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书里闲情/思想者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所思所想,所读所感,往事与记忆,人生与现实,也就是我们编选《思想者》文丛的缘由,也便有了《岁月回响》、《两种境界》和《书里闲情》。《岁月回响》重在人生记忆,更多的是沧桑看云的淡泊,历尽风霜的从容;《两种境界》重在人生的感悟,精神的向往,更多的是人在现实中的生命感受;而《书里闲情》呈现的更多的是“悦读”的梦境,“悦读”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更是“思想者”的日常功课。

内容推荐

人生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但纵使是雪泥鸿爪的个体生命亦会经历人生的履迹,因此也就有了言说的可能。在“思想”着的渺远时空,每个言说者的心灵都在向着澄澈开放。这既是一种检视人生过程的表象姿态,也是一种肃然于生命本身的内省方式,它赋予了能够思想的言说者更为丰富厚重的体验与完成。这应该是人生的隆重盛典,每一个出场的人都有着千回百转的温馨与苍凉、欢喜与寂寥、感恩与悲欣……相信那些未出场的沉默者和倾听者亦是这场盛典背后的支撑,更由于他们目光的清明和犀利,使言说者的思想向高处飞升。

目录

我爱读书/陈原

读书的回忆/陈从周

一个读书的故事/亮轩

童年读书/莫言

祖父的书柜/恽寒邮

书祭:童年故事/张建星

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梁晓声

为了一本书/朱鸿

大写的“人”字/张抗抗

无书的日子/冯骥才

借书旧忆/洪声

我的书房史/萧乾

闲坐小窗读万卷/周明

书墙·书架·书橱/隐地

我的书和书房/葛剑雄

线装书之忆/王稼句

读“黑书”/解玺璋

最是从容读书时/张宏生

人生自是有书痴/罗瑛

书房的美感/聂光炎

时有入帘新燕子/陈铭磻

中产之家要书房做什么?/殷智贤

房产商为何要设计一个书房/李业成

书祭/舒婷

我陪唐浞去“窃”书/沈克成

访书/韦泱

淘旧书/薛原

书贾之风/吴元栋

在北京淘旧书/潘国彦

封面上的书卷气/徐鲁

当年的装帧和插图/司葆华

阅读/南帆

读书难/许家石

书的雅读与俗读/文船山

闲话读书/王鼎钧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陈平原

梦里简书香/柳无忌

文学好书的香味/徐雁

女子看书/林华

在“悦读”中享受人生/曾祥芹

试读章节

我爱读书

陈原

我小时候不太爱活动,惟一的爱好是读书。这习惯不好,既要爱读书,又要去搞活动,这才是现代人。

进中学前,我就读过《水浒传》、《西游记》、《三围演义》。最喜欢读的是《水浒传》,读过好几遍,我喜欢那些被迫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另外,孙悟空和孔明我也很喜欢。《红楼梦》却读不下去,那么多公子少爷小姐丫鬟打情骂俏,我不耐烦(这部书自然是一部好书,不过我是在进入社会以后才读完的)。此外又看了不少武侠小说,什么《七侠五义》啦,什么《江湖奇侠传》啦,都看;可没有迷到要上山学道,因为明知那是假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万里之外取人首级的事。侦探小说我也爱看,福尔摩斯、亚森罗苹,我都熟悉,读了那么些,长大了既没有变成大盗,也没有做侦探。

上了初中,遇到一个思想进步的国文老师(“国文”现在叫“语文”),给我们讲五四以后的新文学,随着他的指点,饥不择食地读了很多当代文学作品,满脑子都是鲁迅、郭沫若、茅盾、蒋光慈、张恨水……不管他是“左派”、“中派”、“右派”。幻想将来做个文学家,于是练习写小文章投稿,最初的习作是把我小时候听大人说的民间故事写出来,居然有几篇登在大报副刊上,很高兴,就继续写,这样,更感到非多读书不可了。

我上的高中理科,本来是大学的预科,因为当时教育制度改变,不设预科了,预科两年改成高中三年。功课很轻松,大致每天只有半天课,下半天自由活动(现在才知道,这是当时一种很时髦的教育方法:主张发挥学生专长的“通才教育”)。每天下午,爱体育的就去打球、骑马、击剑,爱生物学的就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我则躲进大学图书馆去啃书本——差一点变做一个书呆子。那三年我读了很多书,中文书、外文书,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和科普作品,读得懂的读下去,读不懂的放到一边去。很多基础知识,都是那三年自学得到的。我后来写过一部书,书名是《书林漫步》,那时可真是在书林里漫步呢。

我上大学念的是工科,因为自小养成读书习惯,故在课外读了一些专业书,而且往往是当时最前沿的新科学,例如上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建筑声学、弹性力学之类。不过那时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我的读书时间大大减少了,得参加救亡运动、学生运动,还有我爱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就是文字改革运动)和世界语运动——所有形形色色的运动,其实汇总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潮中。这时我读的多半是“大书”,即社会生活这部大书。抗日战争一打响,我就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了,读大书的机会更多了。

建国前十多年我的职业是编辑,所以还是有不少机会读书;又因为有了读书的习惯,一天不看几页书,简直不能入睡。建国后多半做行政工作,政治运动多,开会多,谈话多,只能在半夜三更人人都睡了的时候读书,但我还是征服了睡魔,每天晚上非读书不可。这样我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才不致被时代所抛弃。

人说,书读得越多越蠢。这话有一点点道理,凡是变成书呆子的真是个蠢人。不过如果不读书,那就肯定变得更像一头蠢猪。如果一个人既孜孜不倦地经常地读书,有字的书,同时又有意识地认真去读社会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他一定会变得很聪明的。我很笨,又懒,所以悟性低,觉悟迟,现在垂垂老矣,还不想被时代所抛弃,只好照样天天读书,参照社会那部犬书来读,免得变成一个落伍者。

古语说,“开卷有益”,现代人说读书无禁区。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书本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来源于实践,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书本往往记录了前人或当代人经过实践得来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书是知识的源泉。如果所有知识都要自己实践过才算数,那就不能活了。比方“吸毒”这个概念,只须从书本里知道就行,绝对不可真的去吸毒,难道真的吸毒才知道什么是毒品吗?

要做一个现代人,需要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不要为读书设置“禁区”。至于社会公认的坏书,那不是书,那只是一堆垃圾,应当扫清的。有的书是要认真读的,一字一句地读,边读还得边思考;有的书只须浏览就行。知识多了,自然能分辨哪些该细读、精读,哪些书只要随便翻翻。这样,就不怕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况且时间是节约出来的,是挤出来的,懒懒散散,一天就过去了,时间就溜走了。P1-3

序言

一个人若被说成没有“思想”恐怕是件难过的事,但若被说成有“思想”恐怕也未必欣喜——如果你真有“思想”。晚年的孙犁曾就“思想”说过自己的感悟,大意是:现在的人别想去创造什么新思想了,因为各种各样的思想都被古人说尽了,现在的人能把古人的思想融会贯通就很不错了。芸斋老人的话当时读来曾给我们很大的刺激,这刺激里也便有了颇多的不以为然。十多年过去,现在却越来越体会到孙犁所言的智慧。《论语》、《庄子》、《老子》等等,古人的思想里还有什么被遗漏的角落呢。君不见如今的电视讲坛上吸引文化“粉丝”的仍是品“古人”道“论语”吗?

不过,尽管古人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无所不包的“思想”,但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在享受古人思想的同时,仍有“思想”的追求所在:其一是我们本身的存在,一个人怎能没有“思想”呢,所思故所在,同样,存在也就有了思想;其二是我们的阅读所得,就像《从文自传》里那个成长的少年,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也在读着一本社会的大书。在阅读和思想中,也便走过了人生的四季。

人生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但纵使是雪泥鸿爪的个体生命亦会经历人生的履迹,因此也就有了言说的可能。在“思想”着的渺远时空,每个言说者的心灵都在向着澄澈开放。这既是一种检视人生过程的表象姿态,也是一种肃然于生命本身的内省方式,它赋予了能够思想的言说者更为丰富厚重的体验与完成。这应该是人生的隆重盛典,每一个出场的人都有着千回百转的温馨与苍凉、欢喜与寂寥、感恩与悲欣……相信那些未出场的沉默者和倾听者亦是这场盛典背后的支撑,更由于他们目光的清明和犀利,使言说者的思想向高处飞升。

这样说来,你和我也就可以鼓足勇气说——我们都是一个思想者。因“思想”自然就是“思想者”。反之,因是一个“思想者”,自然也就有了“思想”。“思想者”并非高不可攀,也并非仅是“沉重”的代名词,就像罗丹的那尊思想的青铜雕像,仿佛要承担起人类的苦难和人生的拷问。倒是罗丹的另一件体量小得多的大理石雕像《沉思》——那个纯净而带着忧郁的姑娘更适合凡世的人间烟火。生命本身没有轻重贵贱之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造物主的神迹,大凡只需安享生命的自然安排就可以从容度日,然而个体生命的不同出处和人生际遇,却不能让所有的生命在同一个出口简单直行,而只能行走各自的路途。在这路途之中,有世俗的安稳造就的平淡生活,每每能够于暗处放出蚌壳里的珍珠的光辉,是民间最为妥切的真的气息,传达着平常亲近的喜悦;有狞厉的烽火人生燃起的青烟,在记忆的深处缭绕不绝,是生命与生命的相望,心灵与心灵的牵绊,人生苦难与俗世生活的水滴石穿。

因为这样的思想,生命被高贵照亮,从而有了光润晶莹的质地,有了金石相撞的声响,有了沉郁跌宕的重量。繁华尽头的荒凉与苍茫,艰难人世的无限与隐忍,都有了解释。

所思所想,所读所感,往事与记忆,人生与现实,也就是我们编选《思想者》文丛的缘由,也便有了《岁月回响》、《两种境界》和《书里闲情》。《岁月回响》重在人生记忆,更多的是沧桑看云的淡泊,历尽风霜的从容;《两种境界》重在人生的感悟,精神的向往,更多的是人在现实中的生命感受;而《书里闲情》呈现的更多的是“悦读”的梦境,“悦读”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更是“思想者”的日常功课。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书里闲情/思想者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39898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1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40:17