[387]

出现隔阂[389]

第十一章 布莱尔和他的幕僚[396]

 布莱尔:一位人称工党神童的年轻领袖[396]

 夫人兼王室法律顾问——切丽[407

努力帮助丈夫[408]

布莱尔竞选班子的成员[409]

夫唱妇随[409]

 财务总管——戈登·布朗[411]

政治高于生活[412]

鞍前马后的大管家[413]

进入影子内阁[413]

成为布莱尔的财政大臣[415]

 工党改造的功臣——尼尔·金诺克[416]

引布莱尔走上仕途的人[417]

放弃激进的立场[417]

第十二章 田中角荣和他的幕僚[420]

 田中角荣:一位做事果断的日本领袖

打破坚冰[420]

 外相——大平正芳[427]

历史使命[427]

崎岖之路[430]

权力之巅[434]

 接班人——竹下登[436]

另立山头[437]

金权政治[439]

引咎辞职[440]

试读章节

副总统——林登·约翰逊

林登·约翰逊年轻从政,29岁即当选为国会议员,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支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翰逊在美国政坛上始终是一棵长青树,不论是民主党掌权,还是共和党执政,他都能见风使舵,因而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在1960年第一轮总统竞选中,约翰逊虽然败给了年轻的参议员约翰·肯尼迪,但因为他在南部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肯尼迪拉他做了竞选伙伴——副总统候选人。同年11月,肯尼迪一约翰逊在与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的角逐中获得胜利。1961年1月,肯尼迪宣誓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逊就任副总统。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入主白宫,极力推行其“伟大社会”的施政计划。任内他进一步扩大越南战火,使侵越美军从他出任时的1万余人激增至卸任时的50余万人。越战升级激起的反战浪潮对约翰逊的自尊和声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968年,他宣布不再竞选下届总统,回到得克萨斯州他自己的牧场隐居。

从政之路

约翰逊于1908年8月27日出生在得克萨斯州西南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斯通威尔,身上具有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日尔曼人的血统,5岁时随父母迁居约翰逊城。约翰逊的父亲萨姆·伊利·约翰逊,小名山姆,当过农场主、商人和州议员。母亲丽贝卡·贝恩斯是州议员的女儿,曾在贝洛尔大学专修新闻学,婚后在得州弗莱里克堡教授辩论术。生有三男二女,约翰逊是长子。

约翰逊儿时顽皮淘气,不爱学习,常常借故逃学。他打过短工,卖过动物皮毛,还跟随父亲做过竞选旅行,很小就从父亲那里听到不少有关民主党内部勾心斗角的逸闻。1924年,高中毕业后不想继续上大学深造,一心想到外面见见世面。他约了几个朋友溜到加利福尼亚州,想自谋生计。两年多的流浪生活使他备尝艰辛,干过洗碗、开电梯、摘水果等零活,当他重返家园的时候已是身无分文。

在母亲耐心劝导下,约翰逊于1927年考入得克萨斯州西南师范学院主修历史和社会学。在校期间,对社会活动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主持过校刊的编印工作,在许多课外活动中担任领导和组织者的角色。他善于团结同学,能言善辩,被称为“辩论明星”。当时他的校长预言,他将来会当得克萨斯州的州长。由于才干出众,曾被选为校长塞西尔·埃文斯的助理。约翰逊非常热衷于这项工作,把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以至于埃文斯惊叹道:“林登,我发现你到我办公室1个月还不到,我就闹不清咱俩谁是校长了!”

约翰逊家庭中许多成员都曾参与政治活动。他的祖父曾任得克萨斯州议员多年,在当地很有威望,约翰逊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父亲也曾任州议员多年,是国会议员萨姆·雷伯恩的好友。在家庭的影响下,约翰逊在学校读书时就对辩论和校园政治产生深厚兴趣。1931年,得克萨斯人克莱伯格在竞选国会议员时,约翰逊曾四处游说,极力为他助选。克莱伯格当上国会议员后,不忘旧情,聘请约翰逊为他的私人秘书。从此,约翰逊由一个小镇来到了首都华盛顿,初次涉足政界。

克莱伯格在众议院只做些礼节性的应酬工作,其余事务都由约翰逊处理。这位胸怀壮志的青年人利用一切机会接触华盛顿的上层人物,其中包括罗斯福总统。当时国会议员的秘书们成立了一个小组织,俗称“小国会”,它的负责人称为“议长”,习惯上由资历老一点的人担任。由于约翰逊表现出众,人缘又好,只经过短短1年就被推选为“小国会”的“议长”。克莱伯格夫人对约翰逊的举动十分敏感,担心这位后起之秀有可能取代她丈夫的位置,于是委婉地把他辞退了。

1934年9月,约翰逊到奥斯汀访问,遇见了美貌的克劳迪·泰勒小姐。泰勒小姐生于得克萨斯州一个富裕的牧场主和商人家庭,早年丧母,由姨妈和保姆抚养大。因为小时候长得美丽可爱,保姆给她起了个雅号叫“瓢虫小姐”。她后来毕业于得克萨斯大学新闻系,爱好古典文学和艺术。约翰逊一见钟情,一种神秘的力量使他完全被泰勒小姐迷恋住了。回到华盛顿后,约翰逊坐卧不宁,神不守舍,他发去一连串的电报、电话和信件向泰勒小姐求爱。两个月后,约翰逊同美丽的“瓢虫小姐”结婚了。

约翰逊夫人不仅美丽,而且相当能干,对丈夫帮助很大。她年轻时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产,把它投入商业,购买了一家电视和广播站~一得克萨斯广播公司,她亲自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约翰逊的早期活动多赖夫人的大力资助。她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丈夫,而且积极参与丈夫的政治活动。约翰逊在军中服役时,他在华盛顿第十选区议员总部的工作即由其夫人独自主持。约翰逊曾说:“如果她竞选的话,第十选区本来会选举她当议员的。”

约翰逊步入华盛顿权势集团的大门之际,正是美国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总统提出“新政”之时。许多人对罗斯福“新政”半信半疑,甚至极力反对。而约翰逊则全力支持,并对罗斯福非常敬仰,因而受到罗斯福的重视。加上他父亲的好友民主党国会议员雷伯恩的推荐,1935年年仅27岁的他被罗斯福任命为全国青年署得克萨斯州分署署长。在这个职位上,他协助大专院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并为不在学的青年提供技术训练和地方性公共事务职位。这项计划使得成千上万的得克萨斯州年轻人在经济萧条时期受益。这批青年后来成为他政治上的重要支持者。

1937年5月,约翰逊正式就任国会众议员。由于他是高举拥护罗斯福“新政”旗帜当选的,自然受到罗斯福总统的垂青。罗斯福在得克萨斯州旅行期间专门邀请这位年轻人到他的专车上叙谈,并对他勉励了一番。国会议员雷伯恩对约翰逊也是照顾有加,雷伯恩后来升任众议院议长,成为约翰逊的后台。

美国众议院里通常是资深议员占据重要职位,年轻议员要坐“冷板凳”。然而,朝里有人好做官的约翰逊由于有罗斯福总统和议长雷伯恩的撑腰,在进众议院后不久就进入了握有重要权力的海军委员会。约翰逊在众议院任职期间,在内外政策等重大问题上始终是罗斯福最坚决的支持者,但在涉及公共福利和地方利益事务时,他又采取不同于政府的立场,站到地方一边以取悦本地区选民。正因为他采取这种两面讨好的态度,故而能在众议院连选连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约翰逊自愿报名服役,成为第一个自愿从军的现职国会众议员。他情愿放弃每年1万美元的厚禄,而领取每年3000美元的海军少校薪金,随海军转战太平洋和大西洋,多次涉险。一次,他乘飞机去澳大利亚执行任务,飞机在牧场着陆时撞毁,他死里逃生;另一次,他为搜集敌军情报,乘一架巡逻机飞临敌方阵地,遭日军攻击,飞机在一个引擎失灵的情况下勉强返回基地。约翰逊因为在战场上临危不惧,表现勇敢,被麦克阿瑟将军亲自授予银星勋章。

1942年,罗斯福总统下令,凡在军中服役的议员一律返回华盛顿复职。于是服役7个月的众议院议员约翰逊重回国会山。在此期间,他出任众议院海军委员会特别调查小组主席,为发展武装力量出了不少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是扩军备战的积极鼓吹者。他主张保持武装部队的实力,大力发展军工生产,改进部队装备。在对外政策上,他支持杜鲁门的反共“遏制”政策。

1948年,约翰逊参加美国参议员的竞选,他租了一架直升机到全州各地进行竞选演讲。有时,如果时间紧迫,他就在直升机上向下面好奇的人们发表广播演讲。经过一番艰苦竞争,约翰逊以87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民主党人前得克萨斯州州长科克·史蒂文森而当选参议员,时年仅40岁。

从此开始的约翰逊担任参议员的12年中,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朝鲜战争、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取代了民主党的杜鲁门政府等等,约翰逊在重大问题上通常总是紧跟执政者,为他们摇旗呐喊。朝鲜战争期间,他积极支持杜鲁门政府所采取的政策。而到了艾森豪威尔时期,他作为参议员民主党领袖,积极支持共和党艾森豪威尔政府,号召民主党同政府合作,避免对政府进行攻击,使包括国防和民权法案在内的许多重要法案得以通过,因而受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信任和倚重,逐渐成为有影响的政界人物。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国首脑及他们的幕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虹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631634
开本 32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