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都懂的36种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有舍才有得,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关键时刻要懂得放弃一些东西,哪怕是自己最珍贵的。特别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更应该选择舍“小家”保“大家”。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如果失去了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也就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也将不复存在。可想而知,如果不以“大家”为重,又哪里来得“小家”的安稳?

战国时期,赵孝成王六年,纸上谈兵的赵括亲自率领赵国的40万大军与秦国军队展开交战,不幸的是,赵括全军覆没。因此赵国元气大伤,秦军趁势追击,很快形成合围,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危难之时,赵国的相国平原君马上到楚国求助,在门客毛遂的引荐下,楚国楚烈王当即与平原君歃血为盟,让春申君黄歇率领8万楚军前去支援赵国。不仅如此,平原君的内弟——时任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也谎称得到了魏王的号令,夺得了魏国的虎符,支援邯郸。

当平原君回到赵国之后,发现邯郸城危在旦夕,根本坚守不到援军的到来。但是平原君一时之间又想不出好的办法,这时军心涣散,很多士兵竞生出了投降的念头。

正在这时,邯郸城有一个小官吏叫李同,求见了平原君,他说:“赵国就要灭亡了,相国难道就不着急吗?”

平原君听后非常生气,大喝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赵国如果灭亡了,我就成了亡国奴,怎么能不担心呢?”

李同继续说:“现在,邯郸城已经被围困一年多了,百姓衣不蔽体、食难下咽,有的百姓甚至已经开始易子而食了。但是反观相国府内,依旧锦衣玉食,就连婢女都是身穿绫罗绸缎,大鱼大肉享受不尽。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国家大批的物资,现在,百姓家中已经家徒四壁;武器装备也已经消耗殆尽,只能用木材作为武器参加战斗。但是相国府内却是钟鼎鼓磬一应俱全。这样看来,相国并没有把赵国的存亡放在心上。”

平原君一听,霎时间惊出一身冷汗。

李同接着说:“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必然会人心涣散,如今,赵国存亡仪在一线之间,如果长此下去,赵国肯定会快速走向灭亡!请相国三思。”

平原君听了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顿时向李同深深作揖并谦虚地说:“请先生赐我解救之法。”

李同说:“相国心里自然明白,您的个人荣辱和国家安危是连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秦军攻破了邯郸,您的一切也会随之消失;反之,如果赵国不亡,您的东西不还是您的吗?我建议,您的家人以及奴婢都去参加战斗;家中的钱财、食物和衣服都拿出来犒赏守城的将士。这样一来,很多人都会感谢您的施恩,自然会上下一心,拼死守城。”

平原君当即采纳了李同的建议,疏财守城。果然,这样的行动大大鼓舞了守城兵勇的士气,城中自发组织起了一支3000人的敢死队,冲出城去,和秦军展开了厮杀。迫使秦军撤围,后退了30多里,缓解了邯郸城的危机。

没过多久,信陵君率领的8万魏国援军及时赶到,和邯郸城内的赵军里外夹击秦军。秦军损失惨重,残余部队狼狈也狼狈逃窜,赵国因此获救。而平原君也成了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平原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计个人得失,仗义疏财,与将士同甘共苦,站在了同一战线上,用自己的资财赢得了民心。最后守城成功,不仅保住了国家,更保住了自己。这可以说是对“舍小家,保大家”最恰当的阐释。

所以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与人相处时,我们要顾全大局,不能仅为坚持个人的一点利益而“钻牛角尖儿”。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身处在某种大环境之中,不维护好“大家庭”的和谐,每一个体是无法得到长久之安稳的。只有懂得舍弃自己的小利益,维护共同的大福利,“舍小我,成大我”,这样,社会才会得以进步,而人与人之间也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P2-3

目录

第1辑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活用历史之“舍”智慧

 舍小家保大家,方显君子之气——平原君疏财救赵

 善于施舍,终有一得——曹操赦罪留曹洪,无意救己一条命

 放弃并非是牺牲——齐桓公放弃一箭之仇,重用管仲

 摒弃迂腐,求得光明——马援弃愚主投贤君

第2辑 取前三思,得之泰然:活用历史之“取”智慧

 无功不受禄,取舍之间成英名——孟子面对百两黄金心不动

 舍生取义贯长虹——云敞不畏强权,葬师谱忠义

 不取虚名重发展,小利难获长久益——范蠡辞官帮人致富受爱戴

第3辑 一语中的,心服口服:活用历史之“谏”智慧

 先取欢后谏言,效果更明显——优孟戏劝楚庄王“葬马”

 直接谏言,贵在真诚——唐太宗接受魏征直言相劝

 灵活进谏,事半功倍——卫士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劝吴王

 正话反说谏言更委婉——敬新磨指桑骂槐救县令

第4辑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活用历史之“谦”智慧

 谦让卑微不相像——苏世长谦而不屈得高赏

 过于显山露水酿大祸——杨修狂妄自傲把命丧

 谦和相交受人赏——陈平装病让丞相

 谦益满损莫自傲——刘邦自愧不如赢拥护

第5辑 与人为善,以礼待人:活用历史之“礼”智慧

 明礼修身助成才——晋周以谦逊有礼荣登君位

 以礼待人表真诚——刘备以礼取益州

 小不恭定会失大礼——韩信出口不逊断前程

第6辑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活用历史之“柔”智慧

 刚柔相济见奇效——孙休明软暗谋灭孙徘

 柔中藏刚才能壮大自己——刘秀以宽柔拢人心得天下

 柔而不屈胜刚韧——韩信百忍成钢助刘邦

第7辑 仁爱处世,报之以仁:活用历史之“仁”智慧

 多施善行,永葆仁爱之心——仁爱让子皋死里逃生.

 仁者施恩终回报——冯谖报恩助尝君“狡兔三窟”

 仁恕有道天地宽——娄师德宽容交往受尊重

第8辑 顾全大局,左右权衡:活用历史之“衡”智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孙膑权衡利弊智灭魏军

 认清自我,分清强弱——宋襄公自不量力兵败泓水

 行事贵在适可而止——沈万三得寸进尺遭杀身

第9辑 人心难测,知人最难:活用历史之“驭"智慧

 以身作则统奇兵——曹彬甘当罪责树军威

 慧眼识才得天下——汉文帝视察三军识亚夫

 适当激将甚于点将——诸葛亮巧激子龙见奇效

 既往不咎收贤才——陈琳誓死效忠曹操以表感激

 虚心听谏能让天下安——武则天听劝还位美名扬

第10辑 伏鸾隐鹄,含明隐迹:活用历史之“藏”智慧

 深藏不露静候良机——陈平装疯卖傻除吕氏

 声东击西出暗箭——康熙藏而不露擒鳌拜

 过于张扬惹大祸——灌夫有勇无谋空余恨

 难得糊涂是福——楼护侯门藏智

第11辑 谦虚谐嗅,投石问路:活用历史之“慎"智慧

 行敏言慎成大器——杨炎不拘小节遭杀害

 三思而后行求稳妥——白起一言不慎酿苦果

 谨慎衡量辨利弊——成王临危登基大破蒙古

第12辑 虚实有度,自成高格:活用历史之“实”智慧

 华而不实,失败的代名词——陈婴不称王,一生也显贵

 实在本分助成长——周勃用实际行动效忠汉朝

第13辑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活用历史之“专”智慧

 持之以恒铸辉煌——赵武灵王扫清障碍求变革

 学而不专将一事无成——赵襄王骑马驾车赢老师.

 专心致志助非凡——王冕专一研读成名士

第14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活用历史之“志”智慧

 少年得志怀梦想——项羽起兵反秦称霸王

 人生当立志,无志则难成事——范仲淹寒窗苦读磨志坚

 老骥伏枥志千里——曹操老当益壮一统北方

第15辑 当机立断,决胜千里:活用历史之“决”智慧

 当机立断解除后患——班超勇敢果断收西域

 抢占先机才能赢——霍去病沙场力退匈奴兵

 反应敏捷往往能免除灾害——东方朔含蓄应对免于治罪

 英明决策决胜于千里——秦王听从范雎决策助成霸业

第16辑 侧耳倾听,明辨是非:活用历史之“听"智慧

 能听能辨补漏缺_管仲献购鹿计大破楚国

 要听得懂别人的弦外之音——楚国空口说白话蒙蔽宋国

 忠言逆耳利于行——唐太宗善于听谏而国泰民安

第17辑 遇水搭桥,遇山开路:活用历史之“变”智慧

 随机应变解百难——刘墉随机应变化危机

 反客为主求主动——弦高因势而变击退秦军

 变幻莫测方能在劣势中找到转机——刘邦不按套路出牌惑敌取汉中

 另辟蹊径谋新局——胡雪岩灵活经商收奇效

第18辑 挑战传统,天马行空:活用历史之“创”智慧

 用思维创新助己发展——诸葛亮妙计助刘备渡江迎亲

 发散思维料周全——尉迟运借火用火收奇效

 挑战传统,敢走寻常路一鲁班善于发明千古留名

第19辑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活用历史之“小”智慧

 细节决定成败——师旷“听”懂细节胜齐军

 从点滴做起,方能成大业——商鞅着手细节吸引秦孝公

 因小失大损失惨——司马子期因羊羹不均灭中山国

 见微知著收奇效——孙亮缜密谨慎断奇案

第20辑 万物之根,以和为贵:活用历史之“和”智慧

 任何时候,和谐都是你的第一选择——议和亲娄敬出奇计

 有和谐才有未来——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对待他人一团和气——热情谦抑张宾优待下士

第21辑 修身养性,修己以敬:活用历史之“敬”智慧

 领导形象要维护——方不圆不懂忌讳被腰斩

 要学会尊重自己身边的人——张飞莽撞行事招杀祸

 尊重别人是一门学问——张英与六尺巷的传说

 敌人同样值得尊敬——韩信求教李左车

第22辑 言而有信,发达之道:活用历史之“信”智慧

 诚信是做人之本——季扎悬剑践行诺言

 用诚信收服人心——诸葛亮命出不轻收

 社会容不得无信小人一虞孚作茧自缚客死吴国

第23辑 投之木桃,报之琼瑶:活用历史之“帮”智慧

 患难见真情——苟巨伯不弃朋友避灾祸

 别忘记那些帮助过你的人——曾国藩终生不忘恩师

 雪中送炭最感人——鲁肃慷慨解囊救周瑜

第24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活用历史之“宽”智慧

 宽容方展人生境界——楚庄王宽容唐狡收大将

 用宽容赢得别人的尊敬——晋文公宽恕众人成就霸业

 宽容是一种投资——袁盎饶恕下人做媒人

第25辑 勇于担当,舍我其谁:活用历史之“担”智慧

 扛住责任别趴下——于谦身正不怕影子斜

 勇于承担失败的责任一诸葛亮承担战败责任自贬三级

 有担当也得讲方法——王安石强推新法犯众怒

第26辑 杵臼之交,诚恳当头:活用历史之“交”智慧

 社会交往诚恳当头——姚崇就事论事化解危机

 知音难得,士为知己者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27辑 背靠大树,众人帮扶:活用历史之“靠"智慧

 靠勇气开辟成功之路一关羽单刀赴会退东吴

 投桃报李,朋友是你的最大依靠——管鲍之交成佳话

第28辑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活用历史之“坚”智慧

 坚信失败是新的起点——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

 坚守气节,你是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董宣用“硬脖子”维护法令

 只有坚持才能迈向成功——陆羽访遍神州写成《茶经》

第29辑 游观其变,应时而动:活用历史之“静"智慧

 任何事都不值得你失态——左懋第平心静气处乱世

 解决问题不妨“冷若冰霜”——谢玄冷静思考破秦军

 冲动让人犯下弥天大错——刘备夷陵之战遭惨败

第30辑 忍辱负重,强者之道:活用历史之“忍”智慧

 忍得一时,受用一生——张良容忍老人收奇书

 低调隐忍,安如泰山——刘备的韬晦生涯

 忍是一字之师——苏轼忍辱负重终成一代文豪

 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齐桓公归还土地收入心

第31辑 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活用历史之“退”智慧

 退一步面向更广阔的未来——朱棣以退为进夺帝位

 退让是靠近成功的一种方式——冒顿单于大破东胡

 当退则退,展现成大事者的气魄——曹操适时撤退徐图发展

第32辑 虚心纳下,散财得众:活用历史之“让"智慧

 君子应有成人之美的胸怀——范雎退位让贤荐蔡泽

 谦退礼让海阔天空——长孙氏谨慎处世受万民爱戴

 用退让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刘宽宽容赢得百姓爱戴

第33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活用历史之“淡"智慧

 体昧最单纯的快乐——李白踏遍神州终成诗仙

 豁达处世做最真实的自己——孔子之所以为孔子

 从容是一种境界——诸葛亮空城退大敌

 淡然,让你的人生充满阳光——阳光般的大脚皇后

第34辑 处变不惊,居安思危:活用历史之“危"智慧

 处变不惊,方能转危为安——陈平智避危机投刘邦

 安逸的生活是危机的帮凶——敬姜警告公父文伯

 先知先觉,消危机于无形——张良劝刘邦厚待雍齿

 事先有防范,遇事心不乱——晋阳城得民心破智伯军.

第35辑 磨平棱角,方圆之道:活用历史之“圆”智慧

 磨平棱角好做人——周亚夫不懂圆融遭陷害

 处世,别让原则伤害你——伍子胥退而保命成大业

第36辑 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活用历史之“谋”智慧

 策谋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孙膑献计田忌胜齐威王

 谋略讲究虚实之道——廉范智退匈奴兵

 滥用谋略等于自掘坟墓——春申君作茧自缚惨遭杀害

序言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更有五千年的智慧传承。从“礼者,人道之极也”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从“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到“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文明史,更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史。

从子贡雄辩退五国到诸葛亮空城设计退司马懿,从管鲍之交到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难觅,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到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历史像是一道道绚烂的织锦,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一层层地弥漫开来,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受用至今。

中国的智慧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唯美画卷,驳杂而又简单,纯真而又成熟,妖冶而又唯美。当我们沿着历史长河,不断回望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发现,其实,中国的历史从未走远,它就像~块披着长长丝绸的窈窕淑女,带着历史的遗风,姗姗走来。

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继承中国前辈的智慧。本书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的历史犹如一本智慧的百科全书,从春秋五霸到三国鼎立,从贞观之治到康乾盛世……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智慧的缩影。

越王勾践十年积聚,十年养气,卧薪尝胆灭掉吴国,这是隐忍的智慧;汉高祖刘邦平项羽,斩韩信,一统天下,体现出了他善变的智慧:刘秀以柔道治天下,不斩功臣,减免赋税,轻免刑罚,这是柔的智慧;康熙日常自省,杀鳌拜,定三藩,这是务实的智慧……

古人的智慧就像一坛老酒,在布满蛛网的墙角里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沉淀。历经千年,打开之后依旧醇香如故。智慧需要积累,更需要借鉴。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古人的智慧是那么深邃。这些智慧依然闪动着耀眼的光芒,不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进。

如今,社会在迅猛发展,更需要对智慧加以灵活运用。为了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继承中国前辈的智慧,我们从古人的为人处世故事中节选出一段又一段闪光的智慧历史,相信将之运用到21世纪的现实中来,必定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启示和帮助。

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幅幅历史的智慧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起品读先哲们的智慧,滋养我们的心灵吧!

内容推荐

博文编著的《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都懂的36种智慧)》分别从“舍、取、借、谏、礼、柔、仁、衡……”等36个角度,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都懂的36种智慧)》是一本特别的历史书,既让你温习了历史,又从中学到了那些厉害人物不会告诉你的经验教训和智慧。

编辑推荐

古人的智慧就像一坛老酒,在布满蛛网的墙角里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沉淀。历经千年,打开之后依旧醇香如故。智慧需要积累,更需要借鉴。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古人的智慧是那么深邃。这些智慧依然闪动着耀眼的光芒,不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进。当你翻开这本博文编著的《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都懂的36种智慧)》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幅幅历史的智慧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起品读先哲们的智慧,滋养我们的心灵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都懂的36种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博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15250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