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学术专著。书本详细地阐述了竹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生产、书写、宗教、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所构成的事象,并运用了文化学、价值学和符号学的理论,分析了其中孕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特征,微观、中观、宏观三层面的聚焦扫描,历时、共时两坐标的纵横捭阖,展示了中国竹文化的多维立体结构。
图书 | 中国竹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学术专著。书本详细地阐述了竹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生产、书写、宗教、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所构成的事象,并运用了文化学、价值学和符号学的理论,分析了其中孕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特征,微观、中观、宏观三层面的聚焦扫描,历时、共时两坐标的纵横捭阖,展示了中国竹文化的多维立体结构。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竹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生产、书写、宗教、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所构成的事象,并运用文化学、价值学和符号学的理论分析其中孕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特征,微观、中观、宏观三层面的聚焦扫描,历时、共时两坐标的纵横捭阖,展示出中国竹文化的多维立体结构。书中既有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材料,又有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阐释,且配以二百余幅插图,是一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学术专著。 目录 序言 文化、价值、观念与符号 导论 一、中国:竹的故乡 二、竹的人化:从“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 三、竹之所以成为文化:外延的普泛性与内涵的内在化 四、中国竹文化的内容:竹文化景观与竹文化符号 五、竹文化景观与竹文化符号的关系 六、中国竹文化的性质:由文化质点聚合成的文化结丛 七、理论与现实:中国竹文化研究的意义 上编 竹文化景观 第一章 既能果腹,又可怡蜻 ——源远流长的食笋之风 一、食笋之风的历史巡礼 二、竹笋的加工及烹饪技术 三、名人食笋拾趣 四、食笋之风的文化意蕴 附:竹米——一种不可多得的食物 第二章 吃穿用之具,触目皆有竹 ——竹制日常生活器物 一、竹制炊饮器具 二、竹制服饰 三、竹制消暑用具 四、竹制家具 五、竹制玩具 六、竹杖:一种重要的扶身用具 第三章 各项产业,均有竹具 ——竹制生产工具 一、竹制农具 二、手工业中的竹制工具 三、竹制渔具 第四章 家家竹楼临广陌,座座竹殿居山坡 ——竹建筑 一、从巢居到竹楼 二、自然的选择:竹成为建筑材料 三、竹制民居:中华民族的一种世俗生活之所 四、竹制宗教建筑:通往彼岸世界的驿站 五、竹建筑的文化内涵 六、竹建筑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跨涧越壑,渡河登山 ——竹制交通设施和工具 一、竹制交通设施’ 二、竹制水上交通工具 三、竹轿:中国特有的人力交通工具 第六章 写作阅读,相伴以竹 ——竹制文房用具 一、竹制书写工具:竹笔与竹管笔 二、竹制书写材料:竹简与竹纸 三、其他竹制文房用具 第七章 精编细刻,极尽其巧 ——竹制工艺品 一、从实用到审美:竹制工艺品的形成 二、称誉古今的竹编工艺品 三、精雕细镂的竹雕刻工艺品 四、用美结合:竹制工艺品的审美价值 第八章 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竹制乐器 一、竹的“音乐简历” 二、竹在中国民族民间乐器中的功用 三、竹制乐器所显示出的文化特征 下编竹文化符号 第九章 送子延寿,祖先代表 ——竹宗教符号 一、竹的神圣化与中国实用宗教文化 二、送子和延寿:竹作为交感巫术符号的功能 三、祖先和保护神:竹的图腾意义 第十章 赋竹赞竹,寓情于竹 ——竹文学符号 一、从文学中的符号到文学符号 二、竹文学符号能指的审美价值 三、竹文学符号所指的多层义项 四、竹文学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类型 五、竹文学符号审美风格形成的文化土壤 第十一章 清姿瘦节,秋色野兴 ——竹绘画符号 一、竹绘画符号的源流与演进 二、竹绘画符号能指的类型:再现与引线 三、竹绘画符号所指的意义空间:公立象征与私立象征 四、竹绘画符号的审美风格:简淡逸远 五、竹绘画符号审美风格的文化内涵 六、与竹绘画符号相辅的主要符号:“五清” 第十二章 凌云浩然之气,淡远自然之趣 ——竹人格符号 一、天人合一观念、“比德”思维与竹的人格化 二、竹人格符号指述意义之一:浩然之气 三、竹人格符号指述意义之二:自然之趣 四、竹人格符号的完整意指: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系统 结语竹文化所显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附、录 附录一 竹产业的文化内涵 附录二 “中国竹文化博物园”项目建议书 附录三 文化进化论纲 ——以中国竹文化为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竹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明//廖国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675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S795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9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