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卷闲话六编(精)/开卷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开卷书坊丛书”的一种。《开卷》是一部读书人业余编辑的、很有影响的民刊,其《开有益斋闲话六编》颇有特色,编辑子聪以闲话的形式,叙述读书人之间的交往,很见性情,反映了读书界的一个侧面。收录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作者与读者、学者、艺术家、出版家以及编者之间的聚会、谈话、书信文字往来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自2000年创刊以来,子聪所著的《开有益斋闲话》已结集出版五编,此次推出第六编,收录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作者与读者、学者、艺术家、出版家以及编者之间的聚会、谈话、书信文字往来等方面的内容,大量引用书信、电邮,读来亲切感人,且文字优美,可作小品文赏读;同时包含了大量的人文信息、学术动态,与前五编呼应,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的读书人、爱书人年鉴,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开有益斋闲话》序言特邀黄裳、钱伯城、文洁若等名家撰写,字里行间饱含对《开卷》的珍惜与喜爱;此书还附有杨绛、黄裳、陈子善、扬之水、董桥等为开卷十周年纪念所提贺词以及刘春杰为《开卷》所作藏书票、杨靖华为开卷所刻印章的照片,很有特色,值得珍藏。

目录

黄裳序

钱伯城序

罗飞序

文洁若序

陈学勇序

汪家明序

二零零九年

二零一零年

附录 《开卷》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发言纪要

后记

试读章节

二零零九年

六月

6月19日,张际会从兰州来信:“劳先生二〇〇四年七月十七日来信中曾提及有几封信是他曾留下似无意于公之于世的,今日一上班便又赶紧找出这些信来,同时想到赶紧给您寄上一信提个醒。这三封来信的日期分别为:二〇〇〇年一月十七日,二〇〇〇年二月十四日,二〇〇二年十二月四日。先生拟编《谷林书简》,不知进度如何,但愿顺利。”《谷林书简》正在编辑之中,初定于九月份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同日,李怀宇从广州发来网信:“此次赴台一月,文化界共访问了白先勇、余光中、李亦园、张广达、韦政通、黄进兴、王汎森、陈弱水、高希均、南方朔、何怀硕、钱永祥、蔡文甫、隐地、林载爵等先生。”

七月

7月4日,范笑我从嘉兴特快寄来《笑我贩书三编》(真玩雅集丛书之一种,自印六百本,其中有三十册毛边本)数册。由本刊转交蔡玉洗、薛冰、徐雁、张昌华、钱军等书友。三编收入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四日至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秀州书局简讯》所刊内容,计三十一万字,书前印有黄裳二〇〇六年五月五日为三编所作之序及止庵《对待文化的一种态度和另一种态度》一文,止庵在这篇文章的《附记》中这样写道:“《笑我贩书》形式上对于中国古代笔记传统的承继,以及行文之朴实无华、简练干净,均很值得留意。较之时下铺陈渲染、矫饰造作的所谓‘大散文’,真不可以同日而语。其一有自信而其一无自信,简直昭然若揭。盖‘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犹是脚踏实地,彼辈则腾云驾雾,全然不知自家究竟置身何处也。本文题日《对待文化的一种态度和另一种态度》,话说至此则已讲到四种以上,赶紧打住为宜。”

同日,躲斋从上海发来网信:“久未通函,念念。《博览群书》样书并稿酬、《开卷》第七期稿酬,皆得,谢谢!唯《开卷》二〇〇九年第三、六、七期尚未到。如还未寄出,务望注意第三期,勿再漏寄为要。弟于五月份因脾脏肿大,不得不入医院切除,今正进入康复治疗中。两个月无力读书写作,现在总算可以恢复了。入院之前,作了一件整理旧稿的事——将六十年来所写的新旧诗篇作了删除汇编,题日《二弦剩稿》。日前写了篇《跋》,现将《跋》发给您,不知可用否?”数日后,将第三期补寄给躲斋。

同日,陈伯良从海宁来信:“篆刻本为仆业余爱好之一,前一二十年,出于兴之所至,确实也应友好之约和自己需要刻了不少姓名章和闲章。近年来因年纪不让人(今年已八十五岁),腕力目力远不如前,故较少动刀,即使偶有所作,也力不从心不成体统。嘱为治印,理当遵命,奈近年贱躯因多种疾病缠身,案头有些单位(早先已答应代为校阅)的打印书稿越积越多,又加老伴自上星期起因心脑血管病住进医院(女儿不在身边),每天我奔走于住家与医院之间,不得不忙于日常琐碎事务。故托刻之印待过些日子生活稍稍安定,走上正轨之时才能动手,至祈鉴谅。《我的闲章》一书,刚出版时我已见到并购来,其中也有一些(如来新夏教授用的)为我所刻,但已是多年前的事了。”

同日,赵宗珏从北京来信:“校样昨日收到。吕剑今天开始自己校对。他对我说‘这是我最后一本书了,水平不高,但已经了却我一桩心事,实在不知如何感谢他才好’。寄上的照片、木刻都收到了吧,‘开卷书坊’四字能用吗?写得不太好,你要写的条幅,请告诉吕剑内容。”

7月6日,屠岸从北京来信:“我已八十六岁,不可‘卖老’,尚可‘倚老’。不过我毫无衰老的感觉,倒愿意做个上帝的‘老儿子’(最小的儿子)。”

7月7日,沈峻从北京寄来《小丁与三联书店》纪念册一本,并在封二写下这么一句话:“谢谢你一直送我们杂志,这期又登了丁聪的文章。老丁走了,以后再也见不着他了。送上小书一本,留个纪念吧。”这本纪念册分为“小丁与《读书》”、“小丁与漫画”、“小丁与朋友”和“小丁、小丁……”四个部分,“编后”写得很有感情,照录如下:

小丁,乃丁聪闻名于世的称呼,按照他自己的解释,一辈子自称小丁,原因一是简单好写,二是小小的男丁一个,也就是小人物一个。

小丁是三联的老作者,老朋友,他的画作一批批交给三联,出版了“丁聪漫画系列”、《丁聪插图集》等十几本画册。三联的几代编辑同仁都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

小丁是《读书》创办的参与者之一,从创刊号的封面、内文设计,到以后每期的版式、插图、专栏,一期不落地画了二十七年,直到不得不放下画笔。一九七九年开始为《读书》工作时,他已过耳顺之年,自许“63岁上岗”,称得上《读书》最长久的编制外成员。

P1-5

序言

黄裳序

在《开卷》十周年纪念时,我曾写过一小文为祝。其中有“立此存照,文苑所珍”二语,其实指的就是“开卷闲话”。编者子聪交游广阔,交天下士,消息灵通,随时着笔,以飨读者,救其蔽塞之病,功莫大焉。近来作风渐变,由“世说新语”式只言片语,渐趋长篇报道,凡学人聚会,必有长篇纪事,详记始末,其意义乃近于文苑史记矣。且取材公正,不删不减,异议纷呈,有“百家争鸣”气势,其作用更非从前模样了。诸家议论、风度,往往与此中得其实况。于只言片语中,得识其真面。这就是我说的“立此存照”的意思。

现在《闲话六编》即将问世,使我惊异。“闲话”如此之多,一也;读者欢迎如此热烈,二也;此一文章体制有开山之功,当今“国学”大热之际,如有贤者继湘乡曾氏之余烈,新编“经史百家奇钞”,必将此种新文体列入,一新读者眼目,则子聪之贡献伟矣。聊书片言,以当喤引,非敢言序也。

庚寅寒露前二日,黄裳记。

后记

这本小书是拙编《开卷》的专栏《开有益斋闲话》的第六次结集了,自二〇〇三年十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开卷闲话》以来的八年间,陆续出版了闲话的续编、三编、四编、五编,如今因为卫国、小明两位先生的厚爱和支持,六编即将印行,此时此刻,确实有些感慨,想起十一年前,南京的几位爱书的朋友创办了一本只有一个印张的内刊《开卷》,通过这个小小的平台,在十余年间,与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爱书的师友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编者和读者都从中获得了太多的读书之乐。也是通过这个小小的交流平台,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数套《开卷文丛》,以及《开卷读书文丛》、《凤凰读书文丛》、《开卷书坊》等丛书,其中有不少作者已陆续走进历史深处,回想起与这些老先生生前交往的点点滴滴,犹如昨天一样历历在目,让我们记住这些可敬的先生们的名字:王辛笛、范用、绿原、谷林、魏荒弩、彭燕郊、范泉、许觉民、戈革、丁聪、王世襄、叶至善、华君武、张岱年、方平、潘旭澜……这些将被后人不断记起的名字都会成为读者文化记忆的一个个组成部分。

《开卷闲话》中所记录的也正是这样的一些人和有关他们的一些事。

这本闲话的前面,照例请了几位《开卷》的老作者写下一篇篇闲话作为序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闲话进行了解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能从中体味些许妙处来,若从中还能读出一些弦外之音,那就更妙了。

这本小书能够以现在这样的面目出现,朱赢椿、刘春杰、具体、丁大军、陈卫新诸兄均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在此一并致谢!

子聪记于秦淮河畔之尚书楼北窗

二〇一一年四月三日午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卷闲话六编(精)/开卷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子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33951
开本 32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77
11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