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清代的八旗制度进行了研究,旗人又称“旗下人”、“在旗的”,他们在行政隶属、权利义务、经济来源、政治地位、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别于民人,甚至所居住的地域,最初与民人也是泾渭分明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旗民分治,一代经制、旗民畛域,日渐融通、濡染汉习,渐忘旧俗、盛极而衰,命蹇多乖、破除旗汉界,谋生皆任便——辛亥革命前后的八旗子弟。
图书 | 清代八旗子弟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对清代的八旗制度进行了研究,旗人又称“旗下人”、“在旗的”,他们在行政隶属、权利义务、经济来源、政治地位、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别于民人,甚至所居住的地域,最初与民人也是泾渭分明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旗民分治,一代经制、旗民畛域,日渐融通、濡染汉习,渐忘旧俗、盛极而衰,命蹇多乖、破除旗汉界,谋生皆任便——辛亥革命前后的八旗子弟。 内容推荐 旧时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在清代,旗人与民人是社会成员的基本分野。民人就是隶属省府州县之人,以人数众多的汉族人为主体;旗人则是被编入八旗组织之人。八旗虽依满、蒙、汉不同民族成分编组,但起核心作用的始终是满洲族人,所以,旗、民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与满、汉差别相对应的。旗人又称“旗下人”、“在旗的”,他们在行政隶属、权利义务、经济来源、政治地位、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别于民人,甚至所居住的地域,最初与民人也是泾渭分明的。这样一来,旗人便成为清代社会中人员最庞杂、特点最鲜明、影响最强大的一个区域人群。 目录 一、导言 二、旗民分治,一代经制 (一)居重驭轻,禁旅驻防——八旗子弟的分布 (二)生则入档,壮则当兵——八旗子弟的职业 (三)铁杆庄稼老米树——八旗子弟的钱粮 三、旗民畛域,日渐融通 (一)旗民的交往与杂居 (二)物本相感生,相感乃相亲——外族人的入旗 (三)汉军子弟的出旗 四、濡染汉习,渐忘旧俗 (一)文风蔚起,彬彬弘诵——八旗子弟的文教 (二)八旗读书人,假借词林授——重文轻武习气的养成 (三)时趋难挽,旧俗陵夷——旗俗的流变 (四)满语荒疏,姓氏汉化 (五)宗教信仰的递嬗 五、盛极而衰,命蹇多乖 (一)赳赳武夫干城器——八旗子弟代有英才 (二)纨绔膏粱尚虚华——八旗子弟的衰堕 (三)酒债寻常行处有,朝回日日典春衣——八旗子弟生计的困厄 (四)布靴宽袖夜方归,善仆营中个个肥——八旗兵丁的荒怠 六、破除旗汉界,谋生皆任便——辛亥革命前后的八旗子弟 主要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代八旗子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小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256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26 |
宽 | 15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