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防骗红宝书/少年儿童健康安全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保障孩子不发生危险?答案是:加强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他们注意观察,根据别人的语言、动作、神色,分析、想象、揣度其心理;告诉他们骗子常用的行骗伎俩;告诉他们不要贪小便宜,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告诉他们不但要防范陌生人,还要防范熟悉的人;告诉他们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少带现金出门,银行卡密码不轻易告诉别人……

本书是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家庭必备书,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家庭必备书,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也许,本书所述的事您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碰到,但它们确实存在。

也许,本书所述的事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一旦发生将是无法承受之痛。

既然,有些骗局连成年人都无法识破,就要教会孩子们起码的安全防范知识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她)们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要有策略地和陌生人说话!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谁是下一个小乞丐

被骗的孩子去了哪里

骗子在哪里出没

不同孩子的受骗“死穴”

骗子对儿童行骗的四个步骤

第二章 谁是骗子

 小鬼当家篇

别让保姆“拐”走了幸福

谨防陌生的敲门人

 校园内外篇

接我回家的人换了,妈妈不知道

放学路上提防陌生人的盛情邀请

孩子,别让自己的同学卖了

老师也可能成为剥削者

提防来自老师、亲人的性侵害一

远离儿童“彩票”,此彩票非彼彩票

虚假名校补习班,骗你钱财没商量

警惕暗含杀机的网友

提防网络上的“假明星” 

网络赌博、黄色信息:网站“网”走了孩子的纯洁

提防“垃圾邮件”中的骗局

知识链接:国内最常见的网络骗术

对于沉迷电脑者,电脑就是骗子

 社会生活篇

美食,骗子的最好道具

提防迷路时的“热心人” 

提防陌生的同龄玩伴

“杀熟”——最难防范的拐骗

不与熟人玩绑人“游戏” 

路遇“可怜人” 

离家出走的孩子,提防“热心人” 

别让身份“特殊”的人忽悠了你

提防心存不轨的无良医生

防范独处的异性朋友

谨防来自声讯台、黄色网站的性骚扰

娱乐场所里的不法之徒正在向孩子们伸出魔爪

街头行走别摆谱,谨防无赖讹诈

路遇丢包莫要捡,骗局就藏在里面

街头魔术别参与,瞬间钱财被骗空

警惕“借”手机的陌生人

避开“网上购物”陷阱

小摊贩的“智慧”:钱越数越少,真钱转眼变假钞

无缘无故的中奖

第三章 身陷险境,你该怎么办

实战训练,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机智应对,步步有生机——被拐卖后的施救

遭遇绑架,以智取胜

媒体是把双刃剑,使用要谨慎

遭遇性侵害,走出阴影最重要

对付色狼的必杀技

看谈查,三招揭穿骗子

危险年龄要自律,别让自己成坏人

家庭暴力,诱孩子成暴虐狂

附录:与儿童相关的法律及其处罚

写在后面的话

试读章节

第二章 谁是骗子

前面从全局的层面介绍了什么样的孩子容易上当受骗,哪些地方会有骗子出没。那么,什么样人是骗子?他们会设什么样的骗局?家长和孩子们应该如何应对?本章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小鬼当家篇

别仍保姆“”拐走了幸福

在好莱坞电影《肥妈先生》中,男主角丹尼冒充女保姆到前妻家看望3名子女。在美国,一名年近花甲的男子冒充老太太到一户人家中当了5年的“女保姆”,拐走主人家的两名小孩,上演了电影的真实版。

该男子叫萨多斯基,曾在美空军服役20年。后来他以化名在田纳西州一户家中充当保姆,并且骗得取主人的信任,放心地把两个孩子交给他照顾。2006年3月的一天,萨多斯基突然带着两个孩子从萨拉家中消失了。孩子的母亲报警后,萨多斯基的照片登上了警方通缉令。萨多斯基的一名大学朋友认出通缉令上的“老太太”正是由萨多斯基假扮的,警方根据线索,逮捕了萨多斯基并救出两个孩子。

这种过于另类的案件在中国不太可能发生,然而,保姆拐骗幼童事件在国内却是屡见不鲜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开始选择为孩子聘请保姆或专职看护。由于保姆市场管理机制存在漏洞,许多不称职保姆,还有心怀叵测的以拐卖、绑架儿童为目的的犯罪分子也混迹其中,因此,孩子被保姆拐卖、绑架的案件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家庭从此陷入痛苦的深渊。

这类案件易受害人群多为6岁以下的孩子。

保姆拐骗幼儿案件不断发生的诱因,一是拐卖儿童的经济价值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分子犯罪动机的形成。二是媒体传播的负效应。媒体网络的普及性和多样性,促使犯罪方式被更加广泛地传播。三是债务纠纷、吸毒、赌博等丑恶现象引发金钱匮乏,使一些人铤而走险,拐卖成为一种轻而易举的犯罪行为。四是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掌心的宝贝,因此,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往往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包括巨额赎金,刺激了犯罪分子的绑架行为。

而保姆能够轻易得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例如所请保姆来自非法劳务市场或由熟人介绍等;

2.过分轻信保姆,对孩子看护不力,给对方造成可趁之机;

3.对保姆管理不当,致使保姆的朋友或亲属间接实施犯罪行为;

4.雇主与保姆发生经济或情感纠纷,招致保姆的报复行为。

5.还可能因为保姆心理变态,对孩子过分依赖,造成心因性拐骗儿童。

由于婴幼儿不懂得有效地保护自己,犯罪分子的拐卖与绑架行为很容易得手。

父母必读

一般来说,应对保姆防罪,孩子本身基本没有太大的防范意识,因为保姆是父母找的,而且的保姆的职责是照顾他们,时间久了,孩子会非常依赖保姆,也会非常听保姆的话。因此,在防范保姆犯罪时,家长扮演着比孩子更重要的角色。

作为家长,该如何来防止孩子被保姆拐骗呢?

1.通过合法渠道签约保姆,不要贪图便宜,通过非法渠道聘用保姆。不要以熟人或朋友的意见为依据来鉴定保姆,也许他们的意见并不准确。

2.在聘用保姆前,要详细了解保姆的工作经历和人品。在雇佣保姆时,无论是熟人介绍来的还是劳务市场请来的,首先要看她本人的身份证件,搞清楚她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必要时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以防保姆使用假身份。目前已有案件显示,一些有犯罪前科的人或者有预谋的人利用假身份证登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由于负在审核责任的劳务公司并未认真履行职责,致使犯罪分子得逞。

3.了解保姆的社会关系。一个好的保姆不一定会有好的朋友或亲属,因此她周围的人群并不见得安全,所以聘用保姆后,在获得保姆理解与支持的前提下,要严格防止保姆的朋友接触孩子。

4.最好与保姆签订平等的劳务合同,善待、尊重保姆,减少与保姆之问的矛盾冲突。万一发生矛盾,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不允许保姆接触孩子;限时让保姆离开;有矛盾到劳动仲裁部门解决等。

5.将保姆介绍给邻居认识,并请求邻居协助监督保姆的行为。

6.教育孩子远离陌生人,即使他们自称是保姆的朋友也不能接近。

7.一旦发现孩子被拐骗,应迅速报警,提供相关线索,听从警方安排。

儿童必读

有保姆的家庭,小朋友们大多数时间是和保姆一起度过的。应该说,大多数保姆都是疼爱孩子的,照顾孩子非常尽职尽责,但是,坏人也是存在的。小朋友们应该怎样防止自己被坏保姆拐走呢?要记住下面的原则:

1.未经父母同意,不要单独和保姆去陌生、偏僻的地方。

2.不要和保姆的朋友、熟人外出,保姆可能是善良的,但他们的朋友却不一定是好人。

3.一旦发现保姆把自己带到了陌生的地方,不论是否有恶意,都要及时想办法离开。

4.即使是熟悉的保姆,假如他们在父母不在时带你去了陌生的地方,或者做了特别的事,要及时告知父母,或许其中暗藏着小朋友们无法察觉的危险。

谨防陌生的敲门人

[案例回放一] 2005年,重庆市某居民楼内发生了一起血腥的灭门惨案,受害者是这个家庭里11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其中,女儿被残忍杀死,儿子重伤。制造惨案的是一男一女,两名犯罪嫌疑人都很年轻。一个20岁,另一个只有19岁,他们的杀人动机是杀人劫财。  根据警方的审讯,这两个犯罪嫌疑人是通过网络认识的,后来,他们觉得只在网络上聊天不过瘾,就提出了见面,于是,20岁的周全从江西来到了重庆。见面后,两人就在外租房并生活在了一起。由于两人都没有固定的工作,经济上捉襟见肘。有一天,他们两人在外面看到丁中泽家的租房广告,正缺钱用的周全顿生邪念,他提出去“可能有点钱的丁家去搞点钱”。

8月的一天傍晚,两名犯罪嫌疑人来到丁中泽家,刚好丁中泽夫妇外出,家中只有放暑假在家的一对儿女。周全二人哄骗两个孩子说,自己是与其父母约好来看房的。于是,两个没有防范意识的孩子开门让他们进了屋。进屋后的周全凶相毕露,先将11岁的儿子骗到厕所连砍数刀,见没有了动静就转身去“收拾”13岁的女儿。小女孩拼命地挣扎着,狠命地想挣脱两男女的魔爪,但是对方毫不留情,小女孩倒在了血泊中。

做完这一切后,周全二人洗净手上和身上的血迹,坐在屋中等待着主人回来,准备对丁泽中夫妻二人实施抢劫,没有成功,二人仓皇逃跑。丁中泽边呼救边追了出去,听到呼救声的群众也前来救援,当场将两名罪犯抓获。

这是一个悲惨的事件,在我们痛斥犯罪分子的残忍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孩子们防危意识教育是多么薄弱。试想,假如这两个年幼的孩子具有一些防范意识,在父母不在家时坚决不给陌生人开门,或者在歹徒进家门前先和父母联系一下,惨剧就不会发生。这个案例同时提醒家长们,孩子的生死有时候就在一旦之间,你们是否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关系他们的生死存亡。在这个案例中,假如两个孩子的父母出门前叮嘱一声: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惨剧同样不会发生。

周一至周五成人上班时间是值得特别提高警惕的时刻。有些犯罪分子通常选择这个时候进入社区敲门,如果家中没人或者只有老人或者孩子,他们可能会强行撬门或者骗主人开门后实施诈骗或者抢劫。

犯罪分子惯常使用的身份,一是物业人员、抄水表、煤气表人员或者管道维修人员。他们会利用特殊的身份探听住户的情况,对于这类人,多数人,特别是防范心理不强的老人和孩子会不加思考地开门。然而一旦让他们进门就可能实施抢劫。

另一类是陌生的敲门人。他们往往没有任何借口强行敲门,或者假意敲错门,或者假意求助,实则是探听虚实,如果家中无人,或只有老人孩子,他们就会强行撬门偷窃,如果孩子开门放其进入,结果不堪设想。

P21-24

序言

孩子,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

某报纸登过一篇名为《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幽默段子,是以4岁半小男孩的口吻讲述的,摘录如下:

家里人一直教育我,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这天,爸爸带我去报名面试,进了一间屋子,爸爸嘱咐我不要乱走,马上就过来接我。

一会儿,过来一个漂亮的阿姨,直盯盯地看着我,我就知道我长得帅,不过,我也得提高警惕。阿姨坐在我跟前,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赶紧摇头。又问我多大了,我回答:“随便问一个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

阿姨的脸色变了,又问:“你爸爸叫什么名字?”我更不能告诉她呀,于是狠狠地说:“你打听我爸爸,我妈妈会生气的。”阿姨气呼呼地离开了。

这时,爸爸回来了,恨不得吃了我:“你刚才怎么跟老师说话的?”

老师?拜托,原来她是面试的老师!

这是笑话吗?或许是,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现在的安全教育方式,肯定有孩子做出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和陌生人说话”成了家庭、学校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有些学校为了怕孩子遇到危险,不但把“不和陌生人说话”写到了校规之中,甚至在行动上做了十足的诠释:低年级的孩子除了上厕所不准出教室,即使出教室,也不可离开方圆多少里。为了能够在教室外面多待一会儿,有不少小学生宁可在厕所里玩水,直到上课铃声响了,才磨磨蹭蹭地走回教室。

想像着这样的画面,做为成年人,是否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

家长何尝不是如此,一方面教育孩子对人要有礼貌;一方面又强调不要轻易与他人搭腔。于是许多孩子见了陌生人无所适从,甚至有的孩子见了熟悉的人也是一言不发。

从学校管理和家长教育的角度而言,不与陌生人说话最易操作,但过分强调不接触陌生人,会加重孩子们的防范心理,试想从小怀疑一切的孩子长大后如何成为一个坦荡荡的君子;一个从小不会与陌生人交往、不会识别好人坏人的孩子,长大后又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分辨是非。

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制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实在是一种“肤浅的教育”。

如果把学生关在笼子里,不和陌生人说话,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

骗子这个群体的繁荣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了部分人的无知、贪婪、善良、无奈以及恐惧。尽管成人中不乏具有上述心理之人,但是骗子还是喜欢骗孩子,因为骗孩子总比骗取成人容易得多,危险也小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成年人只是一味地教育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做其他必要的教育,其结果会让孩子们更像骗子们“喜欢”的“猎物”。

退一步讲,不和陌生人说话真的就安全了吗?

不要以为熟人就不会欺骗,有句俗语说“鬼魅熟人”,还有个现代词叫“杀熟”。你看传销活动,不是亲戚,就是乡亲,不是同学,即是战友。哪个不熟?有不少活生生的案例表明,儿童绑架、拐卖往往是熟人干的。

那么,孩子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答案很肯定:该说,但是要讲究策略!

如何保障孩子不发生危险?答案是:加强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他们注意观察,根据别人的语言、动作、神色,分析、想象、揣度其心理;告诉他们骗子常用的行骗伎俩;告诉他们不要贪小便宜,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告诉他们不但要防范陌生人,还要防范熟悉的人;告诉他们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少带现金出门,银行卡密码不轻易告诉别人……

要敢于让孩子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要敢于让孩子偶尔上点小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磨炼中,孩子们才能真正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我们在寄希望公安机关加大侦破力度,加强对犯罪分子打击力度的同时,不断教育家长和儿童增强防范意识,严防犯罪分子得逞才是最紧迫的。——这正是本书想要做到的。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有许多老师参与了协助编写和查证、审校工作,他们是:陈志杰,任颖,任仲奇,杨绍华,刘丹,穆学军,张学会,宝红玉等。在封面上不能为以上各位老师一一署名,只能在此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防骗红宝书/少年儿童健康安全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芳//杨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54151
开本 16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8-49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