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负载了太多的历史。所以我说,南京像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古老的往事;它又像一个成熟的少妇,周身散发迷人的魅力;它更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憧憬着光明灿烂的明天。夜晚,南京城落雨了。白日的喧嚣归于平静了。卖花姑娘的叫卖声渐行渐远了。前尘往事旧梦都化作烟雨了。
本书将带您走进历史悠久的古都南京。
图书 | 美色南京(深度之旅)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南京负载了太多的历史。所以我说,南京像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古老的往事;它又像一个成熟的少妇,周身散发迷人的魅力;它更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憧憬着光明灿烂的明天。夜晚,南京城落雨了。白日的喧嚣归于平静了。卖花姑娘的叫卖声渐行渐远了。前尘往事旧梦都化作烟雨了。 本书将带您走进历史悠久的古都南京。 内容推荐 清晨向窗外望去,只见大雾弥漫。雾中的南京掩藏在薄薄的面纱之下,不动声色。少年时代,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狂热地爱上了唐诗宋词。于是,秦淮风月成了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南京情结。然而,这不是南京,至少不是真正的南京。我愿意用“风月”这个词来形容南京。灯光桨影里的秦淮河是风月的,有着江南才子的婉约词章和温婉女子的低吟浅唱;瑰丽夺人的山川形胜是风月的,有着迤逦牛首的烟岚和栖霞灿烂的红叶。我愿意用“伤感”这个词来形容南京。台城的烟柳是伤感的,有着教坊歌曲的惆怅和离别的依依;故宫城垣的残墙旧础是伤感的,有着朝代交替、世事无常的兴衰。我愿意用“雄放”这个词来形容南京。紫气东来的钟山是雄放的,有着巨龙盘踞的恢宏和帝王之宅的雄厚;巍然屹立的城墙是雄放的,有着“世界第一城垣”的深厚和历经悲欢的不变容颜;庄严肃穆的中山伟陵是雄放的,有着一代伟人的绝世风范…… 目录 PART 1 历史怀古游:从南京到北京 PART 2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PART 3 一曲悲歌,风云际会 PART 4 秦淮河的风花雪月 PART 5 宗教世界的光芒和藯藉 PART 6 建筑,凝固的音乐 PART 7 文化,灿若星辰的历史遗存 南京其他景点介绍 南京旅游资讯 试读章节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到南京,如果不到中山陵,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山陵从它建成之日起,就成为这座古老城市的重要标志,成为每一个游人的首选之地。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早已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天公作美,来到中山陵时,正是晴日高照,昨晚的一场细雨,将整个陵区洗刷得格外苍翠明净。站在这里,遥想1925年3月12日的早晨,罹患肝癌的孙中山先生在昏迷中低声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9时30分,这位“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一代伟人溘然长逝。此前,他曾向夫人宋庆龄及汪精卫等表示,死后愿像列宁那样保存遗体,并愿葬在南京紫金山。他说:“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当时的灵柩暂时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整个大钟正象征中山先生((总理遗嘱》中“唤起民众”之深情嘱托。仰视孙中山的立像,伟人英气勃发,似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联想到先生一生为革命奔走,不觉眼前湿润了。 中山路是原来的迎枢大道,是孙中山先生灵柩南下时走过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1926年动工,1929年完成。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最后,年轻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 在陵墓的人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牌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原来,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是孙中山先生常常引用的词组,意为君位不为一家所私有。 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虽然是初冬,天气已经转凉,但登上石阶却已经有些出汗。路侧,一棵树龄长达120年的线柏极为苍劲,遥望祭堂,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余音似在耳边回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祭堂有3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 一边向墓室前行,一边回想先生一生的不朽历程,不由再次湿润了眼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先生临终时,该怀着怎样深重的忧虑和不合啊! 祭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 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塑造的先生汉白玉卧像。一批又一批瞻仰者来到这里,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表达着他们的哀思。 卧像下面,是深埋地下的铜棺,里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自1928年6月1日在一片礼炮哀乐声中举行奉安大典后,先生就一直安息在这里,俯瞰着他魂牵梦萦的南京城。 P92-9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色南京(深度之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瓦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235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5.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