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煐煐为什么改名张爱玲?她有哪些“天才的乖僻缺点”?傅雷为什么批评她?为什么她父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为什么说她是文化汉奸?为什么三十六岁的爱上了六十五岁的?为什么她“选择了孤独,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一切答案尽在本书——《张爱玲之谜》。
大师之谜系列丛书之《张爱玲之谜》,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张爱玲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
图书 | 大师之谜(张爱玲之谜)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煐煐为什么改名张爱玲?她有哪些“天才的乖僻缺点”?傅雷为什么批评她?为什么她父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为什么说她是文化汉奸?为什么三十六岁的爱上了六十五岁的?为什么她“选择了孤独,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一切答案尽在本书——《张爱玲之谜》。 大师之谜系列丛书之《张爱玲之谜》,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张爱玲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 内容推荐 本书三大魅力:1.以时间为线索,细述张爱玲女士生平,将大师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来诠释,解读。2.以解谜的方式,向读者讲述张爱玲女士曲折的传奇一生,逐一解答张爱玲女士留给后人的种种谜团,追根溯源。3.收录大量反映张爱玲女士人生各阶段生活工作状态的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目录 写在前面:张爱玲与我 一、身世之谜/1 二、亲情之谜/13 三、天才之谜/31 1.香港的冲击/33 2.文学的准备/39 3.锋芒初试/51 4.文坛反响/69 5.天才谜一样的个性/85 四、爱情之谜/91 1.才女初恋/93 2.“你的人是真的吗?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吗?”/99 3.沉寂岁月/115 4.重回香港/137 5.初到美国/145 6.台港之行/155 五、地位之谜/16l 1.老鼠洞里/163 2.学者生活/179 六、终了之谜/19l 1.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193 2.“不要人看到遗体”/205 试读章节 2.文学的准备 1939年冬,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张爱玲看到上海出版的杂志《西风》上有一则有奖征文,题为《我的……》,字数限定在五百字以内。张爱玲动了心,她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题目:“我的天才梦”,写好后,兴冲冲地寄出去了。 我是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 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流言·我的天才梦》) 天陛聪颖、记忆敏捷、阅读广泛、勤于思考是优秀作家的必要条件。爱玲3岁的时候,就会背诵不少唐诗宋词。稍大一些,家里曾给她和弟弟请过私塾先生,她虽不甚喜欢,但从中获取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粗浅的古典文学知识。在少年阶段求学求知的道路上,母亲是一个努力而持久的老师。作为中国较早的留学生,母亲的眼光是西式的,一心一意要把女儿培养为一个懂得美术和音乐的淑女。从形式上看,她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这些东西没有成为张爱玲人生道路上的装饰点缀品。但从内容上来说,使她较早接触了西方文化艺术,丰富了她的心灵。但张爱玲认为母亲的教育是失败的,她自己并没有顺从地学过多长时间。对她来说,收获最大的是一种自娱式的学习方式。在没有家庭温暖的日子里,这是她的主要方式。它既是求知,又是逃避。 有一个时期她迷上了绘画。她不攻山水,专画人物。简单的几笔勾勒,颇有神韵,富有个性。不同国籍和身份的人物,如中国人、欧洲人、美男子、洋太太、舞女、疯狂的艺术家、房东等,尽收笔底。不同性格的人物,如浅薄、做作、笨拙、横蛮、奴性、听话、刁泼、可怜等,栩栩如生。散文集《流言》中就收了部分画作当插页。她生平第一次赚钱,是中学时代的一幅漫画,投给上海的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得了五元稿费。母亲要她留着钞票做纪念,或者买本书,但她觉得钱就是钱,跑到商店买了支小号的唇膏。如果她后来不写小说,专攻绘画,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物画家。 虽然她曾说不太喜欢音乐,因为“一切音乐都是悲哀的”。(《流言·谈音乐》)但她的音乐修养是一流的。她曾有专文谈音乐,文中谈及外国名曲,如数家珍。对每一支曲子的感受别致新奇而又真切服人,恐怕专门的音乐工作者也要对其理解体悟音乐的能力赞叹不已甚至甘拜下风。比如她对不同乐器的描绘:水一般流着的小提琴,仿佛流去了人生紧贴着的一切东西;胡琴虽然苍凉,流去了又流回到人间;大规模的交响乐由于有一定的程式,犹如有计划的阴谋。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她有着切实的把握:如火如荼的南美洲的曲子,夏威夷的吉他,干净的苏格兰民歌,像赌气的大鼓书、软性刺激的弹词。她喜欢老实恳切的申曲,平实单纯而又嘈杂仓皇,“至死也还是有人间味的”。 “人间味”是她取合艺术的标准,因此她对中外的通俗流行歌曲也爱听爱唱。她最喜欢的古典音乐家是德国的巴赫,也只为这可爱的人间味。巴赫的世界在她看来笨重凝固而又得心应手。她把巴赫的曲子幻化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木屋墙上的挂钟嘀嗒作响,木碗里飘出羊奶的腥香,女人在牵着裙子请安,绿草原上有思想着的牛羊与没有思想的白云彩,那里的喜悦也是沉甸甸的。爱玲的小说世界也是“笨重凝固而又得心应手”的世界,充满了苍凉和繁复,显然也得力于这种超凡的理解力。对于颜色、声音、气味,她向来是敏感的。 爱玲还十分喜欢看电影。她当时订的杂志,以电影方面为多,包括美国的Moviestar、Screenplay等。在她的床头,摆满了小说和电影杂志。三四十年代美国明星主演的电影,她都爱看。如主演过《大饭店》、《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的葛丽泰·嘉宝,主演过((女人女人》、《红衫泪痕》并获第八届、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蓓蒂·黛维丝、主演过《欲海情魔》等片并获第十八届奥斯卡奖的琼’克劳馥、因成功主演《一夜风流》而获第七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克拉克·盖博以及加利·古柏、秀兰·邓波儿、费雯·丽等奥斯卡明星,都是爱玲所喜爱的演员。在上海、香港期间,对他们的片子,她几乎是每片必看。她欣赏嘉宝的出色演技,也对她的神秘身世十分好奇。盖博和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更令她津津乐道。中国影星如阮玲玉、谈瑛、陈燕燕、顾兰君、上官云珠、蒋天流、石挥、蓝马、赵丹等的作品,她也很少漏过观赏的机会。 当然,对于文学她更为钟隋。小时候她对外国童话和((西游记》爱不释手,稍大一些涉猎更广。她家有读书好文的家传。祖父张佩纶“少工骈俪文,才思敏捷,下笔千言”。赋闲后,大量购书读书,有文集印行。父亲虽未干什么伟业,但常泡在书房中消磨时光。张爱玲这样形容他: 我父亲一辈子绕室吟哦,背诵如流,滔滔不绝一气到底。 末了拖长腔一唱三叹地作结。沉默着走了没两三丈远,又开 始背另一篇。听不出是古文、时文还是奏折,但是似乎没有 重复的。我听着觉得心酸,因为没有用处。(《对照记》,第50 页) P39-4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师之谜(张爱玲之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川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56881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