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希特勒家族(第三帝国的神秘家庭)
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他的家庭,阿道夫·希特勒创造了一个充满谎言的神话。他煞费苦心并且十分成功地掩盖了他的家庭背景和亲戚关系。直到今天,世人仍然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的亲戚们在纳粹上台前,纳粹统治期间以及二战之后是如何生活的。沃尔夫冈·茨德拉在这本书中首次将希特勒的家族史呈现在世人面前——从生平不详的祖父到最后一个在假名下生活的希特勒家族后裔。本书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希特勒家族,它将视角投向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生活领域。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FBI联邦调查局和美国OSS保密局尚未公开的档案、民间私人的收藏文件、德国和奥地利的国家档案文件,以及当年见证人的口述……这些都丰富充实了本书的内容。

目录

译序

引言

1.家族的秘密

生父阿罗伊斯可疑的来历

一家之主阿罗伊斯和他的女人们

母亲克拉拉和她的孩子们

母亲的宝贝儿子阿道夫

家庭的解体

逃离家庭

2.隐蔽的故乡

从记忆中抹去家庭

老家的亲威们

家族的政治故乡

希特勒的反犹偶像

不被喜欢的纪念地

3.私人关系

格丽:来自故乡的意中人

个性坚定的姐姐安吉拉

女人之间的战争

艾娃·布劳恩:渴望成为希特勒家族一员

4.家族中的一个异类

兄弟龃龉

动荡不安的生活

东山再起

一场官司

家族姓氏的光环

和地下组织的接触

避难汉堡

5.希特勒对抗希特勒

不愉快的发现

在德国的经历

求证身份

向叔叔施压

半个名人的生活

在美国的使命

您好,总统先生

联邦调查局的报告

为秘密警察工作

在前线作战

6.阴影下的妹妹

被苛求的女孩儿

为钱争斗

爱的替代

哥哥的阴影

新的角色

7.今天的希特勒家族

争夺希特勒遗产

试读章节

阿罗伊斯·施克尔格鲁伯(阿罗伊斯·希特勒)私生活放纵,他的行为既不符合19世纪的社会道德标准,也不符合当地乡间的风俗。阿罗伊斯在30岁时有了一个私生女,女孩儿名叫特蕾萨或者特蕾西亚,是他和一个名叫特克拉·P的女子的一段风流韵事酿成的结果。关于这第一个孩子的确切来历,历史学家至今没有定论。1873年他与安娜·格拉斯尔结婚,女方来自布劳瑙一个殷实的公务员家庭。新郎阿罗伊斯当时36岁,已经属于较晚才结的婚,他的妻子安娜却比他还要老得多。安娜结婚时已有50岁,健康状况也不佳,但她很有钱。这对夫妇甚至可以雇得起一个女佣。新娘的财产似乎是阿罗伊斯攀这宗亲事的真正意图。因为14岁的年龄差异似乎和浪漫热烈的爱情沾不上边。至于安娜本人,由于年龄的缘故,她急于成家。结婚之后,阿罗伊斯便暴露出本性的弱点,他喜欢和年龄小得都可以当他女儿的女人纠缠不清。

对丈夫这方面的爱好,安娜应该有所耳闻。随着安娜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阿罗伊斯开始和一个小他24岁,来自印河边温克地区的姑娘来往。这姑娘名叫弗朗西斯卡·马策伯格,昵称“芬妮”。芬妮在布劳瑙的斯特莱夫旅店当女佣,那里是希特勒家族的故居。事情发生时,女孩只有17岁左右,至多18岁,确切年龄已不详。按照当时法律,她显然是个未成年少女。但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形:那个时候,同样是未成年少女的克拉拉·波尔兹尔也是希特勒家的女佣。16岁的克拉拉来自斯皮塔尔,1876年来到希特勒家,照顾阿罗伊斯患病的妻子安娜。至于阿罗伊斯在和芬妮私通时,他是否也已和克拉拉有染,就不得而知了。

1860年8月12日,克拉拉·波尔兹尔出生在斯皮塔尔,是小农夫约翰·巴布提斯特·波尔兹尔和他的妻子约翰娜的长女。约翰娜是纳普姆克·许特勒的女儿,纳普姆克又正好是阿罗伊斯的养父,或者事实上就是他的生父。阿罗伊斯和约翰娜从小像姐弟一样一起长大。阿罗伊斯比克拉拉大23岁,克拉拉一直低声下气地称他为“舅舅”。布劳瑙是克拉拉眼里的大城市,在这里,她是很愿意接受“舅舅”这个称呼的。这位“舅舅”给了她第一份工作,让她得以跳出林区的狭小世界。显然,阿罗伊斯凭借他那体面的职业捕获了这个涉世未深、还有些羞涩的少女。

阿罗伊斯和女佣芬妮的风流韵事很快就在这个不足三千居民的奥地利边境小城布劳瑙传开了。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妻子安娜得知后,要求和阿罗伊斯离婚。1880年11月,俩人签下了所谓的《桌床分离协议》,这是奥匈帝国时代对夫妻分居形式的叫法。从此,在希特勒家婚床上睡着的不再是安娜,而是芬妮。这种关系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未婚同居”。出于本能的担心,作为新女主人的芬妮要求克拉拉离开这个家。芬妮有理由担心这个只比她大一岁的克拉拉将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可能会将阿罗伊斯从她手里夺走。于是,克拉拉被赶回了斯皮塔尔。芬妮在两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一个非婚生子。阿罗伊斯给孩子取了和自己一样的名字,1883年,阿罗伊斯和芬妮结婚,儿子小阿罗伊斯的身份合法化了。俩人举行婚礼的时间距离阿罗伊斯第一任妻子安娜去世的时间仅六周。此外,在婚礼圣坛上,人人都能看出,22岁的新娘腹部又已高高隆起了。当时的两个证婚人是来自巴伐利亚地区西蒙巴赫的海关官员。婚礼仅过了两周,芬妮便产下了一女,取名安吉拉。作为丈夫的阿罗伊斯在46岁时有了第一个在合法婚姻下出生的后代,并且参与了日后对孩子的教育。

芬妮在同一年患上了肺结核。阿罗伊斯不顾她的反对,把克拉拉·波尔兹尔又接到了家中,理由是克拉拉有照顾病人的经验,还可以帮他料理家务。当然后来的情形就不止照顾病人和料理家务了。阿罗伊斯和克拉拉暗渡陈仓。俩人对奄奄一息的芬妮置之不理。1884年,芬妮去世,年仅23岁。差不多同时,克拉拉怀上了阿罗伊斯的孩子。芬妮尸骨未寒,俩人便迫不及待地决定结婚,家里丧事接二连三,使这对秘密恋人神经极为敏感。但他们的结婚计划并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

由于俩人的亲戚关系,使他们的结婚计划差点落空。因为正式文件上,阿罗伊斯·希特勒和克拉拉·波尔兹尔有隔代亲戚关系。因此,他们只有在教会的特许下才能成婚。走运的是,当地没有人知道纳普姆克可能是阿罗伊斯的生父,否则的话他们根本无法成婚。而现在,这对想要结婚的男女只需向教会申请豁免便可以结婚。他们给林茨的教区写信道:

男女双方申请人怀着对主无比崇敬的心情,郑重决定结

婚。根据族谱,双方为隔代亲戚,属于教会限制的婚姻关系。

故此,双方申请人提出请求,恳请至高无上的教会仁慈地豁

免对申请人的这一限制。理由如下:

男方自今年8月lO日起就成了鳏夫,有妻子的死亡证明

为证。男方申请人现在是两个未成年孩子的父亲,有一个两

岁大的儿子(小阿罗伊斯)和一个一岁零两个月大的女儿

(安吉拉)。为了照顾孩子,男方有必要再娶。尤其是男方身

为海关官员,常常整天在外工作,有时甚至要加夜班,因此

男方很少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子女。女方在男方妻子过世后

就已经负责照顾男方子女,并且也很乐意担当此任。在此前

提下,子女们将会健康成长,并且婚姻也会美满幸福。此外,

女方没有财产,很难获得其他缔结体面婚姻的机会。

据此,双方申请人再次诚恳请求得到仁慈的豁免,免除

因双方亲戚关系而受到的婚姻限制。[1]

林茨的教会收到这份申请书后,将其提交给罗马教区,几周后,两人获得了教会签发的书面结婚准许。1885年1月7日,阿罗伊斯和克拉拉正式结婚,当时克拉拉24岁,阿罗伊斯47岁。婚礼并没有克拉拉期望的那样浪漫:“早上6点我们在布劳瑙的教堂举行了婚礼。7点钟我的丈夫就去上班了。”[2]没有婚礼庆典,没有热闹的筵席场面,没有朋友的碰杯祝愿,什么也没有。她的丈夫甚至没有为这个大喜的日子请一天假。对阿罗伊斯来说,婚礼只不过是履行手续而已,因为他和克拉拉早就有过亲密关系。五个月后,他们第一个儿子古斯塔夫的出生便是个证明。

P12-15

序言

在以往的电影、电视以及各种传记著述中,我们所了解的希特勒不外乎是一个战争罪犯、世纪恶魔。而对于这位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背后的家庭,他和家人的关系,他的情感世界和个人恩怨却所知甚少。似乎我们印象中的希特勒是个既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七情六欲的人。

所以,当谢品巍先生把德文版的《希特勒家族》一书摆在我面前时,无须他动用师大历史系出身的专业背景来说服我翻译此书,我自己就已按捺不住好奇之心,只想一睹为快,看看纳粹帝国元首身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家庭,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家庭里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

事实是,希特勒并不是被地狱派来毁灭人类世界的邪恶使者,他也并非生下来就是一个精神扭曲、狂妄自大的独裁者和战争狂。阿道夫·希特勒也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儿子和兄弟、叔叔和舅舅,他也曾有过快乐的童年时光,拥有过少年时代的梦想,甚至也有过心上人。

德国作家沃尔夫冈·茨德拉的《希特勒家族》一书首次将希特勒背后的家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把希特勒身后鲜为人知的家人推到读者面前。通过对这些人物个性及其命运的描写,作者引领我们进入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生活领域。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希特勒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踪迹以及他和几个兄弟姐妹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希特勒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和奇特的情感世界。该书提供了一幅丰富而全面的希特勒家族背景图,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希特勒之所以走上独裁道路、掌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并最终自取灭亡的某种必然性。

那么,希特勒家族中有哪些人物在这本书中纷纷亮相呢?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和阿道夫·希特勒各有怎样的情感瓜葛?他们当中是否有人利用过与帝国元首的亲属关系为自己营私谋利?希特勒死后,这些家人的遭遇又如何?在翻开此书第一章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书中几个关键的人物吧。

他们是阿道夫·希特勒专制刻板、粗暴吝啬的父亲阿罗伊斯;含蓄内向、委曲求全、对儿子百般溺爱的母亲克拉拉;虚荣钻营、投机取巧的同父异母哥哥小阿罗伊斯;勒索不成而与叔叔反目成仇的侄子威廉·帕特里克;活泼美丽,和希特勒有着不同寻常关系的外甥女格丽;曾为希特勒山区别墅当过多年管家,后来却因为争风吃醋而被希特勒驱逐的姐姐安吉拉;终身未嫁、对哥哥充满怨言又顽固追随的妹妹保拉;以及出身低微、把有朝一日成为“希特勒夫人”作为终生目标的情人艾娃。

正如作者所说,这些家族中的人物,为我们了解纳粹头子希特勒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沿着这些人物形形色色的命运轨迹,我们也许能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探寻到帝国元首神话的背后,看一看作为家庭一员的阿道夫·希特勒,究竟是何模样。

感谢在此书翻译过程中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黄雪媛

             于德国奥尔登堡

书评(媒体评论)

希特勒一方面刻意掩盖自己,另一方面又竭力美化自己。以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希特勒这样处心积虑掩饰个人背景的现象。——约翰姆·费斯特

这小子(希特勒)是个灾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个性和命运令人不感兴趣……这位老兄……是个让大家感到不快和耻与为伍的家族一员,他让人难心忍受,绝对是个让人非常难堪的亲戚。——托马斯·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希特勒家族(第三帝国的神秘家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沃尔夫冈·茨德拉
译者 黄雪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2134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6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0: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