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到太空中行走(解读神舟七号奥秘)
内容
编辑推荐

航天员为什么要在太空行走?其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神舟五号?到底有何区别?飞船如何高速绕着地球飞行?航天员怎样从飞船走出?航天员出舱行走,会不会“漂走”?茫茫宇宙,会给航天员带来哪些影响?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对其训练和身体有何特殊要求?

本书在第一时间,为您解读太空行走的奥秘,引领您走进一个神奇的新世界!

内容推荐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扬帆起航,到今天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中国已发射四艘无人试验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实施了绕月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今天,中国航天人在掌握了航天器天地往返技术后。又朝着新的目标进发,神舟7号载人飞船将实施航天员太空行走,这一新领域、新技术的突破,将大大提高中国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地位,大大鼓舞中国人民的志气,大大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将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航天员究竟为什么要在太空行走?其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神舟五号?到底有何区别?飞船如何高速绕着地球飞行?航天员怎样从飞船走出?究竟为什么航天员为什么要在太空行走?其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神舟五号?到底有何区别?飞船如何高速绕着地球飞行?航天员怎样从飞船走出?……本书为您解读太空行走的奥秘。

目录

第一章 走出座舱

第二章 神秘太空

第三章 出舱不易

第四章 奇特装备

第五章 功在平时

第六章 百里挑一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重大事件曾震撼了整个世界。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人类离开地球表面、环地球飞行的第一人。加加林这一壮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加加林进入太空开辟了世界航天史的新纪元。当时,美国与苏联正处于冷战时期,除军事竞争外,航天高科技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1962年2月20日,美国航天员格林也进入太空;1963年5月,库珀紧随其后,创下了在太空停留32小时的记录;一个月后,苏联航天员贝科夫斯基又创下了在太空驻留119小时的新记录;1963年6月16日,苏联发射东方一6号飞船,苏联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成为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这些重大的航天活动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可以依靠火箭的推力,借助飞船的保护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它帮助人们进一步扩展了对航天飞行的认识。

这些重大航天活动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航天员的活动都是在飞船内有压力的环境下进行的。人被束缚或限制在座舱内活动,这与人类的飞天梦想还不太一致,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人能不能离开母船到太空中自由自在行走呢?

其实,人类想要到太空中行走的梦想已有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这些梦想总是一个个在太空中独往独来、自由自在的鲜活形象。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局限,这种太空行走的梦想总是同科学与发现、宗教与迷信等交织在一起,也总是首先以各种文学形式所表现。由于当时的人们缺乏对宇宙的了解,至于人怎样能进入太空,又怎样在太空中行走等都无所考证,但古人能打开想象的空间,用“乘风”、翅膀等形式飞向太空,于是有了婷婷玉立的飞天仕女乘风而上的敦煌壁画,有了伊卡罗斯用蜡制的翅膀飞向太阳而被熔化摔死的神话故事。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神话故事中,虽然当时的人们还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地球外的空间,但他们已预料到太空与地球存在着许多不同。1634年,德国理论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便发表了一部可以称作早期的科幻小说——《梦想》,书中的主人公利用母亲的巫术到达了月球,在这漫漫的征途上,“旅途中非常冷,旅行者会感到呼吸困难,不得不用湿海绵捂住鼻子,这对稀薄大气所带来的痛苦是一种缓解”,“这段旅程非常危险,只有积极进取不贪图享受的人才能参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对月球环境和严格挑选太空探索者的预见。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南宋时期,人们利用火药燃烧进行喷气推进的方式制作的爆竹和烟火,已接近火箭制造的原理。经历唐代、宋代至明代,中国古代火箭已达到技术运用的全盛时期,如震天雷、火龙出水等,已经在原理上接近现代的二级火箭,首先是喷气飞行的推进剂,然后有摧毁敌人的爆炸物。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一位名叫万户的人,在座椅上捆着自制的土火箭,双手各持风筝,想利用其推力和升力飞向太空,结果被摔死了。万户虽然没能进入太空。但他是人类第一个利用火箭升空的人,他那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生动写照。为纪念他,1959年,人们以万户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称为“万户环形山”。

从17世纪到19世纪,天文学有了重大发展,帮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认识到,靠“乘风”、翅膀等要进入太空是不可能的,许多人都在设想怎样进入太空的问题。

有的设想建造一艘钢船飞往太空,里面装有双层面板来保持内部空气,同时内壁上还要衬有棉布,人坐在里面才比较舒适。

有的设想乘着自制的气球去月球旅行,气球上有空气供给装置,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生命保障系统”,使其能在稀薄的空气中呼吸。P2-7

后记

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至今已三年了。在这三年中,中国航天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以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一,打造着神舟7号飞船,实施着航天员到太空中行走的宏伟目标。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扬帆起航,到今天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中国已发射四艘无人试验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实施了绕月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今天,中国航天人在掌握了航天器天地往返技术后。又朝着新的目标进发,神舟7号载人飞船将实施航天员太空行走,这一新领域、新技术的突破,将大大提高中国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地位,大大鼓舞中国人民的志气,大大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将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神箭冲碧宇,神舟傲苍穹。打开舱门到太空中行走,这是中华民族又一夙愿,又一期望,又一梦想。

我们讴歌神舟。

我们讴歌中国航天人。

我们期盼着在茫茫宇宙见到第一位自由行走的中国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到太空中行走(解读神舟七号奥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川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6958
开本 32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V527-49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