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大花园”系列由权威专家学者执笔,在不大的篇幅内,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大要和最值得读者欣赏的景点,以简约的叙说和精彩的选文与图片呈现出来,力求鲜明生动,可读可信。
“世界文学大花园”一次推出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德语、意大利、西班牙、拉丁美洲、北欧、东欧、日本、印度、阿拉伯13册。
《英国文学大花园》凸显老牌帝国文学的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和随着时移势易所带来的千变万化、勃勃生机。一长串作家作品的经典性、现代性及其永恒的魅力在毕生徜徉于英美文学的老园丁指点下,如万花筒般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美不胜收。
《英国文学大花园》凸显老牌帝国文学的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和随着时移势易所带来的千变万化、勃勃生机。一长串作家作品的经典性、现代性及其永恒的魅力在毕生徜徉于英美文学的老园丁指点下,如万花筒般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美不胜收。
前言 引领风骚美不胜收
一、从西敏寺诗人区说起
1.伦敦西敏寺里的“诗人区”/2
2.英国文明源远流长/3
3.绿林英雄——罗宾汉/4
4.《加文爵士与绿衣骑士》/5
5.杰弗里·乔叟/6
6.托马斯·莫尔/11
二、第一个高峰
7.伊丽莎白时期/14
8.埃德蒙·斯宾塞/17
9.威廉·莎士比亚,19
10.克里斯托佛·马洛/24
11.弗朗西斯·培根,27
12.本·琼生/29
三、王政复辟时期
13.动荡、混乱、变化/34
14.约翰·堂恩/35
15.约翰·弥尔顿/38
16.约翰·班扬1 41
17.约翰·屈莱顿/44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
18.理性的世纪/48
19.蒲伯/49
20.库柏/52
21.爱德华·扬格/53
22.詹姆斯·汤姆逊/54
23.托马斯·葛雷/54
24.约翰逊/57
25.乔治·克莱布/60
26.彭斯/60
27.威廉·布莱克/63
28.丹尼尔·笛福/67
29.斯威夫特/71
30.理查逊/73
31.亨利·菲尔丁/75
32.斯摩莱特/78
33.劳伦斯·斯特恩/79
34.艾狄生和斯梯尔1 81
35.哥尔斯密/82
36.理查德·B·谢立丹/87
五、第二个高峰
37.浪漫主义时期/90
38.威廉·华兹华斯1 91
39.塞缪尔·柯勒律治/93
40.乔治·戈登·拜伦/97
41.珀西·比希·雪莱/99
42.济慈/103
43.沃尔特·司各特/107
44.简·奥斯丁/110
六、第三个高峰
45.维多利亚时期/1 14.
46.丁尼生/1 18
47.罗伯特·勃朗宁/122
48.阿诺德/126
49.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1 29
50.史文朋和罗塞蒂/130
51.狄更斯/133
52.萨克雷/137
53.夏洛蒂·勃朗特/139
54.艾米莉·勃朗特/142
55.乔治·埃略特/144
56.安东尼·特洛罗普/147
57.托马斯·哈代/148
58.罗伯特·L·史蒂文森/152
59.奥斯卡·王尔德/154
60.萧伯纳/158
61.刘易斯·卡罗尔/162
62.鲁蒂亚德·吉卜林/163
63.高尔斯华绥/166
64.约瑟夫·康拉德/168
65.E·M·福斯特/171
66.威尔斯、毛姆、贝内特/172
67.鲁珀特·布鲁克/176
68.爱德华·托马斯/178
69.查尔斯·索尔利/179
70.威尔弗里德·欧文/179
七、现代主义时期
71.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182
72.吴尔夫夫人/184
73.詹姆斯·乔伊斯/187
74.D·H·劳伦斯/193
75.威廉·B·叶芝/198
76.W·H·奥顿/201
77.迪伦·托马斯/204
78.奥尔德斯·赫胥黎/乔治·奥韦尔/伊夫琳·沃/207
79.格拉姆·格林/康普顿一伯尼特/卡里/213
80.菲利普·拉金/215
81.汤姆·甘恩/217
82.泰德·休斯/218
83.杰弗里·希尔/220
84.托尼·哈里森/220
85.克雷格·雷恩/詹姆斯·芬顿/221
86.谢莫斯·希尼/222
八、当代英国小说
87.“愤怒的一代”及其他/226
88.金斯里·艾米斯/228
89.艾伦·西利托/229
90.威廉·弋尔丁/230
91.多丽丝·莱辛/232
92.劳伦斯·达雷尔/约翰·福尔斯/234
93.爱丽丝·默多克/238
94.约翰·奥斯本/240
95.塞缪尔·贝克特/241
96.哈罗德·品特/246
97.汤姆·斯托珀/247
98.威尔基·柯林斯,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249
99.英国文学的源泉/260
4.《加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亚瑟王传奇是英国文学的源泉之一。它在长时间内经过历代作家的不懈努力而成为一个完整系统。蒙莫斯的杰弗里1147年写出《不列颠王史记》,后来又有诗人韦斯(《不列颠人的故事》)、莱亚曼(《不列颠人》)、罗伯特·戴博伦、沃尔特·梅普斯、马罗礼(《亚瑟王之死》)等人,对杰弗里的文本不断地进行扩展和修改。世界文学史上以英文、法文和德文写成的亚瑟王故事书,数以百计;以亚瑟王及其骑士为题材而写出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亚瑟王的故事是中世纪欧洲封建时代精神和原则的光辉体现,直到今天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英、美历代作家都感觉到它的不朽魅力。著名诗人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写了《仙后》这部传世佳作,维多利亚诗人丁尼生,花费大半辈子写出《国王歌集》。至于在作品里引用亚瑟王故事的例子就俯拾皆是了。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传世之作《荒原》,它的底气就源于寻找圣杯故事这个厚实的铺垫。
《加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取材于亚瑟王传奇,很有艺术价值。它写于14世纪,作者生平不详,这个诗人是和英国大诗人杰弗里·乔叟(1340—1400)同代的一个很有造诣的作家。在亚瑟王的骑士中,加文爵士尤以忠诚闻名。
《加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说的是,有一个绿衣骑士对亚瑟王的都城凯莫洛特一加龙省造访,扬言人们可以砍下他的头来,但条件是一年后要去见他,让他也砍下头来。众人愕然,但加文爵士迎战,砍下绿衣骑士的头。次年他去赴约,抵制了美人计,表现出诚实的本色,和绿衣骑士结为好友。
这首诗分四部分,共2500余行。第一部分写绿衣骑士被砍头;第二部分写加文长途跋涉到绿衣骑士的城堡;第三部分写加文在城堡内接受考验;最后一部分写绿衣骑士和加文的相会及收尾。各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第一部分颇富戏剧性,第二部分对加文危险重重路途的描写实际起到衬托加文内心紧张的作用,第三部分写加文和绿衣骑士相对的戏剧性场面,其结构安排表现出诗人独具匠心、诗笔运用时的精深圆熟。三天里城堡主人先后捕获鹿、野猪和狐狸三种野兽,恰和城堡女主人引诱加文的手法遥相呼应:第一天她温和,第二天她猛烈,第三天她狡猾。这种手法把加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里的人物刻画技巧精妙。加文爵士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僵硬刻板的英雄形象,而是也有他的烦恼,他的恐惧。骑士也有寻常的人性弱点。这和现当代作品中对战争和英雄主义的负面描写相比较,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现代感。
诗的叙述结构合理完整,各个部分章节之间互相穿插,各条线索并行不悖并且同为全文的完整性服务。它与古英语诗《贝奥武夫》在一些基本特征上都很相似,尤其是在句式结构和押头韵等技巧的使用上,别无二致。
5.杰弗里·乔叟
长期以来,世人称乔叟为诗圣。他长期接近王室,任公职多,接触面广,生活阅历丰富。这是他文学创作的物质基础。他一生著述很多,除著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外,还有《伯爵夫人》、《名人馆》、《特洛伊拉斯和克里斯德》、《淑女传说》等。
乔叟做了许多叫后人纪念的事情。他把中世纪英文加以规范,并为现代英语奠定基础。他是英国第一个大诗人,讲故事引人入胜。他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精炼的笔触,描绘他的时代的生活状貌,故事娓娓动听,人物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书里写30个到坎特伯雷教堂去的朝圣者,结队而行,路上为消磨时间,协议每人讲四个故事,去时与回来路上各两个。如此应为120个故事;但作者后来只写出24个,其中4个是片断。即便是这样,《坎特伯雷故事集》已把一幅14世纪英国社会全貌图展现在读者面前。细看这30个人,有社会上层,如骑士、神职人员,有社会中层,如各种制造业人士,也有下层,如磨坊主等,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实际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故事实乃当时社会生活的忠实再现。这本书寓意深刻,读起来趣味无穷。乔叟笔下的人物虽然穿古衣,做古事,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七情六欲和善恶标准,却和当代人相差不多。
P5-7
英国文学在世界文苑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它是继古希腊、古罗马的光辉文化和文学之后,在西方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学遗产之一。它的历代文学家们前仆后继,再接再厉,努力攀登前沿,推陈出新。今天世界文坛的许多思潮、流派、革新与试验,都可追溯到他们的作品去。此外,他们当中也出现了不少世界级文豪。像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彭斯、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狄更斯、丁尼生、萧伯纳、乔伊斯等名字,虽然不是家喻户晓,也是如雷贯耳般的闻名于世上。
把英国文学比作一个大花园,非常恰当。如果您参观过加拿大温哥华市的查尔斯·卜查特公园,看到里面的万国之花,您就能想象到英国文苑的大体状况。而且,英国文苑的绚丽多彩,恐怕比温哥华公园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本书旨在显示英国文学的亮丽之点,即如花园里众花拥簇的那些奇花异葩。
需要说明的是爱尔兰文学与英国文学密不可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过去许多爱尔兰作家常常放在英国文苑里来介绍。这套“世界文学大花园”系列尚未专列爱尔兰卷,所以这本《英国文学大花园》也就沿例列入了一批出生于爱尔兰却与英国文学渊源甚深的作家。
英国文学争奇斗艳,万紫千红。限于篇幅,本书只能挑最主要、最闻名的说。这些作家和作品,每部分可自成一体,重点作家一般由介绍、作品或作品评论摘引和图片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排列按时间顺序,容易查阅。《目录》可帮助读者决定他们阅读的先后和主次。文中的介绍部分主要介绍作家的生平和最主要著作;作品和作品评论部分主要摘引作品章节、作家趣闻轶事、以及与其他作家的互动情况,内容多取自作家的文本,包括书籍、信件、谈话录及评论文字等。图片包括作家肖像、初版书照、剧照、作品插图等。
书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译者、作者的评论文章或译作,在此表示深切感谢。
限于笔者的学识和理解力,书中错讹之处一定不少,敬请学者、同仁不吝指教。在写作中,王蕴茹教授参加了科研、编辑与总校等工作。
2006年12月于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